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届高三文科语文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注:每道题号前面的红色序号表示该题在得分明细表中填写的对应位置。) 【题1】1D(D项的读音分别为lini,kunkung,jiji,jinxin。A项的读音分别为nng,xuxu,xch,yngyng;B项的读音分别为tngdng,ppi, junqun, q;C项的读音分别为fifi,nyn,zi, chnchng)【题2】2C(A项瞋目结舌瞠目结舌,B项敲榨敲诈,D项三角架三脚架)【题3】3C(A项纵然: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此处可以用“固然”等表转折的连词。 B项蜕化:比喻腐化堕落,此处应该使用“退化”。C项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
2、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D项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此处可以“熟视无睹”)【题4】4A(B项搭配不当,“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 不能搭配;C项否定不当,去掉“切忌”或“不要”。; 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题5】5D(A项张冠李戴,从原文可知,以游离态形式出现的是谷氨酸,而不是味精。B项理解有误,“味精最初是池田菊苗制造的”的表述无中生有,池田菊苗只是发现了一种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晶体,而不是制造了味精。C项表述绝对,原文为“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玉米”)【题6】6B(“使其作为发酵工具”表述不合文意,原文为“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题7】7
3、C(强加因果)【题8】8C(察:被推荐)【题9】9D(D项的“为”均为介词,译为“为”或“替”。A项第一个“以”介词,可译为“凭借”,第二个“以”连词,可译为“来”。B项第一个“且”副词,可译为“暂且”;第二“且”为连词,可译为“况且”。C项第一个“其”代词,代陈寿,第二个“其”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题10】四、(31分)10(10分)(1)(5分)(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大意3分,落实“志”“坐”各1分)(2)(5分)(李骧)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大意
4、3分,落实 “望”“隙”各1分)11.(4分)陈寿从小研究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陈寿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陈寿汇合三国史,写出三国志古国志等史书。陈寿依据典故,向皇上呈上官司论等文章。(一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参考译文:陈寿字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研究,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警博学多识,写得文章文采华丽。开始时担任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年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本郡中正。益州建立武制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凭博学多识而闻名,共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内容不够广泛,于是又汇合巴
5、、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共十卷。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再让陈寿担任著作郎。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国志,又写成古国志五十卷,文词典雅。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非常喜欢他,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能同他相比。后离开京城担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让陈寿编写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当时另有蜀人寿良也编有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陈寿又进朝廷担任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向皇上举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皇上下诏:“昨刚任用蜀人寿良任散骑侍郎,可以暂且让陈寿担任侍御史。”陈寿向皇上呈上官司论共七篇,文论依据典故,论所要沿袭和革除的东西。又呈上释讳广国论。张华
6、又上表让陈寿兼任中书郎,陈寿的魏志有违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让陈寿在朝廷内任职,上表皇上让他担任长广太守。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几年后,担任中庶子。太子离开后,又兼任散骑常侍。惠帝对司空张华说:“陈寿非常有才华,不能让他长久兼职。”张华上表想让陈寿荣升九卿,正遇到受诛连,忠贤之志皆被排挤,陈寿最后死于洛阳。其地位声望皆无法体现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冤。长兄儿子符,字长信,也很有文才,继陈寿后也担任佐著作郎,上廉令。符弟陈莅,字叔度,担任,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死于洛阳。莅弟陈阶,字达芝,担任州主簿,被举荐为孝廉,升任中令
7、、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三人皆辞章华丽,享誉当世。陈寿所著二百多篇,符、莅、阶各著数十篇。后来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他以及叔父、两位兄弟作传,大体和这篇介绍的一样。当时蜀梓潼人李骧也很有才华,闻名当世,被举荐为秀才,尚书郎,被授建平太守,因为身体不适而没去上任。执意在州里,后担任广汉太守。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12(3分)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每处0.5分,共3分)13. (8分)(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
8、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忧伤和悲戚。(3分)(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被流放的忧伤和思乡的愁苦。(2分)14(1)言笑晏晏 (2)环珮空归月夜魂 (3)东船西舫悄无言 (4)竹杖芒鞋轻胜马(5)水随天去秋无际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不矜名节 (8)云无心以出岫(任选六题,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6分)【题11】五、(22分)15(
9、4分)BE(B项“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和未来”与原文不符; E最后一段的表达不是形象生动的描写,而是简略的抒情议论)16(6分)父母亲族的爱 悲欢离合的家史 邻里乡情 (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17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18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观点明确,阐述合理,4分;语言简洁流畅,2分。示例1:我同意作者的看法。因为故乡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管到哪里,故乡的影子总是永远追随。虽
10、然科技进步使天涯比邻,但对故乡的依恋没有消失,春运的人潮就是证明。再者,先进的科技只更方便地满足了人们的乡土之恋,而乡土之恋并未因之消失。示例2: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以前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远离乡土的人们难以回乡,难见亲人,所以有对故乡深沉的牵挂和思念,这就是所谓的乡土情结。现在科学进步了,先进的通讯技术能让亲人如在眼前;先进的交通工具可以让人们很快踏上故土。所以,科学的进步会让乡土之恋消失。【题12】六、(10分)19(5分)以网络为载体 教学规模大 开放性强 教学手段多样 教学互动性强(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20(5分)(1)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整体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向(1分),但其主流是文艺类作品(1分)。(2)初高中生阅读兴趣各异,(1分)初中生对科普类读物的兴趣较为突出,(1分)高中生对历史传记类、政治军事类书籍兴趣也较为浓厚(1分)。(从其他方面表述,可酌情给分)【题13】七、(60分)21.作文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