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148.50KB ,
资源ID:2958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58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 考点十一 理解文言句式并翻译文中句子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 考点十一 理解文言句式并翻译文中句子 WORD版含答案.DOC

1、考点十一理解文言句式并翻译文中句子考点名片考点内容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考查形式从文言文段中划出重要句子,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议、通假现象,直至对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准确把握,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主观题,两个长句子。每句5分,共10分。趋势分析可能选取传记文段之外的段落单独考查翻译。分值可能有增加。题组1 文言句式1.下列各组

2、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答案D解析“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2下列句子中与另外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答案B解析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答案A解析A项,主谓倒装。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

3、组是()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D解析D项,“大阉之乱”和“四海之大”两句为定语后置,其余均为宾语前置句。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无情郎安在答案A解析A项,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项,“夫”句以“之”为标志的宾语

4、前置句,“子”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C项,“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项,“子”句无前置宾语,“无”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答案A解析A项,判断句,其余为被动句。7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子何恃而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 B/C/ D/答案D解析D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举”,被推举。8

5、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答案C解析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项,三处省略主语;D项,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9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答案B解析B项,介词,“为何”,为什么;其余表判断。10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答案D解析省略介词宾语:以告,以之告。11下列各组句

6、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A乃入见,曰:“何以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答案B解析B项,应为“莫若我也”和“我无诈尔,尔无虞我”。A项,均为宾语前置,但都不是否定句;C项,均为宾语前置,但都不是否定句;D项,第二句是宾语前置,但不是否定句。12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答案B解析B项,“外见”之“见”,

7、通“现”,显露之意;A、C、D三项的“见”都表被动。13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答案B解析A项应为:沛公;C项应是“以剑舞为乐”;D项应是“以”。14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答案C解析A项,“出与(之)战”;B项,“以(之)为然”;D项,“城中(齐人)相与”“立(之)以(之)为”。15下列句子中都

8、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D遂与秦王会渑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答案A解析A项,“会(于)境上”“见臣(于)列观”;B项,“欲王(于)关中”;C项,“发(于)背沾(于)衣”;D项,“会(于)渑池”。题组2 综合翻译16.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

9、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选自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有删改)(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译文:_(2)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译文:_答案(1)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2)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而勒索和氏璧,这时说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

10、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和氏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以友好使廉颇悔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偏袒他啊!17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不然。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王东亭:即王珣,是东晋初年大

11、臣王导的孙子,曾因功被封为东亭侯。公:即桓宣武,桓温。(1)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译文:_(2)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译文:_答案(1)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2)于是王珣的名声大为提高,大家都说“这是做辅弼大臣的人才呀”。参考译文:东亭侯王珣担任桓温的主簿,受到祖辈的福荫,名声又很好,桓温很希望他在品学门第上能成为全府所敬仰的榜样。当初,(王珣)回答桓温问话时有失礼之处,可是他神色自若。在座的宾客立刻贬低并且嘲笑他,桓温说:“不是这样的。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后来在初一僚属进见的时候,桓温从后院骑着马直冲出来。手下的人都被吓得躲闪跌倒

12、,王珣却稳坐不动。于是王珣的名声大为提高,大家都说“这是做辅弼大臣的人才呀”。18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景明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其意盖诋梦阳,非笃论也。(选自明史,有删改)(1)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译文:_(2)其意盖诋梦阳,非笃论也。译文:_答案(1)两人写诗文,刚开始相处得很好,成名之后,相互诋毁。(2)这个意思大概是在毁谤李梦阳,不是确切的观点。参考译文:何景

13、明与李梦阳同有国士风度。两人写诗文,刚开始相处得很好,成名之后,相互诋毁。议论的人说何景明的才气本来不如李梦阳,但他的诗秀逸妥帖,反而超过李梦阳的诗。何景明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说:“古诗在陶渊明时陷入困境,谢灵运奋力振兴它,古诗的写作方法在谢灵运时就消亡了。文章在隋朝时萎靡不振,韩愈奋力振兴它,古文的写作方法在韩愈时就消亡了。”这个意思大概是在毁谤李梦阳,不是确切的观点。19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闾丘卬曰:“不然。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骅骝马录骥,天下之俊马也。使之与狸鼬试于釜灶之间,其疾未必能过狸鼬也。黄鹄白鹤,一举千里,使之与燕蝠翼试之堂庑之下,庐室之间,其便未必

