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1)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2) 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3) 认识启蒙运动的影响概述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联系文艺复兴的内容,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
2、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新课导入2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
3、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象地补充了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 1. 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 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基础达标 1.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C)A. 马克思主义B. 文艺复兴C. 启蒙运动D. 空想社会主义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大陆的大动荡、历史性变革,指
4、的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推动这些变化的思想因素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2.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C)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昧。A、B、D三项分别体现了专制、教会迷信和教会权
5、威的思想;而C项反映了推崇法制、提倡自由的思想,因此选C。 3. 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D)A. “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B. “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C. “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D. “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士的斗志”解析伏尔泰在国家政体方面倡导君主立宪制,并没有提出实行民主共和制。 4. (冲A)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B)A. 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B. 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
6、基本人权的保障C. 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D. 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解析解答此题要求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读懂材料;还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弄清材料中的因果逻辑关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就是要建立一种统治者和人民订立契约的社会新秩序,他认为建立契约社会是前提,有了这种社会新秩序才可以保障人的其他一切基本权利。 5. (冲A)“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B)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7、6. 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有丝毫的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B)A. 倡导君主立宪制B. 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C. 倡导天赋人权学说D. 反对古典希腊文化解析从材料“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可以看出伏尔泰是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的。 7. (2014年镇江模拟卷)下边方框内是启蒙运动时期一部著作的主要内容,该著作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该著作的作者是(D) 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 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 地
8、理与政治关系的学说及各种推论。A. 伏尔泰 B. 马丁路德C. 卢梭D. 孟德斯鸠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法律”、“政体”、“分权”等信息。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主张建立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 8.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这一思想反映了(B)A. 伏尔泰的“开明君主”主张B.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C. 狄德罗的“自然神论”学说D. 康德的“思想自由”学说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推断,材料主要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在人民手中,如果专制暴君违反公共意志法律,人民就有权利推翻他,这是一种
9、人民主权说的思想。 9. (判断正误)(2014年南京模拟卷)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A)解析本题材料基本上是课本语言的复述,要求熟悉课本基础知识即可。10. (判断正误)(2014年徐州模拟卷)启蒙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与理性,认为应采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A)解析解答本题,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意义即可。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及运作方式产生最大影响的思想家是(B)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狄德罗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10、学史实,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原则就是分权原则,而把分权思想发挥到极致的是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原则,有效地制约了专制。 2. (2014年无锡模拟卷)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伏尔泰受巴黎人民如此敬仰和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C)A. 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资产阶级立法的理论基础B. 他热情倡导“人民主权”,为法国大革命奠定基础C. 他抨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D. 他撰写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解析A项是孟德斯鸠;B项是卢梭;D项是康德;C项是伏尔泰。此题难度不大,可用排除法解题。
