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311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2、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口:“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一肯定报纸的

2、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3、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是幸运的,可不同的城市,机遇也不一样。生活在下列哪一城市的孩子能有幸目睹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A天津 B北京 C广州 D武汉4、1866年7月22日的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上海新报应该是外商在华创办的中文商报B该广告极力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C广告促使农工商贾纷纷购买机器D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

3、文化的见识5、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它大众传媒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6、1908年,申报在光绪帝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连续报道其病情的变化消息约30次,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在报道中,文章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据此可知,当时申报A.刊发的消息主要来自官方通报 B.重视新闻报道信息的准确性C.该报的相关报道成为独家新闻 D.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标准杂乱7、120年前中国放映了第一部电影,当时放映的是(

4、)A进口有声黑白片 B进口无声黑白片C国产有声黑白片 D国产无声黑白片8、1907年,清廷创办政治官报发布“如官办银行钱局、工艺陈列各所、铁路矿务各公司及农工商部注册各实业,均进馆代登广告,酌照东西各国官报办法办理”的启事。由此可以看出A.报刊业发展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B.报刊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C.官办报刊涉足广告业务 D.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收入来源9、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

5、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A.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B.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C.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D.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10、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而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 报道国外大事 B. 娱乐社会大众 C. 宣传政治主张 D. 传播商业信息11、申报发刊词中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

6、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由此能够判断申报A起初由外国人在上海创办 B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C内容丰富,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D服务的对象是大商人、政界人士12、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 “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在( )A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B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C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D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

7、处置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连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

8、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如中外新报(1858,香港)、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 材料二 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

9、革命思想。 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南洋官报、安徽官报等接踵问世。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文化史(焦润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4090年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创办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B 4、C 5、D 6、B 7、B 8、C 9、A10、D 11、C 12、B二、非选择题13.(1)特点:各地近代中文报刊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西方人创办的报刊垄断中国报业市场

10、,商业性中文报纸占据主流;出现国人自办报刊,数量较少,影响有限;报刊内容多刊登时事政治,介绍西学;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多创办于通商口岸、大城市。(答出其中4点即可) 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大量创办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清政府官办报刊发展。(2)原因:传教士为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西方报业对中国的影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力量的壮大;清政府的新闻政策推动了官报的开办。(答出其中4点即可) 影响:近代报刊传递国内外时政信息,传播科学知识拓展了民众视野;近代报刊介绍和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及革命思潮的高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