14、能过燕蝠翼也。辟闾、巨阙,天下之利剑也,击石不缺,刺石不锉,使之与管稿决目出眯,其便未必能过管稿也。由此观之,华发堕颠,与卬何以异哉?”(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1)使之与狸鼬试于釜灶之间,其疾未必能过狸鼬也。译文:_(2)由此观之,华发堕颠,与卬何以异哉?译文:_答案(1)(但是)让它们与狸鼬一起在锅灶之间赛跑,它们的速度未必能超过狸鼬。(2)由此看来,花白头发或秃顶的老人,和我相比拿什么来区别呢?参考译文:闾丘卬说:“不是这样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骅骝马录骥,都是天下著名的骏马。(但是)让它们与狸鼬一起在锅灶之间赛跑,它们的速度未必能超过狸鼬。黄鹄白鹤,一飞千里,(但是)让它们与燕子、蝙

15、蝠一起在堂屋走廊下、住宅房间里比赛飞翔,它们的轻便未必能超过燕子和蝙蝠。辟闾、巨阙,是天下最锐利的宝剑,用它们敲击石头,剑刃不会缺损,用它们来刺石头,剑身也不会折断,(但是)让它们与萱草、稻秆一起去取钻进眼里的灰沙,它们的便利未必能超过萱草和稻秆。由此看来,花白头发或秃顶的老人,和我相比拿什么来区别呢?”20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

16、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选自晋书,有删改)(1)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译文:_(2)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译文:_答案(1)父母亲有病(的时候),他睡觉都不脱衣服,必定亲自尝试汤药。(2)乡里人都惊叹,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天地所致。参考译文:王祥生性非常孝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多次说他坏话,因此父亲也不喜欢他,常常派他清扫牛粪。王祥更加恭敬谨慎地做这些事情。父母亲有病(的时候),他睡觉都不脱衣服,必定亲自尝试汤药。有一次继母一心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下衣裳正要剖开冰面来抓鱼,冰面忽然自己解冻,一对鲤鱼跃出,他拿着

17、鲤鱼回了家。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于是又有数十只黄雀飞入他的帐幕,他又拿来进献继母。乡里人都惊叹,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天地所致。家里的丹柰结了果实,继母命他看守,每当风雨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他的孝心竟到了如此地步。2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

18、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

19、三年不出户。(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译文:_(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译文:_答案(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参考译文: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

20、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他)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

21、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罗洪先虽然宗奉良知学说,然而不曾拜师在王守仁门下,经常举易大传“寂静不动”、周子“没有欲望,所以静”的意旨来告诫学习的人。又说:“儒生学习在于治理国家,而以没有欲望为根本。只有无欲,然后出来治理国家,见解精辟而力量巨大。”当时王畿认为良知讲求自然,不借助丝毫外力。罗洪先批评说:“世上哪有现成的良知呢?”虽然与王畿交情好,而所持见解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以前是老虎的巢穴,他盖上茅草居住在里面,命名为石莲。谢绝客人,默坐在一木榻上,三年不出门。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22、成现代汉语。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

23、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译文:_(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译文:_答案(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参考译文:刘隆,字元伯,是南阳

24、安众侯的宗室后裔。(建武)十一年,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将军印。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这时,天下开垦的土地多不以实数上报,另外上报户口年纪各有增减。十五年,有诏令各州郡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样,有些厚待豪门大族,欺凌贫弱,百姓哀怨,拦路呼号。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禀报政事,皇上看到陈留官吏文书上的字,看那些字,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查问,河南、南阳不可查问”。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皇上愤怒。当时,显宗做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小官受郡守命令,应该是想拿开垦的土地来举个例子。”皇上说:“假如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追

