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580KB ,
资源ID:29105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10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材全解&精析精练》高三地理之第3-8单元小结(大纲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材全解&精析精练》高三地理之第3-8单元小结(大纲版WORD版).doc

1、第38单元 小 结热点聚焦 我国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才能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单元小结重点、热点内容有: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2水土流失的治理Ks5u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三)河流的综合治理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长江三峡地区开发移民及安置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四)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五)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2、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六)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 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第38单元集中了我国国土开发和整治的5个不同方面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代表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知识与能力的热点。一、高考热点聚焦 在这5个单元的案例分析中,依先后次序国土开发和整治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水土流失的治理”最重要最突出,“荒漠化的防治”次之

3、,依此类推。 案例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无疑是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绝好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5个单元的内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例: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 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在观察图例的基础上对相应图例的省区分布做判断。重点是对不同地域水土流失面积大小的成因分析,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要求学生在了解各个区域自然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发散思维。 参

4、考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四川省 重庆市(排名不分先后,简称同样得分) (2)气候干旱 (3)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二、最新社会热点聚焦 国土开发与整治的典型案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近,具有可考性。 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要运用地理知识,能体现素质教育对能力的要求,体现高等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也将会出现类似的对某一地理事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措施的试题。 例:分析我国中南地区某河流泥沙含量的统计资料表和流量变化曲线图(见下页)。问答下列问题。某河流泥沙含量统计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泥沙含量(k

5、g/m3)1994年0.010.010.030.071.5710461.860.970.130.100.020.011998年0.010.020.040.102.342.172.531.370.180.120.030.012002年0.010.010.030.061.481.461.720.860.120.090.020.01(1)河流泥沙含量与当地降水、与河流径流各有什么联系? (2)从1994年初到2002年河流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其主要人为原0.18因是什么? (3)若规划要对该河流的径流进行人工调控,该河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如何调控? 解题精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地理坐标确定该地位于

6、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各年份河流泥沙含量的季节变化来看,可知该河流夏季多雨季节泥沙含量高,此时也正是径流量大的季节,但该题在这些表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以泥沙含量高为问题中心分析其具体的成因。 河流泥沙含量的高低反映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泥沙含量的变化反映厂水土流失状况的变化,这取决于影响水土流失的客观因素的变化,其中自然环境的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因而河流泥沙含量的变化与流域内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该题的第(2)问实质上间接地考查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 该题所示的河流径流示意图反映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与该地区的气候是统一的。本题的第

7、(3)问考查的是河流治理,河流的综合治理应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适当方式达成相应的目标,而此题考查的目标是定向的,即从多种思维方向中选择特指的思维方向,答案相对确定且比较简洁。 参考答案:(1)河流泥沙含量与降雨强度相关,降雨强度越大,河流泥沙含量就越高。河流泥沙含量与河流径流的流速也有关,径流的流速越快,输沙能力越强,水中的泥沙也越多。 (2)从1994年到1998年河流泥沙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流域内开荒种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1998年到2002年河流泥沙含量减少,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退耕还林、保护植被使水土流失有较大程度的减缓。 (3)修建水库。修建水库要有地质结构稳定且河道(

8、床)比较狭窄的地点作为修建水坝的坝址。能力测试显能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机械化耕作(答案:D)2导致黑土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黑土层被冲刷变薄 B.气候变干所致 C.太阳曝晒所致 D.微生物所致 (答案:A)3关于沼泽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区 B.沼泽土生产潜力很大,是目前东北区商品粮种植的主要土壤 C.沼泽土土壤内水分过多,通气不好,地温低,不能开发利用 D改良沼泽地主要是防洪与抗旱相结合

