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十一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二框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一、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
2、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二)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2)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信念(2)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3)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
3、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小康社会是总体小康,是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那么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够建设全面的小康呢?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
4、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教师引导: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材料,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教师点拨:这一材料说明,单从GDP来看是经济增长了,社会财富却没有相应增加。这种GDP的增长,是由重大损失带来的,是与损失
5、相抵消的。因此,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教师活动:
6、请同学们看教材88页“张家港发展材料”,想一想所提的两个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教师点拨: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全面增长,保护了环境,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它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9页“相关链接”,想一想可持续发展有什么重要性?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教师
7、点拨:这样做的后果十分明显,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生存的环境恶化了,资源遭到破坏,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大大减小。治理污染,恢复环境不仅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也增加了治理难度。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脆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把经济发展与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点拨:就是围绕人的发展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
8、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就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下面我们重点学习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问题。(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统筹城乡发展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9页内容,联系上节课学习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要统筹
9、城乡发展?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言。教师总结:农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工农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4)、统筹区域发展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发展?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教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断
10、扩大,制约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认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1、同学们把
11、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九、板书设计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2)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优化产业结构 (4)统筹城乡发展(5)统筹区域发展十、教学反思本课理论性较强,离学生生活有距离。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线,一例贯穿始终。课上过之后,仔细反思这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1、设计思路上由于担心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事先先把角度给学生,这样可能有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通过预习让学生总结出这属于什么角度应该更合理。2、有些过渡语上面还可以在深入思考和设计。3、有的内容对学生引导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