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定为“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宣传口号为“不要让我们的未来干枯”。据此完成第12题。(导学号51360052)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解析:第1题,土
2、地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第2题,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恢复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答案:1.C2.B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4.导致该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燃料短缺砍伐森林不合理灌溉盲目扩大耕地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A.B.C.D.解析:第3题,用水增加会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4题,图中显示的人类活动有因燃料短缺而砍伐森林,不合理灌
3、溉,因人口增长盲目扩大耕地。答案:3.C4.B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第56题。(导学号51360053)5.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6.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B.C.D.解析:第5题,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
4、。第6题,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答案:5.C6.B7.如下图所示,乌兰布和地区位于黄河西侧,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导学号51360054)A.沙漠化、水土流失B.盐碱化、水土流失C.沙漠化、盐碱化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解析:乌兰布和地区属于黄河灌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大量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同时该地气候较干旱,靠近沙漠区,易产生沙漠化。答案
5、:C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完成第89题。(导学号51360055)图甲图乙8.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9.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B.B地C.C地D.D地解析:第8题,根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第9题,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A、B、C、D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
6、生态现象出现在B地。答案:8.D9.B胡杨林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一道生态屏障,但是在过去的50年里胡杨林急剧减少。读塔里木河下游某断面胡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导学号51360056)10.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11.胡杨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意义是()。改善当地气候阻挡风沙侵袭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土地盐碱化A.B.C.D.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见胡杨离河道越近密度越大,水源是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第1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因此胡杨林的作用是改善当地气候,阻挡风沙侵袭。答
7、案:10.C11.A读世界森林分布图,完成第1213题。12.图中和地区的森林系统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13.对地区森林带来严重破坏的活动是()。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度引水灌溉答案:12.B13.A14.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影响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答案:
8、A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月均温差值=林地月均温-祼地月均温)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第1516题。(导学号51360057)月份123456月均温差值/0.130.100.18-0.16-0.13-0.25月份789101112月均温差值/-0.43-0.40-0.20-0.100.110.2215.探究结果表明()。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平均气温低16.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A
9、.B.C.D.解析:第15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平均气温低。第16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答案:15.D16.C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体积分数的日变化。下图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体积分数日变化。据此完成第1718题。17.日出后,CO2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为()。A.继续上升B.开始下降C.继续下降D.开始上升18.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A.北美、常绿阔叶林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C.东
10、欧、针阔叶混交林D.西伯利亚、针叶林解析:第17题,日出后,森林进行光合作用,因而CO2体积分数开始下降。第18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答案:17.B18.D读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资料,完成第1920题。(导学号51360058)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代表生物种群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水生植物种类35科92种20科68种缺失生物量/(gm-2)3 2754 423缺失水禽多样性指数1.5391.2660.75519.造成湿地环境生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种群数量自然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C.围垦湿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
11、化D.生物迁移20.湖泊、沼泽等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蓄水池,有利于调节气候B.提供多样性的水生生物C.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D.吸烟滞尘,净化大气环境解析:第19题,从表格中可得知,洪湖湿地水生植物种类和水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减少,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湿地面积减少,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0题,湿地被称为“天然蓄水库”,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19.C20.A二、综合题(共40分)21.(14分)阅读材料及图表,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1360059)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甲)、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
12、乙)。图甲图乙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丙)和图丙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图丙黄土高原降水分布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类型比重/%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7.646.126.3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其他68.527.71.02.8工业重工业(包括采掘业)轻工业67.033.0(1)结合图乙,分析说明图甲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方案: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3、请你在图丙的、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分三段进行说明: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时、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第(2)题,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第(3)题,根据、两地所处的地区,判断它们年降水量的范围,然后再结合第(1)题的分析,判断其植被覆盖率情况,从而分析应该采取的
14、措施。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小且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水土流失、环境污染。(3)地应选择方案。理由: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地应选择方案。理由:地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毫米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
15、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坡更适宜。(若、都答,按地要求判分)22.(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3)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什么?(4)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我国荒漠化的土地分布较广,不同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不同,西北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主要是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3)风力作用。(4)夏
16、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23.(14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1360060)图甲某流域剖面示意图图乙该流域暴雨中的流量及含沙量变化(1)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涵森林的一种环境功能,请将下列环境功能与其“美称”连线。A.天然“净化器”吸烟除尘B.天然“吸尘器”保护农田C.天然“蓄水池”净化空气D.天然“绿色卫士”美化环境E.天然“消声器”涵养水源F.天然“美容师”减弱噪声(2)图甲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应如何改正?(3)用图乙解释森林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其生态功效。若暴雨发生时,该河流域的森林早已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
17、水文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解析:第(1)题,根据森林的生态功能和其别称对应作答。第(2)题,图中显示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如使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减少。图中缺少了下渗量,且显示地下径流在潜水位之上,这是错误的。应该把潜水位以上的地下径流箭头改成向下的下渗环节。第(3)题,图甲中显示,含泥沙的径流在经过林地后,只有微量清水入河,图乙中的两曲线更直观地证明了森林有减弱地表径流、削减冲刷力,进而影响河流流量、削减洪峰、保持水土、降低含沙量的功效。若失去森林保护,则会使洪峰和含沙量峰值与暴雨同时提前出现,且最高值要高出有森林覆盖时的最高值。答案:(1)ABCDEF(2)潜水位之上的地下径流箭头错误,改成向下的下渗箭头。(3)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森林贮水使雨季洪峰减小,旱季地下水补给增加,枯水期的水量增加;森林延长水的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及对地表的冲刷,使河流的含沙量较低。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