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97.50KB ,
资源ID:29464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46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18.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18.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项强化演练一一、(2012届辽宁沈阳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泊梁山所建立的是一个义的王国。不管是忠义堂还是聚义厅,都是以义为最高原则的。在江湖上,被无条件认同的这种义的原则是与官方所奉行的权利和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替天行道”大旗下所建立的,就是这种义的理想国。在这种理想王国中,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但也不是没有等级,不过不是以财产和政治权力来划分的,而是以义。在两类义士(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中尤以仗义疏财者占有最高的社会等级。因此,毫无武功的宋江占了第一把交椅,对于梁山事业毫无贡献的卢俊义占了第二把交

2、椅。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等级,更是一种道德荣誉。在梁山泊,道德约束力远远要超过军事的约束力。 而这个理想国走向毁灭,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源于这个平等原则的内在的矛盾。因为在这个义的王国中,享有最高权威的是最主动地仗义疏财的义士。而这样的义士必然是最大的财主。而财主的出现恰恰又是经济上、财产上的不平等造成的。这样的思想矛盾就决定了在组织上占据领导地位的绝对不可能是解宝、解珍、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猎户、渔民),而是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所能胜任的,起义者向来都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的在野派组成的统一战线。这种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在思想上

3、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且在组织上具有妥协、投降的内在因素。稍有西方文论修养的读者都不难从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写农民起义失败的剧本)的评论中得到解释,恩格斯在那封著名的信中说济金根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者如果用在武打设计方面所花的心思的百分之一来思考这样关键、严肃的问题,我想,就不至于在耗资上千万人民币的大制作上弄出致命伤来了。 这还是从一般农民起义的普遍规律来看问题的,就水浒传这个具体作品来看,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特点。在水浒传原著中,梁山英雄的投降不是像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那

4、样,因为在军事上面临败亡,而恰恰发生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之时;不是因为在败亡前夕组织上发生分裂,而是保持了组织上的完整而走向投降的。水浒传的作者特意安排了宋江主动投降这一情节,让他戴上了英雄主义的光圈。所有这些深刻的方面,都被电视剧的改编者忽略了,其结果是:改编者把宋江肤浅化,不但把一切罪孽都归咎于他,而且把他写成了一个猥琐的小丑(为他设计了一种小女人的脚步)。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有关”义”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义是水泊梁山所建立的理想国中解决各种矛盾都必须遵守的唯一的最高原则。 B.与官方奉行的权利、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义的原则在江湖上常被无条件认同。

5、C.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是水泊梁山理想王国所提倡的义的全部内涵。 D.由于义的程度不同,水泊梁山中地位极低的拔刀相助者往往要受制于仗义疏财者。 【解析】 A项,”解决各种矛盾”与”唯一”在文中找不到依据;C项,”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是”义”的追求与表现,而不是其”全部内涵”;D项,”地位极低的拔刀相助者”和”拔刀相助者往往要受制于仗义疏财者”的说法不符合原文的表述,原文第一段是说”在两类义士(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中尤以仗义疏财者占有最高的社会等级”。 【答案】 B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能胜任的,而是由不同阶层构成的统一

6、战线来完成的。 B.诸如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在水泊梁山上是很难进入仗义疏财者的行列的。 C.水泊梁山的众英雄根本不需要军事的约束力,只需要人们的道德自律。 D.作者对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者不尊重原著、不严肃的态度提出了批评。 【解析】 C项,与原文中的”道德约束力远远要超过军事的约束力”意思不相符。 【答案】 C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山的义士主要分为两类,即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其中前者占有最崇高的社会地位。 B.像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他们在梁山享有最高权威,因而和解宝、解珍这类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C.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

7、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在思想上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是农民起义往往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之一。 D.历史上没有哪次农民起义不是在组织上产生分裂或军事上处于败亡的状态下失败的。 【解析】 D项,与原文最后一段的阐释不一致。 【答案】 D 二、(2012宿州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韩作荣”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宣州宣城郡所产的贡纸。这是以产地为名的宣纸的由来说。 宣纸的制造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晋说、唐代说、宋代说、清代说各不相同,中国宣纸史著者曹天生认为,宣纸创始

