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检测(二十)小说阅读(一)(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09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
2、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3、。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着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
4、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答:_解析:本篇小说的题目具有提示情节的作用。概括
5、情节首先要理解题目“董师游湖”;然后概括小说内容:董师傅游湖不是独自游,而是带着小翠游。需要注意的是,小翠虽然只在最后两段出现,但前三段介绍董师傅的技艺、心境、习惯等,不是具体的情节,从第四段情节才开始展开。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4分,人物、事件概括应全面,只答“董师傅游湖”得2分)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7分)答:_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其中第一段表现的是董师傅的技艺;第二、三段介绍的是董师傅的平和心态和生活情趣;第四段起展开情节,通过带小翠游湖,表现了董师傅质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特点。一些细节也对表现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2分)
6、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5分)(没有总的概括,应该扣掉2分,其他要点各1分)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3分)答:_ _ 答案:(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3分,少一个方面扣2分,只答出作用得1分)(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3分,少一个方面扣2分,只答出手法得1分)4
7、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4分)答:_ _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4分)答: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答题时应从文本出发,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应言之有理,表达通畅。答案:(1)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因有生活情
8、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2)(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态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态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示例
9、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4分。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二、(2012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母亲的味道(日)加太洁二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我在小的时候就和母亲分别了。不是父母离了婚,乃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寄养在亲戚那里。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母亲那里同住,细细地看见了母亲的脸。那个母亲和我在梦里所见的、纸上所画的母亲似乎不同,乃是一个贫穷的主妇。额角突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很可怜的样子。母亲是
10、贫穷武士安藤某的长女,二十二岁嫁到父亲这里来的。此后过的是非常穷苦的生活,简直没有吃过常人吃的略为阔气的东西。我回来同住以后,她亲自做菜给我吃,这样那样全都是很咸的穷人吃的菜。做菜是要凭经验才做得来的,没有吃过好菜,就没有做出好菜来的道理。母亲是生来的穷命。这是当然的,大半世都跟着我那酗酒胡闹的父亲在一起,平常为了一分二分钱的事情常闹意见。有时候看见母亲买了食物来了,便伸手出去,说也给我一点吧。她拿出来的乃是煎饼的碎片,我便大失所望了。母亲不知道装饰的事情。什么书画装饰当然不知道,不懂得插花,连自己的头发也不修饰。不是因为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不做,而是因为要这样做,便要另外多花一份钱,这是没法子
11、办的。交通工具也就竭力避免,如是可以走了去的地方,总是一直走了去。说坐电车是要晕的,常以此为口实,其实是可惜电车费实在是比晕车更重要吧。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三月我住在新宿户冢那里,母亲从小岩远远地看我来了。这时候我的长女刚出生不久。母亲为得要看孙女,便坐了向来不大坐的电车来。晚饭请她吃的什么已经忘了。但是那时她的身体已经很是衰弱,所以我送她到了小岩。半路上她说是有点累了,就在上野广小路的永藤餐馆休息。我问她吃些什么,她说道:“什么叫做卡耳庇斯的,我想喝一回看。这名字我是知道的,却是没有喝过卡耳庇斯这东西。”我于是叫了一杯熟的卡耳庇斯和咖啡。母亲一口一口很珍重地喝着,并且喜欢地说:“这样好喝
12、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喝。过年时,再给我喝一回吧。”在这一句话里边,母亲的穷苦的一生可以想见了。就在那年的秋天,有肺结核的母亲因为结核菌侵犯了喉头,什么也不能吃而死了。死的地方在扫帚梅乱开的小山一座疗养所里,母亲随身带着的古旧的钞票夹里,有着一元多的零钞,以及一张旧的明信片。这是她在龙泉寺町给人家当保姆的昭和五年(一九三O年)的时候,我受了父亲的吩咐向她借钱的明信片。当时我走去找她,她将钱给了我,可是那明信片,她却像抱着小时候的我似的,把它放在钞票夹里带着一直到死。我不能给母亲再一次喝那卡耳庇斯,一直到现在很是难过。注“卡耳庇斯”是一种饮品,即酸牛奶加钾。5“卡耳庇斯”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对于全文有
13、什么作用?(5分)答: 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形象的能力。本题可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是结构,二是内容。首先要回到文中,明确“卡耳庇斯”在文中的位置,注意它是否有呼应、过渡、收束等作用;另外,可联系故事,分析“卡耳庇斯”与“母亲”的联系,注意从它身上体会文章的主旨。答案:这一词语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首尾互应,构成了全文情节的线索;突出了母亲既有辛酸苦涩,又给家庭和孩子带来甜蜜这一主题。6简要概括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两种: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
14、言等进行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解答本题时,考生可回到原文中,先寻找直接描写“母亲”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的语句,然后概括“母亲”的特征;接着分析原文中所叙述的事件和“我”的感情倾向,概括“母亲”的特征。答案:母亲身体瘦弱,个子矮小,显得可怜弱小;母亲出身卑微,一生穷苦而辛劳,生活极其窘迫;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疼爱子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憧憬。7结合相关段落,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1)作者为什么将第段独立成段?(3分)答: _(2)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行文思路和理解文中重
