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927KB ,
资源ID:291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12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布》2022高考历史六大热点主题1-红色党史百年历程(解析版) 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布》2022高考历史六大热点主题1-红色党史百年历程(解析版) WORD版.doc

1、热点主题一红色党史百年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题情境】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年诞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色党史,百年历程,承载着

2、“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知识链接】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探索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3、,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由于当时共产党缺乏革命实践经验,在革命后期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加之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2)成熟时期:从国共十年对峙至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从理论和实战中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秋收起义后,中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上,中

4、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2革命实践铸就民族精神(1)红船精神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脊梁精神”的重要内核,是当代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

5、,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3)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信念坚定、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长征精神的显著特点是革命的乐观主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4)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我们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体现,是中

6、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和曲折发展(19491976年)(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步建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到逐渐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经济上:过渡时期,我国开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后来出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八字方针”对经

7、济进行适时调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文化上: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使文艺、学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但“文革”开始后,教育战线一片混乱,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1)政治上:逐步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典范;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

8、开放区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思想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文化上:强调贯彻“双百”方针,文艺和学术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高考制度的恢复、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促进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5)生活上:民众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变、交通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日益更新;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试题专练】1(2022四川省自贡市一模文综30) 1924年1月,中

9、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正式开始第二次合作。两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其突出特点是()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B国际力量决定国共实现合作C苏俄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 D共产党党员以个入身份加入【答案】A【解析】由材料“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目标,由材料“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正式开始第二次合作”可知抗日战争为了反抗日本侵略实现第二次合作

10、,二者的突出特点都是反帝,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故选A项;国共合作是由国内社会矛盾决定的,排除B项;苏俄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促成了两党第一次合作,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即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排除D项。2(2022四川省自贡市一模文综31) 1939年,冀中区建立民校识字班3574个,拥有学员167705人,1940年,学员增至391915人,比1939年增加22万余人。到1939年底1940年初边区共扫除文盲50多万人。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 B敌后根据地动员民众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巩固 D社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由

11、材料“1939年,冀中区建立民校识字班3574个”“到1939年底1940年初边区共扫除文盲50多万人”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开展针对于农民的学习教育,通过扫盲教育让人民脱离愚昧、无知,社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故选D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抗战信息,扫盲教育旨在让人民摆脱愚昧无知,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3(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历史考试4) 1923年1月,中共政治机关报向导刊发革命与反革命一文,指出“一个阶级抑或是一个党派是

12、否革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任何党派甚至于任何军人每个革命的行动,都可以与之联合”。由此可见,向导报()A认清了国民党的阶级本质 B对国共合作具有推动作用C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方向 D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对于任何党派甚至于任何军人每个革命的行动,都可以与之联合”可知,中共认为可以联合任何党派和军人,结合所学大革命可知,这一看法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阶级本质,排除A项;据所学,1927年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提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而材料时间是1923年,排除C项;据所学,1921年中共成立,材料时间是1923年,此时中共力

13、量并不强大,没有确立领导地位,排除D项。4(2022河北高三一轮复习联考11) 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对与其意见相左的进步媒体进行无情打击,仅1946年秋就以逮捕所谓“共党嫌疑分子”为名先后查封进步报刊265家。对反内战独裁的民主党派人士屡屡施以威胁和殴打,对民间异己声音进行暗杀和遏制。这些做法旨在()A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满足专制独裁的现实需求C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走向 D抵制共产主义的思想渗透【答案】B【解析】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对与其意见相左的进步媒体的无情打击和对反内战独裁的民主派人士、民间异己声音进行压制的做法,是为了维护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故选B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并不想建立民主

14、联合政府,其真实的意图是坚持内战和独裁,所以并没有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排除A项;国民党要实行专制独裁,上述做法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不是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走向,排除C项;抵制共产主义的思想渗透并不是根本目的和主要目的,国民党的做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其专制独裁统治,排除D项。5(2022河北高三一轮复习联考12) 图1、图2是近代中国两次战役形势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1 图2A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设 B国统区政治腐败和经济崩溃C国共双方和谈彻底破裂 D国共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逆转【答案】D【解析】图1指的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图2指的是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上述变化是由于解放

15、战争进行过程中,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选D项;解放战争国共双方形势的变化根本上是实力对比的根本性变化导致的,而不是解放区民主政权建设导致的,排除A项;影响战场战略态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实力对比,而不是国统区政治腐败和经济崩溃,排除B项;国共双方的和谈彻底破裂是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调研考试19) 1948年4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不要提“开仓济贫”的口号、必须有计划地处理粮食和燃料问题等。这些提法反映了共产党()A着手