8、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曹氏的依据,出于小岭曹氏宗谱对宣纸生产的记载,以及明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皇室监制的加工纸陈清款宣纸,即为青檀皮所制的真正的宣纸,其质量为其他种类纸所难以比拟,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被称之为”宣德纸”,这是宣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宣纸与其他种类纸张之别,首在用料,即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水质、药料,并使用特殊手工技艺而造出的宣纸,方能成为真宣。曹氏有据可查的推论有其道理,但也有疑问。如果说晋代便有楮皮纸、麻纸、竹纸等类似于宣纸的纸张诞生,其时所造之纸尚有新疆楼兰出土的”罗布淖尔纸”,甘肃武威出土的”旱滩坡纸”,以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

9、土的”魏晋时纸”,当然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中期的灞桥纸、马圈湾纸、居延纸等等,这些用不同原料造就的纸可谓年代久远,而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为什么到明代才有人用来造纸?如果说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的宣州贡纸是否均为青檀皮所造?其中是否有青檀皮纸?若有,则该是早年的真宣了。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宣纸即曹氏宣纸的创始期,而未见记载的或已难以查考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宣纸制造所用为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在一

10、点七至三点七毫米之间,且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发现其纤维细胞壁分布诸多细密且均匀的皱纹,与纤维长轴向平行,故宣纸着墨时,易留住笔痕、墨迹,淡墨与水会沿着皱纹沟槽向外逐步渗扩,形成不同层次;重笔时又自然分界,互不溶混,造成主体感;再加上规整的檀皮长纤维与草浆短纤维均匀交织,使水墨扩散均匀,无锯齿形辐射状态,正是这样的特征,鉴定了宣纸为中国书画的最佳用纸。在观赏一些中国画时,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这是宣纸留住了水墨,渍渗晕染,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真宣所用青檀,以泾县的皮质最好,且生在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宣纸的制造,于青檀皮和稻

11、草的纸浆中,还需掺入杨桃藤(即猕猴桃)的汁液,被俗称为纸药、滑水。杨桃藤汁是纸浆中的悬浮剂,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 自然,宣纸的制造是离不开水的,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浑浊度为零,四季长流,水的硬度低,水温低,故能使宣纸不惹灰尘,洁白度高,并能延长纸的寿命。所谓纸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看来,真宣之所以在泾县的制造达到极致,是因其得天独厚,皖南山区特有的最佳青檀和稻草,纯净的泉水,适宜的气候,吸纳天地之灵气,承受日月之精华,加之人的聪明才智,安能不出绝无仅有的真宣! 4.下列对”宣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宣纸的创始期其说不一,曹天生所著小岭

12、曹氏宗谱的记载认为宣纸创始期在元明之际。 B.宣纸第一次被提及,是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说宣州宣城郡产的贡纸。 C.宣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以杨桃藤的汁液为纸药、滑水。 D.宣纸匀度好,易留住水墨,渍渗晕染,能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 【解析】 A项,小岭曹氏宗谱并非曹天生所著。 【答案】 A 5.下列对”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的原因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西汉已有不同原料造就的纸,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在当时也有可能被用来造纸。 B.晋代便有类似于宣纸的以楮皮、麻、竹为原料的纸

13、张诞生,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在当时也有可能用于造纸。 C.如果宣纸是唯一以青擅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宣州贡纸除楮皮所造外,其中更应有以青檀皮为原料造的真宣纸。 D.小岭曹氏宗谱写于宋元之交,对宣纸生产有记载,由此可判断,宣纸创始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 【解析】 这是曹天生的观点,不能作为解说作者观点的原因。 【答案】 D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宣纸是因宣州宣城产地和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时间而得名,但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青檀皮因整个纤维长度十分接近而成纸匀度十分好,决定了宣纸成为中国书画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的最佳用纸。 C

14、.以写于宋元之交的记载小岭制造宣纸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并不等于此前未见记载或难以查考的最佳宣纸创始期就不存在。 D.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主要原料青植皮的质量,再加上宣纸用料的讲究,从而使宣纸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 【解析】 A项中”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错误。人们怀疑的是”宣纸的创始的时期”。B项中”整个纤维长度”说法错误,应是80%。D项中”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的条件众多,此说法以偏赅全。 【答案】 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唐宋诗 尊唐抑或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范型、文学价值的观念之争。其实,唐诗与宋诗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因袭痕迹,它们是

