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 新高考版重庆地区专用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洛阳西周冶铜遗址达10万平方米,表明西周拥有规模很大的冶铜作坊。据考工记载,当时在各类手工业内部,已发展不同工种的分工,特别是制铜工艺,总结了各种铜器合金的优选比例。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官营手工业发达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铜器的市场需求量大D.冶铜工艺领先于世界2.西汉时期人们性格直露,言行激烈,急躁易怒,较少谦让。而东汉时期“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在生活中人们身体力行,谦让蔚然成风,并且谦让的范围十分广
2、泛。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东汉时期社会普遍崇尚礼乐谦让B.礼仪受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直接影响C.两汉时期社会价值观念截然不同D.儒学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嬗变3.唐朝永泰年间正式设立枢密使,此时枢密使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唐昭宗时期又规定宰相奏事,枢密使可以在旁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辩论,如枢密使认为诏敕有不便之处,也可以贴黄纸更改。这不能反映当时枢密使( )A.掌握了军权B.公开参预朝政C.削弱了相权D.成为中枢重臣4.王守仁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由此可见,王守仁( )认为良知即人自身
3、具有的内在准则倡导知行合一强调日积月累地学习伦理规范否定了程朱理学的价值观A.B.C.D.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的地方士绅以维护纲常名教的名义组织起来镇压这场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部分士绅开始质疑皇权体制,公开向其挑战。这一变化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士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士绅代表了资本的势力C.民族危机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思想及其秩序D.从太平天国到维新变法士绅阶层的大分裂6.下图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 )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 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7.
4、近代中国一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币制紊乱,银两、银元、纸币并行,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且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状况( )A.有利于交易成本降低B.加剧了中国政治状况的恶化C.须由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D.导致白银等贵金属大量内流8.1938年初日本提出,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三国提出如此声明是由于( )A.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战与降的分化B.日军侵华从军事打击转向政治诱降C.中国的抗战倾向影响各方
5、战争博弈D.抗战期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9.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了优越的制度保障。共同纲领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申了妇女的这一权利。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从制度上保障妇女权益从法律上保障妇女权利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A.B.C.D.10.下表反映了19781988年政府财政收入与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变化情况。同时,这一时期中国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41988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速度大于5.73%。由此可推知,在20世纪80年代
6、末,中国( )时间1978年1988年财政收入1121.12亿元2628.02亿元财政补贴135.99亿元763.28亿元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拉大11.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曾被公民大会以防止独裁为由陶片放逐,但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城邦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取得执政官的地位,得以重新任职。阿里斯蒂德的事例主要说明雅典( )A.陶片放逐形同虚设B.公民才能得到重用C.城邦利益高于一切D.直接民主弊端凸显12.教育兴邦的观念产生了,艺术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区分,近代的高等教育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里
7、诞生了。这道教育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近代教育兴起B.宗教改革改变了教育面貌C.文艺复兴运动已在英国渐趋推进D.英国议会支持教育的发展13.1753年英国成立了技艺、制造和商业促进协会,协会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改善设计风格,发明英国的奢侈品,并且为英国本地或其殖民地产出的原材料寻找新的使用途径。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市场需求促成技术创新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财富增长C.社会消费奢侈之风盛行D.贫富差距拉大激化社会矛盾14.1978年7月,一份考察南斯拉夫的情况报告被提交至国务院。报告认为,斯大林企图把苏联经济体制的模式强加给南斯拉夫,被铁托坚决拒绝,但南斯拉夫不失其
8、为社会主义国家,南共不失其为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政党。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南斯拉夫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阐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C.主张经济发展模式应当结合国情D.剖析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实质15.欧债危机爆发后,一方面以德国、荷兰和芬兰为代表的债权国强烈要求欧盟委员会严格执行新的财政纪律以防债务国债台高筑产生违约。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必须考虑财政工具对恢复成员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表明欧盟( )A.货币政策比较僵化单一B.货币体系趋向于崩溃C.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D.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17分)材料一 唐朝时期,长安有108坊,东都洛阳有103坊,扬州、苏州约有60坊,沙洲仅有4坊等。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坊市制度,它的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材料二 明清时期,南京、苏州、杭州的府城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然而,江宁府本地不产优质生丝,苏州府境内的生丝生产规模也不大,远不及嘉、湖。所以,南京、苏州的商人每年都会去嘉、湖采购优质生丝,然后运往府城给各个作坊的生产供货;杭州因为离原产地较近,所以往往不需要中间商,商业资本操纵手工业生产的特征不明显。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1)
1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举措,并指出这些举措的“最大作用”。(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9分)17.一部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反之也影响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儿子,从小嫉恶如仇。十月革命爆发后,乌克兰政治形势动荡,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在他的影响下,保尔培养了朴素的革命热情,并走上了革命道路。作者曾作为红军骑兵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
11、国内战争,1920年因重伤转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病床上历时3年创作而成的。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祖国、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形象,既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又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千百万个爱国者的化身。该书出版后受到苏联群众的喜爱,还陆续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1)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编写一段解说词,对保尔柯察金生活的时代进行阐述。(7分)(2)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该作品“影响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的理解。(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还是物质方
