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冯元仲称赞李贽“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B)A民为贵,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解析:李贽是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
2、的先驱,他反对迷信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封建道义,主张寡妇再嫁,肯定妇女的地位。可见他的思想和程颐的思想明显对立。3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C)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解析: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可知,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
3、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项错误。4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B)论语卷一经文评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解析:材料
4、认为孔子的论述“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反对神化孔子。A项强调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故错误;B项李贽反对以孔子思想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反对神化孔子,符合题意,正确;C项是康梁利用孔子为变法制造依据,没有体现出反对神化孔子,故错误;D项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对孔子的批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5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C)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解析:孟子思想属于儒家思想,黄宗羲是对儒学批判继承,不是对之否定,A项错误;二者是继承和发展关系,B项错误;黄宗羲思想是对
5、儒学批判继承,使之发扬光大,故选C项;在民本观方面二者有共同点,但不是完全相同,D项说法绝对,排除。6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B)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解析:儒学的地位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应该予以改革,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后,黄宗羲的思想还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故D项错误。7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
6、知,黄宗羲认为(C)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由材料“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故D项错误。8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D)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解析: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
7、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研究学问应关心当务之事,关心国计民生,这就是经世致用的主张。9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D)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主张。顾炎武反对的是背离了儒家思想的“心学”,主张经世致用,为儒学增加了时代内容,故选D。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D)A发
8、奋研读孔孟之书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深入实践求真知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从中可得出顾炎武旨在批评宋明理学过分强调对心性的培养,忽略了实际做事能力,因此,他主张经世致用,D项正确;“发奋研读孔孟之书”“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C两项;顾炎武反对宋明理学,B项错误。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B)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惟邦本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主张。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B项正确。A
9、项不能体现材料主张,C项是黄宗羲的思想,D项与材料不符。1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D)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解析:王夫之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项符合题意。13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某思想家时说他“集中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D)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从题干中“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等信息可判断这是对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评价。1
10、4明末清初出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C)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樊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24分,第16题20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11、,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一姓之兴旺,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
12、夫之读通鉴论(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共同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9分)(3)谈谈你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看法。(9分)答案:(1)区分公与私、国与家;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障人民权利。(2)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3)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
13、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整理出他们的思想内涵,以及将它们进行比较总结出共同点。第(2)问,联系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分析。第(3)问,注意联系教材,提出自己的观点,符合客观事实,做到有理有据即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彻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其宗旨经过综合,则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他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
14、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材料四: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
15、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4分)(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从材料三、四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展又有何不同?(8分)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董仲舒主要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政”思想,而黄宗羲主要继承了民贵君轻思想。发展: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解析: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进行归纳,然后指出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2)问,“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的核心思想,据“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说明朱熹的认识论。第(3)问,根据材料从“仁政”和民本思想上分析董仲舒和黄宗羲的思想来源,并联系其思想特点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