15、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两个连续的点。宋人在努力开辟自己的诗风时,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而另立规则。唐诗的浸入是潜移默化、无可避免的。即便是宋诗最具特色的创新之处依旧能从唐诗中寻出蛛丝马迹来。譬如,诗歌题材、语言的通俗化趋向实际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宋代诗人则沿其流而扬其波,进一步描写更加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采用更多的俗字俚语,从而形成一种显著的特色。诗歌的议论化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的,到晚唐杜牧、李商隐的诗中已屡见不鲜,入宋以后”以议论为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诗坛风尚。”以文为诗”则始自韩愈。在对唐诗典范的承传创变中,杜甫、韩愈对

16、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说:”工于诗者,必取杜甫。”宋人正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代诗风的,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人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们的高度自信与创新精神,挑战极盛,力创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高峰。 宋代诗人的惨淡经营使宋诗于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如梅尧臣之平淡、王安石之精悍、苏轼之畅达、黄庭坚之瘦硬、陈师道之朴拙、杨万里之活泼,都可看做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一般认为宋代诗坛的主要风格有两种,即平淡流畅与拗峭瘦硬。苏轼和黄庭坚是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诗学理想殊途而同归,无论是崇陶还是尊杜,一致指向的都是对平淡美的讲求,这实际是一种超越了

17、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宋人还常花费机智与心思在诗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学问,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令人读其诗如嚼橄榄,慢慢咀嚼其中深意。由此,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在宋代诗风的背后,映射着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与细腻的感觉,和唐人大不一样。大抵唐人的诗重在情韵,而宋诗更费功力,显得精深老成,这才是唐宋诗内在本质上的差异。 宋诗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审美风格上的突破,奠定了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思理,”筋骨思理”是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在诗歌中的集中表现。

18、宋诗经过理性节制的情感内蕴,温和内敛,没有唐诗的热烈奔放;平淡瘦劲的艺术风格,也没有唐诗的色泽丰美。但它同样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一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影响深远。金代苏学大盛,有”金源一代一坡仙”的说法。元、明、清的诗坛上尊唐与宗宋一直交错出现,甚至在一个人的诗集中存在着学唐体、效宋调的并存迹象。特别是到了清代,宋诗开始受到重视。清中叶,尊唐宗宋者各有其人,晚清”同光体”盛行一时,有学者以为它是宋诗中兴的标志。宋诗对后世的影响几乎可与唐诗相颉颃,宋以后的诗歌大抵未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 (有删改) 7.下列对”唐宋诗”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尊唐或者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二者在艺术范

19、型、文学价值上的争论。 B.宋诗与唐诗的关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宋诗是唐诗的延续,当然也有拓展。 C.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是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 D.唐宋诗是双峰并峙的,没有高低之分,不过宋诗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解析】 D项,原文中说”宋诗对后世的影响几乎可与唐诗相颉颃”,并没有说”宋诗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答案】 D 8.下列关于唐诗对宋诗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诗的发展不能绕开唐诗的形式和技巧,唐诗对宋诗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B.宋诗的所谓创新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在所有的宋诗中能找到唐诗的特征。 C.宋诗的”以议论为诗”来源于唐诗,比如杜甫

20、、韩愈的诗中就有很多议论。 D.宋诗沿袭了唐诗的流畅等诗风,把唐诗的含蓄、深刻发展到了极致。 【解析】 B项,”所有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文中说”诗歌的议论化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的”,但没有说二人的诗中有很多议论。D项,文中说”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故”把唐诗的含蓄、深刻发展到了极致”错误。 【答案】 A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诗人的诗歌多表现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一般使用俗字俚语,在语言的通俗化上更进一步。 B.宋诗的风格有两种,其中拗峭瘦硬的风格虽没有了唐诗的色泽丰美,但仍是古诗美学的范式之一。 C.唐宋诗的内在本质上的区别大抵在于唐诗重在情韵,

21、而宋诗重于功力,体现了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等。 D.宋以后尊唐和宗宋交错出现,到了清朝宋诗开始被重视,如”同光体”被有些学者看做宋诗中兴的标志。 【解析】 ”宋诗的风格有两种”错误,原文是说”宋代诗坛的主要风格有两种”。 【答案】 B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

22、、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 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

23、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

24、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

25、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选自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10.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当

26、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又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文中无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用的是”不能只还要”,选项说得过于绝对化。 【答案】 D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

27、确的一项是( )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积极的启发。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C中”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是受到中国传

28、统文化的影响,文中无此信息。原文是在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时列举了法国科学家里歇的例子。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

