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317KB ,
资源ID:29690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69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9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9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机密考试结束前【考试时间:2020年9月3日,上午8:30-10:30,共120分钟】云南省2020年春季学期末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I卷 阅读题(共4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

2、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圈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咸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

3、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串、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调汇”构成极不相同

4、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

5、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究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节选自人教版必修5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除了必不可少的“词汇”构件因素,还需要遵循一定的“文法”组织惯例。B. 中国建筑的“文法”有

6、很大的拘束性,极大地限制了运用的灵活性与表现的多样性。C. 语言文字上的横额、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而建筑上的影壁、牌楼等等更多出于实用性的考虑。D. 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是从木材结构上产生的,所以很难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比喻论证的过程中,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建筑的法式与构件的特点。B. 文章充分讨论了中国建筑“文法”的拘束性与灵活多样性,具有辩证意味。C. 文章第二段借“大文章”、“小品”、“对子”等概念,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多样性。D. 文章第三段探讨建筑“词汇”、“文法”形成,主要是为后文的相关论述提供理论依据。3. 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使用中国建筑的“词汇”,不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将很难组织好中国建筑。B. 要想解决不同的问题,表达不同的情感,往往要使用不同的建筑“词汇”。C. 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建筑实践的结果,因此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D. 中国建筑没有舍弃木材,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了先进的梁架结构法,体现了木材框架的优越性。【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有很大的拘束性,极大地限制了运用的灵活性与表现的多样性”错误。由“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

8、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知,“拘束性”并非“很大”而是“一定的”,同时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C项,“而建筑上的影壁、牌楼等等更多出于实用性的考虑”错误。由“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可知,建筑上的影壁、牌楼等等更多出于装饰性考虑。 D项,“所以很难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错误。由“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可知,“砖石建筑”同样也采纳木架结构。故

9、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文章第三段探讨建筑词汇、文法的形成”错误。由“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可知,并非其形成过程,而是将中国建筑与世界各民族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在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的尽善尽美,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因此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错误。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可知,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在历史过程中随时代

10、而变化。故选C。二、古诗文阂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表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11、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选自人教版必修5李密陈情表)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B.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C. 郎中:中国古代的医官。D. 牧:古代称州的长官。6.

1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B. 作者以祖母刘氏患病为由,希望得到晋武帝的同情,理解其不能赴任的狼狈处境。C. 作者讲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以证明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合理。D. 作者反复表达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忠敬之心,让人相信其陈情的诚挚和急迫。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答案】4. B 5. C 6. C 7. (1)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

14、变了守节的志向。(2)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些句子是对称结构,两两相对,中间断开,“之”前的内容为定语,“之”后的“亲”和“僮”为中心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D。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中国古代的医官”错误。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 后官衔泛滥所致。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

15、分析能力。C项,“作者讲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以证明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合理”,并非为了证明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合理,而是合情,另外“作者讲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主要是为了得到晋武帝的理解和支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慈父见背”,宾语前置,背弃我。见:助动词,偏指一方,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行年”,年龄;“夺”,强行改变。(2)“但”,只是;“以”,因为;“薄”接近、迫近;“奄奄”,微弱;“朝不虑夕”;“危浅”,活不长,指生命垂危。“危”,微弱;“浅”,指不长;“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译文:臣李密陈言:我因

16、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

17、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

18、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

19、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黄庭坚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注释】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黔州之后。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远山横黛:指眉毛。8.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 ( )A. “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写自己未饮酒,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B. “花病”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个病躯瘦弱之人,残春之景令人感伤。C. “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D. 全词无一个“酒”字,但却几乎句句都不离酒,情感抒发自然流畅。9. 上阕“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两句在语言上颇具特点,请简要赏析。【答案】8. A 9. “远山横黛蘸秋波”指筵席上侍酒歌女情态落落大方,眼神期期。一个“蘸”字巧夺天工,用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比喻女子的眉眼盈盈,典丽精妙。“不饮旁人笑我”写出词人经人劝酒仍未饮而道旁人说笑的欢乐场景,用语质朴,平常真挚,画面感