16、部署工作重心转移 B旨在中立民族资产阶级C酝酿改变土地改革路线 D计划调整民主革命纲领【答案】A【解析】据材料“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燃料问题等”可知,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的解放,中央明确规定城市工作的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坚决防止将农村中斗争地主富农、消灭封建势力的办法错误地应用于城市,即着手部署工作重心转移,故选A项;“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表明此时中共是争取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项;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五四指示,标志着党的土地政策从实行减租减息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转变,排除C项;材料强调着手部署工作重心转移,民主革命纲领一直没有变化,排除D项。7(

17、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调研考试7) 邓小平说:“拿冀鲁豫来说,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试问,扭在解放区打,我们受得了吗?如果我们只想在内线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为此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是()A进行战略转移 B转入敌后抗战 C展开战略反攻 D实施战略决战【答案】C【解析】据材料“扭在解放区打,我们受得了吗?只想在内线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可知,内线作战使解放区损失严重,因此要转到外线上去,为此,中央军委部署外线作战,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C项;长征已经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排除A

18、项;抗战时期,中共转入敌后抗战,开展游击战争,排除B项;1948年秋,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8(2022四川省泸州市一模文综32) 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地契约,“使农民站在合法和有理地位”。这一指示表明()A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B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C民族战争促使中共政策调整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据材料“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可知中共政策的原

19、则性,据材料“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可知中共政策的灵活性,故选B项;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5日签署投降书,1946年抗日战争已结束,排除C项;1947年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使封建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9(2022重庆市高考模拟调研9)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指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据材料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召开于()A国民革命兴起

20、时期 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完全胜利时期【答案】B【解析】由材料“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本侵华进程的加快,中共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坚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因此以党外合作的方式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故选B项;国民革命兴起时,共产党并未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内战,并未建立统一战线,排除D项。10(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联考9)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21、下,这一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A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有利于形成国家建设的合力C利于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D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答案】B【解析】“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能避免分裂,民主能调动积极性,这样能激发所有人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故选B项;“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一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可见其制度是统一战线制度,它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一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统一战线制度,是政协制度,不是基

22、层社会制度,排除C项;“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一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属于统战制度,不是少数民族制度,排除D项。11(2022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联考10) 毛泽东谈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时说:“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他意在强调宪法的制定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 B内容的广泛性 C人民民主原则 D适合中国国情【答案】C【解析】由“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可知,1954年宪法

23、的制定是经历了大范围群众讨论,最后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C项;1954年宪法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材料反映的是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人民民主原则的运用,并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广泛征集了群众意见,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但并没有提到具体的宪法内容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仅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的人民民主原则,适合中国国情应该是从宪法的内容角度来说的,排除D项。12(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调研考试8) 1980年,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农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作为

24、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这表明()A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做出调整 B土地所有制结构已经被突破C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出现变化 D农民率先开始政治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设村民委员会取代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设乡、镇政府取代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即改革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故选A项;土地仍归国家所有,所有制结构没有突破,排除B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指由家庭联产承包制取代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生产集体生产经营模式,而材料是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调整,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5、就已开始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说法错误,排除D项。13(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模拟31)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将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是强调台湾回归祖国后,在政治上、财政上、改革上等领域的自主权。据此可知“一纲四目”()A成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梳理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C孕育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 D确认了中国对港澳台的主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将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是强调台湾回归祖国后,在政治上、财政上、改革

26、上等领域的自主权”,可知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与“一国两制”的内容基本相似,即和平统一,给予台湾较大自主权,故选C项;“一纲四目”只是理论,并不是纲领性文件,排除A项;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并不是国际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台湾,并没有涉及港澳,排除D项。14(2021四川省资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34)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编制过程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B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规则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27、 D依法治国是国家建设中心任务【答案】B【解析】材料可知民法典在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民法典主要是调节民事关系,结合材料“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均为调节经济领域相关规则,可知民法典的编制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故选B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家建设中心任务是经济发展,排除D项。15(2022河南省中原

28、名校高三上学期联考14)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和重要的人民民主制度,真正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论断的根本依据是()A中共的英明领导 B推翻了三座大山C广大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D公有制下的集体利益和公共意志【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占主导,体现了公有制下的集体利益和公共意志,真正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故选D项;中共的英明领导是领导力量,排除A项;推翻三座大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条件,排除B项;广大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思想因素,排除C项。16(2022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8)1988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

