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杜甫诗三首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萧瑟/呼啸凋零/船棹丛菊/流水淙淙B.潦草/潦倒砧板/鸩毒朔漠/横槊赋诗C.江渚/锱铢千载/装载明妃/杞人忧天D.和诗/沟壑歌曲/曲解霜鬓/文质彬彬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xio/xio,dio/zho,cng;B项,分别读lio,zhn/zhn,shu;C项,分别读zh/zh,zi/zi,fi/q;D项,分别读h,q/q,bn/bn。答案:C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巫山巫峡气萧森森:阴森。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艰难苦恨繁霜鬓恨:怨恨。
2、思路解析:D项,“恨”,遗憾。“苦恨”,极其遗憾。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兼”,连及,兼及。B项,“急”,急促,迅猛。C项,“一”,一下子。D项,“向”,面对;先前,原来。答案:D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寒衣处处催刀尺A.画图省识春风面B.千载琵琶作胡语C.艰难苦恨繁霜鬓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思路解析:例句为借代手法。“刀尺”,指代裁剪新衣。A项,比喻,“春风面”,比喻昭君貌美;B项,借代,“胡语”,指代胡人的乐曲;C项,比喻,“繁霜鬓”,比喻愁苦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D项,比喻,“狼”“豺”,比
3、喻叛乱的人。答案:B5.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薄云岩际宿A.B.C.D.思路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每联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答案:B6.将下面的名句补写完整。(1)读书破万卷,。(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3)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4)丹青不知老将至,。(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5)尔曹身与名俱灭,。(杜甫戏为六绝句)(6),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7)冠盖满京华,。(杜甫梦李白二首)思路解析:杜诗中的这些语句,有的出自初高中教材,有的出自课外,但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默写时注意个别字的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答案:(1)下笔如有神(2)星垂平野阔(3)恨别鸟惊心(4)富贵于我如浮云(5)不废江河万古流(6)映阶碧草自春色(7)斯人独憔悴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一)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7.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
5、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的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最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诗歌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思路解析:诗歌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对王昭君的歌颂之意。答案:B8.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思路解析:解答此题时要结合王昭君的遭遇和杜甫的遭遇的相同点分析,理解怀古诗“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的写法。参考答案: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
6、貌,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也怀才不遇,漂泊西南。杜甫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二)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对登高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在诗的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
7、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的“霜鬓”是他对艰难国运忧思的结果。思路解析:C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不符合诗歌的主旨。答案:C10.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是怎样与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思路解析:结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联,以及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精神分析即可。参考答案:作者把老病孤愁之感、潦倒不堪之景与国事艰难联系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加强烈,无法排遣。诗人不
8、是咀嚼个人的愁绪苦闷,而是把它与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三)为农唐杜甫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注: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1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思路解析:赏析诗歌的意境,要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荷叶初圆、细麦落花,正是春末夏初的美好时光,也是诗人辗转奔波惊魂甫定之时。意境由此可知。参考答案: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这两句借荷叶、麦
9、花等意象,营造了优美静谧的意境。1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路解析:从诗歌后面的小注中可知,“问丹砂”是像葛洪那样求仙访道;但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都牵系着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活,“远惭”是诗人虽“为农”却时刻忧国忧民的情怀的流露。参考答案:诗人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四)夜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注: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
10、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步蟾:檐下的走廊。凤城:长安。13.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思路解析:诗歌的题目是“夜”,前两联破题、承题写夜景。抓住前两联写露水、秋夜、空山、疏灯、孤帆、新月等景物可以看出是凄清悲凉的秋夜图景。描写景物的目的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参考答案: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后面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思路解析:分析诗人的情感,要抓住显露情感的关键字句。“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无情”表现了诗人思家、漂泊、悲凉的心境;“看牛斗”“接凤城”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三、语言表达15.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宁静,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之后,他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如他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于此,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杜甫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思路解析:从横线处的位置看,处应填写由心情的片刻宁静到写村居诗的过渡;处,承接前面的赞美与后面的惋惜,应填惋惜的内容;处要结合后文以至段末,可见是“伤今”;处,应填入与“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意思相近的一句话,引出下面的语句;处要结合杜甫此时的遭遇来分析。参考答案: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却有伤今之意国事维艰之际却被冷落与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