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线索 列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强侵 甲午中日战争 义和团华 社会性质变化阶级矛盾变化革命斗争 辛亥革命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五四运动 一、 近代中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危害巨大的侵略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英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出现逆差的原因)在遭到中国严禁后,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销烟的原因)根本目的是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2、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目的: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发动国:英法联军(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根本原因相同目的相同战争性质相同。扩大:侵略国家增多战争时间延长侵略区域扩大危害及影响加深。3、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及导火线:日本侵华预谋已久。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3、起义平息后,日本以“改革朝鲜案”为借口与清政府纠缠。1894年7月,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 (3)影响: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面对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中
4、国。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中国取得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收回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难诠释1关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政府对外推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产生的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实施原因A自然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大量的外来商品。B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C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
5、。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因此采取闭关政策。评价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B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以至于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2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皇帝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不了解外部和时代的变化,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战争爆
6、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3、协定关税:又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
7、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同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4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
8、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5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它的取得必须有条约(通常为商务条约)根据,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
9、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6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达百余年之久。赔款2100万银元,使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巨额赔款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资本。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加紧对华进行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
10、去了关税的保障。7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是个明显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这样,外国的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列强取得了期望已久的侵略权益,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犯。北京条约首次允许华工出国,使得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
11、化,中国劳工大批地输往国外,中国劳动人民遭受到更多的苦难。总之,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政局发
12、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被迫启用汉族官僚。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们的思想观
13、念开始发生变化。二、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强国御侮的抗争与探索(一)、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农民运动,先后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纲领。当中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坚持斗争14年后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1898年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00年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重难诠释1关于拜上帝教从拜上帝教理论的形成来
14、看,农民平均主义和平等思想是其来源之一,因此这一宗教理论必然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从拜上帝教的主张来看,明确提出清朝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之,符合农民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求得平等自由的愿望,因此这一理论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从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水平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宗教的形式更易于被农民所接受。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武器。在起义的酝酿时期,它起到号召、发动并组织群众的作用。洪秀全创立该教后,积极从事宗教理论建设,将农民千百年来要求平等平均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就是拜上帝教广泛传播的结果
15、。在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中,拜上帝教是领导集团精诚团结、太平天国将士英勇作战的思想动力。太平天国前期由南向北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在军事上达到全盛,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拜上帝教宗教理论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引向光明与幸福。2太平天国对清朝统治的冲击:太平天国这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事虽然失败,却严重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太平天国所宣扬的民族革命精神,大大鼓励了下层民众的斗志,从此在各地出现更多反清秘密组织加速了清朝的覆亡。另一方面,清朝能够镇压太平天国起事,主要是依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的力量,事后他们不得不加以重用,以致汉人势力渐大,原来由满洲统治的中央集
16、权帝国,逐渐出现了地方坐大的趋势。3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
17、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4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的。因此,这个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这一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洋教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出广大小
18、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而只能将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思想认识阶段。“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清”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和“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不反对封建制度。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二)、地主官僚阶层: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官僚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
19、推动清王朝中兴的一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的惨败标志这场运动的破产,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2)清政府“新政”(20世纪初):迫于内外压力决定实行君主立宪制,1906年发布“预备仿行立宪”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三)、民族资产阶级: 1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清政府改良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地主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2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
20、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B、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十六字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C、1911年,黄兴等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D、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国号为“中华民国”,
21、政体为“五族共和”。 E、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以“民主、科学”为旗号的新文化运动。(四)、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抗争:1五四运动(1919年) A、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经过: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意义: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运动的主旋律。 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
22、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2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19241927)3抗日战争(19371945)4解放战争(19461949)重难诠释1三民主义及其评价三民主义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部分。A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反满不是“排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洲人。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王朝,建立“民族的国家”,暗寓了反帝的意愿。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其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其
