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卷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内容就是物体运动三大定律B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C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D牛顿力学体系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预见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识记与理解,为逆向型选择题。牛顿力学体系的内容包括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A项表述不确切。答案:A2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山大学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
2、解的“黄金”及其作用是()A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变化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题干中的“上世纪20年代”和“爱因斯坦”可知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及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故B不对;经典力学体系是牛顿的主要成就,量子论是普朗克的主要成就,故C、D也不正确。只有A表述准确。答案:A3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力学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B是对经典力学的全盘否定C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D否定了绝对时空论解析:牛顿力学是相
3、对论力学的一个特例,相对论力学是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答案:B4有人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B达尔文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C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给神学以致命打击D科学以其威力迅速战胜神学是必然的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牛顿、达尔文分别在物理和生物领域给神学以打击,这与材料是相符合的,故选C。答案:C5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理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B进化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C它否定
4、了生命“神造论”,引起了人类思想的飞跃D是对生物学的一次巨大的发展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解。它宣扬“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是对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创论”,B、C、D三项正确,与题意不符;奠定微生物学基础的是巴斯德,A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答案:A6英国思想家斯宾塞(18201903年)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这一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原理 D主权在民思想解析: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答案:C7近代西方某
5、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生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有力地冲击了神学创世说B开辟了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新途径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概括材料观点,判断其为生物进化论;其次根据生物进化论的意义,分析各选项。B项是量子理论的意义;C项启蒙运动开始于生物进化论创立之前;D项指的是牛顿力学。答案:A8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提到“天
6、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严复将此书介绍到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这是因为严复()A并没有读懂赫胥黎的观点B实际不赞同赫胥黎的观点C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D有着强烈的民族危机感解析:严复之所以将赫胥黎的书介绍到中国并起名为天演论,是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环伺、民族危机深重的局面,他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答案:D9“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D
7、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解析:由题干“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一假设属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905年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故C项正确。答案:C10下列选项颠覆了“上帝造人说”的是()A但丁神曲B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C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D达尔文物种起源解析:依据教材可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故选D。答案:D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与此观点类似的是()A相对论 B量子论C进化论 D牛顿力学解析:材料中“有力量者应该有
8、所获,能有所获者应保持所获”契合了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故选C项。答案:C1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解析:仔细阅读题干,关键信息“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故选B。答案:B13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
9、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 B电力C煤炭 D核能解析:依据马克思语言中,继蒸汽革命之后的动力应该是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故选B。答案:B14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下列有关这两次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在科技领域不断创新B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为一体C电子计算机能够取代人脑D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解析:电子计算机是由人设计为人服务的一种智能工具,它不可能取代人脑,故选C。答案:C15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
10、提高。它说明()A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社会生产力提高”,只有D项与题干中社会生产力相吻合。答案:D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选项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解析:本题题干中能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B、C、D项,A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17
11、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信息泛滥网络犯罪沉迷虚拟社会网络病毒A BC D解析: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有许多副作用,如信息泛滥,利用网络犯罪,有人沉迷虚拟社会,网络病毒、泄密,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选D。答案:D18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最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B飞机制造业获得大发展C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D石油化工业取得大进步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是20世纪初才发明的,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使用的燃料是煤;D项
12、是石油产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选择A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所以对其燃料石油的需求增加。答案:A19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分析能力。四个选项都是互联网的特点,材料中“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可以看出其主要依据是C。答案:C20参照下表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下列发明最快投入市场的是()时间18851919年19
13、201944年19451964年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A.计算机 B电灯C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D蒸汽机解析:从表格中的时间来看,科技发明转化为商品的时间越来越短,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属于选项中发明最晚的,根据表格显示的趋势推测,它投入市场最快。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1题18分,22题18分,23题14分,共50分)21“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这是曾在网络上走红的段子。材料一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
14、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历史作用?(8分)材料二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框架。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含了我的运动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
15、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5分)材料三“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译著天演论等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解析:(1)问考查了牛顿力学体系及其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
16、可。(2)问第一小问考查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灵魂”主要指科学探究精神。(3)问可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作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回答。答案:(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作用: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成为17世纪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促进了近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2)关系:牛顿力学体系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灵魂:科学探究精神。(3)政治:进化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经济:利用西方先进
17、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材料三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及其产生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18、指出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的优越性。(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举一例,7分)解析:(1)问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2)问可以从使用范围、动力大小等方面分析作答。(3)问首先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有机的系统”等,归纳出地球村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列举科技发明。答案: (1)历史信息及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爱迪生
19、发明了电灯泡,使人类开始告别用煤油灯照明的时代。(2)用途更广,动力更大,应用更方便、更清洁。(3)特点:世界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机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时间和质量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都是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座钟无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材料二狭义相对论认为,对于两个相互运动的参照系,处于某一参照系中的观察者会发现另一参照系中的物体的运动距
20、离缩短了,时钟也走慢了。这两个效应都是相对的,本参照系中的观察者看不出这种效应。同时,这两个效应也是相互的,你看到我的尺缩钟慢,我也看到你的尺缩钟慢。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8分)(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6分)解析:本题目重点在于分析材料,从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不同分析理解概括两大理论的内容,从理论内容上分析相对论否认了绝对时空论,从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物质运动的低速和高速两方面,理解“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理论内容和实质上理解其含义。答案:(1)牛顿力学认为时间、空间和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2)相对论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