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599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山东)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哈尔滨高三月考)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当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考茨基之流说我们实行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过错时,他们实际上起了资产阶级走狗的作用。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列宁所说的“战时共产主义”的“功劳“指()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保障军事战争胜利为粉碎同盟国进攻创造了必要条件巩固了苏维埃政权ABCD2(2012桂林调研)在国内战争后期,苏俄境内出现了所谓的“小国内战争”。这场战争的发动者及其针对的目标最有可能是()A工人、义务劳动政策B资本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农民、余粮征集

2、制D政府官员、新经济政策3(2012成都月考)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罗斯福新政 D. 改革开放4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念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5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

3、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6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C巩固了工农联盟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7(2012深圳调研)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

4、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8(2012海口调研)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

5、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1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1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

6、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12(2012珠海调研)2012年是苏联解体21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1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2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简

7、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

8、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4分)14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

9、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材料二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三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请回答:(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6分)(2)结

10、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10分)(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6分)(4)谈谈你对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是这一政策的巨大作用,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答案】D2【解析】苏俄国内战争后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扭转了战局,但余粮征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答案为C。【答案】C3【解析】把握材料中“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这一关键信息,理解其意思是:部分恢复资本主义,从而更好的发展社

11、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然后把握材料中“最先”的时间要求。【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在公式中,放在第一位的是“苏维埃政权”,其它的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说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合理的因素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权,这和马克思的建设理论是相通的。C、D说法没有事实依据。【答案】B5【解析】从材料中“能雇佣劳动力”“列宁”等信息可以判断讲的是新经济政策,它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B、D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A不符合题意。【答案】C6【解析】俄国于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排除A项。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B、D项。从材料看,列宁这个言论应该发表在俄

12、国经济由严重破坏到开始恢复之时,也就是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之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巩固了工农联盟。【答案】C7【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国十七年应该是1928年,农场经理要求共同耕种土地说明当时苏俄已经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答案】C8【解析】19241953苏联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实现了农业全盘集体化,这为工业化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其实施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所以说农业集体化对农村没有积极作用。【答案】B9【解析】本题要抓住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即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的

13、改革仅是局部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因以,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B、C三项说法错误。【答案】D10【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开创了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其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成效不大,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答案】B11【解析】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都改变了农产品征收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A;B项不属于两项政策的内容,排除;新经济政策1921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是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故排除D项。

14、【答案】C12【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走得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造成了思想混乱,而且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其改革的背景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重困难。【答案】C13【解析】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描述。第(2)问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答案】(1)变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继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2)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5、(斯大林模式)。后果:苏联解体。13【解析】本题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考查学生对苏联重大历史人物的评价。解答本题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并且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史论结合来作答。【答案】(1)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分析合理性: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答出两点即可,第一点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

16、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4)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第二层次:对现象背后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层次:能作出正确的、概括性的评价。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