23、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有三层含义:一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三是防止帝制复辟。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联,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C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
24、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评价:A进步性: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因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25、革命纲领。B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制定的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 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是传统国家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分水岭。建设主权在民的国家,是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政治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西方列强的入侵触发了“天朝”深刻的国家危机,又激起先驱者对外部世界和西方国家制度的朦胧向往。经过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介绍,外国传教士、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人士的输导,康、
26、梁、潭、严等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勇敢尝试,议会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先进思想广为传播。“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民之自由也,天之所畀也。”类似的惊世咳俗之论,猛烈抨击了“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从理论上移植了构建中国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正是在国家观念更新和国家制度变革的互动中,孙中山以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趋利避害的价值尺度,融会中西,继往开来,系统探究国家理论,创立了以三民主义打造近代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知难行易”为实践指导,百折不挠地为
27、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赴汤蹈火。从世界大趋势来看,辛亥革命是顺潮流而动;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都超越了前人与同辈,将中国近代国家推进到最高水平。西方近代的国家学说和政治体制也是五花八门。孙中山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融为一体,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将革命党人团结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从而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使救亡图存的运动与政治近代化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文明、富强之路。3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客观原因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欢唤一个强有力
28、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凯莫属。武昌起义发动成功,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但是社会动荡,列强环伺;而革命尚未成功,清军尚在眼前。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铁碗人物来完成革命的任务推翻清政府,同时又帮助他们稳定秩序,清除内乱,迅速体育内政,以防外人干涉。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拥袁弃孙”。武昌起义后四天,以立宪派为主的江浙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他们一方面让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以顺应一致要求共和的全国人心;另一方面则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由袁世凯当共和政府的大总统。立宪派看好袁世凯,革命党
29、人也是如此,就连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以及汪精卫等也看好袁世凯。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穷于应付,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遂认为“清帝退位,民国统一,彼此建设之事,自应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缺乏经费,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革命党人拥有了半壁江山,但离革命的真正胜利甚为遥远。革命党人要兴师北伐,各级政府机构要正常运转,这都需要大量经费,而当时国穷民困,各地库存空虚,列强又迅速控制了海关税款,使革命党人举步维难。可以说,此时革命党人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财政问题最为突出。孙中山“让位“固然是各种因素合力作
30、用的结果,但比较而言,财政困难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主观原因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立民国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襟怀虽坦荡,但也反映革命党人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没有一个成熟的组织政府的准备方案。于是,大权旁落也就成了自然的事。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从同盟会来说,可以说它还不具备领导全国的规模,还不成熟。并且革命党人常年寓居海外,从事的多是些革命暴动和宣传,对于任何管理、组织一个国家,并无实践经验。他们与长期宦海浮游的立宪派和其他新旧官僚相比,明显缺乏政治经验。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本位”思想对孙
31、中山也有很大的影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孙中山的政治抱负之一。在孙中山看来,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受到的约束,不仅来自临时约法,而且还有他自己的诺言和誓约,即中国人对政治家持信守约的责求。孙中山让位也与其信守的“民本”思想有关。4新、旧民主注意革命的异同:相同点:A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不同点: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C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
3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D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5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不同:从领导力量看: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且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后者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工人阶级等上历史舞台,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规模和群众基础上看,前者虽有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后者的规模是空前的,工、学、商等阶层都参加,反帝反封建方面的彻底性是空前的从结果和影响看,前者虽结束了封建专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后者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促进了马克
33、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三、 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1)君主立宪制: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第14课 鸦片战争 一课一练1、 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贸易的直接动力是 A、把中国变成其鸦片的销售市场 B、毒害中国人民 C制造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 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C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D使鸦片走私销声匿迹3、 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阻止白银外流 B维护中国人民利益C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 D维持中英贸易中国出超的地位4、 第
34、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签定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辛酉政变D英法占领广州5、 “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段话中心内容是 A清政府的腐败 B鸦片输入的危害 C清军战斗力低下D清政府财政困难6、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结果是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B列强大批入侵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7、 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是 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 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8、乾隆皇帝时英国派使者来华,送给中国的是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
35、、铜炮、火枪等,而乾隆帝回赠的却是丝绸、宣纸等,这反映出 A.英国向中国夸耀军事力量 B.中英科技已有相当的差距C.英国已有联合中国之意 D.英国与中国互通有无9、19世纪中期,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茶、丝、瓷器价格高 B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清政府拒绝外国商品的入境 D外国商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10道光皇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毒害中国人民 B林则徐的上书感动了道光帝C接受人民的禁烟要求 D银荒兵弱对清朝统治不利1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
36、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12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开辟的通商口岸的 布局呈现的特点是 A.集中在长江流域 B.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分布整个沿海地区并向内地发展 D.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流域和珠江流域13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有 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开展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开展了“新政” 兴起了义和团运动A. B. C. D.14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表明 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1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军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37、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道光帝犹豫不决16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 A清朝政府B禁烟派C人民群众 D中华民族1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1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1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20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
