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295.50KB ,
资源ID:2933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33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 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 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故答

2、案为C;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30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表明春秋后期A. 世卿世禄制被打破B. 商品经济发展C.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D. 新兴地主阶级蝇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子贡经商致富”“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

3、又增加了富的阶级”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富商的出现,即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C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未涉及,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于战国时期,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3.秦汉时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立户授田,为“女户”。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这说明秦汉时期A. 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B. 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断形成D. 女性经济活动是税收的来源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

4、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来看,“女户”也是征税对象,说明女性经济活动也是税收的来源之一,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对男女社会地位的看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已经形成,排除C项。4.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这A. 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B. 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 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D. 说明商品经济萎缩【答案】A【解析】据材料“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重视实物税收,促使农民生产进一步与商品经济分离,这进

5、一步稳固了小农经济的地位,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动荡不安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田庄影响国家税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政府重视实物税收不等于商品经济的萎缩,故D选项错误。故选A。5.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汉书儒林传“申公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后汉书李膺传“膺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后汉书郑玄传“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等,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韩诗古文尚书。”A

6、.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 私家授学发展兴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申公归鲁,退居家教”“门生、故吏”“教养诸生”“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等信息可知两汉时期私家授学现象发展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儒学独尊地位,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涉及皇权加强,排除B项;从私学的发展局面不能概括出整个汉代教育体系发展形势,排除C项。故选D。6.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A. 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 使道教成

7、为唐正统思想C. 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 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唐朝统治者大力推崇道教,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唐朝时期正统思想仍是儒学;C选项错误,唐朝实行三教并行,不分先后的政策,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些措施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选项错误,唐朝统治者并未摒弃儒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C.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D.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

8、移【答案】C【解析】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耕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夸张,水利事业的进步与中华文明根基关系不大,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铁制农具的使用,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8.据宋史记载,西夏国主“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西夏文,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他还教国人“记事用蕃书,而译诗经、孝经、尔雅等为蕃语。”此举A. 推动文化的交流认同B. 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 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完善D. 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昊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并且将诗经孝经尔雅翻译为

9、西夏文,从而加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故选A;西夏文是大臣野利仁荣创制的,B错误;西夏文不是汉字,C错误;不能说加强文化的交流就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D错误。9.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A.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C.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D.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答案】B【解析】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常用隐语,而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这反映了当时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说明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故B正确;隐语系统并不

10、能说明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错误;隐语系统也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故C错误;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并不是思想僵化的后果,而是文化专制的后果,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不致留难”。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明年地主为了收到地租,对佃农不得不待之以礼。由此可知,当时A. 土

11、地所有权变更频繁B.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 农业生产的利润微薄D. 农民抗租现象非常普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佃户可以随意退佃,以至于地主害怕土地没有人耕种,对佃户以礼相待,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B;佃户退耕没有导致土地所有权变更,A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可知农民没有交租是个别现象,D错误。11.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手艺工匠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入市场。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手艺式手工业A. 自然经济色

12、彩相当浓厚B. 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C. 工匠缺乏基本人身自由D. 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入市场”等信息可知,手艺式手工业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服务,其产品很少面向市场,体现了手艺式手工业一定的封闭性特点,即其自然经济色彩浓厚,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手艺式手工业的封闭性特点,没有强调工匠的人身自由,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手艺式手工业自然经济的色彩,没有强调其技术传承的特点,D项错误。12.清代

13、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为流传。这反映了A. 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B. 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C. 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D. 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答案】A【解析】【详解】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排除;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

14、的使命,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13.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魏源著成圣武记一书,该书的第二部分对练兵之法、整军之策、筹饷之法、应敌之略等内容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议论。这反映出魏源A. 摆脱现实困境的经世致用之道B. 希冀清朝贵族统治者改进吏治C. 努力寻找清朝统治衰落的病根D. 从沉迷于训诂考据中率先苏醒【答案】A【解析】【详解】魏源在圣武记中对练兵之法、整军之策.筹饷之法等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议论,这反映出在民族危机和清朝统治危机加深的情况下,魏源为摆脱现实困境而进行的思

15、考,这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选A项;材料反映了魏源对军事的思考,而不是吏治,排除B项;清政府统治衰落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而不是军事,故排除C项;D项“从沉迷于训诂考据中率先苏醒”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4.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方资产

16、阶级的政治学说,故A项不是其共同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的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名师点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15.晚清中国输入进化论思想后,形成了

17、天演进化思潮。后来其倡导者们在思想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和平渐进论,反对革命突变,再一种是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说明进化论A. 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B. 得到了创新发展完善C. 是维新变法的直接原因D. 成为民主革命的理想【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是进化论传入到中国,有两种道路,这是和当时的政治有关,当时中国存在两条路,一种是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另一种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思想,故A项正确;“完善”的说法是错误的,两种道路最终没有在中国走通,故B项错误;是维新变法中严复才引入了进化论,C因果颠倒,错误;材料中是说有两种分歧,D项只说了一种,故D项错误。16.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