29、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是明显的强加因果,原文是在阐述”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就如同”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一样。C项原文只说了”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没有”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做是强加因果。D项”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说得过于绝对。是”只有才”的误用。这也是该类型题目常用的设错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就”都是误用。 【

30、答案】 A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黄梅戏的再繁荣和持续发展 黄梅戏的历史不算长,真正成型大约是在20世纪初年,而繁荣发达,则完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20世纪末,黄梅戏艺术得到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再度繁荣的局面。这次黄梅戏繁荣局面,具有了鲜明的当代文化品格。 黄梅戏在世纪之交再度繁荣时,题材的原创让舞台气象新意迭出。以舞台剧为例,木瓜上市和柳暗花明直接取材鲜活的现实生活,是对时代气息的热情呼应,也是传统艺术直面现代社会的有益尝试。徽州女人试图发挥地域题材的优势,张扬徽文化的人文精神;秋千架试图展示一种超越时空的创作理念,这种尝试使黄梅戏的题材选择

31、空间显得更加开阔。 黄梅戏的再度繁荣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相互交融的时代,是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也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时代。黄梅戏红楼梦所走过的戏曲主题深化道路,在20世纪末的时代氛围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延伸。例如,徽州女人把一种等待升华为一种信念和人格力量,剧中的女人曾因等待不得而失望乃至绝望过,终因信念不倒而在绝望中获得洗礼和升华。黄梅戏电视剧秋在改编中,也把历史对年轻一代的选择和年轻人对历史的选择作为表达的重点。这些剧目无不在作品主题的开掘过程中显示出深厚的思想文化含量。 受到应接不暇的当代艺术风格的启迪,世纪之交黄梅戏的再度繁荣在风格追求

32、方面显现出强烈的多样化意识。例如:秋千架的舞台上荟萃了多种艺术形态,意在尝试黄梅音乐剧的风格,把古装题材表现为一个现代童话,比较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徽州女人把形体语言作为重要舞台手段,实验一种风格化的表现方式,令许多观众耳目一新;木瓜上市和柳暗花明不同程度地对传统写意风格作了现代诠释,从而更接近时下观众的审美情趣;经由这些剧作的努力追求,黄梅戏的艺术风格真正呈现为多姿多彩的景观。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行艺术创新,不仅要改造艺术形式,也要在艺术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黄梅戏不能满足于古代题材,不能满足于改编和移植,要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把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创

33、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摸索雅俗共赏的路子,应当研究当今流行的各种艺术样式。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从现代媒体的丰富多彩出发,把黄梅戏舞台向荧屏和银幕延伸,就是扩大观赏面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梅戏能够流传得这样广泛,唱腔旋律好听是主要原因。热爱黄梅戏的观众来到剧场,往往就是来欣赏黄梅戏的优美旋律,很怕在听觉感受上变味。因此,唱腔看来是最能显示戏曲本质特征的部位,也是创新的过程中最讲究继承的部位,应当谨慎从事。总起来说,黄梅戏要坚持艺术创新,但创新中要把握好”度”,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节选自2007年10月31日中国文化报) 13.下面对戏曲徽州女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戏曲的题材、主题和艺

34、术风格都具有鲜明的当代文化品格。 B.这部戏曲发挥了地域题材的优势,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人文精神。 C.这部戏曲中的女人在无聊的等待中,展示了信念和人格的力量。 D.这部戏曲以形体语言为主要舞台手段,实验了风格化表现方式。 【解析】 B项原文为”试图发挥地域题材的优势”。C项”无聊的等待”文中并未表现。D项原文是”把形体语言作为重要舞台手段”,”重要”不等于”主要”。 【答案】 A 14.下列关于坚持黄梅戏艺术创新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持艺术创新,在艺术形式上须摸索雅俗共赏的路子,实践当今流行的各种艺术样式,力求风格多样化。 B.坚持艺术创新,在题材的选择上,不能局限于对古代题材的

35、改编和移植,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新的题材。 C.坚持艺术创新,需要坚守戏曲最本质的东西,其中黄梅戏的唱腔是最讲究继承的部位,是切不可改变的。 D.坚持艺术创新,须从现代媒体丰富多彩出发,尽可能多地把黄梅戏搬上荧屏和银幕,以有效扩大观赏面。 【解析】 A项”实践当今流行的各种艺术样式”有误,原文是”研究当今流行的各种艺术样式”。C项”切不可改变”,说得太绝对,原文表述为”应当谨慎从事”。D项”尽可能多地”,原文中缺乏依据。 【答案】 B 15.下面对黄梅戏在20世纪末再度繁荣的内在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 B.注重题材的原创性,舞台气象新意迭出。