11、3. (冲A)(2012年高考江苏卷)“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D)A. 彼特拉克B. 莎士比亚C. 马丁路德D. 伏尔泰解析从材料所示内容看,属于西方思想发展历程中革命性最彻底的一个阶段即启蒙思想时期,四个选项中,A、B属于文艺复兴时期,C属于宗教改革时期,D项符合题意。 4. (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卷)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
12、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C) 主张君主立宪 宣传主权在民 倡导天赋人权 提出三权分立A. B. C. D. 解析卢梭主张民主共和,排除;提出三权分立的是洛克、孟德斯鸠。故选C。 5. (2014年扬州模拟卷)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D)A.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 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C. 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 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解析本题材料讲的是官吏和人民的关系,而且讲了
13、官吏要服从人民。解题时读懂材料,弄清材料的逻辑关系,理解题意即可。 6. (2014年宿迁模拟卷)对现实封建专制的批判,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使卢梭一直在苦心思索,“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最终卢梭找出的解决方案是(D)A. 君主立宪B. 三权分立C. 责任内阁D. 社会契约解析本题材料的欧化语言使学生比较难以读懂,需要弄清材料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实在读不懂,注意“解决方案”几个字,其他三项都与卢梭无关。二、 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材
14、料一“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材料二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请回答:(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 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指出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主张。(3) 根据材料二,在三位思想家中任选两位简要指出其学说。(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下,欧洲发生的重大改革和革命。解析答第一问时要读懂材料一,知道其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但要按照题目要求答“运动”;材料二中的人物都是启蒙思想家,但也要答
15、“运动”。第二问要求答“核心主张”,即思想,但既是“核心主张”,就不要长篇大论,要高度概括。第三问要求熟悉课本知识及其表述。第四问注意“影响”二字,答发生在其后的重大历史事件。答案(1) 两次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 核心主张:人文主义,赞美人性;理性主义,提倡民主。(3) 主要学说:伏尔泰:天赋人权、开明专制;孟德斯鸠: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4) 改革和革命: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史料研读1. 孟德斯鸠评述专制国家在专制国家里,政体的性质要求人们的绝对服从;而且君主的意志一经发出,便毋庸置疑地产生效力,就像一个抛出的球去撞击另一个球一样,能量不可逆转。在专制
16、国家里,绝对没有诸如调节、限制、和解、平衡、商榷、进谏可言;完全没有对等或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人作为一个生物只能服从另一个生物的意志。在那里,人们不能对未来的厄运表示出更多的恐惧,也不得将遭遇归咎于无常的命运。在那里,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人们不必抒发自然的情感即对父亲的尊敬,对儿女和妻子的爱怜与柔情以及对荣誉的规则或健康状况的关注,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只要服从命令就足够了。在波斯,如果某个人被国王判罪,人们便不得再向国王说起他,也不得请求赦罪。如果国王是在醉酒或精神失常状态下作出这个决定,他的命令仍然要执行,否则,他将自相矛盾了,然而,法律是不会自相矛盾的。在那里,这种
17、思维方式始终存在。亚林爱露斯因为无法收回灭绝犹太人的命令,只好决定准许犹太人自卫。不过人们有时可以用一种方式对抗君主的意志,那就是宗教。如果君主命令某人舍弃甚至杀死他的父亲,他会服从;但是如果君主要他或命令他喝酒,他会拒绝。宗教的法规是至高无上的训条,这些法规不但支配着百姓,也支配着君主。但是,自然法并非如此;依照假定,君主并非是一个人了。在君主政治宽松的国家里,权力受到其动力的制衡。我所说的是受荣誉的限制,荣誉如同一个帝王,统治着君主,也统治着人民。人们绝对不向君主援引宗教的法规,朝廷知道,那样是可笑的。但是,人们将不断地向君主援引荣誉的法规,由此在服从的意义上便产生了必要的松动。荣誉中有天
18、然的古怪成分,而且服从本身将遵循这些古怪现象。尽管服从的方式在这两种政体中的表现方式不同,然而,权力却是同样的;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说,君主都是大权在握,举足轻重,并被服从。总的区别在于,君主政体下的君主具有开明性,朝廷的丞相的机敏和操持政务的干练,是专制国家远远不可比拟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解读】孟德斯鸠强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使得专制政体研究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在此基础之上,孟德斯鸠提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思想,具体化为三权分立,构思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蓝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卢梭论公共意志只要有若干人结合起来自认为是一个整体,他们就只能
19、有一个意志,这个意志关系着共同的生存以及公共的幸福。这时,国家的全部精力是蓬勃而单纯的,它的准则是光辉而明晰的;这里绝没有各种错综复杂、互相矛盾的利益,公共福利到处都明白确切地表现出来,只要有理智就能看到它们。和平、团结、平等是政治上一切尔虞我诈的敌人。纯朴正直的人们正由于他们单纯,所以难于欺骗;诱惑和甜言蜜语对他们都用不上,他们甚至还不够精明得足以当傻瓜呢。当我们看到在全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那里,一群群的农民在橡树底下规划国家大事,而且总是处理得非常明智;这时候,我们能不鄙视其他那些以种种伎俩和玄虚使得自己声名远扬而又悲惨不堪的国家的精明吗?公意永远是稳固的、不变的而又纯粹的;但是它却可以向压
20、在它身上的其他意志屈服。每一个要使自己的利益脱离公共利益的人都看得很清楚,他并不能把两者完全分开;然而在和他所企求获得的排他性的私利相形之下,则他所分担的那份公共的不幸对他来说就算不得什么了。但除了这种私利之外,则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还是会和任何别人一样强烈地要求公共福利的。甚至于是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选票的时候,他也并未消灭自己内心的公意,他只是回避了公意而已。他所犯的错误乃是改变了问题的状态,乃是对于人们向他所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从而他不是以自己的投票在说:“这是有利于国家的。”反倒是在说:“通过了这样或那样的意见,乃是有利于某个人或某个党派的。”于是集会中的公共秩序的法则就不完全是要在集会中