38、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 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21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 B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C清政府的落后 D. 腐朽的封建国家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2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 中国革命任务变化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C.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D. 中国革命性质变化23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为鸦片贸易合法化而挑起的 B列强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投降C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都为强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24火烧
39、圆明园发生于哪次列强侵华战争中? 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第一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25马克思称英法发动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以战争作为主要的侵略手段 B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洗劫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26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 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A B C D.2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
40、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领土28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数量增多 开始深入内地 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 B C D29、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3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A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 B领土进一步被割占C市场进一步被打开 D独立自主地位进一步丧失31
41、对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评价最恰当的是 A直接诱发了鸦片战争 B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C是对英商对华鸦片走私的积极回应 D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3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A。 B. C. D. 33鸦片战争后,美法等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3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
42、国侵占的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在 A东北和华北 B.西北和华北 C东北和西北 D.华中和华南35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以下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B.清朝统治者开始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C.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D.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36以下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得叙述正确的是 A.完全封闭不和外国交往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C. 以天朝上国自居D. 开始向西方学习37以下对鸦片战争危害叙述不正确得 A.中国主权遭破坏B传统朝贡体制被破坏C.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从此走向富强38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比,在通商
43、口岸布局上有何特点A.由沿海深入内地B.都分布在沿海C.都分布在长江流域D.深入到黄河流域39我国第一批不平等条觉的内容是割让香港岛列强拥有领事裁判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夏、南京五口通商规定中英双方协定关税A.B. C.D. 40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白银外流严重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闭关锁国大门被打开一部分官绅开始向西方学习A.B. C.D. 41清朝官绅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指什么A.列强输入鸦片 B.列强的侵略 C.地方军事割据 D.太平天国起义二、非选择题:42读下列两幅图 图一 图二请回答:(1) 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次两次战争? 战争后中国被英国割占了哪些地方
44、?图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2) 图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与图I中的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图一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而图二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3) 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
45、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一、争取广泛地进人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三、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46、是什么?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得到了。 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加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44问答题: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参考思路(1)继续: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第二次鸦
47、片战使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2)扩大: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侵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馒入北京。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口岸和割地增多。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5看清下边的漫画,依据提示回答问题:(1)简要阐述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落后必然挨打;(3)针对当时清政府所处的环境,如果你是皇帝,你应该
48、怎样做,才有可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历史?废除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开放政策;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6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2)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答案二: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鸦片战争使中国由闭关
49、自守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加速中国内部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第15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课一练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A使农民阶级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C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大本营 B推翻清政府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3太平天国后期,总理朝政的领导人是 A石达开 B洪仁玕 C陈玉成 D李秀成4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A天京变乱 B石
50、达开出走 C洪秀全病死 D天京陷落5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的提出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6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解决矛盾的激化 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自然灾害严重 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A. B. C. D.7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西方的基督教教义 B.为中国农民追求平等自由C.推翻清朝统治 D.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8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要确立自己的威信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性
51、9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 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10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抵御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反映 B利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与天朝田亩制度有性质差别 D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 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加快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12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
52、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13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B 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勾结,敌我力量悬殊C 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时机14资政新篇的提出 A、适应了太平天国发展的需要 B、反映了资本主义对农民的影响C、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的愿望 D、标志着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 1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
53、国的纲领或方案。16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7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康輶纪行18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B.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C.它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D.它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19资政新篇具有 A.民主主义色彩 B.封建主义色彩 C.资本主义色彩 D.社
54、会主义色彩20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21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 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 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 主张向西方学习 D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22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23太平天国的诸多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主要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天幕制度 B.
