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392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

2、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特别提示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过影

3、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海拔高度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够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特别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

4、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环境其他要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相互影响。(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图文拓展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大气中的氮、氧主要来自生物作用,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2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等因素的变化,并

5、将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8页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

6、.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A(2)D(3)D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

7、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

8、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种类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湿润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017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

9、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第2题,图示海域营养盐根本来源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流水携带的

10、泥沙中营养盐类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第3题,长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水温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盐丰富,冬季反之,故与夏季相比,图示海域冬季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冬季河流流量小,高峰值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1.D2.C3.A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45题。4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5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4题,动物种属的形

11、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第5题,地处热带适合喜暖的鬣蜥生存,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热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答案:4.B5.C6(2019高考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

12、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隔离,形成湖盆。山脉的隆升,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会缩小。山脉的隆升,影响了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导致其向干旱化发展,湖泊逐渐演化为内陆湖。第(2)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里海的形成是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而地中海和黑海演化为湖泊的原理与里海相同,因此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与欧亚板块持续挤压,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消失,地中海和黑海水域封闭,最终变成湖泊。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

13、,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规范审答 从材料和图像中获取

14、信息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文字材料信息“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原产地降水丰富,且各月均多雨“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图A中信息该地山坡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灌丛”为主,山前平缓地带有大面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山坡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图B中信息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位下降,原有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原有植被因缺水而退化,沼泽的补给水源减少我的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

15、,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技法点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

16、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

17、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的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的。答案:1.B2.D(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

18、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3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第3题,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水域面积的变化和气温的改变,均会影响蒸发量;河湖水量早期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河湖水量也会减少;水资源、气候及地表状况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改变。第4题,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海拔会相应降低;海平面上升是因为海水热膨胀和极冰融化,故两者均可以作为海平面上升的依据。答案:3.D4.D-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