21、维持公意了,反而更是要对公意经常加以疑问,并由它来经常作出答复。卢梭社会契约论【解读】卢梭阐明政府必须分成三个部分: 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益于全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行政官员来实现这一意志;最后,必须有形成这一意志的公民群体。他相信,国家应保持较小的规模,把更多的权利留给人民,让政府更有效率。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资料卡片1. 哲学通信哲学通信是伏尔泰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代表作。伏尔泰于17261729年被迫流
22、亡英国。哲学通信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因此又称英国通信,1733年首先在英国出版英文版,法文版于1734年问世。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结合向法国读者介绍F. 培根、洛克和牛顿的思想,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像洛克一样,他的哲学思想前提是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书中重点论述认识论问题,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感觉是感官接受外物刺激引起的。它强调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人的头脑唯一具有的能力是对感觉得来的观念进行组合和整理。 书中力图克服洛克关于“反省观念”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贯彻到底。从此出发,书中尖锐地批判了R.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特别强调这种形而上学体系的危害
23、性,认为天赋观念论不仅阻碍人类知识的增长,而且为神学提供根据,代替早已破产的经院哲学而为灵魂不灭等宗教信条作哲学辩护。该书坚持与宗教唯心论斗争,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他受同时代机械论的影响,缺乏对物质与运动统一性的认识。书中用牛顿力学的原理解释物质和运动,把物质看做消极被动的因素,认为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物质不会自己运动。因此承认宇宙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表现出自然神论的思想。2. 启蒙思想家们的对立的中国观1721年,在今天德国的哈雷大学,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沃尔夫给上千名观众做了“中国的实用哲学”的讲座。这是欧洲启蒙时代的一
24、个里程碑。沃尔夫一开口就语惊四座: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集理性、道德、传统、常识于一体,影响了中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近两千年,这足以证明没有神权也可以有伦理、道德,而且中华文明足以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相媲美。沃尔夫的观众目瞪口呆,尤其是诸多身穿长袍的神学家们更是恼羞成怒。沃尔夫分明是在以无神论的孔子挑战基督教最核心的理念,即对上帝的信仰。如果异教徒和无神论者能够生活有序而且创造出像中国这样灿烂的文明,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信仰上帝呢?为什么有必要到中国传教呢?他们立即上书普鲁士国王,要求沃尔夫48小时内离境,否则应被处以死刑。沃尔夫被迫逃离哈雷大学,但是整个欧洲一片哗然。无论是在科学院、神学院、沙龙、咖
25、啡馆还是报纸上,甚至在皇宫里,人们都在谈论他的“中国论”。教会的支持者和启蒙思想家们纷纷著书,有的反对沃尔夫,有的支持他,这类书多达两百多部。这场争论几乎吸引了启蒙时代所有的重要人物,并引起他们对中国的极大关注。伏尔泰在他的名著哲学词典中,用他犀利的笔锋嘲笑神学家们对沃尔夫的嫉妒,赞扬中国文化。在他眼里,中国是开明君主的典范,中国的精英是明智的,而在其他所有国家则似乎迷信当道;虽然中国的皇帝有不受任何机构约束的专制,但是他所受的教育保证他不会滥用他的权力;他把自己作为一个家长来看,对他的孩子始终有着关爱和自我约束。英国的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称赞中国很长时间都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种最细致、
26、人民最勤劳、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法国另一位启蒙思想家卢梭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认为中国并不像伏尔泰想象的那样开明,中国皇帝的专制使得中国人习惯于逆来顺受。在他的眼里,中国人考虑更多的是规矩,他们的伦理更多是掩饰,而他们的人性则多为屈尊和崇上。以冷静和缜密著称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由于中国并没有任何能够制约皇帝特权的机构,这就决定了中国体制的专制,而且儒家思想中对祖先和长者的尊崇决定了中国人政治上的顺从,这是中国皇帝作为大家长行使专制的基础,他可以管理人口众多的中国,但是皇帝的子民并没有任何自由的空间。第二单元单元归纳与整合网络构建阶段特征古希腊时期: 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
27、文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批判神权统治,提倡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单元整合本专题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而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
28、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 创始人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第二板块是文艺复兴,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主张;第三部分介绍了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三板块介绍了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分为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和理论表现;第二部分是启蒙运动的价值和理论贡献;第三部分介绍了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作用。第四板块介绍了主权在民的政
29、治启蒙。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自然论中的人文主义;第二部分介绍了洛克及其限制“公权”的设想;第三部分介绍了卢梭;第四部分介绍了康德及其自由与平等的学说。能力提升(一)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有何异同点?两起运动之间有何联系?(1) 相同点 背景: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 目的: 都是为了使资本主义获得更好的发展。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内容: 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特权进行批判,都倡导发展科学、追求真理,都推崇理性,都要求人的解放,追求个性自由。 影响: 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都为资产阶级取得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0、2) 不同点 背景: 前者出现于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教会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后者出现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斗争目标: 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后者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文艺复兴重在否定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文艺复兴重在否定人们原来的信仰和世界观。而启蒙运动重在建立一种新的信仰和国家制度。当然,这种信仰和国家制度的选择是建立在人们自己的思考之上的,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力而不是外在的力量去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的产物,也就是人们理性思考的产物。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把西方人文