25、究呢?”(东海公)回答说:“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边的臣子,南阳是皇帝的故乡,有很多皇家亲戚,田地房宅超过规定,不能按标准。”皇上命令虎贲将盘问小官,小官这才从实招认,正如显宗(东海公)所回答的。于是派谒者考查核实,全部获知欺骗作假的情况。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建武)三十年,确定封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谥号靖侯。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崔祖思,字敬元,清河东武城人。祖思少有志气,好读

26、书。年十八,为都昌令,随青州刺史垣护之入尧庙,庙有苏侯神偶坐。护之曰:“唐尧圣人而与苏侯神共坐,今欲正之何如?”祖思曰:“使君若清荡此坐,则是尧庙重去四凶。”由是诸杂神并除。齐高帝在淮阴,祖思闻风自结,为上辅国主簿,甚见亲待,参豫谋议。宋朝初议封高帝为梁公,祖思启高帝曰:“谶云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天命。”从之。自相国从事中郎迁齐国内史。后为青、冀二州刺史,在政清勤,而谦卑下士,言议未尝及时事,上更以敬重之。未几卒,上深加叹惜。(选自南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金刀利刃齐刈之:意思是齐能够替代宋。“金刀利刃”指宋国君王的姓“刘”。(1)宋朝初议封高帝为梁公,祖思启高帝曰:“谶云金刀利刃齐

27、刈之。今宜称齐,实应天命。”译文:_(2)后为青、冀二州刺史,在政清勤,而谦卑下士,言议未尝及时事,上更以敬重之。译文:_答案(1)宋朝当初讨论封齐高帝为梁公,崔祖思启奏齐高帝说:“谶书上说金刀利刃齐刈之。现在适合称齐,实际应验天命。”(2)后来,(崔祖思)任青州、冀州二州刺史,为政清廉勤勉,而且礼贤下士,言谈议论从未涉及时事,皇上因此更加敬重他。参考译文:崔祖思,字敬元,清河东武城人。崔祖思年少时就有志气,喜欢读书。十八岁那年,担任都昌令,跟随青州刺史垣护之一起到尧庙祭神,庙里有坐姿的苏侯的雕像。垣护之说:“唐尧是圣人,却与苏侯神坐在一起,现在改正如何?”崔祖思说:“使君如果是清除这座像,就

28、是为尧庙重新除去四凶。”因此,诸座杂神一起除去。齐高帝在淮阴,崔祖思闻风而动,主动投靠,担任上辅国主簿,很被亲信、优待,参与谋议。宋朝当初讨论封齐高帝为梁公,崔祖思启奏齐高帝说:“谶书上说金刀利刃齐刈之。现在适合称齐,实际应验天命。”(齐高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他从相国从事中郎升为齐国内史。后来,崔祖思任青州、冀州二州刺史,为政清廉勤勉,而且礼贤下士,言谈议论从未涉及时事,皇上因此更加敬重他。不久后去世,皇上深深叹息。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粥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

29、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度守御事。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若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自持囊至执政,所举自代,皆一时闻人,所荐一以至公,权势莫能夺。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1)

30、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若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译文:_(2)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译文:_答案(1)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带军队撤离,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而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告诫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2)当时,秦桧当权,天下无论是否有见识的人,一律因为遭到怀疑、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参考译文: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年时丧父家贫,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以上舍生出仕,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在便殿赏赐应对,徽

31、宗见他相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岳飞收复襄、汉,命令胡松年筹划守御事宜。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带军队撤离,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而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告诫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赐予金帛,因为军队耗费巨大,但一点也不向朝廷申请,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申请就算了,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他)喜好接待宾客,俸禄不够用来花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自持囊到执政,所

32、推荐代替自己的,都是当时的名人,所推荐的全部出于至公,即使是权贵也不能让他改变。当时,秦桧当权,天下无论是否有见识的人,一律因为遭到怀疑、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唯独胡松年鄙视他,到死也没有给秦桧写一封书信,世人因此赞扬他。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天启二年,擢御史,谒假归。明年冬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

33、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译文:_(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译文:_答案(1)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们看作仇敌,

