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龙泉中学高2016级暑假作业:综合训练试题(一)历 史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饮冰室合集中记载:“(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材料中的“旧工业”指A.传统商业 B传统手工 C传统农业 D民族工业2、“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这是哪种政策实施时农民的劳动状态A. 土地改革以后 B. 1953年建立互助组以后C. “人民公社”建立后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3、 有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 晨曦中的汴河 B. 商帮的兴
2、衰 C. 坊墙倒塌以后 D. 草市饮食大全4、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5、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6、右下图是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幅
3、示意图,该图研究的核心主题是 A.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B.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C.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D.农业播种方式的演变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8、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
4、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9、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10、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 A.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11、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
5、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12、“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独特而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擅”这段话反映了A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的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B传播宗教信仰成为冒险家们向外远航的动力C西班牙与葡萄牙借助新航路开始了殖民扩张 D经
6、济全球化的开始与国家行政的介入有关系13、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A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洋务企业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14、文革时期人们穿着单一,绿军装最时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穿着呈现多样化,“撞衫”会显得奇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打倒了“四人帮” B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C国民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5、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 旗
7、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16、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 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B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 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 D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17、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1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
8、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19、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早年在他的自传我父亲的梦中曾经表示自己的祖先与奴隶制无关。奥巴马不管怎么说,怎么漂白,永远漂不掉黑人奴隶后裔的血统,美国历史上不可避免地提到近代非洲黑人因奴隶贸易贩卖到美洲是事实。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持续到二战后B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冒家是英国C英国黑奴贸易的目的是为美洲的工厂提供劳动力D黑奴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的资本,造成非洲的落后20、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
9、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21、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联系的基本媒介是A价格低廉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充足的剩余资本 D先进的科学技术22、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23. 16世纪
10、,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24. 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B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25、 美国迈克亚达斯等史学家在著作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 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11、。”对材料中的“分水岭”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由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美国由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美国由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美国由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26、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渡过了19291933年的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发展国家福利制度 C.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体化 D.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整27、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
12、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8、2016年6月23号,英国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这一现象表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欧洲经济形势乐观29、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工业 D服务业30、1
13、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A. 牛顿力学体系诞生 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31、(14分)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
14、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
15、。1984年10 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2分)并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4分)并指出其时代背景。(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我国户籍制度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历史背景。(4分)32、 (12分)2016年G20峰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中国杭州召开。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
16、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大业六年(610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唐代,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到唐开元(713741年)中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
17、、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材料二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衙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
18、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材料三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杭州的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如在1897年创办的通益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纷织厂前身), 规模较大;其后又陆续兴办起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行业也逐步采用机械传动。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地
19、区除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199 6年,设立滨江区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巷地目前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童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G20 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将在杭州举办。(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杭州城市崛起的原因。(3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末杭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原因。(3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20、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3分)33 (14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经历了艰苦的探索。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到20世纪中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在“文化大
21、革命”中陷入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最终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问题: 依据材料一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和“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
22、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有何重大举措?(2分)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怎样的变化?(2分)罗斯福新政实施有何影响?(2分)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分)成都龙泉中学高2016级暑假作业:综合训练试题(一)历史参考答案01-05 BCBAA 06-10 CCADA 11-15 DDBDC 16-20 AACDC 21-25 ACBDC 26-30 DCBBD31.(1)动力:工业的发展。(2分)分析:工业革
23、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分) (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大量自由劳动力。(4分)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2分) (3)趋势:从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开。(2分)背景: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逐渐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32、(12分)答案及评分细则(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杭州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3分)(2)特征: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海外贸易发达;中心城市带动商业市镇兴起发展;农产品商品化
24、程度提高;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域分工明显。(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在中国开工厂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马关条约增开杭州商埠。(3分)(4)政治: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重视对杭州的政策扶植;杭州重视文化名城建设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历史原因: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交通便利。(5分,从三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33、(14分)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25、策。(2分) 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分)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分) 措施:通过强力的行政手段减少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产品过剩问题。(2分) 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1分)(注:只回答“国家干预经济”得1分) 影响:帮助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2分)开创了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2分) 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 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3分)(注:答出上述3点中的其中2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但本小问的总分不得超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