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484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整理两汉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认识两汉政权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两汉文化的发展:认识两汉中华文化丰硕成果的成因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家国情怀、历史解释)(见学生用书P10)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长安_,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2、。2“文景之治”原因西汉初年,社会残破。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措施尊奉_黄老无为_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_提倡节俭_,减少财政支出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3西汉初年的制度(1)“_汉承秦制_”: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2)郡国并行: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郡县与分封并行制_。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概况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后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影响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二、西汉的强盛汉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中央制度加

3、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_中朝_,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选官制度确立以_察举制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监察制度建立_刺史_制度,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地方制度颁布“_推恩令_”,削弱诸侯王势力;任用酷吏打击地方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_盐铁官营_,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思想统一。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开拓疆域派_卫青、霍去病_出兵匈奴在_河西走廊_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遣_张骞_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

4、路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置_西域都护府_,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_土地兼并_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_新_,西汉灭亡灭亡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_洛阳_,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3“光武中兴”措施作用政治经济文化加强皇权,增强_尚书台_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

5、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继承了西汉时期尊崇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继续发展4东汉中期以后政局(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2)“_党锢之祸_”: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3)阶级矛盾:_豪强地主势力_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4)_黄巾起义_与军阀割据:184 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6、。四、两汉的文化类别成就概况史学史记西汉_司马迁_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历史,首创_纪传体通史_体裁汉书东汉_班固_撰,是我国第一部_纪传体断代史_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_第一部药物学_专著伤寒杂病论作者为东汉张仲景,被誉为“医圣”麻沸散东汉华佗发明科技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东汉_蔡伦_改进;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东汉张衡

7、发明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农学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点拨】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体裁,由西汉司马迁开创。“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史记属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又创纪传体断代史。此后,这种纪传体成为我国历代正史的主要体裁。 【体系构建】(见学生用书P12)【情境史料】史料一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

8、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史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答: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2)史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 答:政治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主张尊崇儒术即统一思想。【史论生成】汉朝政治的特色1布衣将相:是指

9、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亲属势力强大的表现。3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斥儒学。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场。【迁移应用】120217月浙江学考西汉初年

10、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A)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解析】题干要求选择“施政方针”,而C、D两项是具体的措施,可以排除;B项不符合“西汉初年”,可以排除;依据所学知识,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故选A项。2下表是关于汉朝初年主要思想派别及作品数量统计。据此可反映出当时(A)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 1239933692173686107403A思想多元B儒

11、道治国C儒学一统 D外儒内法【解析】材料中汉初既有儒家,又有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派别,体现当时思想多元的特点,故选A项;儒道两家作品数量最多,但并不等同于统治者用儒道来治国,这与诸多思想流派并存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除儒家外,当时还存在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并非是“儒学一统”的局面,排除C项;外儒内法属于统治者的统治策略,与诸多思想流派并存的信息无关,排除D项。【情境史料】史料一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史料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史料三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

12、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刮)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后汉书史料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东汉皇帝继位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的朝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皇帝年幼即位,年寿不长。影响:容易导致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分析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本质原因。答:君主专制的强化及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僚机构弱化,权力没有约束。(3)依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史料二与史料三中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黄巾起义爆发,最终使东汉

13、政权逐渐走向灭亡。【史论生成】东汉时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匈奴两汉时期,中原强大之时,匈奴一般与中原维持和平的局面,但是,东汉后期,国力衰败,匈奴又趁机发展起来,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外部力量豪强地主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地主而建立,东汉建立后,豪强势力进一步膨胀,他们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东汉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外戚宦官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皇帝年幼,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角逐的局面,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或依附于豪强地主,或成为流民,阶级矛盾尖锐,这是造成张角黄巾起义的最主要原因【迁移应

14、用】1东汉崔寔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B)A豪强地主把持政权B朝廷权威危机重重C察举制度流于形式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解析】由材料“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得诏书,但挂壁”等信息可知,中央的决策已经无法有效地在地方落实推行,朝廷权威危机重重,故选B。材料只是说明中央诏令在地方难以有效推行,并未提及豪强地主对政权的影响力,排除A;察举制为选官制度,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D与材料“州郡记,如霹雳”的描述不符,排除。2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C)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相权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宦官和外戚才得以通过皇帝的信任而掌控大权,C项正确;皇帝权力衰微是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政的影响,而非根源,A项排除;宦官专权与宗族观念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权力,没有涉及地方,D项排除。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