34、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2)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止。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明敏悟坚强执着。天启二年,(黄尊素被)提拔为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批评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心意。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召见大臣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当面商讨事情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二月,大风吹起黄沙,白昼昏暗,天像鼓一样鸣响,

35、一连十天都是如此。黄尊素极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们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章递入,魏忠贤大怒,打算在朝廷上杖打他。韩大力营救,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直言上书接着弹劾,魏忠贤得到奏章更加怀恨。八月,河南进献玉玺。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止。五年春,(皇帝)派黄尊素视察陕西茶马互市的情况。刚出京城,逆党曹钦程弹劾黄尊素专门攻击贤良的人,助长高攀龙、魏大中暴虐的气焰,于是被削去官籍。一、阅读下面的文

36、言文,回答14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37、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

38、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盗悉窜他境”指盗贼全逃窜到别的州境,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移书诘盗”意为

39、下发公文追问盗贼,语意完整,排除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解析“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应该指朝廷中的有关部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

40、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答案C解析“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曲解原文,原文“使(之)谕以指意”的意思是:派他前去告谕旨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锡宴不赴,

41、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译文:_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严肃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解析(1)锡:通“赐”,赐予。是:代词,这。虔:恭敬。(2)救正:纠正弊病。持禄:保持禄位。固宠:加固宠幸。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县知县。百姓在镜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曾公亮建立闸门,将水排到曹娥江,百姓在这件事情上得到益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听到为政有能

42、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于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曾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随从之人偷藏而已。”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如此。曾公亮明达详熟公文法令,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盗取民田产银,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论处。曾公亮说:“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却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他坚持争论,于是朝廷就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照抢劫盗窃禁物的法律,盗取民田产银不判死刑。契丹纵容百姓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

43、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加封(曾公亮)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道:“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被任命为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启用兼管永兴军。过了一年,返回京城。不久以太傅的身份退休。元丰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皇帝亲临哭悼,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方庄重,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律,

44、遵循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而表面上装作不同意。曾经派儿子曾孝宽参与他的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谢他协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

45、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46、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

47、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答案C解析本题在A、B两项中共有三处错误,分别为“窥觊储贰”后未断、“冒籍”属下以及“事由己发”属下,D项则兼有这三处错误。A项“窥觊储贰”与后面“广结术士之流”均为陈登云所列举郑承宪罪状,属并列关系,二者之间有“且”字表示顺接,应予断开,“科场冒籍”作为“重惩”的宾语不能分开;B项“事由己发”是承宪妻“扬言”的内容,应属上,“用以恐喝勋贵”则是“扬言”

48、的目的。C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A项是关于古代的宫廷制度。中宫,是皇后居所的代称,也可用以代称皇后。中宫一词的由来是,因古代建筑宫城时,皇后的宫室都位于子午线上,而一般而言,皇后寝宫前是君王的居室,左右两旁夹挟着嫔妃的居室,后方多为太后及

49、宫中年老女性养老之处,整体而言,是以周围建筑来衬托出皇后统辖后宫的领导地位,因而皇后又有六宫之长一称。B项的“陛下”是对古代帝王的尊称,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C项“吏部”考查的是古代职官知识,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以上三项表述并无不当之处,都是正确的。只有D项说到的“移疾

50、”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所以,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

51、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答案D解析A项的分析概括是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这样的举动引起了被弹劾者的痛恨与同僚们的担忧,但皇帝并未做出反应,也就是没有发怒。B项的分析概括是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论贬”“论罢”,即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项的分析概括是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

52、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这三个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不当之处。D项的分析概括说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原文的表述是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赈济灾民,所谓“帑金”是指国库所藏的钱币,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专门从国库拨付了救灾钱款,因此不需要锺化民去筹措款项。D项所述有误,是正确选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译文:_(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53、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译文:_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解析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弗胜”“龃龉”两处。“胜”旧读平声,义为能承受,能承担。如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弗胜”即不能承受、禁不住。“龃龉”原指牙齿上下对不上,用来比喻意见不合、不相投合,抵触等意。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常有使用,如丁玲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

