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财政和税收考情分析主干知识及阐释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收入含义:含义:(略)公式: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物质形式) 价值形式:(C+V+M)- C =(V+M)它是用货币表示即净产值(V+M)。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的含义(略)2、创造国民收入的意义: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国民收入的增加,表明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增强。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科技,只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降低消耗,从
2、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它的源泉在于生产的发展。3、国民收入的构成:用途:最终用途分为两部分:一是积累(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建设和社会储备三部分),一是消费(个人和公共消费)。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性质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对立统一(此消彼长):相互促进,又是矛盾。 (2)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两部分都应有所增长。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3)国民收入受客观经
3、济条件的制约。积累的最低限和积累的最高限。“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关系?(1)所谓“吃饭”就是指人民生活。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饭”要吃好,但也不能吃得过好。“建设”就是指扩大再生产。如果将产品都吃光用光,国家就没有希望。只有在吃饭之后国家还有余力搞建设,国家才会有希望。所以,“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二)财政的收入和支出。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具体表现为
4、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和监督使用的过程,它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去向和用途。2、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1)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主要是通过预算这个主要环节来实现。使财政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掌握预算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第二,预算的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第三,预算只有在经过了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才能生效,而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第四,我国每年的财政收支计划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批后才开支实施的。 3、预算体系4、预算包括财政收和财政支出(1)财
5、政收入: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从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2002年20000亿元)(税、利、债、费)。(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个体过程。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 反映政府的政策。(用途)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收支平衡: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略大于支出。(2)财政赤字:收入支出财政政策:指国家通
6、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其实质是财政赤字政策。 如何认识稳健的财政政策?背景:从“积极”到“稳健”,年中国财政政策出现重要转折点。此间经济学家指出,这次政策转向意味着财政政策将从单纯注重经济指标转为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而为财政政策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 1、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这既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其政策取向既
7、不是扩张的,也不是紧缩的,而是在财政预算上有压有保、有保有限、有严有宽;在项目建设上有上有下、有长线有短线;压与保、严与宽、下与上相结合,适度在其中,始终保持预算收支基本平衡、结构均衡。2、理解稳健的财政政策,应把握“适度、避险、公平”三个要点,将其理解为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度,即财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小,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二是避险,即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双方面的风险;三是公平,即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3、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措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
8、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的措施包括: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度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逐步降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减低财政风险。二是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实现“有保有压”。其中,“保”的是那些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压”的是那些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落后的工艺设备。三是大力推进
9、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四是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影响及要求作为中央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必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前提下,
10、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的着力点由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加强薄弱环节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稳步推进增值税税制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稳健的财政政策保持老工业基地建设国债投资项目、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等,有利于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对于地方来说,贯彻中央关于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精神,应围绕其各项措施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全面做好增值税转型试点工作,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推进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二是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深
11、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取消农业税改革步伐,完善粮农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鼓励和引导合理消费。四是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认真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保障重点支出资金需要。五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发国债与降低利率关系 联系:1、都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都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重大举错。2、都是为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重要措施。3、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
12、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区别:1、国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属于积极财政政策内容;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政策内容。2、实施部门不同。增发国债由财政部具体实施;调整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实施。3、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增发国债,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性消费,促进生产力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13、和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一般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
14、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三)财政的巨大作用(五个方面):1、财政的作用(1)表现为
15、:第一,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在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加上国家的客观调控,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注意:(1)经济建设支出,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2)收入代表国家可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第三,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等的发展。第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注意:一方面,经济建设支出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分配进行广泛调节。如下例:例据中国财经报指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财政必须鼎力相助。眼下紧迫的是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能按
