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知识体系|学法指导|太平天国运动(1)分析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明确三大“事件”:金田起义、北伐西征、天京变乱。辛亥革命(1)了解一个“理论”:三民主义。(2)认识两大“结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素养热词不同阶级的探索之路;不能实现的“天国”梦想;民主政治的历史丰碑。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时代背景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2、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2.前期斗争(1)初期永安建制:1851年,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2)全盛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3后期斗争(1)运动转折:1856年,爆发天京变乱(事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重建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3)后期防御: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4)天
3、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革命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资政新篇(1)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2)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5.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领导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
4、领导阶层学识与才略有限。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糜烂腐化,又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文化上对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违背人性的措施(例如在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民心。外交失策:未积极争取外援,清政府因与西方列强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获得支持。(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但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
5、本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只是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天京变乱的必然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制定的,它不是农民阶级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二、辛亥革命(19111912年)1背景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3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
7、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共和代议制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进步性: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原因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被迫妥协。(2)过程1912年2月
8、,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5)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深受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民主的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
9、意义。但为个人专门设法具有人治色彩。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这些因素
10、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史料实证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文件史料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探究据史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提示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
11、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历史解释|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比较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全盛时期衰落时期经济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保护私有财产,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未能满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运动无直接影响时代特点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二)唯物史观辩证分析太
12、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史料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探究据史料,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提示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止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历史解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
13、影响。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了部分军事工业。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实现近代化的大好时机。对应训练1(2019届甘肃一模)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4、C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D实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解析:选D材料中洪仁玕的主张与天朝田亩制度不同,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洪仁玕仅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并未提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张,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主题二|辛亥革命(一)史料实证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史料辛亥革命的喜与悲解读图一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图二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激荡全国,但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历史解释|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目标结果直接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15、和国,挽救民族危亡直接结果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废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家国情怀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智慧史料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
16、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探究根据史料,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提示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的程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历史解释|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智慧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及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社会调节方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清政府想镇压革命,但国内
17、秩序混乱,清政府统治徒有虚名革命派想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但不具备北伐条件袁世凯想武力统一全国,彻底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之,但袁世凯没有把握消灭革命军,也不敢背叛清政府英国等列强为了经济、政治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促进议和统一(2)妥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辛亥革命是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解。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使得辛亥革命获得了从战争开始到和平结尾的皆大欢喜。对应训练2(2019届贵州适
18、应性考试)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解析:选D辛亥革命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单一归结为孙中山的退让,故A项错误;袁世凯是孙中山保举成为大总统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而非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故C项错误;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妥协退让,避免了战争,彰显
19、了政治智慧,故D项正确。|A组|(2013年全国卷,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选B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挫折,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逐步加深,这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0、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故D项错误。|B组|1(2019届云南昆明诊断)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宣称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但他在1851年制定的太平礼制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这反映了洪秀全()A逐渐放弃平均主义理想原则B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C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与清廷对峙D日趋走向腐化及堕落解析:选B据材料“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到“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可知,从平等思想转变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涉及的是平等而非平均,反映的是洪秀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故B项正确,A项错误;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实现了与清廷的对峙,故C项错误;洪秀全建立“礼制”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材料无
21、法体现其腐化与堕落,故D项错误。2(2019届河北唐山一模)对于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敌我力量悬殊。这种不同()A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B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C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D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解析:选C由材料不能看出观点持有人的政治立场及所处的时代,故A、B两项错误;材料从内外因的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可结合唯物史观进行辩证分析,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是有据可依的,故D项错误。3(2019届湖北武汉调研)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
22、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解析:选D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而不是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新政”是20世纪初清政府的自救行为,是在维新思想启蒙下作出的积极反应,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实业救国”,故C项错误;材料“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是教育近代化的表现,材料“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指加入了革命的行列,故D项正确。4(2019届广西桂林一模)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
23、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解析:选B由材料“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孙中山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故B项正确;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中的“各种方式”说法太绝对,排除。5(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B标志着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解析:选B尽管该诏书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但其待遇较之以前必然出现了大幅下降,其已沦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A项错误;清帝退位之后,自秦朝以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彻底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故B项正确;袁世凯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出自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而非清帝退位诏书,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袁世凯与革命派之间的妥协与斗争,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