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数字地球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12题。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技术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是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便于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最近欧盟计划发射30颗卫星,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活动如探险、考察和旅游都可通过与地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1.上图是卫
2、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2.下面关于甲、乙两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甲地为一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资源和海底石油资源丰富C.乙地所在地区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为严重D.甲、乙两地均为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1999年11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 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
3、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回答35题。3.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D.“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4.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B.了解股市行情C.通缉罪犯D.设计时装5.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 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外
4、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络A. B. C. D.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如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化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回答78题。7.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
5、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8.“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高速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A. B.C. D.“数字地球”是1998年由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提出的,严格地讲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虚拟地球。据此回答910题。9.“数字地球”即()A.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B.用数字度量半径、体积、质量等的地球C.用经纬网描述的地球D.“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10.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包括(
6、)可持续发展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虚拟技术网络技术A. B.C. D.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于2009年9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为主题。围绕数字地球理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旨在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数字地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灾害治理、自然资源与世界遗产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错误的是()A.数字地球就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B.数字地球就是地理信息技术C.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D.数字地球是
7、RS、GIS、GPS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12.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A.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小组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回答1314题。 13.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14.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甲与乙 B.甲与丁C.乙与丁 D.甲、乙、丁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
8、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据此回答1516题。15.数字校园包括()网上学校网上交易虚拟学校电子商务A. B.C. D.16.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有关地理课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B.对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域范围、动
9、植物物种分布、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C.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计算机自学D.想要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20分,18题16分,共36分)17.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l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材料二1997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
10、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材料三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的措施,以减
11、轻灾害的损失。(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处于()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 其发展变化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 强度、发展和影响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5)具体说明未来数字地球的建立对沙尘暴研究所起的作用。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
12、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盖区及新疆、内蒙古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地带,人们难以到达,利用遥感资料有助于掌握这些地区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积、水量、水质、水文资料等。材料二 下图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月份123456月平均气温/-7.3-2.55.311.716.720.5月平均降水量/mm0.50.62.56.013.011.0月份789101112月平均气温/22.421.015.99.41.6-5.7月平均降水量/mm19.828.517.09.0
13、1.60.5(1)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找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和河流R的共同的直接解译标志是_。(2)运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探测的优点是_、_、_、获取信息量大。(3)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_(气候类型)。简述河流R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4)遥感资料显示,近年来山区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河流R的水量不断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5)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做出此判断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C2.C 解析:比较经纬度可知服务范围甲小于乙。甲为南部非洲热带草原,乙为亚马孙平原地区。3.D4.D5.C 解析:数
14、字地球的核心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3S”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是其所依赖的技术;设计时装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信息化社会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国家安全问题和如何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问题等。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卫星云图需要远距离感知,可利用遥感技术;查询地理数据和选择考察路线,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7.C8.D 解析:“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数字化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
15、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9.A10.D 解析:9.数字地球是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的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即地球的虚拟对照体。10.数字地球是将3S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系统。11.B12.A 解析:11.本题考查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RS、GIS、GPS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12.数字地球实现以后,通过全球信息共享,依靠计算机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地球上的各种空间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
16、略。13.C 14.D 解析:13.丙图层示意交通分布,丁图层示意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店布局。14.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15.A16.C 解析:本题组考查“数字地球”的一种具体形式“数字校园”,它包括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在虚拟学校中可虚拟出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需求以进行远程教育。17.(1)东部平原区地质治河(或治水)生态环境(2)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冬、春常出现强劲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对策:营造“三北”防护林
17、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3)C(4)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5)数字地球实现后,可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沙尘暴方面的信息,应用空间分析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沙尘暴的形成过程、运动规律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预测沙尘暴,提出减灾对策。解析:(1)首先应明确水旱灾害产生的机制。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产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因素,而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原因又是由夏季风进退的异常造成的。这都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因而水旱灾害频发地区位于东部平原区。而对水旱灾害的治理,要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用工程措施治理河流和生态措施营造防护林来减轻灾害损失。(2)可以从沙尘暴形成的条件去分析。沙尘
18、暴的形成,一是要有强风,而我国冬春季常出现大风天气,为此提供了风力条件。二是要有沙源地,我国西部地处半干旱、干旱地区,荒漠、半荒漠区面积广大,加之滥垦乱伐,土地沙化严重,从而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根据以上内容,不难得出其对策为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合理放牧)等。(3)由材料三可看出,我国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而选项中的A项为实时报告;B项为凭经验预测,明显不相符;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D项的要求。正确选项为C。(4)考查分析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材料三显示,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可为研究沙尘暴提供图
19、像和数据资料,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则可以跟踪、监测和预报沙尘暴。(5)数字地球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沙尘暴的形成过程,使科学家有了一个数字化空间实验室。18.(1)色调 (2)探测范围大 获取资料快 受地面限制少 (3)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 山地降水 (4)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5)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解析:雪线和河流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通过色调可直接判读。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优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可获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雪线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