15、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考查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因为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作用往往也不同;然后,要联系前后文理解语句的内容,特别是理解语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写的。答案:(1)这是母亲留在“我”记忆中的令“我”刻骨铭心的话。母亲对卡耳庇斯的喜爱和愿望,给“我”留下了无尽的伤感和遗憾。独立成段,能起强调、突出情感的作用。(2)这张借钱的明信片是12年前的“我”送来的,所以母亲很珍惜这带着子女信息的物件。这个细节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声而又深挚的爱。8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
16、题进行探究。(8分)(1)母亲既然坐电车晕车,为什么后来还是坐了电车?(4分)答:_(2)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母亲的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这是一道文本研讨类探究题,这类题目的答案指向性比较明确,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紧扣题目要求,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二、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三、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答案:(1)母亲说坐电车晕车其实是她吝惜钱财的借口,因为家庭十分拮据。后来母亲坐电车来看“我”,既是因为路途遥远,母亲体弱多病,又是因为母亲想尽快看到孙女。这样写更能表现母亲具有卡耳庇斯苦涩而又香甜的味道。(2)“母亲的味道”是一种甜(或温
17、馨、亲切)的味道,因为“我”怀念喜欢喝卡耳庇斯的母亲的关爱;但更多的是一种酸酸的、苦涩的味道,因为“母亲”的一生是穷苦而辛劳的一生,不能再一次让母亲喝到卡耳庇斯,给“我”留下了无尽的伤感和遗憾。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一)小说阅读(二)(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2安徽联考)阅读下面一篇外国小说,完成14题。(25分)幸福就在弗兰兹湖畔瓦西罗依坐在弗兰兹湖畔,画着这里的美景,阳光穿过树枝,洒下点点碎金。岸边高高耸立着一栋房子,白墙红瓦,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能想得到在这里盖房子的人,一定很懂得享受生活!”罗依羡慕地想着,忽然一滴水珠落在他的鼻尖。抬头一看,暴雨就要来临了。他忙收起画架
18、,躲到一棵榕树下,可是雨越下越大,他只得往湖边的白色房子跑去。“劳驾,能让我进去避一下雨吗?”罗依隔着爬满牵牛花的栅栏高声喊道。一位慈祥的老妇人走了出来,她打量一下这个背着画架的小伙子,迅速地打开了栅栏门。一进门,客厅正中悬着的一幅油画立即吸引了罗依的注意,画里的女子正是这位老妇人。她穿着蓝色塔夫绸的礼服,露出淡淡的微笑,虽然已是满头银发,却掩饰不住娴静而高贵的气质。美术系的罗依立刻辨认出这是著名美术大师凯威尔的作品,这位大师晚年方成名,一时轰动美术界,得到广泛的赞誉。三年前他去世之后,遗作更是价值连城。“能够请他画像的人一定不简单!”罗依暗暗地想。正在罗依好奇地打量这一切时。老妇人也似乎对他
19、的画产生了兴趣:“这是你画的弗兰兹湖吗?真美啊!它永远都这么美丽。”“您也喜欢这里吗?”罗依问道。老人笑着点点头,平静的脸庞忽然焕发出熠熠的神采,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年轻的时候,就生活在这片湖水边,厨娘的儿子和我年纪相当,是我最好的玩伴。我们在丛林间追逐,嬉戏,无忧无虑。他喜欢折一枝松树枝,在地上画画,画这里原始而美丽的景色,并幻想着自己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不知不觉我们都十几岁了,他沉默了很多,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林中画画,不让我打扰他的创作。我只好一个人拎着篮子去采覆盆子和蘑菇,或者坐在湖边玩小石子。直到有一天,他靠着树干睡着了,我悄悄打开他的画夹,不禁呆住了:我以为他画的是澄净的湖水,
20、盛开的睡莲,却没有想到每一张里都是我的样子!”“在我16岁那年,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结束了。我们家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不得不辞退所有仆人,搬到南部的城镇。我们最后一次来到弗兰兹湖畔,依依不舍地告别。兰妮,如果我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你会不会嫁给我?望着他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一股朦胧的情愫在我的心底涌动着。我向往未来,却又充满了迷惘,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了。”我跟随父母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闻不到弗兰兹湖畔清新的空气,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乡间的生活。我参加了生平第一个舞会,像一个灰姑娘一样惊讶地望着四周:华丽的一切。“在舞会上,一个英俊的年轻人频频约我跳舞,他的家族拥有数家工厂。他乌亮的双瞳告诉我他
21、爱上了我。他的爱情宣言里,包含着华丽的衣裳、灿烂的首饰和众人欣羡的目光,凡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想要的,我都能拥有。可是我得承认,如果有人向我提起弗兰兹湖,我的心就会如同微风吹过的湖面一样荡起层层涟漪。还有我再也未曾见到的幼时伙伴,他还在为他的梦想而努力吗?在充满着工业文明的浮尘和噪音的天空下,弗兰兹湖边长大的我就像一条离开了水的鱼儿,不能呼吸。我在回忆与现实中摇摆着,直到我的父母暗示我20岁生日的时候,我可以接受一位男子的求爱了,眼下这位追求者富有的背景,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他于是希冀,能通过一件礼物来获取我的芳心。兰妮,只要你想拥有的东西,我都能买给你!我推开窗户。呆呆地望着北部的天空说:
22、我只想拥有弗兰兹湖,晨光中有鸟儿清脆的吟唱,月夜里能听见睡莲花开的轻微破裂声。“第二天,他居然真的为我买到了一幅画,画中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弗兰兹湖。我无法形容自己见到它时激动的心情,画家仿佛能通晓我的灵魂一般,那些熟悉而美丽的景物无不呼之欲出。他说:昨天我在一家画廊里看见了这幅画,知道你一定会喜欢它。它的确是一个让人迷恋的地方。你不是希望到那里居住吗?我决定把它周围的土地买下来,你看,湖畔的南边这一片树林可以推平后兴建一个锯木厂,还有这条林荫道,以后拓展成水泥路了,我们的车就可以径直开进去。西边的湖最好能填平一部分,我们需要一个排污区“我感觉我梦中的弗兰兹湖正在一块一块地被肢解,我的心有一种被撕
23、裂的痛楚,那不是我要的幸福。我已经记不清他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了,这时他的秘书来说昨天卖画给他的那个年轻人在楼下等他。他下了楼,我也悄悄地站在楼梯口,想看看那个完美地勾勒出了我心中的弗兰兹湖的画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那个画家背对着我,虽然看不清他的样子,他清瘦的背影却似曾相识。他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恳请您把昨天的那幅画还给我,虽然这是我生平卖出的第一幅画,它预示着我的成功,我终于可以鼓起勇气对我心爱的女孩表白了。可是画廊经理无意中提到这位买主马上要买下弗兰兹湖畔的土地,在那里建造工厂,我知道我不能卖它了。因为那个女孩深深地爱着那片湖水,如果那里的风景消失了,不知道她有多伤心呢!我希望我能把这幅画
24、亲手送给她,我不在乎它能不能让我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我只希望她快乐!“我几乎是在一刹那间认出了我的玩伴,那个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来娶我的人。我的泪水决了堤,我不顾一切地跑下楼梯,紧紧地拥抱着他。我终于明白了我要找的爱情在哪里,那是一份珍贵的理解与关怀。“我终于选择了我的爱人,把家安在了恬静的弗兰兹湖畔,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老妇人缓缓地走向客厅中央的那幅肖像画,用她那满是皱纹的手深情地抚摸着,“这就是凯威尔、我亲爱的丈夫生前为我画的最后一幅画。在我们结婚以后的40多年里,他其实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不管他是无人问津的画家,还是杰出的美术大师,我一直都认为我们相濡以