55、 洪仁干的资政新篇C. 严惩外国侵略者 D. 反对腐朽的封建统治 24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 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D. 自然经济的保守性25太平天国远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压制C、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出现 D、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26、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变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领导集团争权夺利C.洪秀全革命进取心减退 D.清政府从
56、中挑拨离间27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28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白银外流,战争赔款沉重 B官场黑暗,吏治极端腐败C倾销商品,列强侵略加强 D天灾严重,人民无法谋生29资政新篇的提出表明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民阶级产生深刻的影响B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D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0杨秀清在答复
57、英人三十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说:“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侯后方定,害人之物禁。”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主张与西方各国平等通商、友好相处 期待与列强共同抗击清王朝 反对鸦片贸易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 B C D31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北伐失败 B武昌、汉阳失陷 C清军围困天京 D天京变乱32、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清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33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
58、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34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这反映了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3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B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的矛盾C天灾 D拜上帝教的宣传与组织36清政府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始于 A三元里抗英斗争中B太平天国运动中C义和团运动中D辛亥
59、革命中3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38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3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40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的目的是 A宣传基督教 B 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 C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的斗争 D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41以下对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平均分配 B产
60、品平均分配C男女平等 D实行封建等级制42以下对资政新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方案 B反映了农民的迫切要求C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D主张与外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贸易43请选择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 太平天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天津条约的签订A B C D44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新时代特征是 反封建反侵略 颁布革命纲领 建立革命政权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 B、 C、 D、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
61、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引自中国近代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3)
6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4)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4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父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
63、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直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摘自太平天国(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突出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的什么强烈愿望?“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材料二中“照旧交粮纳税”说明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说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土地公有、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军事斗争紧张。47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这些新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太平天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参考思路 特点: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利用西方宗教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斗争;太
64、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年代,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已被西方列强打开。太平天国在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反抗了支持封建统治者镇压革命的外国侵略者。资政新篇的写出又与洪仁玕在香港的个人经历有关。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也客观的反映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民阶级没有办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第16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揭示出 民众的反抗与生存环境的恶化息息相关 农民阶级小生产的局限性宗教信仰冲突导致了中
65、国社会矛盾激化 人民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A. B. C. D.2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是 A俄、德、法 B德、英、法 C英、美、俄 D美、德、意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4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表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A东学党起义 B丰岛之战 C黄海之战 D平壤之战 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和平居民实行野蛮大屠杀是在 A.大连 B.旅顺 C.威海 D.青岛6下列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
66、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7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19世纪末,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B.帝国主义正在瓜分中国C.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D.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统治8、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洗劫圆明园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9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两度劫”发生在 鸦片战争
67、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 C D10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1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1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
68、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A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 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C. 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13造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利用和误导义和团。 B、义和团宗教迷信色彩浓厚C、义和团没有统率全局的领袖。 D、分散的小农经济造成的狭隘和保守14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15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1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
69、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7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增开通商口岸 C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让台湾18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19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70、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在甲午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A 左宝贵 B刘永福C 徐骧 D 邓世昌2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避战求和的投降政策B清军武器装备落后C清军将领大部分贪生怕死D日本有英美等国支持22我国下列城市被外国资本主义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 南京 天津 上海 杭州 A. B. C. D. 23宝岛台湾在1945年回到祖国怀抱。之前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走台湾的?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何梅协定D、淞沪协定24马关条约中最能说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内容是 A割地赔款 B. 开埠通商 C. 开辟内河新航线
71、D.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25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ABCD26促进三国干涉还辽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欧洲国家与日本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在争夺侵华权益上的矛盾27甲午战争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这反映了 1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 2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 3清政府国际地位极为低下 4日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 A、123 B、234 C、12
72、4 D、13428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欺骗人民群众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大员29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属于旧式的农民革命 B.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C被中国统治阶级利用 D. 与外国侵略者直接作战3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反映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给予帝国主义沉重打击西方列强基于共同的侵华权益可以结盟清政府希望借助外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C、 D、3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32义和团
73、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人民的精神主要是 A 善于学习 B 自强不息 C 勇于创新 D 英勇斗争33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 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A B C D34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 B C D35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
74、,余部又提出了“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农民阶级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A. B. C. D.36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 斗争目标 B斗争纲领C 斗争成果 D失败原因3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运动主体力量为农民 B.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以外国列强为斗争对象 D.对西方生产方式的态度二、非选择题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拳匪纪事材料二 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
75、气,化私忿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折材料三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义和团的思想主张。反对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外国侵略者。(2)材料二、三中,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由剿灭到安抚。因为义和团运动发展迅猛,已非武力所能镇压;同时也是为了让义和团对付外国侵略者。(3)清政府采取“安抚”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是它的真实目的吗?控制和利用义
76、和团。不是。镇压是根本目的。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的情况:据统计,被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致到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盒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的情景:我亲眼看见许多杀人的事情,这些被杀害者是根本没有武装的。我还看见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能断定,他们实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材料三 联
77、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有因抢劫发生的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请回答:(1) 上述三则材料中记载的事件各发生于哪一次侵华战争中? 其中火烧圆明园发生于哪一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60年(2) 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的罪恶活动。抢劫、屠杀、破坏(3) 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西方资本主义 列强的凶残本性;中国政府腐败,军事上失败;中国社会制度落后。落后就要挨打。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团民事
78、忠臣,只因四十余年内,中国洋人到处行。三月之中都杀尽,中原不准有洋人,余都逐回外国去,免被割据逞奇能。众家兄弟休害怕,北京今有十万兵。待家逐尽洋人后,即当转回旧山林。 拳匪记事材料二 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时武备之虚弱,财源之衰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现瓜分时机。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有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瓦德西拳乱笔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
