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仿效前代末期皇权稳固的做法B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念头C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D皇帝认为宰相
2、擅专威福,危及君主3、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A.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不享有决策大权 C.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成为最高行政长官4、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
3、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6、“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7、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
4、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8、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D.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9、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10、下
5、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11、 清末御史张瑞萌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于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使内阁不复存在 扩大统治基础A. B. C. D.12、 乾隆时,军机处
6、官员管世铭有诗曰:“面承密敕语从容,分写新纶撰进恭。御笔亲增三五字,别传天语带朱封。”据此,下列对军机大臣职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参与奏折批复 B.提出处理意见C.草拟皇帝谕旨 D.裁决军国大事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第13小题30分, 第14小题22分,共计52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10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
7、,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14、(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
8、,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
9、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15、(20分)从汉到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
10、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上(宋太祖)召赵普日:“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故三公王者待以殊敬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 后汉书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新唐书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
11、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元史(1)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相同意义。(2)结合材料二,归纳汉唐两代分别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3)结合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4)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度嫁接在一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相的是明太祖,不是明成祖,故A项错误;都察御史的职责是监察职责,故B项正确;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C项错误
12、;废除丞相,皇权高度集中,政治并没有清明,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2、【答案】D【解析】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可知,明代内阁不同于之前的宰相,故A、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可知,皇帝对内阁的“票拟”都要重新审视。说明内阁只是辅助皇帝,最终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故C项错误,B项正确。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没有实际权力,其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传达皇帝诏令,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故A项错误,B项正确;明朝时已废除了丞相,军机处没有代行其权利,故C项错误;“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体现了内阁和军机处都不是权力中枢,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皇权在古代社会是逐渐加强,不是衰落,排除A项;内阁不是一级法定机构,其权力大小来源于皇帝,内阁首辅权倾一时说明的是君主权力的加强,B项正确;内阁不能取代六部
14、,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6、【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职能,排除A项;唐朝尚书令负责执行职能,排除B项;元朝中书省负责最高行政权,兼有丞相权力,排除C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机构,官职不高,但能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符合题意的是D项。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中央集权,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说到的分封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清朝时期的纷纷王都在京居住,和明朝相比没有地方上的实权,可知是中央集权加强,宗室地位的下降,所以C项正确,排除D
15、B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意,“收敛性”的含义是对内集权,地方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A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项错误;废宰相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设内阁是明成祖时的措施,更具有“收敛性”还应该是设军机处,故B、C两项错误;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据此可知D项符合明清时期“收敛性”的特点。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直解其意”“条分缕析,讲明意义”可知,朱元璋和雍正都主张法律应简洁通俗,让百姓
16、容易理解,从而对法律产生敬畏,自觉遵守法律,故D项正确。A项、B项、C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时设置,作为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实为皇帝奴仆,无任何决策权从军机处的特点可对选项排除选择据所学知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机大臣完成成为皇帝的“办事员”,皇帝完成单独决策,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对于军国大事,军机大臣只是协助皇帝处理,而不是负责处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BCD正确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材料中的“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可知,实权属于君主,正
17、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并不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1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军机大臣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诏令,而无权裁决军国大事。故本题选D项。二、非选择题13、【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中“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等信息从贤良文学之士的地位及作用角度答题。(2)本
18、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并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来概括答案,唐朝中央机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14、【答案】(1)制约:皇权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3)不一致: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
19、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15、【答案】(1)共同点:都采用比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相同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汉代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中心;唐代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之相互牵制。(4分)(3)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管制。(4)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君主个人好坏优劣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兴衰成败。【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
20、阐述事务的能力。第(1)问,本问考汉武帝和宋太祖加强汇总央集权的相同点。解答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和宋太祖都是通过较为和平手段实现加强中央集权的。两者共同意义,从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同意等角度解答。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多设宰相分散相权,二是启用身边的亲近忠臣转移相权。材料中汉武帝建立内外朝制度是通过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中心;唐代则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之相互牵制。第(3)问,通过解读材料信息“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有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管制。第(4)问,本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辩证的掌握,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解答,如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君主个人好坏优劣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兴衰成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