1、模块综合检测(一)(专题一至六)(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1合肥模拟)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A.皆采用旧制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C.重晋轻鲁、卫D.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解析】选D。根据“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知,周朝命令相关诸侯国对殷遗民和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采用“商政”“夏政”的同时,又分别实施了“周索”和“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强调因事而
2、异、宽厚包容,故选D;根据“疆以周索”等信息可知,周初并没有都采用旧制,排除A;材料反映了周朝初年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切合当地实际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强调周制为主、旧制为辅,排除B;晋、鲁、卫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他们之间没有轻重之分,排除C。2.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到东汉时,作为监察官的刺史,逐渐演变为州牧,位列郡守之上。后来,随着军事权力的地方化,州牧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这些变化()A.促进了察举制的逐步推行B.构成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C.加强了对地方豪强的监督D.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和廉洁【解析】选B。材料中刺史从“监察地方官员”到“演变为州牧”再到“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构成了对中
3、央集权的威胁,B正确。刺史地位的演变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减弱,不利于察举制的推行,A错误;刺史地位的演变,削弱了对地方豪强的监督,C错误;材料所述与“官员的清正和廉洁”无直接关系,D错误。3.(2021石家庄模拟)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些做法()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解析】选B。由材料“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4、”可知从唐初到宪宗时期,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了唐朝中枢决策过程的异变,故选B;材料强调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加大,与科举制发展无关,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三省六部制,排除C;唐后期政局动荡源自各种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4.美国学者包弼德指出,作为一个描述社会成分的术语,“士”在唐代的多数时间里可以被译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译为“文官家族”。该观点的依据是,唐宋之际()A.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B.政局日益趋向动荡C.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士”在唐宋之际术语译述的变化是由这一时期门阀政治向文官政治
5、转化,导致阶级关系的变动所引起的,故选A;唐宋之际藩镇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局动荡,与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动无关,排除B;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有利于改变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C;材料重在强调“士”的变化,与君主专制无关,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也不符,排除D。5.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以绳纠天子”;北宋的谏官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明洪武五年裁谏官,“唯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这一进程表明()A.谏官职责趋于明确B.宰相权力受到制约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监察制度走向成熟【解析】选C。材料“北宋的谏官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明时“唯设
6、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明显体现监察制度向加强君主专制演变,故C正确;A表述只是表面现象,排除;宰相在明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B;监察制度逐渐转变为专制强化的工具,不是成熟的表现,是异化的表现,排除D。6.1858年8月,咸丰帝就中英税则的谈判原则,多次告知谈判代表何桂清,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交还广州城条款。何桂清却上奏说:“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忽视了部分国家利益B.认识到了不平等条约的危害C.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D.具备了一定的近代主权意识【解析】选D。从题干中可知,负责谈判的大臣意识到关税主权对中国的影响,故D正确,A错
7、误。B表述材料无从反映,故排除;重视关税主权并不是坚持天朝上国观念,C错误。7.甲午中日战争中,重大决定必须经过慈禧太后的“懿旨”认可方能贯彻执行,具体负责战争指挥的李鸿章仅有权调动北洋舰队,无权指挥陆军和其他水师。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拥有“临机决断”的权限。由此推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政府落后的政治体制B.中方的军事指挥存在失误C.制海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日本蓄谋已久的长期准备【解析】选A。根据材料反映,中日政治体制不同,中国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特征,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反观日本,体制改革后海军省统一指挥联合舰队,战斗力提高,故选A。其余选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8、8.(2021广州模拟)下表列举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几个关键因素。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项目关键因素政治官吏的贪污和人民群众的愤恨组织会党的流行和复明思想的普遍宗教西洋宗教自由平等思想的输入文教科举考试的积弊和文士的不满A.未超出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B.根源于社会矛盾的激化C.彰显了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D.借鉴了西方的革命理论【解析】选B。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官吏的贪污和人民群众的愤恨”“会党的流行和复明思想的普遍”“科举考试的积弊和文士的不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根源于社会矛盾的激化,B正确。A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9.(2021廊坊
9、模拟)1912年12月29日,17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孙中山以16票(每省一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表明()A.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推翻B.君主专制制度走到了历史尽头C.民主共和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基本完成【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仅差一票就可以全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表明了民主共和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正确。清朝统治被推翻、君主专制走到历史尽头是在1912年2月12日,A、B错误;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故D错误。10.胡兰成在山河岁月中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
10、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解析】选B。由材料“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选B;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排除A;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