18、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时间里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 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B. 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 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 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天演论提出“适者生存”的观点,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引发了爱国人士的共鸣,所以得到广泛发行,故A正确。当时的部分国人才开始逐渐意识到有必要进行政治民主改革,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阻碍,故B错误。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错误。天演论的广泛发行说明民

19、族危机日益严重,国人开始关注政治体制改革,这和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没有关系,故D错误。17.1896年,梁启超担任时务报主笔。创办之初,每期论说文四千余字由梁一手包办,痛陈变法之紧迫,“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时务报出版仅几个月,销量达一万七千余份,创当时报刊销量纪录。这反映出A. 报刊机构争得出版自由B. 民主政治已成社会共识C. 维新变法获得初步成效D. 现代传媒助力政治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从报纸发行量的大幅增加,可以看出报纸为维新派宣传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出版自由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B

20、的内容,排除。维新变法措施颁布是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8.如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A. 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B. 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C. 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奉旨不缠足”可以得出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A正确;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说法不准确,排除B;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10年,是清末新政的影响,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结束,排除C;材料并不能反映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

21、D。19.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A. 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 大众舆论制约社会风俗变革C. 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D. 国人心态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可知,国人在面对社会习俗的变化时,其心态是受民族文化影响的,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故选D;材料列举的三种做法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

22、,就是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维护,故材料未能体现出多元的特点,排除A;材料并没有说星期制的推行在民众的舆论制约下就发生了改变,故不能得出B项结论,排除;“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说明新式生活和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排除C。20.“个人主义”强调冲破传统道德伦理束缚,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但不久社会各界对其评价逐渐走低,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更是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反复遭到批判。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 图强御侮的现实感召C. 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D. 西方文明弊端的显现【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

23、要矛盾,需要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图强御侮的现实感召下,“个人主义”遭到批判,B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主流思想变化依然是意识领域的,不能作为“个人主义”被批判的主要因素,排除A;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就已经遭受了批判,地位被动摇,C排除;西方文明弊端的显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已经显现,D排除。21.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A.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B. 推动中

24、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C.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D. 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18年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知这应为使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俄国十月革命。故本题应选B项。A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指导思想,排除;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排除C;D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2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A. 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

25、 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C. 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D.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故A项错误。材料“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强调的是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及

26、长征等问题,故BC项错误。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组织职工上大课,举办短期训练班和职工夜校,宣讲劳动创造世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工人阶级觉悟B. 开展工人扫盲教育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建立基层民主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对工人进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故选A;宣讲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并不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无法体现开展扫盲教育,排除B;对工人进行常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基层民主组织无关,排除CD。故选A。24.1973年关于接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

27、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A. 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B. 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C.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 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我国在1973年高等学校对外交流并未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有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交流,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对外留学交流奠定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1973年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瓦解,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时间是1995年,排除C项;

28、从材料看不出交流学习的内容以及留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排除D项。故选B。25.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头辩论。从决议在议事会提出,经过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到最后形成决议,几乎都是口头进行。这一现象A. 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B. 推动了智者运动的兴起C. 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D. 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答案】B【解析】【详解】口传以及口头辩论在雅典的社会生活中意义重大,这种对辩论术重视的现象促进了专门教授类似知识群体的兴起,即智者运动兴起,B正确;重视辩论并不会削弱雅典的政治理性,反而更加追求逻辑、理性,排除A;题干与雅典法律无关,排除C;雅典城邦政治

29、下,公民素养较高,排除D。26.十三世纪前后,西欧活跃着一批异端教派,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阿诺德教派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卡塔尔派提倡“保持基督纯洁”,韦尔多派则主张“回归贫穷教会”。这说明当时A. 天主教会权力走向衰落B. 人们自我意识增强C.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讨论人与上帝关系”、“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提倡保持基督纯洁”、“主张回归贫穷教会”可以看出,强调的是人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反对教会势力,体现了当时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时间“十三世纪前后”可知,当时天主教会仍然占据统

30、治地位,排除A;依据题干时间“十三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状态,排除C;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排除D。27.在文艺复兴的造型艺术中,达芬奇等许多带有近代气质的艺术家倾向于“将可见者作为可见者来创造,而不是运用可见者来表征不可见者”。这说明达芬奇等艺术家A. 主张削弱对宗教信仰的过度关注B. 致力于揭示自然世界本身的魅力C. 借宗教题材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D. 肯定了人类理性探究自然的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可见者作为可见者来创造.而不是运用可见者来表征不可见者”可知,达芬奇等艺术家主张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这表明这些艺术家致力于揭

