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兄终弟及,一种是父死子继。题干材料首先强调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多为父死子继,表明王位继承方式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民主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材料中的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君
2、主寿命的长短,故C项错误;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均是血缘世袭的不同方式,并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故D项错误。2.春秋时期,列国主要政务官和军队高级长官均由世袭的卿大夫充当,三家分晋以后,“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卿大夫)”。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已经瓦解B.血缘和政治相分离C.官僚制度正在形成D.专制皇权大大加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故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而且古代血缘和政治并未完全分离,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卿大夫)”可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政治被
3、破坏,以才能、政绩为依据的官僚政治正在形成,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制度还未确立,故排除D项。3.从2000多年前的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A.以法治国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为政以德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非攻”指反对不义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A项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出自道家,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故B项不符合题意;为政以德出自儒家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
4、的原则,故D项不符合题意。4.“秦朝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宗法等级关系初步明确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时已经出现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关系已经明确,不符合材料中的观点,故排除B项;秦朝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排除C项;D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排除。5.西汉时期,辽东高庙发生火灾,董仲舒作灾异之记,指出发生火灾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恼火,将
5、董仲舒下狱,并按律将斩。后经人说情,才免其一死。这从本质上说明()A.推崇儒术思想受到巨大冲击B.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C.学术思想往往受制于政治权威D.儒家思想已背离时代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因作灾异之记而遭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受到君主专制的束缚,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灾异学说,不是推崇儒术的思想,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受制于汉武帝的权威,而不是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背离时代发展潮流,故D项不符合题意。6.唐朝诗人张籍写成凉州词,其内容为:“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
6、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古代玉石业的发达C.陶瓷之路的兴盛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答案:A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当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问题。从材料来看,同一历史事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载,故B项说法正确。历史事实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并非仅仅是历
7、史叙述,故A项错误。历史叙述在很多时候也能够客观再现历史事实,C项说法错误。从多种历史叙述中综合得出的历史事实并不一定是准确客观的,故D项错误。8.研究表明,明朝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朝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朝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对比了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说明清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8、;材料主旨是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与白银普遍流通无关,故D项错误。9.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并说:“九卿奏折,朕已知。尔等票签具奏。”此举()A.有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C.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D.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答案:A解析:“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属于无关机要的奏折,康熙将其交给内阁大学士阅览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清朝时期,相权并未得到恢复,故B项错误;内阁并不专职批答奏折,还负责顾问等,故C项错误;内阁参与决策,但无决策权,故D项错误。10.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
9、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斥责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中能证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这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11.有人说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
10、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是在说辛亥革命()A.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体现B.实现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C.使中国彻底结束了政治专制D.使中国成功实现了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B、C、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A项。12.现代新儒学家梁漱溟指出:“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材料表明梁漱溟()A.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B.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C.主张在传统
11、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D.其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材料“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说明并非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不加分析地盲目否定人类的历史、文化,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得出,梁漱溟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对西方的学习还停留在器物层次,新文化运动已经上升到思想层次,故D项错误。13.吴佩孚等人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
12、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材料表明吴佩孚等人()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答案:C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多所大学的学生组织游行示威,被政府逮捕。吴佩孚等人致电大总统,希望以国家、人民利益为根本,全国团结一致,力争收回青岛,挽救民族危亡。材料反映了吴佩孚等人主张维护国家主权,C项符合题意。14.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
13、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主张实业救国;后者主张“劳农主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时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关于社
14、会主义的争论,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故D项错误。15.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有可能是()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C.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号召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名称,此文告发表于九一八事
15、变后,号召民众武装起来,进行民族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6.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A.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纯洁性B.表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C.带有一定程度的“左”倾色彩D.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可知,中共中央教条地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只能依靠工人阶级,这种认识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故C项正确。17.1940年
16、8月23日新华日报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此“捷报”反映了()A.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B.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C.新四军重创了侵华日军D.百团大战取得初步胜利答案:D18.据新快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大熊猫、你好、茅台酒”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横滨的中华街涌来了很多中外顾客。引发这一“中国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19.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标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A.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答案:C解析:根据年代标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以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20.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A.开
18、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
19、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材料二汉朝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的信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材料三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爆发起义。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
20、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朝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政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政系统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劣。(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与其灭亡的关系。(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特点:郡
21、县制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优: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保证政令畅通。劣: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2)贡献:设计了汉朝的察举制,将人才选拔方式制度化。影响:选拔、培养了治理地方的人才;为中央决策提供了有效信息。(3)缺陷与关系:政府由少数贵族垄断,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进入决策阶层;地方官由外来者担任并经常更换,导致地方基层民情不能及时回馈中央;政府决策偏差,导致官逼民反,最终唐朝灭亡。(4)认识:要关注底层呼声,建立民意反馈的有效途径;选拔任用干部时要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选拔来源;要重视地方治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任答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2.历史的前进是
22、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
23、素发展的影响。(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4分)(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个特点?(2分)参考答案:(1)社会原因:宗法关系;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受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的影响。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3)特点: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据优势。23.(2020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
24、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
25、: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参考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