21、极强。雅俗结合,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但又使人触摸到词人内心的愁闷抑郁,颇堪玩味。【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表述错误。“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将“酒”字省去,趣写自己未饮酒,既有出奇制胜之妙,又显词人诙谐玩世之趣。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远山横黛蘸秋波”,是写筵席上侍酒歌女美丽动人,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波”指的是眼睛,“远山横黛”指眉毛,描绘出依山傍水的山岚美景,突出歌女的美丽情态,语言雅致精美;“不饮旁人笑我”,我要

22、是不喝酒,她们就笑话我,词人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写出词人经人劝酒仍未饮而让身边旁人笑话的热闹场景,语言朴素,口语化;本联前后两句,一雅一俗,雅俗结合,联系注释,劝酒不饮让人见笑,表面上的诙谐玩世暗含着作者内心的愁闷。(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寒秋中独立湘江边的毛泽东,面对宇宙的广阔,发出慷慨激昂的心声:“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月出于东山之上,_。(苏轼赤壁赋)(3)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李清照醉花阴)【答案】 (1). 问苍茫大地 (2). 谁主沉浮 (3). 徘徊于斗牛之间 (

23、4). 江间波浪兼天涌 (5). 人比黄花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茫、徘、徊、兼。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孩子楸立我叫陆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缘由。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来到了常州,过半年我就又到了南京,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无声地四处漂泊。爸妈的真实名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叫王海时,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娃吴了。妈妈长的很美,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

24、女人。我记忆里的妈妈很少说话,她是爸爸的好助手。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就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野猫的叫声多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的家伙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我有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骗的孩子,我是爸妈

25、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小脸蛋说,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时间多了,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妈妈说,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香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任务完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

26、渡口,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时间在一点一滴地过去,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跑过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说完她决然地走出油轮。我看到妈妈昂首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抓住,上了辆很严实的汽车。我扒在窗户上看着眼泪流下来,我对我自己说我不哭,一定不哭。不知不觉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矗立着一座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高个子叔

27、叔领着我,到了一位娃周的伯伯那里!周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那上面密密匝匝的写满了数字和字母,这是妈妈缝进我的衣服里面的。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再是孤单的了。可我到夜里总是梦到爸爸妈妈。我弄醒睡在一旁的罗陕北,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小北说,我想。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要妈妈。第二天,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面善慈祥的阿姨。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她们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所有孩子

28、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响彻云霄。1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写“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无声地四处漂泊”,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且家里的表和我的耳朵都好好的,暗示我的父母在晚上发报。C. “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也符合孩子的视角和表达特点。D. 最后一段写孩子们的声音漫山回荡,响彻云霄,表现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这是本文最想表达的主题。12.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3. 小说为什么要用“红孩子”做标题

2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我的父母”?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答案】11. D 12. “我”生活艰辛但乖巧懂事,配合爸妈的工作。“我”坚韧顽强,父母被抓后也乖乖听从安排。“我”非常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和其他烈士遗孤们一起互相取暖,把照顾我们的革命者当自己的亲人。 13. 情节上,“我”这个红孩子是一切的经历者,串联起全文情节,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从红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革命,能够节省从大人角度必须交代的情节,显得简洁而真实。人物形象上,以“红孩子”为题,突出了红孩子们坚韧顽强的形象。主题上,文章通过一个红孩子的视角,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艰辛工作,讴歌以父母为代表

30、的革命先烈(地下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情怀;也体现了一代红孩子们生活的不易,表现他们的艰辛,赞扬他们的坚韧顽强;“我”得到了周伯伯的照顾,以“周伯伯”为代表的革命者的角度,体现了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 14. 主人公是“我”:情节上,“我”是一切的经历者,串联起全文情节。人物形象上,文章的标题也提示文章主要是写以“我”为代表的红孩子,“我”的乖巧懂事,和对父母的思念,代表了一代红孩子们的艰辛生活,文章讴歌了他们顽强的性格。主题上,“我”作为主人公,表现了红孩子的坚强,体现了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更能从侧面反映出革命工作者伟大的牺牲精神。主人公是“我的父母”。情节上,文章通过一个红孩

31、子的视角,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艰辛工作。人物形象上,写“我”时为了更能从侧面烘托出父母的崇高情怀,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更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主旨上,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为革命工作四处漂泊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讴歌他们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D项,“这是本文最想表达的主题”说法不妥当,这里既传达出红孩子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也暗示了红孩子们在组织的怀抱中获得了新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我”为了配合爸爸妈妈的