29、院发布公告,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建国前所犯罪行,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和开展经贸活动均受法律保护。该公告的发布()A意在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B表明司法独立不受干涉C标志海峡两岸开始交流 D破坏了我国的司法主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建国前所犯罪行,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和开展经贸活动均受法律保护”可知通过法律切实保护台胞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项;司法独立不受干涉是外交问题,材料强调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1983年海峡两岸逐渐打破交流的坚冰,开始通邮、通商、探亲,排除C项;司法主权是外交问题,“破坏了我国的司法主权”表述不符合新中国外交

30、关系发展史实,排除D项。17(2022四川省达州市一模文综34) 下列表格为1950198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50551966169112196066207130731971970829921442417419809870519140194从上表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看,其制约因素主要是()A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 B工业化政策的执行C“五年计划”的实施 D受国际环境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城镇人口比重在19501960年迅速增长,在19601970年有所减少,19701980年又有所增加,结合所学这与国家政策有关,

31、50年代受一五计划和大跃进影响,城市人口迅速增加,60年代国家倡导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减少,70年代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故选A项;据所学,工业化政策的执行是50年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项;据所学,“五年计划”的实施是50年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变化趋势,排除C项;据所学,中国国内人口变化与国际环境无关,排除D项。18(2022四川省达州市一模文综35)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32、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反映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淡化 B土地承包权发生根本变化C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D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改革【答案】D【解析】据材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可知,政府鼓励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是政府对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探索,故选D项;据材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可知,土地流转是自愿原则,农民依旧对承包的土地有使用和经营的权利,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不是淡化,排除A项;据材料“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知,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承包权没有发

33、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政府的农业政策变化,没有涉及农业经济本身的发展,排除C项。19(2022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诊断测试31) 图7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宣传画领土地证(宣传画注释:有了土地有了根,不愁苦来不愁穷。深耕细作要加紧,年年岁岁好收成)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到了确立 B农业合作化得到农民支持C农业对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援 D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宣传画领土地证(宣传画注释:有了土地有了根,不愁苦来不愁穷。深耕细作要加紧,年年岁岁好收成)”,可知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34、故选A项;农业合作化强调土地归集体所有,而不是领土地证,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巩固了新中国,并未涉及与工业的关系,排除C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才开始,排除D项。20(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历史考试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家庭经营尚感困难”。基于此,我国()A开展了土地革命 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C成立了人民公社 D采取包干到户形式【答案】B【解析】据材料“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家庭经营尚感困难”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的家庭经营农业条件不成熟,据所学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可

35、知,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行农业合作化,故选B项;据所学,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是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之后的经济模式,排除C项;据所学,包干到户是为了解决人民公社的弊端进行的改革,是独立的家庭经营,排除D项。21(2022百校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新高考)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自成祖以降,“毋论富豪贵介,纨绮相望。

36、即贫乏者,亦强饰华丽,扬扬矜诩,为富贵容。”时人张瀚指出:“今也散淳朴之风,成侈靡之俗,是以百姓就本寡而趋末众。”正德、嘉靖以后,徽州“业贾者什七八”,“大半以贾代耕”。店铺里陈列的商品很难看到大宗生产用品,“通都之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当时出现了许多作坊和手工工场,但绝大多数是进行消费品生产的。同时,生活以侈靡相高,人情以放荡为快。争讼叠起,甚至公然打家劫舍。“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周极,骨肉相残。”摘编自蓝东兴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刍议材料二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

37、、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与方向: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精简行政机构;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节约粮食。人民日报9月6日也发表了同主题社论。厉行节约作为一项国家政令在一五计划中开始实施。全国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的国营企业、机关迅速进行动员布置。群众性节约运动开始在一些工矿企业单位和农村社会基层中开展。1954年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再次强调了厉行节约与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性。1955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群众性节约运动在各战线全面开展起来。195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节约储蓄的号召。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

38、民内部矛盾中把节约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宏观方针。各地纷纷把增产节约视作1957年工作中心。国务院指示,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积极开展整风运动。短短五年时间内,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9亿2千万元,并把它全部用于国家生产建设中。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盛行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原因,概括其特点。(12分)【答案】(1)影响:浪费了大量物质财富;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持久发展,不利于工商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

39、;不利于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官场腐败。(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原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国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特点:党和国家的领导;全面开展;计划性强;具有群众性;成效突出;节约运动和整风运动相结合。(6分,答出3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一“即贫乏者,亦强饰华丽,扬扬矜诩,为富贵容”,可知贫乏者也过度消费,得出浪费了大量物质财富;据材料一“今也散淳朴之风,成侈靡之俗,是以百姓就本寡而趋末众”结合所学可知“本”即农业,“末”即商业,得出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持久发展,不利于工商业生产的协调发展;据材料一“店铺里陈列

