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76.50KB ,
资源ID:2972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72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3检测题限时5分钟内完成;附加题A层做,带的为选做题【课前预习案】【使用要求】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2预习检测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3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概念请及时的提出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 :(1)运动的含义 (2)静止的含义 (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

2、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运用: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 (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3)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25分

3、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在于:(2)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 脱离物质谈运动的错误在于: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区别:含义:性质不同:(2)联系:(3)夸大绝对运动的错误在于:夸大相对静止的错误在于:3物质运动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客观性原理:(3)规律的普遍性原理:(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怎样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物质具有客观

4、实在性,意识则没有。(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指的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这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的。易错提示: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永恒运动的前提下,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状态,但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具体分析如下: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至终贯穿着运动。运动是由物质内部的固有矛盾推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也就是说,静止不是绝对不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著的运动,因而是相对

5、的。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就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空间之内,不具有某一特定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虽然仍属于量变阶段,但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关于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正确理解(1)规律客观性的含义: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两层意思: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

6、规律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2)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具有强制性。想问题,办事情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

7、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预习检测】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2010天津学业水平考试)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错误在于()A脱离运动谈物质B脱离物质谈运动C否认运动和静止的辨证统一D否认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

8、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4.(2011杭州第一次高考科目质量检测)“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5.(2011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列格言、警句与“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道理的有() () 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B.C.D.6.(2011盐城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

9、这告诉我们A必须认清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运动具有绝对性C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D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规律【释疑解惑】亲爱的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您会碰到哪些疑惑问题?请及时记录下来:【课内探究案】【使用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合作探究】活动一:用课件展示各种运动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后思考:为什么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活动二:用课件展示下面的笑话:“我不是我了”在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一次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过了很久,这个人总不还钱,邻居便

10、向他讨债。这个人没钱可还,便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初借钱的我了。”赖账不还。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打了他一记耳光。赖账人要去见官告状,这位邻居也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打你的我了。”赖账人无言以对。 从哲学上分析笑话中的赖账人的错误之处。活动三:【考考你】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月亮绕地球转新陈代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苹果落地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水往低处流活动四:【辨析】1规律是客观的,它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2人们可以认识规律

11、、创造规律。( )3规律对人既起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规律有好坏之分。( )4. 规律就是规则。( )【体验高考】1.(2011江苏26)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2.(2011江苏卷27)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

12、如练,长是人千里3(2010浙江文综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 B. C. D.4.(2009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5.(20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13、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四、【知识体系构建】(要求:以本框题的文化开头构建小知识体系)【当堂达标】要求:限定时间5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一 单项选择题1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2011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1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3(2010湖南省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据专家估算,如今每年大概有20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和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由此导致全球出现酸雨、自然灾害等异常气候。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违背规律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惩罚虽然人

15、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A B C D4.(2011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近年来,从中国汶川、玉树、盈江,到海地、新西兰、日本、缅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大地震,地球已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表明自然界的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神秘莫测自然界以其自身属性随意运动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A B C D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

16、,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2011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流沙固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今,“麦草方格”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人们还开始向沙漠要地。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土地沙化的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土地沙化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遏制土地沙化不能被消灭但能够被有效遏制人类总有一天能改造规律消灭土地沙化A B C D7(2011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提醒我们()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按客观规律办事B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C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D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二非选择题8(2011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 答案【预习检测】1.C【解析】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A、B不

18、如C项更加全面,D与题意无关。2B【解析】毕尔生认为运动只是在概念中,因此是脱离物质谈运动的观点,选B。3A【解析】B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不需要条件。4B【解析】“停”和“闲”导致的后果说明了运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和存在的方式,B符合题意;其它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5A【解析】材料中的格言强调了做事情要遵循规律,符合题意。6C【解析】泥石流的爆发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未按规律办事的结果,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遵循规律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A、B未体现,D表述错误。【课内探究案】活动一: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19、(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同时,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物质也是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活动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运动是绝对的。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事物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静止是相对的。不承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也就无从认识事物。 故事里的希腊人借

20、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否认了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质的稳定性,从而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活动三:本题抓住规律的定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可顺利作出正确选择。都是现象上的稳定,而非本质的必然;在现象上也不稳定。属于规律。活动四:1()名师点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除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外,还具有可知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

21、()名师点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因而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可改造,规律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侧重点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只要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名师点评: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4.()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

22、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三、体验高考:1.A【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从题干的关键句“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是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可以看出,只有A表述正确符合题意,B表述不准确,C表述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2.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客观性。“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诗句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3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析问题时抓住关键词客观基础,要预测未来,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事物尽管是复杂多变

23、的,但是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把握了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端倪,就能很好地预测未来,符合题意说法绝对化。答案C4.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故B项错误;A、C两项只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没有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5.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D【解析】运

24、动存在于客观存在物中,说明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注意不要误选B,B不是最佳选项。2A【解析】此题只要真正读懂引文中的话意,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来。B、C看到运动,否认相对的静止;D否认运动的物质性或客观性。3B【解析】与题意无关,“摆脱束缚”观点错误。4C【解析】属于不可知论,否定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二者都排除。5A【解析】B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不需要条件。6.D 【解析】表述错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正确表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所以选D。7.A【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规

25、律,自然界也是客观的,人们应尊重规律和自然界的客观性,故B、C两项表述错误;D项是因噎废食的行为,故不能入选。本题应选A项。二、非选择题,8解析:利用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来分析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现象,最后结合规律的方法论要求指出正确的做法。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材料中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才导致了我国海岸线的严重侵蚀。(2)这启示我们,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w.w.w.k.s.5.u.c.o.m-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