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主备: 审批: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制度2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3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营丘。”这段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4说文解
2、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 C信仰 D血缘5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7“天下共苦战斗不
3、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8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4、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1我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谏正皇帝过失整顿吏治防止决策失误A B C D12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
5、全C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1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6、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材料2: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材料3:“(世祖)二十七年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
7、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浙江、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元史地理志一(1)材料2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结果如何?(5分)(2)材料3表明元朝实行了何种政治制度,试对其进行简要评价?(8分)(3)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4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
8、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3: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4: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
9、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5: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1)据材料1、2,在处理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秦朝与唐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2)请结合材料3、4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7分)(3)你同意材料5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