36、C.注重对主题的挖掘,思想文化含量深厚。 D.受当代艺术风格的启迪,风格丰富多彩。 【解析】 A项非内在原因。 【答案】 A 阶段技能检测一(满分45分)一、(2012届江西德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丑是一种文化现象,为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美感、悲感、喜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随之产生出来。俯仰历史,具体的

37、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形式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是丑。”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即从主体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丑感。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丑是不成功的表现。”即当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或作品就是丑。 在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并让人生憾,而美学之为美感之学,是要让任何对象都成为审美对

38、象,从而让人感到快乐。不同的审美对象给人的快乐是不同的,但能带来快乐却是共同的。丑在被美学变为审美对象时,就成了滑稽。从美学上谈丑,就进入了美学的第二套系统:美感、悲感、喜感。由丑而产生的滑稽之人、物、事,总令人开怀而笑,由滑稽而来的审美快乐,在美学上被称为”喜”。而滑稽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喜剧型艺术。 滑稽让令人不快的丑转变为令人快乐的喜感之笑,其要义在于,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伦”与”类”都是正常,而”不伦”是低于正常之伦序,”不类”是低于正常之类型。文化在历史中建构起正常尺度时,就产生了正常的正方向榜样即理想性的美和负方向的低于正常的

39、丑。这些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的体现。夸张的功能,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面对被夸张了的滑稽之丑,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和理想。 滑稽总是表现为不伦不类的组合,因此,不伦不类的组合导致人们用其美学规律去创造喜剧型艺术以教化社会,人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滑稽是无害的,这无害本身就显示了主体的自信与强大,只有把对象看成低于主体,人才会笑在笑中,蕴涵了文化正常的规范力量,人摆脱了社会的压力,增强了自己在压力下的信心。 1.关于”丑”,下列表述不符

40、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丑和正常、美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样为文化所规定。 B.美学意义上的丑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正常、美也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C.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就是按照第一套标准把握丑这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D.美的形象是理想的,高于正常形象;而丑的形象是畸形的,比正常形象要低。 【解析】 C项,”主要就是按照第一套标准”的表述不符合文意,原文是”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 【答案】 C 2.对”丑的共同点”的理解,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丑的共同点就是从客观上、从主体上、从文化角度观之,都是不正常的。 B.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客观事物没有按照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 C

41、.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感性形象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看是不完善的。 D.丑的共同点就是不成功,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析】 A项,文中并未表明”从客观上、从主体上、从文化角度”三个角度看都不正常,才是丑的共同点;B项,原文讲的是”感性形象”,它与”客观事物”是有区别的;D项,原文说的是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物品或作品就是丑。 【答案】 C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化世界可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呈现,人们把握住了感性形象就把握住了美和丑。 B.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不论美还是丑都能成为审美的对象,都能让人感到快乐。 C.滑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令人快乐,是因为作

42、品的意义低于正常,呈现畸形。 D.喜剧型艺术的教育作用是,观众通过笑声和行为,使自己趋向正常。 【解析】 A项,”把握住了感性形象就把握住了美和丑”不符合文意,根据原文,美与丑是把握感性形象的方式;C项,”作品的意义”不符合文意,应是”作品的形象”;D项,”观众通过笑声和行为,使自己趋向正常”不符合文意,原文内容是”人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是个无须外视也难以外视的国家,其拥有辽阔的土地,繁滋的人口,早慧的文明。在传统时代,中国从未遭受对自身文明自信的冲击。同样,也无须过分关注自身

43、在外邦中的形象。”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自身定位,不仅是姿态,也是认知。 当现代性带着血与火到来时,传统的中国观被颠覆了,”世界”“国际”,这些新词出现在汉语中,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中国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国家,一个必须增强实力保护自己,同时和各国在竞争中共存的国家,一个需要通过国际交往来了解其他文明模式、实现自身发展的国家。 在探寻”世界是什么”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一次次面对”世界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而且对于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国家的态度尤其敏感。这来源于双重的预设,最初的历史伤痕和文化挫败感来自于这些国家,最初的发展榜样也来自于它们。而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中国