25、沫的爱情,才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罗依望着这位美术大师的遗孀,心中充满了敬意。“如果您不介意,请允许我把这张弗兰兹湖的画稿送给您,希望它能带给您更多美好的记忆。”大雨早已经停了,夕阳下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弗兰兹湖的上空。老妇人微笑着站在门口向他挥手告别,渐渐与这里的碧水晴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剪影。(选自爱情无定格,有少量删节。)1作者精心设计了凯威尔卖画又要求退还的情节,请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答:_答案:作者采用了巧合与突转的艺术手法,(2分,巧合、突转各1分)既推动了兰妮认清了富有追求者的面目,(1分)又与前文呼应,(1分)推动凯威尔表露真情,(1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6、(1分)2小说是讲述凯威尔与兰妮的恋爱故事,为什么要安排罗依这个人物?(6分)答:_答案: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倾听故事,显得更为真实可信。减少了时间跨度,使讲述更为紧凑,符合小小说的体裁特点。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使结构严谨。以他对弗兰兹湖的热爱,烘托了主要人物与主题。(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简要分析小说开头与结尾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答:_答案:开头描绘弗兰兹湖的美丽景色,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1分)也为后文作铺垫;(1分)结尾与开头相呼应,(1分)烘托了主人公美好的爱情和精神世界,(1分)增添了小说唯美的色调。(1分)4小说的结尾说:“罗依望着这位美术大
27、师的遗孀,心中充满了敬意。”兰妮的可敬之处在哪里呢?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8分)答:_答案:兰妮的可敬之处在于:为了爱情放弃了财富,宁愿和真心相爱的人过平淡的生活;(2分)她热爱弗兰兹湖,只是希望生活在它美好的环境中,而不是希图占有它,破坏它。(2分)在一个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社会里,(1分)能够坚守精神的追求,(1分)诗意地栖居,(1分)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二、(2012淮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芦苇孙犁日本兵从只有十五里远的仓库往返运输着炸弹,低飞轰炸,不久,就炸到这树林里来,把梨树炸翻
28、。我跑出来,可是不见了我的伙伴。我匍匐在小麦地里往西爬,又立起来飞跑过一块没有遮掩的闲地,往西跑了一二里路,才看见一块坟地,里面的芦苇很高,我就跑了进去。“呀!”有人惊叫一声。我才看见里面原来还藏着两个妇女,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们不是因为我跳进来吃惊,倒是为我还没来得及换下白布西式衬衣而吓了一跳。我离开她们一些坐下去,半天,那妇女才镇静下来说:“同志,你说这里藏得住吗?”我说等等看。我蹲在草里,把枪压在膝盖上,那妇人又说:“你和他们打吗?你一个人,他们不知道有多少。”我说,不能叫他们平白捉去。我两手交叉起来垫着头,靠在一个坟头上休息。妇人歪过头去望着那个姑娘。姑娘的脸还是
29、那样惨白,可是很平静,就像我身边这片芦草一样,四面八方是枪声,苇叶子还是能安定自己。我问:“你们是一家吗?”“是,她是我的小姑子。”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上哪里去呢?”姑娘有些气恼,“你去找地方吧!”可是那妇人也没动,我想她是有些怕我连累了她们,就说:“你们嫌我在这里吗?我歇一歇就走。”“不是!”那姑娘赶紧抬起头来望着我说,“你在这里,给我们仗仗胆有什么不好的?”“咳!”妇人叹一口气,“你还要人家仗胆,你不是不怕死吗?”她就唠叨起来,我听出来她这个小姑很任性,逃难来还带着一把小刀子。“真是孩子气,”她说,“一把小刀子顶什么事哩?”姑
30、娘没有说话,只是惨惨地笑了笑。我的心骤然跳了几下,很想看看她那把小刀子的模样。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忽然,近处的麦子地里有人走动。那个妇人就向草深的地方爬,我把那姑娘推到坟的后面,自己卧倒在坟的前面。有几个敌人走到坟地边来了,哇啦了几句,就冲着草里放枪,我立刻向他们还击,直等到外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了,才停下来。不久天也快黑了,她们商量着回到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她看看我的衣服:“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我脱下我的来递给她,她走到草深的地方去。一会,她穿着
31、我那件显得非常长大的白衬衫出来,把褂子扔给我:“有大襟,可是比你这件强多了,有机会,你还可以换。”说完,就追赶她的嫂子去了。1941年(略有改动)5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答:_答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也就是姑娘“景”。她善良,关心他人(或热爱抗日战士、子弟兵)比如先是为我穿着白衬衣而吃惊、担心;走的时候,把自己的深蓝色褂子换给“我”。她镇静,有主见比如躲避敌人轰炸时,脸色虽然惨白但很平静;怕“我”多心,也不愿和嫂子再躲往别的地方。她勇敢,有与敌人拼死的决心带把刀子防身。她寡言少语,沉静,羞涩柔顺而又坚强她话不多,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见性格。或拒绝,或澄清误会,
32、或安排换衣服,都透出自己的鲜明个性。(主人公是姑娘“景”,在这个大前提下,分析形象。)6概述“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答:_答案:“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起故事的情节。“我”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或衬托)姑娘“景”的形象。7按照要求,赏析这篇小说的表现技巧。(7分)(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答:_(2)“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这句话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答:_答案:(1)运用比喻修辞,写姑娘“景”面对敌人的轰炸,紧张但并不惊慌失措的心理表现。运用拟人(或比拟)修辞,形容苇叶像坚强的抗
33、日人民一样,在四面八方的枪声中,在严酷的环境中,安之若素。(2)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姑娘“景”一方面也知道带把刀子防身、抵御敌人是可笑的,但另一方面也有在遭遇敌人时坚决抗击、义不受辱的刚烈个性。8孙犁的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是意味隽永,颇耐咀嚼。结合作品,探究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但为什么以“芦苇”为题?(6分)答:_答案:芦苇为小说人物和故事发展提供了活动的场景(或环境)。芦苇是姑娘“景”,甚至是所有抗日人民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荡那一战斗环境的热爱,对那位姑娘“景”的赞赏。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小说阅读(三)(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刻在树上
34、的记号(日)都筑道夫六年之间,东京已变得到处都是汽车。而且,居然会有汽车开到人行道上来,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就在这大吃一惊的一刹那,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林田幸运,紧紧地搂住吉冈,仰面朝天地摔倒在地。好容易才服满了刑期,但是,在刚刚成为一个自由人还不到三个小时的当儿,却又变成一个不能自由行动的人,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看来吉冈只不过是脚部骨折,而林田,他自己也明白,伤势是十分严重的。就在医院动手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是要死的了,但是,就这样死掉,我是死也不瞑目的。听到我说话吗?吉冈。你大概很快就会好起来。我有个最后的请求,请一定要答应我。”在夜深人静的病房里,林田一面强打精神,一面吃力地同邻床悄
35、悄地说。“在名古屋,我有个女儿,就这么一个女儿。你要是能把我的钱送到她手里,就分给你三分之一。即使三分之一,也有一百三十三万。这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女儿的住址。”林田拿出那张纸条。吉冈用手接过来说:“这么多钱,放在什么地方?”“埋在地下,用油纸包着,分做两包,总共有四百万。虽然是埋在繁华的东京,但那里和乡村一样,十分偏僻,要走很远的路,是一个有梅林的地方。”林田详细地交代了埋钱的地方之后说道:“钱是埋在梅林中的一棵树根底下。树上已经做了记号,你就放心吧。即使是细心的家伙看到也不会产生怀疑。这个记号是刻在树上的一个图案:一颗心上面插着一支箭。这支箭的箭羽,上面是四根毛,下面是三根毛。这就是识
