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如2012年四川卷第4题,2009年海南卷第1315题,200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09年辽宁卷第37题等。2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如2013年重庆卷第911题,2011年山东卷第3题等。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坡度、降水、植被等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示意图,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2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问题及其原因。3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中城镇、
2、绿洲等的变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一、荒漠化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点睛】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年降水量50mm以下200mm以下400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
3、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点睛】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干旱的气候使许多自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4、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也有差别。人为原因分布区破坏原因治理措施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草原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增加收入
5、增加农牧民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放牧牲畜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调整农、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合理分配水资源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3.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
6、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渍)化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快速确定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1熟记主要生态问题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碱)化、森林减少、生
7、物多样性锐减等,而在平时的试题中,主要考查的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等。2准确判断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典型区域的环境问题或是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区牢固记忆。如一提到水土流失马上要联想到我国的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地区,一提到森林破坏马上要联想到亚马孙热带雨林。第二,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明确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条件下,正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析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形成必然与气候干旱相联系,只有在降水稀少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该问题,如果人类活动不当,则会出现荒漠化的问题;此类地区如果灌溉不当,则与之相关的生态问题就是土地次生盐渍(碱)化
8、。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原因。提示: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文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2分析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提示:(1)增加地面粗糙度,减弱风速、防止沙丘移动。(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3我国西北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种?请说明理由。提示:选或。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温馨提示:如果有时间,请以2009年宁夏卷第37题为例巩固该探
9、究点1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2014安徽模拟)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A DC D(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解析:第(1)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过度放牧或过度
10、开垦,易导致荒漠化。第(2)题,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可能愈加干旱。答案:(1)B(2)A2水土流失的原因读全国主要河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以下问题。(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_。(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_。(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_。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面积大,降水多且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因而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第(2)题,松花江及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好,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第(3)题,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因而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答案:(1)长江流域面
11、积广;地处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2)植被覆盖率较高(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3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读2013年我国部分省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回答(1)(3)题。(1)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A西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2)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植被破坏严重人口多、耕地少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降水多,地表侵蚀作用强A BC D(3)防治土地石漠化的关键措施是()A植树造林 B调整农村生活能源结构C实施农业工程 D生态移民解析:第(1)题,根据统计图可以发现
12、,广西、贵州、云南的石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即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问题较严重。第(2)题,根据贵州省地理环境特点,可推断出土地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多、耕地少,植被破坏严重等。第(3)题,植被破坏是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则植树造林就是防治土地石漠化的关键措施。答案:(1)A(2)C(3)A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信息获取1区域土地类型变化:灌木林、高草地大幅度减少,农居地有所减少,
13、平原旱地大幅度增加。2区域土地类型变化:高草地、水浇地和农居地减少,平原旱地增加。3区域土地类型变化: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减少,农居地增加。判读方法土地利用图一般判读方法如下:1读图例,明确土地利用类型。2读图表,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区分布、面积大小、比重大小及其变化规律。3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典题例证图甲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图甲图乙(1)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A2000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2000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14、C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D2003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2)2002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A建设用地增加 D粮食播种面积增加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该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及原因。第(1)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第(2)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BC(2)AC(2014石家庄检测)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下图)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
15、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12题。1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土壤污染 D水土流失C湿地萎缩 D土地沙化2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减小风的侵蚀力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流水冲刷A BC D解析:第1题,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化,故D项正确。第2题,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故A项正确。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答案:1.D2.A(201
16、4陕西一模)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信息表明()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4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植被指数越低,说明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故D项正确。A项因果关系颠倒了,故错
17、误。第4题,图中反映的是超载放牧引起的草场破坏,因此,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护草地植被。答案:3.D4.C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6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第5题,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
18、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故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第6题,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答案:5.B6.B7(2014上海黄浦二模)阅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1)获取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沙化的原因有自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要素、地表物质)和人为(人口变化、农业生产)两方面。(2)不利影响从图中给出的四个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气候干旱;(离冬季
19、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2)土壤沙化导致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严重,并会引发风沙灾害。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乌鲁木齐测试)下图为我国六省区天然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蒙古和四川的天然草地面积较广B西藏和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大C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的是黑龙江D天然草地面积较广的省区,理论载畜量也较高解