44、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正日趋激烈。 与复杂的心态相对应的,却是某些中国人对所谓”西方”和”世界舆论”的简单设想。”西方”是谁?美国和欧洲吗?美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发展不均衡和媒体本地化暂且不提,欧洲本身就有43个独立国家,其中南欧、北欧、东欧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传统、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和国际影响力,它们不是可以简单忽略的个体。另外,还有被划归为西方阵营的亚洲国家日本,它的发展脚步或快或慢,并非总与美、英同调。 同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更是差异巨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西班牙,都有针对本国实际的管理政策和相互关系。同样,政府的态度能否通过媒体有效传达,或者说,主流媒体是否

45、一定表达政府的态度,表达的是政府哪些人的态度,这完全要依据具体实际来进行分析。 至于”世界舆论”,则不仅要考虑媒体规模,更要考察媒体的影响力和受众的接受情况。仅从媒体影响力分析,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BBC(英国广播公司)为代表的英语频道确实如雷贯耳,可是,如果将收听、收视率进行比较,这些以全球受众为目标的大台在各地区都是完全不能和当地语言频道相比较的。尤其需要补充的是,传统媒体的式微,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世界各国的青年一代,在获取信息的方式、理解信息的途径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散点化。信息的跨国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国家所有的全球频道、频率的专利,甚至有时,国家所有的频道

46、、频率只是追随者和放大者。 对于”西方如何看待中国”“世界如何看待我们”的认识以及进行的判断乃至行为准则,需要依托的不是用简单的二元体系去面对纷繁芜杂、不断变化的现实,进而形成的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态度,而是立足于对世界体系、国际传播规律、传播技巧的充分认识和对中国自己需求的把握,是需要在传播的实践、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去体会、调整的。 交往和传播的目的是真实地反映中国人的生活面貌、精神风貌,通过互相学习和了解,增进发展和友谊,促进共存。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体,一个社会模式,中国人作为一个拥有个性的群体,要让包括”西方”在内的不同文化、制度的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尽可能真实地认识自己,不能依靠一蹴

47、而就的运动,不能依据”管中窥豹”的判断,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观察、分析和实践。中国被无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以单一视角看待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4.下列对”中国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中国是个无须外视也难以外视的国家,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有骄人的文明史。 B.在传统时代,中国从未遭受对自身文明自信的冲击。 C.中国无须过分关注自身在外邦中的形象,”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是世界给中国的定位。 D.现代性使传统的”中国观”被颠覆,中国对自身的地位及世界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变化。 【解析】 C项,”是世界给中国的定位”错,原文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自

48、身定位”。 【答案】 C 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探寻”世界是什么”时,我们对世界,尤其是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国家如何看待我们这样的问题非常敏感,是因为我们深受历史遗留的伤痕和文化挫败感的影响。 B.中国对世界的简单心态直接导致了国人对所谓”西方”和”世界舆论”的简单设想,尽管”西方”本身就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 C.欧洲各地有自身的语言文化传统、历史传统、政治制度,有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不能简单予以忽略,而日本也并非总与美英同调。 D.不同的国家、地区的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差异巨大,各国都有自己的传媒政策,但却有共同点,即主流媒体一定会表达政府的态度。 【解析】

49、 A项,原文说的是源于双重预设,”最初的历史伤痕和文化挫败感来自于这些国家,最初的发展榜样也来自于它们”;B项,”简单心态直接导致了”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与复杂的心态相对应的”;D项,”即主流媒体一定会表达政府的态度”错误,原文说的是”主流媒体是否一定表达政府的态度”“完全要依据具体实际来进行分析”。 【答案】 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对于”世界舆论”,既要考虑媒体规模,也要考察媒体的影响力与受众的接受情况,媒体影响力与收视、收听率并不一定一致。 B.传统媒体的式微与网络媒体的崛起,使得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方式与理解信息的途径呈现散点化

50、,国家所有的传统传媒在信息的跨国传播方面有时甚至沦为追随者与放大者。 C.对于”世界如何看待我们”的认识,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体系去解读,而应当立足中国自身的需求,在把握规律与技巧的基础上逐步调整。 D.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体,一个社会模式,要让”西方”认识到:用无视、单一视角观察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解析】 原文说的是”要让包括西方在内的不同文化、制度的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尽可能真实地认识自己”,而不单单指”西方”国家。 【答案】 D 三、(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

51、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

52、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

53、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广州市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被称为”大磐石”,还有十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铜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

54、,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 (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形成了与西方