54、过下来了。”考生对此不应感到陌生。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啖”“矢”“囊”三处。“啖”的含义是“吃”,如苏轼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比较简单。“矢”在这里同“屎”,即粪便。如左传文公十八年:“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矢矣。”“囊”指口袋,这里用作动词,用口袋装。类似的例子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征召升为御史。出京巡视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

55、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折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人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

56、吏部尚书陆光祖,谈论贬去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议论免去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一百名中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谏官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

57、件事献给皇上。他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58、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

59、,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

60、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答案B解析作为人物传记中的叙述语句,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糜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以比对排除。所以选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61、,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答案A解析A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

62、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答案C解析C项“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译文:_(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译文:_答案(1)(傅珪)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

63、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解析第(1)句比较简单,翻译中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赋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第(2)句状语后置“如雍言”需要注意。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

64、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他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

65、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他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风范,家里

66、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时,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67、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68、。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

69、/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答案A解析回答此题,要对所给语段进行语法分析。所给语段中,“入贡”“过”“调”“治”“言”“索”“谓”“同”等可为谓语,“高丽”“使者”“宰相”等为专有名词,同时要注意文句意思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准确判断各句间的层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70、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答案D解析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

71、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答案C解析“杀二宦者误伤太子之人”错误,文中是说杀了两个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死囚,献上首级,说这十几个人是误伤太子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_(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_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

72、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解析(1)句,“唯”“帝”“苟”“死”为关键词,其中“帝”是名词作动词,“称帝”;“死”是为动用法,“为而死”。(2)句中,“不吾索”“酋”“庶或”“济”为关键词,其中“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成“没有点名要我”;“庶”是副词,“可能”“希望”,或译为“或许”。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担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赶快做些更改,否则一定会失败。蔡翛没有听从。孙傅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之处,调发民夫备办舟船,

73、引起骚动,费用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对于国家却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的相同,上奏贬他到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的相同,也没有其他意思,依据职责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免职。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孙傅,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时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时的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的人认为是名言。十一月,孙傅担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冒着箭石督战。金兵分别从四面鼓噪而攻,孙傅的军队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

74、关闭了。当天,金兵就攻进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去,安排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孙傅)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还没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请求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拿着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之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来献上其首级。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

75、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随他去死。”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76、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

77、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

78、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D解析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及句子成分,如,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主语的情况。句中的所字结构“所住”为名词性词组,根据句意应放在句首,据此可排除A、B两项;护儿、宇文忻为人名,根据句意应放在句首,据此可排除C项。2下列对

79、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C解析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

80、,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答案C解析从原文“今被执矣”可知,皇帝已先于来护儿被抓,是无力保护他,所以,“引发炀帝大怒没有设法保护”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译文:_(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

81、何言!译文:_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恐怕很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养育他,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教诲。(来护儿)年纪虽小,但超绝出众,初次读诗经,便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要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远大。长大以后,(来护儿)具有非凡的谋略,十分出众,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情绪激昂,有建立

82、功名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来护儿)因在平定陈的战役中立下战功,进升为上开府,被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擅长理政闻名,多次受到慰问勉励。隋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恋恋不舍,以至于几天后他还没有离开这里,上书朝廷挽留他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你又是好郡守,可以说是样样擅长啊!”大业六年,隋炀帝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所看重的,你今天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缣帛两千段以及牛和酒,叫他到先人的墓前祭拜,宴请同乡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齐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非常羡慕他。(大业)

83、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希望陛下暂留在洛阳,趁机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臣的家乡,臣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谋划。”隋炀帝听后,发怒而起,几天都没让来护儿晋见。后来隋炀帝怒气消散,才叫人领他进来,对来护儿说:“你既然想要这样,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造反时,他对来护儿十分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来护儿)被叛贼捉住了。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捉住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

84、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于人的想法吗?”他善于安抚士兵,裁决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

85、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

86、,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答案C解析励精:振作精神。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87、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答案D解析断句首先要反复默读文句,做到意通句顺,合乎文言文语言习惯,认真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间的关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断开文段。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88、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答案A解析休烈并没有直言不讳地回答肃宗关于史官职