31、示自然界本身的魅力,选B项;题干未体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宗教的态度,排除A;根据题干“将可见者作为可见者来创造,而不是运用可见者来表征不可见者”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更多的是描述可见者,排除C;理性在启蒙时期,排除D。28.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A. 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 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 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 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路德仍坚持对上帝的信仰,故A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

32、;结合材料“1535年”可知此时宗教改革己经开始,而天主教漫画形式讽刺“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进行反击,说明了当时新旧教派斗争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29.18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文学陈列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咖啡馆也成为重要的信息沟通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 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B. 政府的言论控制日益走向解体C. 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D. 理性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出18世纪时期法国社会阅读和信息沟通比较便利,这就为启蒙思想的传

33、播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渠道,C正确;题中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了图书机构、咖啡馆等成为公众活动空间,为民众提供了阅读场所,B脱离题干主旨,排除;D项中“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30.如图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恭敬地在俾斯麦的画像前行礼,俾斯麦画像的位置在日本一般用于摆放祖先牌位。下列改革措施,最符合此画寓意的是A. 宣布废藩置县,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B. 实行四民平等,平民享有更多的自由C. 允许土地买卖,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D. 颁布明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伊藤博文对俾斯麦的推崇说明其认可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D正确;AB是明治维

34、新政治上的措施,排除;C是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故选D。31.下为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时间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1870年1500约351900年,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学科、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1880年1800约401900年2700约601905年3000约70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 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B. 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 德国率先开始

35、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可知,大学教育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选A;材料只能说明德国大学教育非常重视科研,但不代表科研已成为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排除B;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只能说明德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却不能说明其体系日益完善,毕竟教育体系,除教育结构体系外,还包括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排除C;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德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却不能直接反映工业革命的开展状况,排除D。32.20世纪50年

36、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A. 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B. 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 说明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不满D. 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受政府冷战政策影响,美国文学领域出现的公路叙事文体,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等,反映出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D项正确;“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与“公路叙事文体”、“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

37、等不符,A项错误;民众的“理性思维”与“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等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不满,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

38、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

39、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答案】(1)原因: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影响: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2)同: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异:产生原因不同: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解析】(1)原因:材料中“辛亥革命后

40、”体现政权交替;“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体现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结合此时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可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影响:依据材料中“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可归纳出尊孔和复辟帝制;依据“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兴起。(2)相同点可结合时代背景和作用来回答;不同点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手段等方面来分析。34.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

41、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中国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

42、如婚姻、学业、事业。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请根据材料,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某一历史阶段的幸福观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幸福观形成的原因。(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流畅)【答案】示例一中国古代幸福观:重视道德修养;轻视物质追求;家族观念突出。原因:儒学影响深远;宗法观念影响;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西方古代幸福观:注重精神满足和品德修养;忽视物质享乐。原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宗教神学世界观主张禁欲主义;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示例二近代中国幸福观: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

43、:追求个性解放原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有识之士的推动。西方近代幸福观:追求物质需求;实现个性解放。原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解放人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盛行。【解析】【分析】【详解】首先,阅读材料分别归纳同一时期中西幸福观的不同内涵。如,中国古代幸福观可由材料“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可归纳为重视道德修养;由材料“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可归纳为轻视物质追求;由材料“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可归纳为家族观念突出;西方古代幸福观可由材料“精神满

44、足当做最高幸福知识即美德”归纳为注重精神满足和品德修养;由材料“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可归纳为忽视物质享乐。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近代,对中西不同的幸福观进行归纳,方法一致,紧扣材料进行概括即可。其次,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不同幸福观形成的原因。如,在分析中国古代幸福观形成的原因时,可从政治上宗法观念的影响、经济上小农经济的主导、文化上的儒学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西方古代幸福观形成的原因时,可从经济上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文化上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宗教禁欲主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你也同样可以选择近代中西方不同的幸福观进行分析,方法一致,就看哪一个阶段你觉得会比较容易入

45、手。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

46、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防疫制度(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增加,流动性大;城市环境恶化;医疗水平低下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贫富分化严重;城市管理者防疫观念的落后。(2)有效遏制疫情的

47、爆发与扩散;有利于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对后世城市防疫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得出城市环境恶化;医疗水平低下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材料“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得出人口大量增加,流动性大;根据材料“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得出贫富分化严重。(2)根据材料“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遏制疫情、

48、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及对后世城市防疫制度的借鉴作用进行分析阐述。36.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

49、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干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据材料“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

50、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据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可知,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据材料“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可知,各文化间的交流(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据所学可从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等角度回答。影响:据材料“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据材料“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可知,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据材料“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 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