55、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B.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和天井等,讲究有天有地。 C.中国建筑很早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一直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传统技术和艺术精彩不该被遗忘,中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回归。 【解析】 C项中”一直”错误,原文中说”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 【答案】 C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木结构房屋能抵御地震灾害,与中国人造房子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具有减震功能密切相关。 B.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

56、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C.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 D.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 【解析】 D项中”虽然很先进、很科学”语气肯定,与原文中的”似乎很先进、很科学”不符。 【答案】 D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城市建筑要有城市文化,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和近年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 B.北方的四舍院、江南的厅堂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居的代表。 C.中国现在的许多建筑讲究新奇、怪异,

57、却很少研究和运用木结构的技术。 D.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传统风格或地方特点。 【解析】 A项”广州近年的建筑”错误,原文中说:”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自然就忽视了城市文化。 【答案】 A 四、(2012安徽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张 健 近来,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欧元区是全球第二大经济集团,欧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因此欧债危机的冲击早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其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正日渐显现。中欧经贸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日益加重的欧

58、债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和挑战也可能进一步凸显。 希腊近日刚组建了由技术官僚担任总理的过渡政府,但任期很短,明年2月希腊将面临大选。鉴于希腊国内形势复杂,民众反改革、反紧缩情绪强烈,暴力冲突不断,加上经济仍然深陷衰退,失业率继续攀升,未来新政府能否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以满足欧盟对其提出的援助要求,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希腊未能按欧盟要求完成愈益困难的结构性改革要求,很可能因无法得到必需的援助而导致违约,希腊将陷入经济长期萧条困境。希腊主权债务的持有者包括中国都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如果希腊最终崩盘,传染性违约也有可能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蔓延,给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持有者带来更大损失

59、。 欧洲国家为应对债务危机,降低赤字,大力推行紧缩政策,主要做法一是增税,二是削减政府支出,打压了民众消费力和经济活力,对经济的负面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在当前欧盟总体经济已出现衰退迹象的情况下,欧洲国家财政仍在继续大幅紧缩,这无疑将进一步抑制欧洲未来的消费需求。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将继续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对欧出口还将承受更大压力。 随着债务危机的深化,中国对欧出口还将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在紧缩政策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指望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更多国家重拾重商主义政策,将出口看做摆脱

60、危机的最主要手段。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日益庞大的中国既被欧盟视为主要的市场竞争者,又被看做出口的希望所在。欧债危机虽然增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求,但实际上双方贸易纷争也在增多。 一个深陷危机、前景不明的欧盟不利于中欧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国领导人多次表达了对欧元区及欧盟克服危机的信心,但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还要靠欧元区和欧盟的自救。目前,欧债危机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新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不仅可能导致欧洲一体化的大倒退,还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不愿看到的。 (选自2011年11月19日新安晚报) 10.从原文看,下列是对”欧债危机”问题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61、( ) A.欧债危机正在显现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它的冲击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向更大范围内蔓延。 B.鉴于中欧密切的经贸关系,欧债危机的日益加重必然对中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和严峻的挑战。 C.目前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如果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对欧出口压力也将更大。 D.目前欧债危机情况非常危险,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全球经济都将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B 项”必然”与文本第一段末句中”也可能进一步凸显”的”可能”相悖,故错。 【答案】 B 11.下列是对”希腊新政府”与”欧盟”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62、的一项是( ) A.希腊要按欧盟提出的要求完成更加困难的结构性改革,否则希腊将很可能得不到必需的援助。 B.希腊若要满足欧盟对自己援助而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而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C.如果希腊不按要求实行改革,欧盟将很可能拒绝为其提供援助,从而导致违约,这对希腊经济来说,后果是严重的。 D.希腊如果无法得到欧盟必须的援助,将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困境,负面影响将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主权债务的持有者。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从第二段中”未来新政府能否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以满足欧盟对其提出的援助要求,这还是一

63、个很大的疑问”可知,”很大的疑问”当指希腊新政府的紧缩和改革政策能否推行。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欧债危机既让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减缓,中国也将面临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欧洲国家大幅紧缩财政,抑制了消费需求,这将使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的地位受到威胁。 B.欧洲一些国家应对债务危机的做法有二:一是增税,二是削减政府支出。这些做法的负面效果都是明显的。 C.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就要靠欧盟本身的自救,指望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 D.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日益庞大的中国又被欧盟看做出口的希望所在,