89、责的问题,而是举禹、汤之例,委婉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译文:_(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译文:_答案(1)夏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位尊年高,但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解析(1)罪:归罪。兴:兴起。勃:蓬勃。规:改正。(2)亲:动词,亲近。推毂:比喻推荐人才。崇:尊贵。曾:竟然,却。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正直诚实,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授职

90、秘书省正字。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作精神听取采纳臣下的建议,曾经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录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呢?”他回答说:“夏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动荡倾覆,典章几乎散失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一部也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付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令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实录的,若送到官府

91、,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城,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被累封至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两石的积蓄。他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位尊年高,但一点倦怠的神

92、色都没有。(于休烈)酷好古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他于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绢一百匹、布五十缎,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

93、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

94、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答案D解析著:登记。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95、确的一项是()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答案C解析根据文意应在“刘瑾等八人号八虎”后停顿,排除A、B两项;“文每退朝”与“对僚属语及”间应停顿,故排除D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96、确的一项是()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答案B解析“他不顾非议”文中没有提及,只是说“诏不许”,

97、即(皇帝)下诏不允许这样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译文:_(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译文:_答案(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2)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解析(1)“赐田”含被动义;复,又;民业,民众的产业;力,尽力;乃,才。(2)偕,一道;伏阙,拜伏宫阙;疏入,奏章呈进。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一职,出任湖广右参议。有一个朝中权贵督察太和山,贪污公费。韩文竭力阻止他

98、,用其财政盈余换取一万石米,准备用来救济借贷。九溪当地的酋长和邻境因争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晓谕,双方都称服。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当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韩文请求先发三个月军饷,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救灾荒如同救火,若有罪,我自愿承担它。”他打开粮仓发放粮食十六万石,米价最终平定下来。第二年被授予户部尚书。韩文稳重平和,平时谦卑。但面对大事,刚毅果断,从不屈服。武宗登上皇位后,赏赐和修墓、大婚等费用,需要白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供应不起。韩文请求先打开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这样做。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外,其余分别发放银钞,这样稍微增加内库及内府的钱,同时借功臣权贵

99、的庄田税,又下令把承运库官员核实积存的金银,登记在籍,并且去掉不急的费用。”按旧制,监局、仓库官员不超过二三人,后来渐渐增加,有的仓库达十余人,韩文竭力上疏请求裁员淘汰。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掌管国家财政两年,竭力遏制权贵,权贵们非常痛恨他。在当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他们每天引诱皇帝走狗跑马、放鹰猎兔、唱歌跳舞、摔跤游戏,致使皇帝不理国事。韩文每次退朝后,就对下属同僚说起这些,总是止不住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韩公您如果能在此时率诸位大臣坚持抗争,除去八虎(就)容易了。”韩文捋着胡须,耸耸肩膀,神情毅然而坚定地说:“好。这样做

100、即使无济于事,我这把年纪死也值了,不死,也不足以报国。”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帝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非常痛恨韩文,每天派人监视,尽力搜索韩文过失。过了一个月,有人给国库进纳假银,于是,刘瑾抓住这事治了韩文的罪。(皇上)下诏降韩文一级并免官。刘瑾愤恨难平,又以遗失部籍的罪名,逮捕韩文下狱。数月后获释,罚一千石米运送到大同。不久又一次罚米,致使(韩文)家业荡尽。等刘瑾被诛杀,韩文才恢复官职,后来退休。嘉靖五年韩文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

101、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

102、,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103、”(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 知:主持B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 属:写作C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 稔:成熟D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 狱:监牢答案D解析狱:官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

104、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答案A解析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有误,只有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行“加冠之礼”。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

105、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答案C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苏易简借实验欹器这件事情劝诫皇上,告诫皇上要“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而非皇上劝诫苏易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译文:_(2)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

106、左右曰:“真孟母也。”译文:_答案(1)遇上郊祀典礼,苏易简担任礼仪使。这之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苏易简援引唐朝旧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2)(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守礼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经、尚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如孟母啊!”参考译文: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善,选拔为甲科之首。授职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