79、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列强的态度。对清政府忠顺,对列强全部消灭和驱逐。(2)材料二通过义和团运动,瓦德西得到了哪些认识?中华民族仍然比较团结,民族意识很强,瓜分之事绝对不能实现。(3)根据材料一、二,请你对义和团运动进行简要评述。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本质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又盲目排外,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80、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虏同群。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在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大清闹。黄曾源义和团事实材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请回答(1) 分析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加深(2) 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洋文明、清政府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对待洋人和洋文明:灭;对清政府:先“扶”,灭洋后再反清(3)根据材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迫
81、使帝国主义调整了侵华政策“以华治华”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前期揭贴材料二: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义和团后期揭贴(1) 分析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前、后时期的斗争主张。这种主张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西方教会势力猖獗,民族危机严重。主张:A前期:武装反抗帝国主义侵略。B后期:消灭了外国侵略者,再反抗清王朝。进步性:反对帝国主义,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2) 与太平天国运动相
82、比,这两次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力,不能提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革命斗争,因而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3、1840年至1900年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概括其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参考思路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强要求把中国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的落后与腐败。影响:割地、赔款、主权受损、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利于近代化。44概括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进程,你能归纳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的哪些趋势?进程:(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南京条约
8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趋势:(1)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2)经济侵略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3)政治侵略特点: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45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参考思路(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84、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这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为偿还巨额战争赔款,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4)允许日本华设厂,其他列强也争相在华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第17课 辛亥革命 一课一练1、20世纪初期,同盟会发动的一些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未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B未制定
85、出明确的革命纲领C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D进行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2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际意义是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C确立民主共和的原则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3下列对辛亥革命胜利了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结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制度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4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A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5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
86、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6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兴中会的成立 C.同盟会的成立 D.武昌起义7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C.反对民族压迫 D.反清封建统治8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浙江潮 B革命军 C民报 D国闻报9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是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10、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B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资产阶级革
87、命纲领C革命党人的武装反清计划不周密 D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条件不成熟11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首个地方政权B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的联合政权C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的地方政权12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有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立宪派、旧官僚对革命政权的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 袁世凯的反革命欺骗A B C D13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14中国第一个具有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日知会 C、强学会 D、兴中
88、会15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A.浙江起义 B.安徽起义 C.惠州起义 D.黄花岗起义16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充分理由是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 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7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国政体相似的国家有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A BCD18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
89、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 B C D1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20孙中山没有直接指挥武昌起义,但他却被推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对此做出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孙中山是同盟会的创立者,辛亥革命是在他的三民主义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发生的B.孙中山最早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孙中山个人政治权力意识较强D.孙中山拥有军事实力21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
90、帝国主义的破坏 袁世凯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A、 B、 C、 D、2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主主义 民生主义A B C D23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的驻华公使是 A日置益 B西乡隆盛 C伊藤博文 D田中角荣24、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B C D25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
91、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26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27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28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是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
92、经济的矛盾29、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B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C革命党人的武装反清计划不周密D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条件不成熟30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 B C D
93、31在制订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精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符合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A B C D32孙中山先生认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提出三民主义 领导五四运动 提出新三民主义 领导北伐战争A B C. D.33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没有提
94、出反封建土地纲领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第18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课一练1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路、章 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使民主与科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A B C D2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农民阶级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A日本割占中国青岛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C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D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签定“二十一条”4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的精神5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95、开端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先进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D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6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7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有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A. B. C. D.8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和约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9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 A北
96、京学生开始南下上海宣传B北京学生运动遭到镇压C上海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D上海开始进行“三罢”斗争10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11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A外争国权 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C是先进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播13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的是 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97、 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A. B. C. D.14“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十月革命的影响C.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觉悟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加深15、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 A号召人民为真理而斗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认识到了一战的实质 D向巴黎和会致意16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B.CD17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
98、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18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 A 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B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C 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20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1五
99、四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22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爱国民主罢学追求真理思想解放科学A、B、C、D、2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革命性质的变化 革命对象的变化革命动力的变化 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24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5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有组织有
100、计划的伟大的学生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B. C.D. 26“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失此不图,将成大乱。”(凇沪护军使.卢永祥电)材料中“劳动工人同盟罢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有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的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A.B. C.D. 27巴黎和会上中国能够拒约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人员出色而有力的辩论和交涉B.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巨大压力C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 D.中国站在正义的立场上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京大学
101、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在二十
102、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家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 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材料一诬蔑、
103、敌视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不中肯。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9阅读下列材料: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
104、示威游行。 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从6月初开始,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许多城市的商人罢市。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五四运动首先在哪里爆发?青年学生起了什么作用?首先在北京爆发。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2)6月初开始,运动的参与者、中心、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学生、商人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30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体现的精神。参考思路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她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