64、这又增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求。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消费需求”应为”欧洲未来的消费需求”,”这将使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文无据。B项,应该是”主要的做法有二”。C项,不仅是”靠欧盟本身的自救”,还有”欧元区”。 【答案】 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 魏 饴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做人”“成人”人本教育。古希腊文明能达到古代世界的巅峰,并非因为它强大富足,而是因为它教育培养了使人自由的精神。它强调人在本质和目的上是理性、道德和精神的存在体,人的教育应该是为知识而

65、探讨知识,为真理而追求真理,并由此实现心灵的培养。这种教育为了人,而不为人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孔子教育追求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人”或成为”君子”,而”君子”的核心就是”仁”。与自由教育相比,两者目标都指向人,不过自由教育重在人本心灵的培养,孔子教育在提倡人本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伦教化的关注。中国教育强调调和持中、反求诸己的群体伦理和社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人,”成人”兼顾群体伦理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把人本放在什么位置。中国教育的发展,开始就没有真正突出人本,往后一直是社本主义或功利主义占上风,这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素质教育内容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显性课程形式来传授,而且还应特别注意通过耳濡

66、目染的隐性课程的形式实施,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所有学校的一致做法。知识可从彼到此教出来和学出来,不教不学当然不会了解和掌握知识,但人的素质却不能仅通过课堂教学得来,需要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 ”二战”以来,发达国家首先表现出的科学综合和行业综合的趋势已愈来愈突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为减少专业数量、提倡学科交叉、增强课程间的融合等,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背景下,人的素质如何自然成为关注的热点,它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然而,在人的所有素质因素中,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则又是”做人”的灵魂,是蕴藏在国民心中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进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西方大学,

67、他们把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称之为”德育投资”,认为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德育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学校要开设的必修课程。 认识素质教育还要正确认识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相互借鉴融合的问题。通识教育是一种哲学观,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两者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事实上,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提出相对较晚,通识教育的很多做法可直接用之于素质教育,譬如国外普遍采用的”2+2修读模式”等。甚至有著名学者指出,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全面素质的教育”。这里,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等同虽不准确,但应看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近年来二者有互相接近的趋势。虽然,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思想和观念

68、,但素质教育并不排除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强化;虽然,素质教育不重在开设多少门课程,它更多关注的可能是一种能力、思维形式或情志倾向等,而素质的种种表现又是以人扎实的知识素质为基础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仍需通过传统的课程讲授。虽然,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但美国高校现在也注意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同样可适用于专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来加以认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关于”素质教育”,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文明巅峰的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人本教育。 B.素质教育在古今中外所有学校中不仅通过显性课程的形式传授,还通过隐性课程的形式实施。 C.素

69、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是一种思想和观念,不是一种模式,不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加以强化。 D.素质教育,以人扎实的知识素质为基础,可能更关注能力、思维形式或情志倾向等。 【解析】 A项,”古希腊文明巅峰的自由教育”错误,原文说的是古希腊文明能达到古代世界巅峰,自由教育起到了决定作用。B项,”在古今中外所有学校”的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所有学校的一致做法”。C项,素质教育”不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加以强化”错误,原文说的是素质教育虽然是一种思想和观念,但并不排除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加以强化。 【答案】 D 14.下列对文中有关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希腊自由教育与孔子的人

70、本教育,两者的目标都指向人,前者强调理性、道德和精神共融,后者在提倡人本的同时更关注人伦教化。 B.古希腊自由教育强调人的教育应在探讨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实现心灵培养;孔子的人本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人”或成为”君子”。 C.通识教育是一种哲学观,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两者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相互借鉴融合,完全可以等同视之。 D.现在的素质教育不重在开设了多少门课程,已经有融合古希腊自由教育、孔子的人本教育、通识教育各自优点的趋势。 【解析】 C项,”但相互借鉴融合,完全可以等同视之”错误,原文说的是”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等同虽不准确,但应看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近年来二

71、者有互相接近的趋势”。 【答案】 C 1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教育强调调和持中、反求诸己的群体伦理和社本主义,但由于重视社本主义或功利主义,没能真正突出人本。 B.人的素质需要在生活和实践中学来,不能像教出来的和学出来的知识那样通过课堂教学得来。 C.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素质,因而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主旋律。 D.通识教育的很多做法可直接用之于素质教育,甚至有著名学者指出,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全面素质的教育”。 【解析】 B项,”不能像得来”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但人的素质却不能仅通过课堂教学得来”。 【答案】 B -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