107、一同主持贡举。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淳化元年,遭父丧。苏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有一天,苏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来试验欹器(古代一种计时工具)。皇上暗地听说这件事,趁晚朝的时候,命令(苏易简)取来试玩。苏易简上奏说:“我听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器物装满了就会倾覆,事物繁盛后就将衰败。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来加固宏大的基业,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遇上(碰上、恰逢)郊祀典礼,(易简)充任(担任)礼仪使。这之前(先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先

108、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下达诏书同意。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苏易简表面虽然坦诚直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炼。在翰林任职八年,太宗遵照旧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苏易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

109、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何光逢于是捏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苏易简。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杀何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父亲挚友严厉责备他,苏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等到苏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经尚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如孟母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

110、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

111、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

112、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传:学习B父每肃客 肃:庄重C十八年,简宫僚 简:选拔D率友人躬振给 振:通“赈”,救济答案B解析肃:迎接。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

113、,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C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答案A解析“除”在这里为削除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B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

114、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C罗洪先与唐顺之交情很好,唐顺之被召用了。严嵩因为与罗洪先是同乡,打算借用边疆的人才来起用。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答案C解析文中说“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是说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译文:_(2)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译文:_答案(1)“读书人的事业有比这个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哪里或怎么

115、)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2)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参考译文: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

116、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读书人的事业有比这个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亲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

117、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上自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还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

118、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少诚,幽州潞县人。父为魏博节度都虞候。少诚以父勋授一

119、子官,释褐王府户曹。后至荆南,节度使庾准奇人,留为衙门将。准入觐从至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宪度知有异志少诚密计有成擒之略将自陈于阙下。属李希烈初授节制,锐意立功,见少诚计虑,乃以少诚所见录奏,有诏慰饬,不次封通义郡王。未几,崇义违命,希烈受制专征,以少诚为前锋。崇义平,赐实封五千户。后希烈叛,少诚颇为其用。希烈死,少诚等初推陈仙奇统戎事,朝廷已命仙奇,寻为少诚所杀,众推少诚知留务。朝廷遂授以申光蔡等州节度观察兵马留后,寻正授节度。少诚善为治,勤俭无私,日事完聚,不奉朝廷。贞元三年,判官郑常及大将杨冀谋逐少诚以听命于朝,试校书郎刘涉假为手诏数十,潜致于大将,欲因少诚之出,闭城门以拒之。属少诚将出饯中使

120、,常、冀等遂谋举事,临发,为人所告,常、冀先遇害。其将李嘉节等各持假诏请罪,少诚悉宥之。其大将宋炅、曹齐奔归京师。十五年,陈许节度曲环卒,少诚擅出兵攻掠临颍县,节度留后上官况遣兵赴救,临颖镇使韦清与少诚通,救兵三千余人,悉擒缚而去。九月,遂围许州。寻下诏削夺少诚官爵,分遣十六道兵马进讨。十二月,官军败衄于小溵河。明年七月,韩全义顿军于五楼行营,为贼所乘,大溃。全义与都监军使贾秀英、贾国良等夜遁,遂城守溵水。汴宋、徐泗、淄青兵马直趣陈州,列营四面。少诚兵逼溵水五六里下营。韩全义诸军又退保陈州。少诚寻引兵退归蔡州。顺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初,迁检校司空,依前平章事。元和四年十一月卒,年六

121、十,废朝三日,赠司徒。(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五,有删节)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褐王府户曹释褐:出任B众推少诚知留务 知:主管C潜致于大将 潜:潜藏D少诚寻引兵退归蔡州 引:率领答案C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潜:暗中。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准入觐/从至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宪度/知有异志/少诚密计有/成擒之略/将自陈于阙下B准入觐/从至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宪度知/有异志/少诚密计有成擒之略/将自陈于阙下C准入觐从/至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宪度/知有异志/少诚密