32、工作,乖巧懂事,尽管渴望与孩子们玩,但体谅父母。“军警就把她抓住,上了辆很严实的汽车。我扒在窗户上看着眼泪流下来,我对我自己说我不哭,一定不哭”“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父母被反动派抓走后,虽然伤心,但要求自己不哭,乖乖地听从安排,体现我坚韧顽强的性格。“可我到夜里总是梦到爸爸妈妈”体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再是孤单的了”,“我”和烈士遗孤们互相抱团取暖。“所有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我”和烈士遗孤们把照顾我们的革命者当亲人。【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一般探讨文章标题可以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

33、等方面思考。情节上,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通过一个红孩子的视角,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艰辛工作,以革命者的孩子“我”来介绍革命活动,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略很多笔墨,使小说的叙述变得简洁。人物形象上,本文真实地表现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坚韧顽强的形象,以“红孩子”为题,表现了对他们的赞美。主题上,以“红孩子”为题,“我”的乖巧懂事,和对父母的思念,代表了一代红孩子们的艰辛生活,以及顽强的性格,更从侧面反映出革命工作者伟大的牺牲精神。“高个子叔叔领着我,到了周伯伯那里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

34、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我不再孤单了”体现出革命工作者对革命后代的关怀照顾。【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分析主人公是谁,注意结合此人物和标题、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其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答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情节、主旨、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此题如认为主人公是“我”,可从以下角度分析:从情节上看,以革命者的孩子“我”来介绍革命活动,以亲历者(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既起线索作用,又能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略很多笔墨,使小说的叙述变得简洁。从人物上看,“我”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

35、多的人物,“我”为了配合爸爸妈妈的工作,乖巧懂事,尽管渴望与孩子们玩,但体谅父母,父母被反动派抓走后也乖乖地听从安排,体现红孩子们坚韧顽强的性格。从主旨上看,真实地表现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坚韧顽强的形象特点。从标题也可以证明主人公是“我”。当然也可以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父母,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以及主旨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理由。不论是认为“我”是文章的主人公,还是认为“我的父母”是文章的主人公,都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从标题、情节、主旨等方面的阐述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第II卷表达运用题(共53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

36、一项是A. 袅娜(n) 绌免(ch) 付梓 敛声屏(bng)气B. 敕(ch)造 间(jin)或 会悟 长歌当(dng)哭C. 福祉(zh) 骈(png) 体 杀清 越俎代庖(po)D. 酾(sh)酒 癸(gu) 丑 拔擢 夙(s) 兴夜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项,“袅娜”的“娜”读作“nu”;“绌免”应写成“黜免”;B项,“会悟”应写成“会晤”;“长歌当哭”的“当”读

37、作“dng”;C项,“骈体”的“骈”读作“pin”;“杀清”应写成“杀青”。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学著作 ,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 的状况,(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富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哲理,唯有 ,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心得,如此读书,才能收益无穷。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择善而读,注重甄别B. 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C. 所以国学阅读尤其

38、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D. 所以国学阅读尤其要择善而读,注重甄别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汗牛充栋 良莠不齐 融会贯通B. 凤毛麟角 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C. 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D. 凤毛麟角 良莠不齐 细嚼慢咽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富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B. 富含着丰富知识与深广的哲理C. 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广的哲理D. 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答案】16. B 17. C 18. D【解析】【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可使用排除法。该句的前文是“正是这参差不

39、齐的状况”,所以所填写的句子的主语应为前文中的“状况”,而CD两项中以“所以”开头,与前文无法形成语意上的关联,据此可排除CD两项;“注重甄别”与“择善而读”之间是顺承关系,要先甄别,再选择好的来阅读,据此排除A。故选B。【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可根据词语意思并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现形容藏书很多。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第一空中的成语是修饰“国学著作”,“凤毛麟角”用在此处显然与语境不合。因此,第一空应选“汗牛充栋”。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第二空指质量有好坏,应选“参差不

40、齐”。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合适。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故选C。【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原句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首先,“富含”与“知识”“哲理”均不能搭配,应将“富含”改为“蕴含”,据此排除AB两项;C项中,“深广的哲理”搭配不当,应将“深广”改为“深刻”,据此排除C。故选D。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用一句话概括说明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2)根据漫画寓意拟写一则广告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答