16、时足额拿到基本生活费和养老金,尤其是对那些特困企业,困难地区、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应有倾斜政策。 (1)材料中反映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句话?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点,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的理解。国家财政有五个方面的作用,要注意这五方面作用的区别,不可将它们混淆起来,同时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注意从试题问题的指向性,即要求回答财政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了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支出,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其他支出的重要内
17、容。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分配进行着广泛的调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下,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发挥着积极作用。 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拿到基本生活费和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因此,财政必须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五,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2)如何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采取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财政政策。当前针对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我国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重要手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
18、关系。(3)为何要发挥财政的作用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需要,是重要的经济手段; 财政的作用 现实需要(4)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根本性的影响。分配政策要合理。过多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人民改善生活;过少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所以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2、意义: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税收与纳税人(一)含义及特征 1、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19、,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2、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凭借权力依法征科,纳税人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存在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权力。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参与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者的权力之上,这就是强制。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保证。(收费也有强制性)无偿性:不具有偿还性和返还性。(收费有偿)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收费不固定) 三个特征紧密相连,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税
20、与费的关系(与改革联系密切) 共同点:第一,都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二,从性质上看,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性资金,因为二者都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第三,从特征上看,二者的征收都以行政权力为依据,并且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征;第四,从征收的依据看,二者都是以国家行使了社会管理职能为前提。 不同点:第一,征收的具体主体不同。税收是由国家税务机关(包括海关农税部门)代表国家征收的;费是由其它行政和事业单位征收的。第二,用途不同。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款由国家统一支配,用于社会公共需要;费一般采取专款专用原则,除少数作为财政收入外,大多数用于本行业本部门业务支出的需要。第
21、三,特点不同,税收具有固定性,是一种规范的分配;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是非规范的分配。第四,征收规模的大下不同。税收征收面广,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费作为财政收入中的其它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大。3、违反税法行为和处理:偷税(逃税):含义。注意为集体而末将税款据为自己所有,也是犯罪行为。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有两种形式:骗取出口退税和骗取税收减免。它与偷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骗取税收优惠,后者是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抗税:纳税人抗拒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
22、于民的新型税收、纳税人意识 、依法纳税取之于民:在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税收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体现出分配关系是国家、企业、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税收是对劳动人民创造的纯收入的有计划分配,体现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用之于民: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税收最终受益者是劳动人民。税收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在不同社会制度具有共同点: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有共同的根本特征;是以国家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取之于民;分配主体都是国家。2、作用(意义)
23、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纳税主体):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只要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了应税行为,就必须依法纳税,就是相应的纳税人。具体分析: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规定和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是直接的才称为纳税人。其实每个人都间接的纳税人,因为基本每样商品的税收都最终以成本形式由消费者承担(即负税人)。 负税人:税款的实际承担者或者
24、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纳税人是指承担税款的法律主体。 2、主要税种: 增殖税,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服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注意它是对增殖额征税(例如,在生产领域,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V+M)。营业税,是以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商业、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公用事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注意,不论盈亏,只要只要营业就征税。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
25、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对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税,是国际普遍征收的税种。其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合理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一是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类健康、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生态环境。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收益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实行独立核算并注册登记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及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 对收益额征收的税种,征收对象是纳税人的纯收入。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征税
26、对象:一是从境外取得的个人收入;一是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关税,是对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和出口货物的发货人(人在境内)。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很严重,措施有:第一,严格管理,对违反者严厉制裁;第二,实现科学管理,堵塞漏洞;第三,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自觉纳税。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必要性):从税收的作用来看,自觉依法纳税是提高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保障。从我国税收的性质来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觉依法纳税,则最终的受益者也是纳税人。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27、来看,即公民与国家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享有国家给予的各项权利,就必须履行国家规定的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 /义务和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也要求公民依法纳税。纳税的责任感还体现在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管理、使用,另外,依法纳税是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遵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2)如何进一步依法纳税?强化和改善税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观念)进一步完善税制,建立一套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税收法律体系。加快纳税人服务体系的建立,建立一个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责权利相对应的税收征管体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企业或公民要提高素质,增强纳税意识。每个公民都应当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公民还应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税收同国家富强、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要自觉纳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财政赤字、财政的作用、税收与税种、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