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621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知识体系|学法指导|(1)把握一条“线索”: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掌握三个“阶段”:直接过渡间接过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理解三个“比较”: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与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比较;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素养热词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工业化道路的成功探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措施

2、(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4特点(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分配制等。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6评价(1)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2)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3、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

4、按劳分配4.特点(1)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影响(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为此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新经济政策的终结1924年列宁去世后,布哈林成为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

5、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全面开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业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同时也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不一定是成熟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必然会被其他经济政策所取代。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3)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

6、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4)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2表现(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3评价(1)成就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

7、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它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苏俄(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探索。尤其是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取

8、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且日益僵化。这表明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创新是保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灵魂。主题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一)史料实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全球通史探究据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史料中“我们错了”的原因

9、是什么。提示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历史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史料实证新经济政策史料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

10、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史料中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提示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历史解释|多角度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1)从阶级关系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2)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

11、系和经济核算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体制。(3)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品的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态。(4)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对应训练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质检)列宁主张“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基于材料中的出发点,列宁()A颁布

12、土地法令满足农民要求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主张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B材料主旨是国内战争胜利后列宁关于发展经济的新主张,土地法令在十月革命时期已颁布,故A项错误;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可知,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可知,此时列宁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而不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主题二|“斯大林模式”(一)史料实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史料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13、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探究据史料,概括指出斯大林为苏联所设计的工业化途径及目的。提示途径: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目的:保卫苏维埃政权。|历史解释|苏联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及原因(1)不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

14、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没有阶级分化,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阶级分化。(2)原因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历史进程不同。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苏联工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薄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方资本主义经过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时期,有较为深厚的基础。(二)唯物史观“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史料有历

15、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道:“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当作殖民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而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这一措施。提示措施:农业集体化。评价:积极方面: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了工业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消极方面:从农民身上收取的东西太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历史解释|“斯大林模式”的影响(1)积极作用:通过两

16、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成为了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对应训练2(2019届安徽安庆示范中学联考)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B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析:选B高

17、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城乡差别明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可知,公有制有利于增强国家动员能力,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对农民索取过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单一的公有制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A组|1(2016年全国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

18、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选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B项正确。2(2015年全国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A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从193

19、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故A项正确;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故D项错误。|B组|1(2020届江西抚州七校联考)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A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 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解析:选B材料体现苏俄在打退国内

20、外武装干涉后,企图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对农民的关注,故C项错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后,苏俄才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2(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的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解析:选B“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打击资本主义是其主要目标,故A

21、项错误;由材料“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可见,国家资本主义和工商业发展很快,只有新经济政策时期才有此现象,故B项正确;“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工业化运动”是计划经济的集中体现,它排斥市场和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3(2019届安徽合肥一模)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

22、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选C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下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以适应形势需要,故C项正确;苏俄(联)政府的政策调整是形势需要,故D项错误。4(2019届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A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

23、经济大危机D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第聂伯河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经验”,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充分利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这说明斯大林模式吸收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局势的特点,故B项错误;1939年美苏仍是敌对关系,而且经济危机对苏联几乎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5(2019届安徽芜湖三模)下表是1913年和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其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913年和1937年世界部分

24、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全世界100%)国别1913年1937年备注苏联(俄国) 2.6%13.7%1913年和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世界快14.3倍德国15.3%11.6%法国6.6%5.7%英国12.1%9.3%美国38.2%9%其他国家25.2%17.8%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B苏联未受经济危机任何影响C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D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解析:选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是原因,但不是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苏联利用经济危机迅速发展工业,购买国外设备,故B项错误;材料“1913年和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世界快14.3倍”说明苏联的工业化发展很快,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1928年,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