36、别记号的标志。”“四百万是一万元一张的钞票,四百张吗。”“是一捆一捆的四十捆。那个时候既没有一万元一张的,也没有五千元一张的钞票。”“这就是你犯案因而被捕的那笔钱吧?一直藏到现在,真了不起啊。我可以把钱送给她,但是,要分给我一半。” “没有办法,就这样吧,不过,要是你不送去,我就变作厉鬼来找你算账。不信,就试试看。” 林田的声音,充满了信心。这是一笔让他朝思暮想,死也忘不了的钱。原来是两人合伙抢来的。他的同伙在作案的第二天,因为拒捕被开枪打死了,他这次不过是为了搞到远走高飞的路费才去作案的,但是没有成功。实际上,真正独吞这笔巨款的人正是林田本人,而已死的同伙是无法在法律上提出异议的。“好吧,我
37、一定给你送到。” 就这样,吉冈答应了林田。但是吉冈的伤却一直没有治好,好容易才出院,却正赶上一直以为自己受了重伤的林田也在同一天出院。林田一出院马上就说:“前些日子,咱们讲的那些话,你就把他忘了吧!”但是吉冈不同意。当天晚上,他们住在一个简易旅馆里,第二天匆忙地赶往车站,在旅馆里,在路上,林田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哀求吉冈,可是吉冈却一边甜甜地笑着,一边坚持非要一半不可。在车站的站台上,他说:“难道分一半还不行吗?这笔钱,我要是想全部恭领,也不是办不到的。”冷不防,林田一下子把面带奸笑的吉冈推倒在铁路上。不消说,他是瞄准了火车进站的那个时刻。在一片混乱之中,林田溜出了车站。当他按着计划好的路线
38、,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然而,非但没有发现自己做的记号,就连梅林本身也没有找到。他向过路的人很随便地打听了一下。回答是:“啊,你问的是挖出巨款的那一片梅林吧。瞧,盖了新房子的那一带,就是原来的那一片梅林。”六年之间,东京已经到处盖满了房子。 (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100篇)1读了这篇小说之后,请你说说林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林田为什么对吉冈说“不过,要是你不送去,我就变作厉鬼来找你算账。不信,就试试看”?(6分)答:_答案:林田是一个贪得无厌、极为狡猾,也是一个不讲义气的人。(3分)是为了吓唬吉冈,好让吉冈把钱送给他的女儿。(3分)2读了上文之后,请你说说林田的那笔钱是从哪儿来的,他又
39、是因什么而被捕的。(6分)答:_答案:是和同伙一道抢来的。(2分)他为了搞到远走高飞的路费去作案,但是没有成功,因而被捕了。(4分)3这篇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这篇小说用了“六年之间,东京已经到处盖满了房子”这一句话独立成段作为小说的结尾,巧妙地解释了找不到钱和梅林的原因,又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可一切又在情理之中。(3分)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得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同时掩卷沉思,又给人一种回味无穷之感,让人的思绪波澜汹涌。(3分)4读了这篇小说之后,你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简要的叙述出来。(7分)答:_答案:(示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是静止的,而是时时在变。我
40、们考虑问题时思想不能僵化,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我们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失败,才能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7分,言之有理即可)二、(2012马鞍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25分)抢盐刘永飞(1)一大早,王月荣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他说,妈,你放下电话赶紧去买盐,买得越多越好。(2)王月荣有些意外,她问买盐干啥?儿子说,您就别问了,现在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抢购,这附近的超市已经买不到盐了,我等会要去更远的郊区碰碰运气。(3)王月荣还是没明白儿子的意思,
41、她问没事儿买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当汤喝,儿子在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他说,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去买吧,我晚上再给您解释。儿子还说,别告诉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买不到了。(4)儿子挂掉电话,王月荣心怀忐忑,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抢起盐来了。可是王月荣转念一想,城里人学问大,懂得的东西多,要抢购什么东西总是有道理。再说了,儿子是不会骗自己的。想到这儿,她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带足了钱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门。(5)出了门的王月荣没有直接踏上去镇上的小路,而是犹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白文举。她和白文举家处得不错,尤其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儿总是先夸
42、一阵王月荣的儿子有本事,说什么同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儿子不但落户到城里,而且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这话王月荣爱听,儿子的确是她的骄傲。(6)所以,她愿意把这个好消息给白文举分享,说不定白文举又会对她的儿子一阵猛夸呢。此时的王月荣走得很急,脚步却努力迈得很轻,整个人就显得鬼鬼祟祟。(7)去白文举家要经过李秀英的门口,走到李秀英门口,她的脚步更轻了,像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这件事儿她不想让李秀英知道,她烦李秀英。这主要是因为李秀英嘴巴大,啥事都往外说,她的一张嘴就像个广播站,一天到晚地发信号,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什么的。最让王月荣反感的是她竟给人说,自己的儿子留在城里不是自
43、己的本事,是找了个城里媳妇的缘故,还说什么“倒插的杨柳不是柳,倒插门的女婿不是人”的怪论。就凭这点她也不会让这样的好消息给她分享。让她后悔去吧,想到这儿,她嘿嘿地笑起来。(8)让她颇感心安的是,此时的村子很安静,除了鸡鸭鹅在街上溜走,并没有看到村里的人。否则,真要是遇见了,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吧,人家买到了,恐怕自己就买不到了,不说吧,这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也怪不好意思的。(9)“他文举叔、他文举叔。”来到白文举门口,王月荣压着嗓子喊,屋里没人应承。老东西睡得真死相,算了,我还是多买些吧,回头给他几包,省得把李秀英给喊醒了。(10)等上了去镇上的官路,人流就多起来,看到自行车、电瓶车
44、、摩托车一辆辆从身旁鱼贯而过,王月荣心里就紧张,他们该不会都是去抢盐的吧!想到这儿,她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骑自行车,这要是盐都被别人都买光了,自己咋办呢。可是她仔细一想,他们应该还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儿子才打来电话,离乡下这么远不可能那么快传到。这样想着心里平静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汇越多,心里又不踏实起来,好在她离镇上是越来越近了。(11)可是,就在王月荣挥汗如雨疾步如飞往镇上赶的时候,她却看到不少人开始从镇上返回,按道理说这集市刚开始,人们不该这么早回来。正疑惑着,王月荣看到白文举和其他村人各背着个尼龙袋一路聊着笑着回来了。她还看见李秀英也在其中,她一路走还不忘用蓝格格手巾抹汗。(12)等他
45、们看到王月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你咋才来呀,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王月荣一听脚步就有些踉跄,她想说些什么,不知道从何说起,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就哇一声捂住脸蹲在地上哭起来了。众人赶忙上前劝说,而王月荣像撒泼的孩子,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众人无奈,只能悻悻地走了。(13)王月荣就这样从镇上哭回来,她不知道这到底咋回事,怎么大家都比她知道得早?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这不是大家商量好欺负她吗!她越想越委屈,越委屈眼泪越多。(14)当王月荣有气无力地回到家门口,立刻停住了哭泣,她看到自己的门前铺着一条蓝格格手巾,手巾上整齐地堆放着一袋袋食盐,足有15包之多。(15)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
