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必修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型:知识复习课【学习目标】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特有的包容性,即 。其含义和意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有哪些?【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1、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
2、字与史学典籍。3、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4、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6、吴越文化的特点:流动和开放性强、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的特点:内敛性强,热情奔放;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A级:2011福建卷1“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
3、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2011海南卷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2011广东卷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
4、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B级:(2010安徽文综)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