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63KB ,
资源ID:29139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13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布》2022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纲要上)5-11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布》2022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纲要上)5-11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doc

1、第11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自主复习】【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3.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认知深化】一、比较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的异同洋务思想维新思想不同点政治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兴办官办工业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内容“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阶级属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依靠对象依靠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方式和道路利用手中权力,运用政府的职能开展洋务运动发动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二、戊戌维新运动的进步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

3、想在中国的传播。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1)不同点发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向帝国主体过渡时期。战争的直接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2)相同点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

4、,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四、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评价1积极评价(1)义和团运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其后继续掌握朝政的慈禧太后,以及她的继承人认识到若想避免清朝灭亡,中国势必进行改革。此后直至1912年清朝覆亡以前实行了多种新政措施,但始终无法扭转形势。(2)义和团的英勇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3)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

5、动作用。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纯粹的爱国主义的自发的运动”,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2负面评价(1)学者王致中曾发表论文封建蒙昧主义与义和团运动,批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迷信)、仇外的运动。引起较大反响,其论点和论据被广泛征引。(2)盲目排外,反对西方文明。从起因看,义和团运动起于反洋教斗争,以及“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从过程看,在反对和打击侵略者之外,却又杀害无辜的外国人,甚至许多中国平民百姓(数量远超过洋人及教民);“挑铁道,拔线杆”等,说明盲目排斥外来文明。【经典例题】1.(2021 山东卷6) 近代一位外国人

6、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 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 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 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

7、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A;根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B;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C。2(2018北京高考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

8、】A【解析】根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等信息可知是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疑问,不是颂扬,故B项错误;列强对弱国持侵略态度,不可能担当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是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不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课时检测】1梁启超、严复等人主张在君权与民权之间折中调和,要有“君权”,才能完成反帝的任务,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又要有“民权”,才能完成反封建君权的任务。这表明他们()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政治目标具有空想性C认为君权民权矛盾尖锐D处权力之争两难境地【答案】A【解析】要保留“君权”

9、又要反对君主专制,同时要兴“民权”才能完成发对封建君权的任务,即实行君主立宪制,通过立宪限制君主权力,树立人民主权,故选A;BCD表述错误,排除。2“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涵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可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故选C项。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

10、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故选C项。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答案】C【解析】从19世纪末中

11、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故选C项。5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维新运动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维新运动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戊戌维新运动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维新运动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答案】B【解析】戊戌维新运动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所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了戊戌政变,故选B项。6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

12、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陈夔龙所述的用意在于批判戊戌变法裁撤官员过多,用力过猛,从而导致变法社会阻力大。故选D。7戊戌政变前谭嗣同曾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包围圆明园,劫持慈禧太后),关于在这一事件前后,袁世凯在何时告密有不同的记载。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一文中声称,自己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告的密;张一麐在心太平室集则称,袁世凯在政变发动之后,为撇清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才告的密。这反映出()A当事人的历史叙事一定

13、真实可信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B对,袁世凯的戊戌日记与张一麐的心太平室集中关于袁世凯在告密这个事件上的时间记载不一致,说明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8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答案】D【解析】义和团运动对于外国及与外国相关的一切事物都持排斥态度,不分其作用是否积

14、极,故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无法捍卫民族尊严,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最终失败,没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故C项错误。9“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情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己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清廷发布这一上谕的意图是()A完成百日维新的未竟之业B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C下罪己诏以讨好西方列强D主动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答案】B【解析】从材料“既内恐舆情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可知,清廷发布上谕的意图在于

15、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清王朝的本意是消除国内矛盾与国外的指责,无意于真正的改革,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清王朝是迫于国内外的压力而改革,故D项错误。10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1日说:“我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我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与太平天国的斗争目标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马克吐温称赞“义和团是爱国者”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帝国

16、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封建,而义和团运动则是反帝,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清政府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所并不想干的事情。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迫使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使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从沿海深入内地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战争是以镇压义和团运

17、动为借口而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C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均排除。121901年7月24日,清廷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的上谕正式颁布。上谕指出:“现当重订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这反映了清廷()A承认传统外交机构存在弊端B充当西方列强治华工具C主动调整外交推动社会转型D发展平等外交挽救危机【答案】A

18、【解析】据材料“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可知,清政府认识到传统外交机构的弊端,故A项正确;外务部的设立不能说明清政府充当西方列强治华工具,故B项错误;清政府是在外部压力下被迫调整的,故C项错误;晚清外交是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故D项错误。13“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户部银三百余万,内帑倍之,尽以资敌。大治道途,穿城为铁道,通正阳门。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与材料所示战争相关的是()A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D设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俄、英兵

19、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可知材料所示战争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设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内容,故D项正确。14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中惩办义和团、赔款以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在华特权,故选A。15辛

20、丑条约规定:准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重要地区派兵驻扎;北京到大沽的炮台一律拆除。这一条款反映了()A列强放弃将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B列强不再以战争的方式侵略中国C清朝政府已经无力镇压内部反抗D义和团的爱国运动震慑了西方列强【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西方各国派兵驻扎中国铁路要地,拆除中国的军事设施,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可知,西方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反抗,故在军事上加以防范,这主要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与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互保”协

21、议(“保护东南章程九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地区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过多地指责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慈禧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

22、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一认识:“东南互保”是“一幕丑剧”,应该否定。理由:“东南互保”是在清朝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后,公开反抗朝廷决议,破坏中央集权体制的行为;为之后的地方割据、混乱首开先例,留下隐患。“东南互保”是在列强对华发动军事侵略的背景下,地方大员不顾整体战局、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与列强互签和约,是向帝国主义投降的卖国行为。示例二认识:“东南互保”有其积极性和合理性,应该肯定。理由: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盲目排外的错误决策,势必引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形势下,“东南互保”是对清朝中央政府错误决策的有力抵制。“东南互保”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缓和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限制战争范围、抵制外来侵略的作用。因此,“东南互保”是一种曲线自救之策,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具有积极性和合理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