46、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儿子的声音跟先前一样急促,他说,妈,盐买了吗,要是没买就别买了,刚才网上和电视上说了是谣传。王月荣一听立刻又哭起来了,电话那头儿子一直在喊:“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此时,王月荣哭得声音更响了。(选自羊城晚报2011.3.21,有删改)5小说第(4)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_答案: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揭示了王月荣接到儿子的电话后虽有疑惑,但更相信儿子的真实心理。(3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2分)6小说中的王月荣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王月荣是一位思想愚昧、心胸狭隘而又富有虚荣心的农村妇女。
47、(2分)当儿子让她赶快去“抢盐”时,她听从了儿子的叮嘱,不愿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人,表现了对儿子的盲从。(1分)只因为李秀英说过她儿子的“不好”,就怀恨在心,不想让李秀英知道要尽快“抢盐”的事,显示出她狭隘的心胸。(1分)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总是先夸一阵她的儿子有本事,她就愿意和白文举一家交往,表现了强烈的虚荣心。(2分)7小说的后半部分重点写了王月荣的“哭”,使王月荣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请结合文章分析她“哭”的原因。(6分)答_答案:她听说“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为自己抢不到盐而哭。(2分)她为“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而哭,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2分)当儿子告诉他别“抢盐”了时,她又为
48、今天“戏剧式”的遭遇而哭。(2分)8中国人的“抢盐”行为,有人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国人“抢盐”的看法。(8分)答:_答案:(观点一)抢盐的举动是荒唐的。(2分)中国曾不止一次陷入如此疯狂的“抢购”风潮中,如2003年SARS时,人们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等,应该给人以深刻的教训不要盲目跟风。(2分)“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国内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理。(2分)我们要理智去评测一些事情,然后再开始行动。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习惯盲从的消费者应该学会理性购物。(2分)(观点二)抢
49、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2分)这并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美国和韩国不也出现抢碘片抢海藻类食品的热潮吗?其实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和“姜你军”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已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2分)中国国民绝大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2分)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已成为百姓的天敌。因此,政府应着力平稳物价,才能稳定人心、稳定社会。(2分)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三)小说阅读(四)(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50、,完成14题。(25分)敌人的眼睛(意大利)卡尔维诺一天早上,彼得罗在路上走着,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烦扰他,不过他也吃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好像是有人在后面盯他的梢,可他看不见。不管他自己如何想,那种不安越来越拽住他,有一阵儿他觉得这种不安感就聚集在他的脖子上、背上、肩膀上,就像他永远躲不开的目光,如同某种充满敌意的东西在慢慢地逼近他。在电车上,彼得罗认出了他的朋友考拉多的身影。他正坐下来,没看见彼得罗,心神不宁地朝窗外打量着,用手指甲抠着脸。“考拉多!”他冲着他头上叫了一声。“啊,是你!我没看见你。我在想事。”“你知道我的感觉吗?”彼得罗说,“我觉得就像是有双眼睛在盯着我看。”“眼睛,你这是什
51、么意思?”“某个我遇到过的人的眼睛,可我记不得了。冷冷的眼睛,敌意的”“像是德国人的?”考拉多问。“对对,像是德国人的眼睛。”“那么,很明显了,他们又出现在我们背后了。”考拉多边说边打开了他的报纸,“比如这条新闻”他指着标题:凯瑟林被特赦SS重整旗鼓美国资助新纳粹“不奇怪他们又出现在我们背后了。”“凯瑟林和SS的存在都很有些年头了,一年,甚至两年。可能那时他们还在监狱里,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那儿,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那眼睛,”考拉多说,“他们是过去的敌人,我们恨他们过去所做的,不是恨现在的他们。不过他们八年前盯人的方式我们是记得的,现在我又开始感到他们的眼睛在盯着我们了”在过去,彼得
52、罗和考拉多,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记忆。而且他们,一如从前,不是什么幸福的人。彼得罗的哥哥死在一个集中营里,彼得罗和他的母亲一起生活,在他们家的老房子里。傍晚时,他回到家。门照例地嘎嘎响,碎石子在他的鞋底下吱吱叫,就像白天,每次如果你仔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是脚步声。【甲】那个晚上出来的德国人,他现在走在什么地方?可能他现在正穿过一座桥,在运河边或一排矮房子边踱步,房子里的灯亮着,在一个满是煤和碎石的德国他现在是普通人的打扮,扣子一路扣到下颌的黑外套上,绿帽子,眼镜,他此刻正盯着,盯着他彼得罗。他打开门。“是你!”传来他母亲的声音,“终于回来了!一整天我的心都在嗓子眼上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条新闻那
53、些将军又接管了说他们一直都是对的”母亲的手在他脸上挥了一下,“彼得罗,是不是要打仗了?他们是不是回来了?”“这个,”彼得罗想,“直到昨天,当你听人谈起另一场战争的危险性时,你是不会想到这有什么特别的,因为过去的战争有它们自己的模样,而且也没人知道新战争会是什么样子。但现在我们知道了,战争又找回它过去的脸了,还是他们那些脸。”吃过晚饭,彼得罗出门,外面下着雨。“这种天气还出门?”“怎么啦?”“没什么别太晚”“我不是小孩了,妈妈。”【乙】他的母亲在他身后关上门,停下来听他在石子路上的脚步声,门的叮当声。她站在那儿听雨的声音。德国在遥远的地方,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那一头。那儿可能也下着雨。凯瑟林驱车经过
54、,他的车溅起了泥浆;把她儿子带走的SS正要去重整旗鼓,穿着闪亮黑雨衣他们老兵的雨衣。当然,在今天晚上去担什么心是愚蠢的;同样,明天也不必担心;甚至这一年都不必担心。但她不知道她可以有多长时间不必担心。即使在战争年代,有些晚上你也不必担心。但你现在却早就开始为第二天担心了。【丙】她一个人,外面是喧闹的雨声。穿过这个被雨浸透了的欧洲,过去的敌人的眼睛刺穿了这夜,正好刺中她。【丁】“我能看见他们的眼睛。”她想,“但他们也该看见我们的。”她于是牢牢站住,紧紧地盯住黑暗。(有删改)注卡尔维诺:19231985年,意大利短篇小说家,二战时曾参加意大利抵抗组织。本文写于20世纪50年代。凯瑟林:纳粹德国空军
55、元帅,二战结束时被英军俘虏并被判死刑,1952年获特赦。SS:指党卫军。1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简要回答。(4分)答:_答案:线索是“敌人的眼睛”。(1分)小说以“敌人的眼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彼得罗感到有敌意的眼睛而心灵焦躁不安,朋友考拉多揭示出“敌人的眼睛”的具体所指和纳粹可能复活的现实,彼得罗的母亲也感到“敌人的眼睛”并回视“敌人的眼睛。”(3分)2考拉多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叙述。(6分)答:_答案:考拉多解开了彼得罗被“敌人的眼睛”困扰的原因是战争的阴影,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3分)考拉多的心理也不平静,生活也不幸福,说明战争留下的心灵创伤