12、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用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目录(部分)从材料中提炼一种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概括明确,
13、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为西周的冶铜作坊规模大且技艺高超,故选A项;西周时期官府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市场需求量大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B选项和材料不符,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是否鼓励手工业发展,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西周冶铜技术和世界冶铜技术的对比,故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从西汉到东汉社会风气的变化,谦让之风在东汉的形成发展,是受儒学不断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表达两汉社会风气的变化,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西汉自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家的价值观念便为主流价值观念,在两汉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B选
14、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而材料中社会礼仪变化时间为东汉,故排除。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政治制度。从材料中看不出枢密使掌握了军权,故A项符合题意;从材料“宰相奏事,枢密使可以在旁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辩论,如枢密使认为诏敕有不便之处,也可以贴黄纸更改”可得出当时枢密使公开参预朝政,成为中枢重臣,对相权的行使起到牵制作用,故B、C、D三项可从材料中反映出,不符合题意。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王守仁的思想。从“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可得出良知即人自身具有的内在准则,故正确;从“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可得出倡导知行合一,故正确;“日积
15、月累地学习伦理规范”是程朱理学的观念,从材料看不出日积月累的做法,故排除;心学与程朱理学的价值观是一致的,都属于儒家伦理,故排除。因此,A项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民族危机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的变化。根据题干中部分士绅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到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对皇权体制态度的微妙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正是这种危机使得地方士绅对传统的政治思想和秩序产生了怀疑,故C项正确;传统士绅属于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排除A项;地方士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而非资本势力的代表,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士绅阶层思维的转变而非这一群体的分裂,排除D
16、项。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爆发后复杂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北洋将领名义上说自己主张君主立宪,但又说革命党过于强横,偏主共和,他们这样说是为了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压,故C项正确,排除A项;电文表面上看是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但是这并不是其真正意图,排除B项;当时袁世凯已经掌握清政府实权,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币制紊乱提高了交易成本,所以A项错误;“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分裂,不受中央管理,不利于统,所以B项正确;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币制改革非常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由南京国民政府
17、主导,所以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受20世纪初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提高白银价格,导致币制紊乱状态下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所以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日本以放弃对华特权对中国进行诱降,英美以放弃在华特权支持中国抗日,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各方都产生了影响,故选C;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战与降的分化,排除A;B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根据“1938年初”,可知当时中国的全面抗战才刚刚开始,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未能明显体现,排除D。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了优越的制度保障”可知正确;根据材料“共同纲领”“选举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可知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10.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关联,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数据没有体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情况,不能得出贫富差距拉大的结论,排除D项。根据材料“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可知,企业经营效益低;根据表格可知,19781988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1倍多,而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增长了4倍多。因此必须对企业进行革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B项正确。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题干所述该将领被公民大会放逐、
19、召回、重新任职,这都是根据城邦的利益需要,故C项正确;陶片放逐该将军的目标已经实现,说明陶片放逐并非形同虚设,排除A项;题干所述重点在于城邦利益而非公民个人受到重用,排除B项;召回该将军的原因是城邦有需要,不是承认放逐的错误,不能反映直接民主的弊端,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正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教育兴邦的观念产生,“艺术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区分”,“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诞生,C项正确。本题考生极易误选A、D两项,材料无法显示近代教育兴起与“新航路”以及“英国议会”的关系,故排除;近代科学与其他学科开始区分及诞生归功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0、思想的传播,归功于人文主义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解放,故排除B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成立“技艺、制造和商业促进协会”的目的一方面是制造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市场,正是市场和生产的互相作用,促进了技术创新,因此A项正确;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B项错误;“发明英国的奢侈品”并不意味着社会奢侈之风盛行,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贫富差距拉大激化社会矛盾,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文化大革命”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中国处于迷惘徘徊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份对南斯拉夫的考察报告显得弥足珍贵,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应当结合自身国情,这为之后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