40、的商品很难看到大宗生产用品,通都之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等信息,得出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据材料一“生活以侈靡相高,人情以放荡为快。争讼叠起,甚至公然打家劫舍”,得出不利于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据材料一“金令司天(即统治者),钱神卓地,贪婪周极,骨肉相残”,得出加剧了官场腐败。(2)第一小问原因,紧扣设问中时间“一五计划时期”并据材料二“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与方向: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得出建国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据材料二“精简行政机构;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节约粮食”结合建国初,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匮乏,节约关系社会稳定,得出巩

41、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从传统方面思考,得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厉行节约作为一项国家政令”等信息,得出党和国家的领导;据材料二“全国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的国营企业、机关迅速进行动员布置。群众性节约运动开始在一些工矿企业单位和农村社会基层中开展”,得出全面开展;据材料二“厉行节约作为一项国家政令在一五计划中开始实施周恩来再次强调了厉行节约与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性”,得出:计划性强;据材料二“群众性节约运动在各战线全面开展起来”,得出具有群众性;据材料二“短短五年时间内,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9

42、亿2千万元,并把它全部用于国家生产建设中”,得出成效突出;据材料二“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积极开展整风运动”,得出节约运动和整风运动相结合。22(2022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高三12月统测26)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因此而获得了一种理论上的解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

43、秋,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摘选自陈强、郭起回到延安:重温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的辉煌岁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并简述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党的建设角度概述在延安时期开展的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其体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精髓的意义。(6分)【答案】(10分)(1)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分)贡献: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改办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公开理论刊物; 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分)(2)主要内容: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

44、、宗派主义、党八股。(每一点1分,共3分)意义: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小问贡献,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相关知识可知,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改办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公开理论刊物; 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成为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同时在五四运动后,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还号召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5、。(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从党的建设角度看,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用来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整风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在当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面对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的敌对行动,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达到了思想上的空前统一;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3(2022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16)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总结隋亡的教训中,李世民和魏征悟出一个真理:国以民为本。李世民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

46、,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魏征奏曰:怨不在天,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基于以上认识,他们确定了以存百姓为宗旨,以简静为特征,以营衣食为主题的治国方略。唐太宗经常派遣使者巡视各地,考察官吏,劝课农桑。为了不误农时,唐太宗还在法律中规定,诸非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陈增辉儒家民本思想源流材料二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明确指出三大主义皆基于民。三民主义便是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对其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他弘扬传统重民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扬它与近代民本

47、、民主一致的成分,从而使近代民本思想、民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壤,让更多的人接受,变为现实。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已然证明,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什么人是根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骨干呢?就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彰显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为民情怀。摘编自潘丹

48、尼、王淑辉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话语的发展与创新(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效果。(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太宗和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异同。(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主要意义。(8分)【答案】(24分)(1)(8分)主要特点:以民为本;戒奢从简;澄清吏治,依法治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每点1分,4分)积极效果: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有效维护了自己的统治。(每点1分,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2)(8分)相同点:都认为人民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提倡执政

49、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2分)不同点:渊源不同:唐太宗民本思想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还借鉴欧美经验。目的不同:唐太宗希望通过“保民”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孙中山希望通过赋予民众一定的政治权利,来实现“保民”的目的。“主权人”身份的不同:唐太宗的民本是“君”为“民”做主,“主权在君”;孙中山的民本则是“民”为自己做主,“主权在民”。(每点2分,6分)(3)(8分)主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保证了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正确领导;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伟

50、大复兴。(每点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国以民为本”,得出以民为本;据材料一“以简静为特征”,得出戒奢从简;据材料一“诸非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得出澄清吏治,依法治国;据材料一“考察官吏,劝课农桑”,得出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第二小问效果,首先我们要紧扣设问“积极效果”,即从正面来思考,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来思考,从而得出答案。(2)首先把握要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相同点,据材料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材料二“三大主义皆基于民”,得出都认为人民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提倡执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不同点,可以从渊源、目的、内容等方面来思考,唐太宗与孙中山是两

51、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唐太宗民本思想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还借鉴欧美经验;唐太宗作为君主,孙中山为革命者,其目的自然有差别,唐太宗希望通过“保民”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孙中山希望通过赋予民众一定的政治权利,来实现“保民”的目的;唐太宗和孙中山两者的地位不同,唐太宗的民本是“君”为“民”做主,“主权在君”;孙中山的民本则是“民”为自己做主,“主权在民”。(3)据材料三“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得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据材料三“民主革命时期,什么人是根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骨干呢?就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可以从革命和建设时期来思考,得出保证了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正确领导;据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彰显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为民情怀”并从人民、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得出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