56、具有普遍性。(3分)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典型,请品味下面这一句子的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7分)门照例地嘎嘎响,碎石子在他的鞋底下吱吱叫,就像白天,每次如果你仔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就像是脚步声。答:_答案:描写类型:这一句是环境描写,以门声、碎石子声衬托寂静。(2分)表达作用:烘托出阴森恐怖的死寂氛围和彼得罗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门声、碎石子声”让彼得罗联想到的是往昔纳粹德国军队经过时的“脚步声”,从而也揭示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伤害之深;自然过渡到下文中德国人晚上出来的情节。(5分)4卡尔维诺是有着深刻理性并对人类生存困境有着深切体察的小说家。这篇小说意蕴丰富深刻,请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57、。(8分)(1)【甲】【乙】两段画线句子描写的德国人有什么不同?请揣摩小说这样写的用意。(4分)答:_(2)【丙】【丁】两段的对比描写表现出怎样的主题思想?有什么普遍性意义?试举例说明。(4分)答:_答案:(1)不同:【甲】段侧重描写以普通人身份掩饰的前纳粹分子,【乙】段侧重描写复活的纳粹(军国主义)分子。(2分)用意:无论是否真有战争的可能性,人们时刻都害怕历史重演,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灵创伤都是长久的、深刻的。(2分)(2)【丙】写母亲被敌人的眼睛刺中,实际指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丁】写母亲相信敌人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眼睛。这表现出母亲正视“敌人的眼睛”和面对战争阴影威胁的勇气和坚定,表明
58、作者相信战争的灾难可以消除,人类受伤的心灵可以变得理性而强大。(2分)战争只是人类灾难的一种,历史上的灾难都会给人留下物质的和精神的巨大损失和痛苦,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自然消亡,我们要勇敢面对,不能只是恐惧或者回避。举例阐释略。(举例说明,比如自然灾害,像饥荒、地震等,比如反人类的纳粹集中营,可以参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再如“文革”对中国社会和国民造成的巨大伤害)(2分)二、(2012黄山市“七校联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25分)举棋杨洪军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不,确切地说是原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叶双喻,两眼死盯着铺满了整个儿茶几的棋盘,在书房里整整呆了一天。粒米未进,滴水未喝。
59、手里的这个“将”子,不知该归到哪个阵营里。一天时间,他看老了棋盘,棋盘也看老了他。上个月,叶双喻从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任上正式退了下来。部领导在跟他谈话的时候,高度评价了北方局近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肯定了他为铁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真诚地希望他发挥余热,多为北方局的工作出谋划策。叶双喻满口答应。可他知道自己绝不会去做。叶双喻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作息安排:每天早上陪老伴锻炼,上午在家里练书法,午睡后在书房里读书,晚饭后陪老伴看看新闻、看看文艺节目。而且坚持得雷打不动。新任路局党委书记陈百川不乐意了。陈百川给他打电话说:老领导,你想当甩手掌柜啊?没那么容易。我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地放过你的!半
60、年前,在叶双喻的极力推荐下,路局党委一位副书记被部党组选调到西北局担任一把手。按说,应该及时补配一名副书记。叶双喻没同意。叶双喻向部党组汇报说,自己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助手的人选最好还是让接替自己的同志来选拔比较好,这样更利于工作的配合和开展。上个月,又是在他的竭力举荐下,路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百川接任了路局党委书记。这下不配不行了,总不能让陈百川唱独角戏啊!所以,选拔党委副书记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儿,而选拔谁则更成了一件慎之又慎的事儿。陈百川专程来到叶双喻家里,向他汇报人选情况。我们只好优中选优了,陈百川说,经过几上几下目前就剩下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党办主任史铭,一个是干部部长曹国柱。局
61、党委会讨论推荐人选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听听你老的意见。陈百川说得很真诚。非说不可吗?叶双喻试探地问。非说不可。陈百川坚定地说。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可明天就到交卷的日子了,他这儿还举棋不定。第一人选史铭,可以说是叶双喻一手培养起来的。叶双喻还在云河分局任党委书记时,有一次到基层调研,发现了他。那时他刚刚从铁道学院毕业,正在工务段实习。小伙子精干、洗练,言谈举止分寸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实习结束后,史铭直接到了叶双喻身边工作。事实证明,史铭确实适应和胜任这种工作及工作的环境。十多年功夫,先分局党办秘书,再分局党办副主任,再路局党办副主任,一路飙升,直至升任路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叶双喻升任北方铁路局党委
62、书记后,将他改为党办主任。史铭不仅工作出色,对叶双喻的生活起居也照顾得无微不至。干部部长曹国柱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干部,朴实、正直,许是长期从事干部工作的缘故吧,说话做事非常有原则,有时工作起来未免显得缺少灵活性。但人品绝对没问题。这一周,叶双喻总想把二人请到家里来谈一谈,可每次念头一闪自己就否了。刚退下来的第一周,叶双喻不适应。总想找个人聊聊。就给史铭打电话,请他到家里下两盘。第一次,史铭说正在给陈百川起草讲话稿,没有时间;第二次,史铭说要加班开党政联席会议,也没来;第三次,百忙之中来了,双方仅杀了三局,就接到电话,说要陪同陈百川下去检查,匆忙走了。后来叶双喻从侧面得到证实,所谓会议、
63、检查全都子虚乌有。听说陈百川请叶双喻来推荐副书记人选,史铭的时间变戏法儿似的一下子富裕了起来,连来几次电话说要跟叶双喻学棋。叶双喻回绝了。方正古板的曹国柱这一月里倒是来家里好几趟。有两次还带着爱人。家长里短絮絮叨叨地跟叶双喻聊了很多很多。叶双喻突然发现,刻板的曹国柱身上其实充满了人情味儿“笃、笃笃。”房门轻轻地响了几下,老伴进来了。老头子,史铭来了。说要跟你学棋。他还给你带了一副翡翠的象棋来,打开给我看了,又温润又靓丽。你看了一定喜欢。叶双喻几乎就要起身了,听见老伴的话立马又坐定了。叶双喻喜欢下象棋,也喜欢收藏象棋,这在北方铁路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叶双喻轻轻地摆摆手,对老伴说:你去吧,去告诉他
64、,我谢谢他的一番苦心,可惜我已经解甲归田、不问“棋政”了。至于那副翡翠象棋,那是他的家传之宝,就请他记住他父亲的话好好保存吧。若他真想学棋道的话,就请他明晚来先听我讲讲“人道”吧。老伴听话地出去了。只怕他今生今世都不会来了。叶双喻自言自语地说。这句话老伴没有听见。挺将!叶双喻高喊一声,然后重重地将手中的“将”子放进了棋盘中,随之摸起电话,拨通了陈百川的号码(选自青春2010年第6期,有删节)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答:_答案:叶双喻实际上是明智的。当他从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的职上退下来之后,本不想掺和局里干部任免的事,他设定了自己的作息安排,而且坚持得雷打不动。陈百川在电话里说老领导叶
65、双喻想当“甩手掌柜”就是指此事。陈百川说的“我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地放过你的”话,意思是说我有重要工作要委托老领导去完成,就是指让叶双喻帮助挑选局党委副书记人选。小说开头设计了叶双喻举棋不定、陷入深深思考的状态,画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一细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串联了后面的故事情节,将小说引向了高潮。(5分,言之成理即可)6小说中叶双喻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分)答:_答案:叶双喻是一位讲党性、讲原则、忠于党的事业的中高级干部。(2分)新任书记陈百川交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选人(挑选局党委副书记),叶双喻知道他有权保持沉默,可是他最终没有沉默。因为,在干部任免这件事情上,叶双喻的党性和
