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43.50KB ,
资源ID:29195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195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专题六第1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 课后达标检测17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专题六第1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 课后达标检测17 .doc

1、课后达标检测17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1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南驻马店模拟)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人思

2、想观念的冲击,正确答案为C。2(2015广东清远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是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解析:选B。从时间上来看,四个选项都符合,从社会转型的特征来看,洋务运动对应的是经济起步,戊戌变法对应的是政体变革,而马列主义的传入对应的是思想解放,故A、C、D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并不具有社会转型特征,故B项正确。3(2015眉山模拟)“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

3、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是肯定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 BC D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述的能力。西方侵略只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故是错误的。故选D。4.(2015山东威海质检)大清帝国的国旗是龙旗(见图一,龙旗含义: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亦为满清之色),到中华民国时,国旗改为五色旗(见图

4、二,五色旗含义: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蒙、满、回、藏五个民族共和),对国旗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封建制度的结束B共和观念的深入C民主平等的趋势D民族团结的加强解析:选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制度,两者不能等同,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五色旗寓意各民族联合起来共建中华民国,包含民主共和和民族平等的思想观念,故B、C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五色旗取代龙旗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2015绵阳模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

5、,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A孔子改制考B革命军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选C。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9世纪末宣传变法的著作,革命军为邹容宣传革命的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的,因此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颁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以捍卫民主,故选C。6“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D

6、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解析:选D。注意材料信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表明当时中国人要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挽救民族危亡,谋求独立富强,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三项错误。7(2015北京朝阳区期中)观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这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是()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正确,错误B都正确C都错误 D错误,正确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观察饼状图、分析数据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民

7、族工业发展造成的影响。首先观察1912年和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的生产能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相比比重由39.8%上升到82.2%;再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正确答案选B。8(2015河南商丘模拟)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解

8、析: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故选C。9(2015福建宁德高三质检)1919年,太原郊区的刘大鹏写道:“五更各庙鸣钟,惊醒世人早起迎神,里中放炮接连不断,此其新年也。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他在此要表达的是()A当地习俗中过年应鸣钟、迎神和放炮B乡村里民国倡导的民主观念比较淡薄C在乡村推行民国新习俗需要假以时日D当年百姓与官厅之间的关系较为紧

9、张解析:选C。材料体现出人们对农历新年的重视和对阳历新年的漠不关心,可以得出民国政府改革习俗的措施还不能被百姓接受,故选C。10(2015江苏扬州模拟)一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该学者意在()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可

10、以看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但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却也在使用汉字等,体现了这些学者的矛盾心理,故选D。11(2015北京西城区模拟)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解析:选D。结合题目的时间信息,可以排除B,根据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12(201

11、5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解析:选A。康有为是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且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这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加强,尤其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的

12、中国人看到了封建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不利影响。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山东潍坊重点高中高三期中)中国近代是社会剧变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

13、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三东西洋考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4分)(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8分)

14、(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中外时代背景及报刊的特点。(1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虽然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抵制革命。因此作者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是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间的巨大区别。第(2)问材料二中文字“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纱布

15、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出发点在于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这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典型反映。第(3)问根据时间1833年可知是鸦片战争前,西方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文明扩展;同时期,国内是清朝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特点从“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可知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不同于传统中国报刊。答案:(1)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间的巨大区别。(2)出发点: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思潮:实业救国。(3)时代背景:西方工业革命

16、迅速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晚期,仍然停留于封闭的古代社会。特点:借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以传播经济信息、科学文化为主;形式内容与中国传统报刊相比有较大突破。14(2015福建厦门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时间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咸(丰)同(治)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光绪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材料二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

17、全面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前一派夺我们的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1)依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这些运动表明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12分)(2)材料二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材料二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1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第(1)问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信息。表格反映出,咸(丰)同(治)时代,关注器物,光绪时代关注思想观念、政治制度、

18、生产技术。改革运动应注意要求“先后”,结合表格中年号,应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最后一小问,需要对应第一小问,得出态度是由轻视到学习。第(2)问依据材料中“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说明当时出现了全盘西化的倾向。“夺我们的精神”体现出作者反对的态度。对作者态度的认识及理由,可结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来论述,注意条理清楚,全面思考,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答案:(1)认知:从咸(丰)同(治)时代认为西方器物(或军事与交通)比中国先进,到光绪时代认识到西方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中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变化:从轻视西方文化到重视并学习西方先进文化。(2)倾向:全盘西化(或全面宣传西方文化)。评价:作者反对这种倾向,认为会导致中国社会殖民地化加剧(或“导致中国沦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导致中国丧失民族精神”等)。看待: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理由:作者认识到这种倾向是对中、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全面肯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但是,作者没有认识到这种倾向在民国初期起到了动摇封建文化统治地位,促进民众觉醒等积极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