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历时三年的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推出第3版。新词典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一些词语的新义、新用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如“土豪”“理财”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上述增补表明()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与时俱进B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变革D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基础,继承是发展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随着社会变迁而修改完善,增加新的词语,对一些旧的词语进行新的阐释,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颠倒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答案:A
2、2篆刻作品稻田深处草虫鸣和边款:“日头黄,农夫忙,汗滴脚下锄头扬。稻花香,虫儿唱,一派田园好风光”通过描述农村生活的趣事,把汉字的组合美和线性的和谐美与对世界的尽情描述结合。这折射出()A艺术需要立足于实践进行创新B篆刻应该满足大众通俗化需求C继承传统是篆刻艺术的特殊本质D面向世界是篆刻艺术的基本特色解析:把汉字的组合美和线性的和谐美与对世界的尽情描述结合,体现了A观点;文化建设应有多风格、多样性的作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据此可判断B错误;篆刻是汉字的造型艺术,是将汉字的形象塑造得很美,并进而运用汉字的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才是篆刻的特殊本质,据此可判断C、D观点错误;故答案选A。答案
3、:A3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实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析: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是文化创新的体现,因此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选项C正确;选项A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B 说法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经济的发展;选项 D说法错误,排除。答案选C。答案:C4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
4、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ABC D解析: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当选;“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当选。不符合题意。答案:B5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作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长期在制药厂工作并虚心向老药工请教中药炮制经验,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追踪国外最新科研成果,终于提取出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迹对文化创新的启
5、示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尊重文化差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要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坚实根基借鉴世界成果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A BC D解析: 表述错误,尊重文化差异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要求,创新需要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应排除。观点都正确分析了题干中屠呦呦的创新过程,故符合题意。答案:C6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解析:“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这说明在文化借鉴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丧失自己的文化传统,C项正确。A、B
6、、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7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材料强调,文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脉,故选。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说法错误,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答案:B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
7、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解析: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都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原则,D项正确。答案:D9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不过,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这要求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
8、须处理好()A借鉴与融合的关系B吸收与传播的关系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改造与继承的关系解析: 本题考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理解红色影视所传承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涉及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时红色经典要与当代社会结合起来,经典的改编涉及创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故选C。答案:C10通俗化、底层化、接地气,由“筷子兄弟”创作的新一代“神曲”小苹果以全新的复古电音节奏与朗朗上口的歌词,迅速攻陷各大音乐网站和社交平台,成为新一代广场舞的伴舞“神曲”。该曲MV中有韩流、整容、亚当夏娃、美人鱼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神曲的到来也给网络带来一种模仿与创新的思潮。看了一个又一个搞笑的视频
9、剪辑版本,更多人内心发出一叹“有才!”由此可知()文化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化创新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全新的复古电音节奏与朗朗上口的歌词,在MV中加入韩流、整容、亚当夏娃、美人鱼等都属于文化创新,符合题意;该歌曲迅速攻陷各大音乐网站和社交平台,成为新一代广场舞的伴舞“神曲”,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排除。答案:D11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
10、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创新与借鉴、融合。莫言的作品借鉴了外国文学家的风格,又要逃离他们,说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同时也说明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B12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江南在杭州西湖举行,梁祝被选为其中曲目之一。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
11、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A BC D解析:材料说明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故选组合。不符合题意;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错误。答案:C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
12、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解析:本题以网络文学的崛起为背景,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全面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做法,既要回答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根本途径,也要从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为自身创作寻找智慧的源泉和动力。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要继承
13、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要使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作品创新。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作品。要以创作、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为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4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零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造成阅读障碍,这一现象引发了激烈争论。材料一赞成派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它应该与时俱进,“纯洁”的语言只能让我们看懂“古文”,但
14、“不纯洁”的语言才能让我们融入世界,活在现在。反对派则认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材料二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方面取决于其能否及时了解和吸收世界上最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能否及时把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通过最新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成果传播出去。前者可谓“文化输入”,后者则谓“文化输出”。让这出入通畅的一座关键桥梁,就是翻译。(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持汉语的纯洁性?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2)请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加强翻译的意义
15、。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第(1)问,要在分别了解材料中两个派别观点及其论据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其合理的理由。赞成保持汉语纯洁性要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继承对发展的重要性、外来语过多的危害三方面组织答案;反对则要从文化交流借鉴的必要性、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翻译对“文化输出”“文化输入”作用的论述,从文化传播与文化多样性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方面说明加强翻译的意义。答案:(1)答案一:赞同。理由: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有利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树
16、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汉语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外来语的过度使用会破坏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答案二:反对。理由:文化需要交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语言的合理成分,有利于汉语的丰富和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世界。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顺应时代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吸收外来语言,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不会损害汉语的纯洁性和中华文化的传承。(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桥梁。加强翻译有助于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