20、析:选C。由图中理论载畜量和天然草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可知,黑龙江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故C项正确。内蒙古、西藏的天然草地较广,四川天然草地面积少;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小;天然草地面积较广的西藏,理论载畜量并不高。(2014吉林一月检测)下图中、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23题。2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综合发展的地区是()A DC D3下列描述符合、四地区实际情况是()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第2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
21、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综合发展。第3题,由图可知,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答案:2.C3.B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5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
22、大气污染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第5题,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答案:4.B5.A(2014临沂市一模)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回答67题。6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土地沙漠化扩大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增加地面大幅沉陷A BC D7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 B地势较低,降水
23、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解析:第6题,从题干提供的纬度和海拔来看,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破坏植被,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使水环境恶化。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第7题,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是由于河谷内为沼泽地,不利于树木生长。沼泽地多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等。答案:6.B7.A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
24、减,湖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樵采A BC D9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解析:第8题,图中沙地为呼伦贝尔沙地。近年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是沙地形成的自然原因;过度樵采主要发生在西北干旱的绿洲地区。第9题,呼伦贝尔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为草原牧区,该地区应该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
25、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8.A9.B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广泛分布的某处景观。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对该地区“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解释,合理的是()A降水多为急性暴雨B植被覆盖率高,地势平坦C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D位于盆地底部,便于地下水汇集11下列有利于控制该地区石漠化范围扩大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大种植业比重C跨流域调水,增加地表水水量D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知,该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上,这里多溶洞、地下水漏斗、暗河,因此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第11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
26、口素质,有利于控制该地区石漠化的扩大。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6分)(2014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2所示)。材料2:冰川退缩后,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形成越来越高的戈壁滩(2013年11月拍摄)。材料3:“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1)分析每
27、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8分)(2)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12分)解析:(1)每年12月次年3月,青藏高原正值冬季,风力大,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故多风沙天气。(2)高山积雪的减少会导致冰雪融水减少,加剧干旱程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材料3中的现象与土地荒漠化有关,产生的原因以人为原因为主,要针对原因采取措施。答案:(1)冬季受高气压控
28、制,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2)冰雪融水减少,加剧干旱的程度;地表遭受风蚀加剧;影响植被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当的工程建设。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13(30分)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
29、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在_。(6分)(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以上的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6分)(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10分)(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的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
30、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从地形、植被、气温、降水、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读材料3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考虑。相应的措施对应原因一一提出,“对症下药”。答案:(1)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2)35101030(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降水多,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
31、不足等。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高考四川卷)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选D。蒙古国降水少,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有利于解决该地环境问题,D项正确。调整农作物熟制与当地生态环境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广泛建设人工水域是在降水多的区域实施的措施,B、C项错误。读下图,完成23题。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
32、,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解析:第2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3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答案:2.B3.B(2013高考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45题。4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33、()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5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C D解析:第4题,本题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D项正确。第5题,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在坡度较小时,产沙量较小;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由此判断A项正确。答案:4.D5.A读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
34、情况图,回答67题。6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7下列关于黄河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 B太阳辐射强烈C生态环境脆弱 D种植业发达解析: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面积大,且退化率较高,与其他各高度范围比较,草地退化面积最大。黄河源地区草地面积广阔,以畜牧业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答案:6.D7.D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89题。8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少年降水
35、量大年降雪日数少沙尘暴日数多A BC D9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改变气候类型削弱风力改变植被类型A BC D解析:P、Q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相对较近,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较大;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草方格沙障可以固沙、截留水分、削弱风力,有效防止风沙侵袭。答案:8.A9.B(2013高考江苏卷)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
36、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11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0题,图示区域地形呈阶梯状,边缘陡峭,台面开阔,适合修建隔坡梯田。第11题,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水土流失,这种反坡梯田最利于保持水土。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35分)(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
37、、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1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及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陕北高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该地区过去种粮需要大规模开垦坡地,过度垦荒、种植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植被破坏、水
38、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结合该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可得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而苹果种植的效益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在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果渣露天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可通过发展沼气解决以上问题,发展沼气可避免果渣露天堆放,沼气可作为农村生活能源,而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39、。(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13(21分)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
40、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材料2: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字母的含义,完成上图。(8分)(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5分)(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8分)解析:(1)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可知,A表示人口增加,C表示滥伐森林,B表示高温多雨,D表示水土流失。(2)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来分析,它应
41、该发生在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使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减产;对地形产生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而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保护植被,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的荒漠化主要是因为人口过快增长,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丧失,因而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农村对生活能源的需求。答案:(1)A人口增加B高温多雨C滥伐森林D水土流失(2)江南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