66、原则就是他选择的底线和限度。他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如:叶双喻拒绝了史铭的那副传家之宝翡翠象棋。他能顾全大局,为他的继任着想。如半年前,在叶双喻的极力推荐下,路局党委一位副书记被部党组选调到西北局担任一把手。按说,应该及时补配一名副书记,叶双喻却没有同意,他向部党组汇报说,自己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助手的人选最好还是让接替自己的同志来选比较好,这样更利于工作的配合和开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7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6分)答:_答案:举棋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的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人格。(2分)如主人公叶双喻自己前后的对比,退居二线后,他本不想掺和干部任用的事,可是当新任书记陈
67、百川求助于他,坚持将这一次选择重任交给了他后,他就不得不重新考量,这显示了他的血性和党性。小说中还有曹国柱与史铭的对比等;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如史铭的见风使舵,曹国柱的正直,都写得栩栩如生。(4分,言之有理即可)8这篇小说以“举棋”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答:_答案:(8分,任选一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一)使主题更加集中、深刻。小说的主题是赞扬我党干部叶双喻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能讲党性,坚持原则,按德才兼备的标准进行,曹国柱和史铭都是他曾经喜爱或十分欣赏的部下,他为难了,举棋不定。以“举棋”为题,更能突
68、出、深刻揭示这一主题。(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题目“举棋”突出了人物形象。如叶双喻这个人物的塑造就与“举棋”有关,他喜欢下棋,酷爱收藏象棋。接受了新任书记陈百川的求助后,开始对两位候选人的取舍举棋不定,到后来“挺将!叶双喻高喊一声,然后重重地将手中的将子放进了棋盘中。随之摸起电话,拨通了陈百川的号码”,最后选中了一个副书记的候选人。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史铭这个人物也与“举棋”有关,尽管史铭能干,但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人品不好,如对退下的叶双喻不像以前那样殷勤,但得知叶双喻对副书记人选起决定作用的时候,马上将家中的翡翠象棋送给叶双喻,目的是投其所好,想同叶双喻做交易,谋取副书记之职位
69、。(观点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以“举棋”为题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小说主要情节是写叶双喻接受了新任书记陈百川的委托,选出一个副书记。“举棋”同“选人”是相通的,“举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叶双喻这位象棋爱好者在选人时,由开始的举棋不定,直到最后将手中的“将”子放进棋盘中,结束了举棋不定的状态,作出了最后决定,读者感觉到叶双喻最后选择了曹国柱为副书记候选人,因为小说中有这样的话:“只怕他今生今世都不会来了。”小说开头从叶双喻“手里的这个将子,不知该归到哪个阵营里”,到结尾高喊一声,然后重重地将手中的“将”子放进了棋盘中,形成了小说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专题质量检测(二十四)小说阅读(五)(
70、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2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军礼王培静七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下了一场中雨没两天,昨天晚上开始,这瓢泼大雨又下起来了。此刻大雨下了已是整整一天一夜了,荣军长站在防汛地图前,眼睛盯着地图上一小步就能跨过去的防洪大坝沉思。部队上了防洪大坝六个小时了,警戒水位越升越高。荣军长对身边的秘书说:“备车,我要去地方防汛指挥部。”地方防汛指挥部里也是灯火通明,从大坝传回的险情告急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走来走去;有人吸咽沉默;有人望着窗外电闪雷鸣的夜空发呆。见荣军长进来,大家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坝下有老百姓的一万亩良田,还有近20个村庄的房屋
71、家产,虽然男女老少都撤到了高处,但那是好几万人的生息家园哪。荣军长声音洪亮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保证人在大坝在,我们誓死保卫大坝,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听到荣军长的话语,人们脸上的表情放松了许多,有人带头鼓起了掌。从地方防讯指挥部出来,荣军长冒雨上了车,命令司机道:“咱们去抗洪大坝。”司机看了眼身旁的秘书,见他没言语,驾车钻进了夜色中。到了大坝的一端,司机停了车。秘书忙说:“首长,您在车上等一下,我去把各团的几位领导找来。”秘书一边说着半个身子已下了车。“不必了,咱们一起下去看看。”荣军长要下车。秘书为难地说:“您的身体”“我还没有那么娇贵,再说跟舍弃个人生死,坚守在坝上的官兵们相比,我这
72、算什么。”荣军长说着已下车踏进了泥中。秘书忙打开了伞,跟上了首长。走了一段,司机借了个汽灯追上来。荣军长在中间,秘书和司机一边一个,仨人在泥泞中艰难地向坝上走去。整个大坝上人来人往,官兵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那一盏盏汽灯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时刻警戒着大坝坝堤的一丝一毫的变化。走到坝的中央,荣军长站住了,他对秘书说:“去把吴副参谋长找来。”不一会,秘书带着吴副参谋长等几位干部来到荣军长面前,几个人在夜色中举起了手,首长也抬手还礼。荣军长说:“你们辛苦了。”随后吴副参谋长站在雨中的大坝上,向荣军长汇报了抗洪官兵开赴第一线近八个小时以来的情况,当吴副参谋长说到有一名营长为抢救一个不会游泳的战士牺牲
73、了时,荣军长急切地问:“是哪个团的,把当时在场的最高领导给我找来。”吴副参谋长说:“三团三营的,叫王志军。他就是当时在现场的最高领导,他是个好干部。是我工作失职,我对不起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更对不起王志军同志的亲人。”听到这儿,荣军长身子一怔,夜幕中谁也没有发现,他望着大坝内汹涌吼叫的波涛,声音低沉地说:“你不必自责,这样的任务有牺牲是避免不了的,那个战士救起来了没有?”“救起来了,王志军同志把他推到了岸边,自己却被旋涡卷走了。”荣军长轻轻“哦”了一声。荣军长向坝堤边上走了走,脱下军帽,缓缓地举起了右手,闪电中,吴副参谋长、秘书、司机以及那几名干部都脱帽后照荣军长的样子,面向水面,举起了右手。
74、别人的手都放下了,荣军长的手还迟迟没有放下,他的脸上有两行热泪和着雨水流了下来。也许天太暗,也许是因为下着雨,荣军长脸上的表情谁都没有发现。往回走的路上,他的两腿像灌了铅,一步步迈得很艰难。坐在回程的车上,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待”志军牺牲这事? 1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荣军长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5分)答:_答案:荣军长是当代一位有着宽广无私胸怀、高度责任心和踏实工作作风的将军形象。(1分)他身先士卒,奔赴抗洪第一线、最前沿,工作作风严谨踏实(1分)。他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当代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1分)他对儿子的牺牲有悲伤之情,但更多的是军人的崇敬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2结合
75、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6分) (1)整个大坝上人来人往,官兵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那一盏盏汽灯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时刻警戒着大坝坝堤的一丝一毫的变化。答: _(2)你不必自责,这样的任务有牺牲是避免不了的,那个战士救起来了没有?答: _答案:(1)这段话是场面描写,通过写人忙、灯多等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了抗洪形势的严峻,为下文出现险情蓄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分)(意思对即可)(2)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荣军长在听到儿子牺牲后的内心悲痛和自责自慰心理,同时也表现了他以大局为重、关心战士、宽广无私的胸怀。(3分)(意思对即可)3小说结尾处“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待儿子志军
