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组合(1)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古诗鉴赏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
2、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裏,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惊愣伴随着失望和疑虑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1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比拟
3、、比喻、排比、借代B比拟、比喻、引用、反问C比喻、比拟、夸张、排比D比喻、引用、借代、设问解析:第一段“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运用了夸张、排比。“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昂然挺起”“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运用了比拟手法。第二段引用欧阳修的诗句。最后的一句是设问而不是反问。选文没有运用借代和反问手法。运用排除法,故选C项。答案:C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却偏偏要千里万里,天南海北,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来到洛阳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对修
4、辞、句式和语气的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答案:原句列举了交通工具“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可见心情急切,不管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都要来洛阳城;在“千里万里”后加上“爬山涉水”,可以看出不管多么艰辛,也阻挡不了人们的脚步;在“天南海北”后加上“不约而同”,“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运用比喻,写出想去洛阳城看牡丹的人很多,想法一致,原句表达更为形象生动,更能突出人们想去洛阳城看牡丹的急切心情和对牡丹的由衷喜爱之情。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5、语意的提示。第一处承接前面“牡丹”贬去洛阳,可见后面应该是牡丹去洛阳后的情形。后面“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可见,牡丹在洛阳生长得很好,所以此处应填“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语气有转折意味。第二处根据前句的分析,“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后面应该是对描述只有花苞不开花的情形,应填“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答案: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4下面是一个求职人员在参加面试时说的一段话,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尊敬的经理,您好!贵公司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经济效益显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影响
6、很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非常适合我的专业和兴趣。我喜欢做销售,觉得推销成功以后很有成就感。在大学读书时,我卖过手机卡,推销过李阳疯狂英语教程等书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的要求。请您给我一个机会。谢谢!答:解析:本题属于语言表达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换言之就是以表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答案:句句式不一致,“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改为“经营理念先进”;句语序不当,“经济效益显著”和“管理制度健全”调换位置;句偷换主语,“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应改为“今天我申请的这个职位”;句句式杂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销售员的
7、潜质”改为“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5下面是描绘一个过程的漫画,请你仔细阅读并展开联想,给这组漫画拟写标题并用一句话拟写寓意。(1)标题:。(2)寓意:。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鲜明、准确的能力。从漫画来看,一个人边看手机边走路,最后落入排水管道中。中间有一个过渡,即这人一只脚已经在垂直的坑边缘,但并没有觉察。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边走路边看手机的习惯,可以拟写“习惯”作为标题,同时,也可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习惯不容易改变”。其他答案,酌情给分。答案:(1)标题:习惯(一个人的习惯)。(2)寓意: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从植物的变化写出早春的景象。(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陟”“臧”“舳舻”“旌”。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芙蓉楼
9、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丞。7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
10、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D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是虚景,诗人想象之景。故选D。答案:D8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答: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
11、诗人被贬为江宁丞”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答案: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