122、计有成擒之略/将自陈于阙下D准入觐/从至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宪度/知有异志/少诚密计有成擒之略/将自陈于阙下答案D解析“入觐”为进京朝见之意,故应停顿,排除C项。“不遵宪度”后停顿属常识性知识,可知B项错。“密计”与“有”为并列谓语,不能断开,A项错。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少诚,幽州潞县人。他因为父亲曾担任魏博节度都虞候期间立有战功,出任了王府户曹。B李希烈死后,吴少诚等人最初推举陈仙奇统管军务。而陈仙奇被朝廷任命以后,不久就被吴少诚杀害。C郑常、杨冀等人谋划着趁吴少诚出城为宦官使者饯行。时实施赶走吴少诚的行动,但因为走漏风声,最终失败。D临颍镇节度使韦清与吴少诚相互

123、勾结,从而让上官况派去的三千多救兵全部被生擒捆绑。答案A解析A项,文中只说他是因为父亲立下战功而被授予的官职,并没有明确他父亲是在担任魏博节度都虞候期间立下的战功。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需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

124、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诚善为治,勤俭无私,日事完聚,不奉朝廷。译文:_(2)明年七月,韩全义顿军于五楼行营,为贼所乘,大溃。译文:_答案(1)吴少诚擅长治理军政事务,勤俭无私,终日只是修葺城郭积聚粮食,不听从朝廷命令。(2)第二年七月,韩全义在五楼行营驻军,被叛军偷袭,大败。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有:善、日、事、为所、溃。参考译文:吴少诚,幽州潞县人。他的父亲担任魏博节度都虞候。吴少诚因父亲立有战功可以授任儿子一个

125、官职,出任王府户曹。后来来到荆南,节度使庾准很赏识他,留下任衙门将。庾准进京朝见,他跟随到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守纲纪,知道他有异心,吴少诚秘密谋划捉拿他的计策,准备亲自上奏朝廷。恰逢李希烈刚被授任节度使,一心想着立功,见到吴少诚的计策,就将吴少诚的见识记述下来上奏了皇上,皇上下诏书予以慰劳,破格封他为通义郡王。没多久,梁崇义违抗命令,李希烈受命专门征讨梁崇义,让吴少诚为先锋。梁崇义被平定以后,(朝廷)给吴少诚赐实封五千户。后来李希烈反叛,吴少诚特别受到重用。李希烈死后,吴少诚等人起初推举陈仙奇统管军务,朝廷任命陈仙奇以后,不久又被吴少诚杀害,众人推举吴少诚主管留后事务。朝廷于是又授任他为申光蔡等

126、州节度观察兵马留后,不久正式授任他为节度使。吴少诚擅长治理军政事务,勤俭无私,终日只是修葺城郭积聚粮食,不听从朝廷命令。贞元三年,判官郑常以及大将杨冀密谋赶走吴少诚来听命朝廷,试校书郎刘涉伪造数十份手诏,暗中发给大将,打算借吴少诚外出的机会,关闭城门来抵抗他。当吴少诚准备出城为宦官使者饯行时,郑常、杨冀等人谋划着准备行动,临近起事,被人告发,郑常、杨冀首先遇害。手下将领李嘉节等人各带假诏书请求处罚,吴少诚全部宽免了他们。他们的手下大将宋炅、曹齐逃回京城。十五年,陈许节度使曲环死了,吴少诚擅自出兵进攻抢掠临颍县,节度使留后上官况派兵前去救援,临颍镇节度使韦清与吴少诚相互勾结,(上官况派去的)救兵三千余人,全部被他们生擒捆绑而去。九月,又围困了许州。不久(皇上)发下诏命削除吴少诚的官爵,分派十六道兵马进击讨伐。十二月,官军在小溵河战败。第二年七月,韩全义在五楼行营驻军,被叛军偷袭,大败。韩全义与都监军使贾秀英、贾国良等人连夜逃跑,退驻到溵水筑城守备。汴宋、徐泗、淄青的兵马直趋陈州,在四面布列营寨。吴少诚军队在逼近溵水五六里处扎下营寨。韩全义等军队又退守陈州。吴少诚不久率军退回蔡州。顺宗即位后,加授吴少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初年,升任检校司空,依旧做平章事。元和四年十一月去世,时年六十岁,朝廷为他停止朝会三天,追赠司徒。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