41、案】(1)我国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的捕猎、运输、交易、食用。(2)野生动物和我们亲如手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1)细察漫画,抓住矛盾,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对漫画进行描述:漫画中间部分是四个漫画小人,穿着和身上的字提示了他们的要做的事,四个小人都拿着工具目标是右半部分一只代表着野生动物的穿山甲形象的小动物,分别为“食用”“交易”“运输”“捕猎”,一只手拿着一只“全面禁止”的牌子,阻挡了小人们的行为,小人们望而却步。故揭示寓意为“我国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的捕猎、运输、交易、食用”。(2)广告语应反映漫画寓意,并符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比

42、如:野生动物和我们亲如手足。五、写作(40分)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久前,联合国发表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警全世界将迎来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性蝗灾的影响,今年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餐饮食物浪费现象依然严重。“节约粮食”往往只是口头上的倡导,因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对浪费行为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对食物的敬畏。敬畏食物,本质上就是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

43、。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节约粮食,从你从我做起泱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经久不衰;优良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年的文明传递,至今仍绚烂不已;颗颗优质稻谷,历经数千次的科学试验,可谓千里飘香。可现在我国餐饮食物浪费现象依然严重,节约粮食,迫在眉睫。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面对全世界将迎来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时刻,人人都勤俭节约,显得尤为重要。勤俭治国的尧舜,受万民敬仰,被称颂万世;出生农家的毛泽东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埋

44、首田间的袁隆平毕生奋斗,造福人类颗颗金黄而饱满的谷粒,是父辈们辛勤的耕耘,是父辈们劳累的汗水,是父辈们凝结的奉献。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有什么理由去挥霍呢?我们没有理由,我们只有“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时,你是否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你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读书声时,你是否在为自己的浪费感到羞愧?当你看到饭桌上残留下的粒粒米饭时,你是否感觉到那异样的眼光?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节约粒粒粮食做起。我们人人都要树立节俭意识的同时,国家应该增加约束性措施确立严厉的惩戒机制,对

45、浪费行为及时、有效的制止。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加强约束浪费行为,让节约粮食有制度上的保障,才能让惩治有力度,才能保证人们更加加强节约意识。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继承传统美德的中国人!中国虽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但依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向世人展示着,一个以农业为基础而翱翔的龙的传奇!所以我们没有资格为我们的祖国涂上一个句点,我们应该让她更加繁荣昌盛。为此,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粒粮食,共享幸福明天。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传承每一份关爱。让我们一起高举“节约粮食,远离浪费”的旗帜,让我们传承这优秀的传统,永不舍弃

46、,让每一缕节约之风传遍每一处中华大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篇作文材料效仿了2019年全国1卷的作文。第一则材料,联合国发出的预警引起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因而,这则材料的侧重点是粮食问题很严重,提出节约的必要性。第二则材料,指出近年来我国餐饮食物浪费现象依然严重,而我国因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对浪费行为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因此这则材料的中心是浪费现象严重,国家应加强对浪费现象的监督力度和惩处力度。第三则材料,开头两句引用名言,指出了节约粮食和敬畏食物,尊重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而,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倡节俭,杜绝浪费粮食。考生注意题干所给任务

47、:“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可见,写作时“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应从三则材料的侧重角度立意写作。立意:(1)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 (2)节约粮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3)节约粮食,刻不容缓;(4)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素材:1.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一种境界。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的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即使在发达国家,节约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48、更何况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2. 古代教育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是多么重要!缺少粮食,我们很难生存,缺少粮食,我们国家难以发展,缺少粮食,我们人类更有可能走向灭亡!建国66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我想说的是:很有必要!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

49、民币两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100万元算,可以盖20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三千元记,可以使七千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我们的校园!你还能说我们没必要节约一粒米吗?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学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雪白的馒头、包子扔在地上?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3.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

50、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4.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结构层次:【结构】文章首先指出粮食问题严重,引出论点:节约粮食,迫在眉睫。然后用尧舜、毛泽东、袁隆平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分论点;接着引用诗句,从古至今,论证应当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再提出分论点“国家应该增加约束性措施,确立严厉的惩戒机制,对浪费行为及时、有效的制止”;最后明确作为龙的传人,应当继承美德,高举爱惜粮食的旗帜,让每一缕美德之风传遍每一处中华大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