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池县2018高考历史寒假自理练题(2)及解析一、选择题1、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是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孟子认为良能和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故A项正确。2、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某时期儒家学说的有这样一段描述:“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最早造成上述影响的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答案】A【解析】董仲舒的三纲五
2、常思想,导向民众循规蹈矩,也符合“最早”的限定。所以本题选A项。3、(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4、(2015课标全国,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解析】17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
3、夺贸易的开展,东西方交流不断加强,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输出到欧洲的茶叶数量增多,盛产于东方的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故选D。等级观念与茶叶的消费无关,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5、(2016北京高二检测)下面材料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回国后的他们,亲身经历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战争中阵亡。他们中,有中国电报业、采矿业的创始人。他们中,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第一位校长。A担任全国铁路督办B修筑淞沪铁路C铺设唐胥铁路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答案D解析材料中所提到的在留美幼童中
4、“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应当是詹天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故D正确,A、B、C错误。二、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
5、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6、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
7、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
8、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略)(2)第一小问由“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宗旨、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和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间段分别进行分析即可。(3)
9、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2、(2017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
10、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怎样支付这些进口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效益,这些都带来外汇。美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
11、所造成的历史影响。(1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可知原因一为欧洲粮食依赖外部市场;根据“19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说明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二为工业革命导致对原料的需求扩大;城市化导致消耗增加。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效益,这些都带来外汇”并结合史实可知欧洲应对“贸易入超”的措施有倾销商品;控制国际货运交通;资本输出;发展对外保险业。第(2)问结合材料中措施与史实可知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对欧洲来
12、说,增强欧洲经济实力;加剧欧洲各国之间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利益争夺的矛盾;对世界来说,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形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加剧欧洲与亚非拉地区的贫富差距;刺激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转型。答案:(1)原因:欧洲粮食依赖外部市场;工业革命导致对原料的需求扩大;城市化导致消耗增加。(6分)措施:倾销商品;控制国际货运交通;资本输出;发展对外保险业。(7分)(2)影响:对欧洲:增强欧洲经济实力;加剧欧洲各国之间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利益争夺的矛盾。(4分)对世界: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形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加剧欧洲与亚非拉地区的贫富差距;刺激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转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