11、统治所破坏,排除D。1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凡是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都是中华民族的朋友;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出,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A.党内“左”倾思想日益滋长B.推行积极多变的外交战略C.逐渐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D.采取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认识的不同是因为不同时期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故选D;王明“左”倾思想在遵义会议得到了纠正,没有日益滋长,排
12、除A;材料“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反映中国共产党此时主要是确立反封建的策略,不是外交策略,排除B;材料“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区分对待帝国主义,而不是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排除C。12.(2021广州模拟)1940年毛泽东提出“三三制”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据此可知,“三三制”()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基本原则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意在团结更多国人参与抗战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解析】选C。根据
13、“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结合当时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可知,“三三制”原则意在团结更多的国人参与抗战,故选C;“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中采用的原则,不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本原则,排除A;“三三制”原则在当时推动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当时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立,不可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排除D。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
14、度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选C。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材料主要论述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政治协商会议,排除B;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群众基础,排除D。14.(2021吉林模拟)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
15、A.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解析】选B。据周恩来的表述不难看出,他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选B;新中国建立伊始就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材料论及的是周恩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指导中国与他国的关系,并未反映该原则成为国际法,排除C;1954年美国继续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中美关系仍未得到改善,排除D。15.(2021河北模拟)下表为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中投票数统计表。该表所示现象(
16、)时间通过反对弃权1961年(第16届)3848201962年4256121966年4657171969年4856211970年5149251971年763517A.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B.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C.说明“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共识D.表明中国已经打破外交僵局【解析】选B。根据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中投票数统计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获得的通过票越来越多,表明新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故选B;材料主要体现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无法反映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排除A;“求同存异”方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得到国际
17、社会的广泛认可,排除C;1972年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僵局才被打破,排除D。16.古雅典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乞援女一剧中,借逃婚到雅典的女性外邦人之口写道:“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自由并且受到保护,没有男人的暴力。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雅典公民)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这可以反映当时雅典外邦人()A.享有法律豁免等专属特权B.与雅典公民政治权利平等C.女性的政治地位普遍较高D.人身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解析】选D。据材料“外邦人自由并且受到保护,没有男人的暴力都不能囚禁我们”可知外邦人在雅典的人身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
18、,故选D;材料没有提及法律豁免等专属特权,排除A;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并被公民排斥于政治事务之外,排除B;古希腊女性政治地位低下,没有选举权,也不能参政议政,排除C。17.(2021佛山模拟)有研究发现,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大幅增长。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据此推知()A.希腊各城邦以农业为主B.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C.古希腊农产品种类丰富D.农业推动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解析】选D。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得粮食生产大幅增长,拥有土地的人据此获得了公民权,可知农业生产的进步很
19、大程度上推动了城邦政治的发展,故选D;古希腊本土耕地贫瘠,各城邦以工商贸易业见长,排除A;冶铁业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的赫梯王国,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邦政治的发展,无法推知当时古希腊农产品种类是否丰富,排除C。18.1710年,英国女王任命托利党组阁,以求尽快退出西班牙王位战争。次年,下院通过停战法案,但被辉格党占据优势的上院阻止。女王一次性册封12名托利党人为贵族,改变了上院的党派力量对比,法案终获通过。这说明,在当时()A.女王与议会分享立法权B.女王与内阁共执行政权C.两党政治沦为王权附庸D.贵族政治遵循法律框架【解析】选D。英王为退出西班牙王位战争,用册封贵族
20、、改变上院党派力量对比的做法,使停战法案终获通过,这说明贵族政治遵循法律框架,故选D;议会独享立法权,排除A;材料不涉及行政权,排除B;据材料“下院通过停战法案,但被辉格党占据优势的上院阻止”可知,两党政治没有沦为王权附庸,排除C。19.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许多重要问题都写得很原则或很含糊,美国的政治精英可按照国内社会的变化,通过增订宪法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实际政治生活树立的先例和形成的习惯,使之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A.克服了共和政体的弊端B.凸显了联邦体制的优势C.保证了美国宪政的稳定D.践行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
21、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实际政治生活树立的先例和形成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国宪政的稳定,故选C。其余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0.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为“事故保险法案”说明理由:国家应当比以前更关心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使这些阶级重新认识到国家不是专门设计用来保护上层阶级社会的机构,而是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反映出()A.德国君主专制的残余不复存在B.国家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C.统一后的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德国实现了国家高度集权化【解析】选C。德皇为法律说明理由,体现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色,故答案为C;A、B表述与所学史实不符;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1.