21、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供了依据,故C项正确。该报告肯定南斯拉夫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在指出国家发展应结合自身国情,A项表述是表面现象,并非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阵营内部的团结,排除B项。材料中心思想不在于反映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实质,而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灵感,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欧盟内部成员国间产生了矛盾与冲突,这表明在欧债危机面前,欧盟缺乏有效措施化解危机,用一个声音说话遭受挫折,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只说明欧盟的货币政策收效甚微,不能得出其僵化单一的结论,且欧盟的货币政策是相对灵活的,故A选项错误;欧盟货币体系趋向于崩溃的说法过于夸大,B选项
22、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C选项错误。16.答案:(1)举措:实施坊市制度,城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实行等级制,不同等级的城市,坊和市的数量不同;建立起对城市居民管理和控制的配套制度。(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最大作用:将城市经济纳入国家控制和管理之中,稳定统治秩序,方便人民生活。(2分)(2)特点:城市丝织业等手工业繁荣,长途贩运活动频繁,商业资本参与手工业生产。(每点2分,共5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重心南移,区域性社会分工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坊市制度以及明清时期商业城市及
23、社会分工的情况。(1)第一小问举措,可以从材料中“坊”的数量、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及管理制度等角度提炼答案。第二小问最大作用,则要从国家对城市管理的角度,归纳其主要目的。(2)第一小问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丝织业、长途贩运、商业资本等特点。第二小问主要原因,从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及区域性社会分工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17.答案:(1)示例:解说词: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接管了国家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仇恨的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国内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也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不断发动叛乱。在
24、帝国主义与境内反革命势力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苏俄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最终打败国内外敌人,保卫了新生政权。(每点2分,共7分,任答4点即可)(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时代作品,其中塑造的革命形象保尔柯察金,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典型化身。该作品的流传,能够传递伟大的精神力量,鼓舞苏联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该作品能够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一点3分,后两点每点2分,共7分)解析:(1)首先阅读材料内容,围绕十月革命的胜利、新生政权的内忧外患、战时共产
25、主义政策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史实正确。(2)考生可以结合保尔的人物形象,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18.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可相通相融,需彻底改革。(2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念上似乎相似,但是儒家的人本主义是工具之本,西方的人文主义是价值之本,本质不同,难以相通相融。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然而先进的西方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之上,最终导致了理
26、论和实践的破产。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的尝试,很快失败。新文化运动中,以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8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末、体用、目的、手段上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可相通相融,需要彻底改革。(2分)示例二:论题: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自信。(2分)论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的开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器物层面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探索制
27、度内核;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在文化层面探究。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始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道路,胜利的过程,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选择。(8分)所以,东方文化应该没取西方先进文化,积极思变,最终翻转并走向复兴。(2分)示例三: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可调和通融。(2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念上是相通的;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
28、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的尝试。(8分)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阶段,既坚守传统,又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实践。(2分)解析:材料中列举了三种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种去评析,观点要鲜明;论述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总结升华。比如,据材料“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需翻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自信。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以“中体西用”为指
29、导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文化”的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开始了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走向胜利的过程,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选择等方面论述。19.答案:示例:趋势: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2分)论述: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
30、次伟大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探索。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首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苏联),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二战后,社会主义跃出一国范围,中国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8分)结论: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曲折属于正常的历史现象,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吸取教训,正朝着更加健康、壮大的方向发展。(2分)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首先需要结合所给的目录对信息进行梳理,找出其中蕴含的主要发展趋势,例如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国际秩序的民主化进程、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中的历史趋势进行解读,注意结合背景和影响对其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得出结论,需回扣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其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