31、精神推进到了理性时代,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设计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指导思想: 前者是人文主义,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乐观进取的精神;后者是理性主义,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来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 斗争形式: 前者借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文学和艺术为表现方式;后者抛开宗教外衣直接与封建制度交战,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以哲学、政治学说为主要表现方式。 思想深度: 前者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尚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上;后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学
32、说,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仅批判了旧制度,而且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地域: 前者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扩展到西欧,中心是在意大利;后者发源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中心是在法国。 影响: 前者有利于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文艺的繁荣和哲学、政治学说的发展;后者冲击了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促进了哲学与政治学说的繁荣。(3) 联系: 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基础: 后者的思想来源可追溯到前者的人文主义;前者对教会腐败与封建黑暗统治的揭露,为后者减少了阻力;前者使科学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为后者理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前者使
33、哲学、政治学说得到发展,为后者天赋人权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 后者把反封建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而且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两者的差距实际反映出资产阶级思想从初步形成、发展到成熟并形成完整、系统的民主革命理论的过程。(二)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之比较1. 产生背景及条件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是两种思潮产生的根源。除此而外,人文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意大利城市的发达,意大利历史上文化人才的辉煌成果以及世界文明如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等有关;启
34、蒙思想既有文艺复兴运动打下的基础,又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还有英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的推动,以至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理性主义哲学也都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 发展历程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发展时期,都有一个从兴起到发展再到高潮的几个阶段。人文主义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后半期发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16世纪达到高潮,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即13301370年,13701450年,14501490年,15世纪末至1560年;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17世纪兴起于西欧,18世纪发展到高潮,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美和亚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
35、),掀起阶段(18世纪),高潮阶段(18世纪下半期)。3. 主要内容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内容有: 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现世生活的享乐;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类。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
36、放。4. 表现形式人文主义注重从感情的角度研究人,强调人的本性的感情、意志等,主要通过文学、艺术、伦理思想等手段来描绘和表现人,展示人类自身的性格力量和理性力量。理性主义则注重从悟性的角度研究人,强调人本性中的理性方面,认为思维着的悟性是衡量的唯一尺度,注重人本身及人与人关系的史观,是通过对哲学、国家、法的认识,阐明人类理性力量和自身价值的存在。前者以抨击的方式提出问题,着手研究,以破为主;后者以思考构建体系,着手描绘阐述,以立为主,其间是历史的联系,是逻辑上的继承和发展。5. 性质、意义及历史局限两者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同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思潮,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作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它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人文主义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上的准备,是一场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实际上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而不像路德或诺克斯那样,也不像后来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群众为对象。因此它的局限性在于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征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深深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