22、(2021承德模拟)下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事记。由此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瓦解()时间事件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恩格斯的倡议把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34月马克思、恩格斯等许多盟员回国参加革命。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宣传革命思想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情况,主张立即发动革命1850年同盟发生分裂活动1851年5月同盟在德国的活动陷入停顿1852年11月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A.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C.表明同盟内部不具备联合的条件D.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解析
23、】选A。由材料“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情况,主张立即发动革命”“1852年11月”“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革命,同盟的瓦解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故选A;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排除B;“不具备联合的条件”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空想社会主义,排除D。22.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
24、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D;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排除A;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23.右图是漫画拒绝马歇尔计划的苏联,只能发挥制度优势来对抗。对该漫画理解正
25、确的是()A.苏联的综合国力远远高于美国B.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下的产物C.苏联大搞军备竞赛与美国抗衡D.揭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漫画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下的产物,故选B。A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D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24.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据此可知()A.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B.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C.北约东扩受到了俄罗斯的有效遏制D.两极格局下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解析】选B。由漫画内容可知20世纪90年代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构成的威胁,说明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意在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说明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
26、影,故选B。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多极化的形成过程中,多极化格局并没有最终形成,排除A;由漫画内容联系史实可知北约东扩对俄罗斯造成了挤压与威胁,因而俄罗斯没有对北约东扩进行有效遏制,排除C;北约东扩时苏联已解体,因而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局势,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
27、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平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纂体系基本被打破,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材料三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
28、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大明律相比,清末修法制法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明律的主要特点有条例繁杂,内容广泛;儒法结合;严刑酷法;重视经济立法。第(2)题第一问特点,依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末修法制法具有中西结合、律法
29、人道化、法律体系完善等特点。第二问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西方国家的历次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法律。第(3)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以下角度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答案:(1)条例繁杂,内容广泛;儒法结合;严刑酷法;重视经济立法。(1点3分,答出3点得9分)(2)特点:中西结合;律法人道化;法律体系完善。(1点2分,答出3点得
30、6分)原因:内忧外患;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1点2分,答出3点得6分)(3)意义: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理论上,法律总是体现着其创造者的世界观,每一种世界观都包含着社会和经济趋向,它不取决于这个或那个人的思想,而取决于事实上规定权力及凭借这一权力立法的阶级的实际意图。所有法律都是某个阶级以普遍性的名义确立的法律是掌权者的财产。他们的法律就是所有人的法律。摘编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归纳材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古代罗马与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说
31、明。【解析】首先归纳材料的观点:材料指出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然后结合所学古代罗马与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即可。答案:材料指出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2分)古代罗马法虽追求“人人平等、公正至上”,但在实体法上,如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上,仍然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4分)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一系列立法,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但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仍局限在少数人的范围,体现了议会和法律的阶级性。(2分)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维护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层的利益,但宪法中明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等,也体现了明显的阶级性。(2分)法德
32、等国的近代宪法也都打上了明显的阶级烙印。(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并分析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基本特征”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从避免世界大战、世界形势、世界和平等角度考虑。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基本特征:美苏拥有超强军事力量并主导国际政治事务。(2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稳定了世界形势;但战争危机始终存在,世界并不太平。(7分,每点2分,三点7分)(2)关系:多极化趋势是在两极格局下产生的,多极化趋势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4分)原因:美苏实力的下降;新兴力量的崛起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