76、牺牲这事?”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6分)答: _答案:体现了荣军长悲痛、愧疚、自责的心理。(3分)作用:交待了故事的谜底,使小说情节跌宕、完整;进一步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3分)(意思对即可)4这篇小说以“军礼”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答: _答案:(观点一)以“军礼”为题使主题思想更集中、深刻。(2分)荣军长父子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为了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甘愿付出一切,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敬礼。(3分)荣军长父子代表了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格,这种崇高美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给
77、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极多的人生启迪,我们应该向崇高之美敬礼。(3分)(意思对即可)(观点二)以“军礼”为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分)这篇小说通过荣军长及其部下向牺牲的王志军敬礼这一动作,表现了荣军长对儿子以及所有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牺牲的人的尊重和赞美。(3分)荣军长对儿子的敬礼,间接地表现了王志军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也从另一侧面表现了荣军长不因抗洪危险而偏袒儿子的高贵品质。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3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范老爹进城 秦德龙范老爹进城了,住到儿子家了。和千千万万个进城的老农民一样,范老爹对城里的一切,感到新奇和困惑。令他新奇的事,儿
78、子家就有。阳台上那两盆花,居然无土。儿子告诉他,城里养花,用的都是营养土。范老爹用手捏了捏“营养土”,发现那根本就不是土,是什么,鬼知道。可儿子非要说是“土”,这就让他很困惑了。儿子看出来了他的心思。儿子说:“爹,我带您去马桥参观吧。”范老爹问:“一座桥吗?有什么好看的?”儿子笑道:“爹,是马桥农业开发区。全是营养土栽培,一看,您就知道了。”范老爹将信将疑,跟着儿子去了马桥。到了马桥,范老爹一看就笑了,原来是一片塑料大棚。塑料大棚,他是知道的,种的都是反季节蔬菜,吃到嘴里,一股塑料的味道。进了塑料大棚,范老爹却傻眼了。所有的植物,不是长在土地上,而是长在管道上,长在墙壁上。白色的管道纵横交错,
79、从一排排圆孔中长出一棵棵甜菜。墙壁从上至下,布满了斜口钢管,管口盛开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大棚的上方,垂挂着粗细不一的黑皮管,皮管上有针头。儿子告诉他,那是用来给植物注射营养液的,就像是病人打吊针。范老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儿子又在一旁说,现代化农业,就是要搞机制栽培,而机制栽培,是不需要土的范老爹这才明白,儿子家里那两盆花,为什么没有土了。从马桥回来,范老爹就开始发愣了。愣半天,就到楼下转转,到公园转转,常常是转到天黑才回来。终于有一天,范老爹开始了惊人之举。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了铁锹,把楼前的一小片空地翻了一遍,翻出了一方香喷喷的土壤。又不知他从哪儿弄来了花籽菜种,撒进了翻过的土地。他做这些
80、农活时,谁都没有在意,以为他是绿化队雇来的民工。可是,一场雨过后,又经过几天日晒,那些撒下去的花籽菜种,长出来了绿汪汪的幼苗。绿苗一长出来,就很招人喜欢了。就有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扯着小孩子看稀奇了。每天,范老爹伺候着幼苗,浇水松土拔草。一边劳作,一边和老人们唠闲磕,给孩子们讲农作物。儿子这才发觉老爹做了些什么。儿子板下脸说:“爹,您以为城里和农村一样吗?想开荒就开荒?想种地就种地?”范老爹说:“怎么?空地荒着也是荒着,我就不能种瓜点豆吗?”儿子说:“这不是种庄稼的地方。城里的土地都有规划。就是种草,也要种美国草皮。不能谁想种啥就种啥!”范老爹说:“我不懂啥规划,我看着有地不种就难受”!儿子叫道
81、:“爹,您怎么还是小农意识呀?”范老爹骂道:“你个王八蛋,小农意识怎么了?你的老祖宗就是农民!吃粮食的都听着,谁敢说他的老祖宗不是农民?!”儿子嘟哝道:“我不和你争!你还是自己动手把地平一平!”范老爹问:“干什么?我种地,犯法吗?”儿子气丢丢地不吭气了。真是的,儿子遇见爹,越说理越斜!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让别人来说吧。别人谁来说呢?儿子指的“别人”,一直没有出现。“别人”没出现,绿色的风景却出现了。而且,生机盎然。几乎是一夜之间,社区的每幢楼房之间,都长出了绿色植物。二月兰、野薄荷甚至连小麦和萝卜缨子都冒出来了。许多家庭,都耐不住,都效仿范老爹,开荒种地了。好景不长,有人出面搅局了。搅局的人
82、,连声招呼都不打,带着推土机、搅拌机和标号水泥,轰隆隆地开过来了。不由分说,铲除了居民们营造的绿地,实施了地面硬化。拦是拦不住的,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范老爹眼睁睁地望着自己营造的绿地,毁于一旦。儿子劝他:“爹,城市就是城市,何必自寻烦恼呢?”范老爹不理睬儿子。范老爹开始了秘密行动。每天夜里,他都要摸出家门,拿上工具,向水泥城市宣战。他是怎么宣战的呢?就是在水泥板块之间,制造裂隙,将植物的种子撒进去。过了些日子,一些幼苗从水泥板块的夹缝中钻了出来,连接成另类的田园风光。人们很是诧异,很是欣喜。不久,城市的许多地方都架设了电子眼。据说,专门用于监视人们的夜间活动。(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年选)5儿子为什
83、么“气丢丢地不吭气了?”(5分)答:_答案:是因为儿子认为父亲在城里随意开荒种地的做法不对,但是又无法说服父亲,只好生闷气来表达对父亲的不满。(3分)反映范老爹浓重的小农意识,表现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2分)6小说中两次提到儿子家的两盆花没有土,各有什么作用?(6分)答:_答案:第一次出现,儿子家养花不用土让刚进城的范老爹感到新奇和困惑;第二次出现,照应第一次,范老爹明白了儿子为什么养花不用土。(每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为下文范老爹在楼前开荒种地作了铺垫,衬托范老爹对土地、对种地的热爱,对旧的农耕习惯的留恋。(2分)7范老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答:_答案:倔强,在开荒种地
84、问题上,范老爹听不进儿子的劝告,我行我素。爱种地劳作,看着有地不种就难受。执著,开垦的荒地被平整撒种播种为水泥地,还在夜间秘密行动,在水泥板块之间制造裂缝。保守,不能接受现代化的农业方式,宁愿在水泥地缝里撒种播种。(答到3点即可,每小点2分,意思对即可。)8小说最后描写范老爹夜里在水泥板块之间的裂隙中播撒植物的种子。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答:_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2分)从情节上说,范老爹夜里在水泥板块之间制造裂隙并播撒种子,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3分)从主题上说,范老爹的行为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虽然进了城,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还未“进城”。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3分)(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2分)从情理上说,范老爹每天夜里都要摸出家门,在水泥板块之间,制造裂缝,将植物的种子撒进去,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3分)从人物刻画上看,范老爹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向水泥城市宣战”的一种赌气行为,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3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