9、 (答案:A)4森林覆盖率减少,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 ) A.木材产量减少 B.火灾、水灾频繁A 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珍稀动物种类濒临灭绝D.不利于森林更新 (答案:C)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集中的地区在 ( ) A.整个平原 B.斜缓平原 巴山前冲积扇平原 D.冲积低平原和滨诲平原(答案:D)6黄淮海平原今后农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A.扩大新垦耕地面积 B.挖掘现有耕地生产潜力 C.扩大灌溉面积 D.治理风沙危害 (答案:B)7引起水盐运动的原因主要是 ( ) A频繁的旱涝变化 B.河水水位的涨落B 土壤结构的季节变化D.灌排水不合理 (答案:A)8有关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

10、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季风活动使其光、热、水相当丰富,配合较好,一般不出现农业气象灾害 B.生物品种丰富多样,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土地类型多样,但水土流失严重 D.红壤广布,有机质丰富,为高产土壤之一 (答案:B)9南方丘陵山区建立立体农业体系,有利于 ( ) A.节省大量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 B.发挥土地优势,扩大种植业比例 C因地制宜,扩大就业 D.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答案:D)10南部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 ) A.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鱼塘一台田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盐碱低湿地的综合治理 (答案:A)11关于南方丘陵山区的叙述,正确

11、的是 ( ) A.地貌表现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 B.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气候干燥 D.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7、8两月 (答案:A)1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是 (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答案:D)13“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 Ks5u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林草生长更为茂密 C原有林草种源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D.水土流失得到抑制(答案:C) 14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 A.开挖煤矿

12、 B.夏季暴雨过于集中C黄土土质疏松、覆盖深厚 D缓坡开垦、修筑水平梯田 (答案:A)15.关于绿洲和荒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形成绿洲的决定性因素是水,因此干旱、半干旱区有水的地方一定有绿洲 B.荒漠和绿洲是相互对立的,因而不可逆转 C.在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和荒漠同时并存,所以有荒漠的地方就一定有绿洲 D.在有丰富水源补给和储存的冲积扇地区,人们只要合理利用水源,建立绿色屏障,就可以使荒地变成绿洲 (答案:D)16三峡移民能否妥善安置的核心问题是 ( ) A.住房问题 B.就业问题 C.耕地问题 D.交通问题 (答案:C)17三峡移民的特色是 ( ) A.就地后靠、就近安置 B迁人

13、大城市 C资金严重不足 D.迁往人口密度小的地区 (答案:A)18关于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 A.库区环境容量不足且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C资金严重不足 D.乡土观念太强 (答案:A)19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有弊,相差无几 B.有利影响主要在三峡库区 C.不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D有利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答案:D)20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且有“水中熊猫”之称的珍稀动物是 ( ) A.中华鲟 B.白暨豚 C武昌鱼 D.娃娃鱼二、非选择题 (答案:B)21分析下图并按要求回答: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

14、象的原因是_。 (2)如A、B均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 (3)A图的荒漠化表现为_,B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_。(4)这种荒漠化分布表现为_,常常可以在_和 _草原等地见到。 (答案:(1)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2)为放牧引水打井,过度放牧,使井周围草地破坏最严重 (3)斑点状的荒漠圈 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4)半干旱的草原牧区造成草场退化 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22读“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宜发展农、林、牧的土地大约占平原土 地总面积的_。 (2)由图说明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什么?(3)要发展农业生产,

15、能否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解决?为什么? (答案:(1)80 (2)黄淮海平原宜于农、林、牧业发展的土地面积可达80,其中直接用于耕作或可垦荒地仅占5932,林、牧用地比重很少,利用率不高。在农业用地中,可垦荒地仅占318,说明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一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二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其他用地的生产潜力和利用率,使农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以农为主、林牧渔业合理发展、全面促进的大农业结构。 (3)不能。因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可垦荒地少。)23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为江西省泰和县干烟洲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A

16、_,B_, C_,D_,E_。 (2)C处在整个土地利用中的地位是_,E处发展的方向是_,理由是_,D处可发展哪些生产?_。Ks5u (3)A、B、D的生态意义具体表现为: A_,B_,D_。 (4)此种农业从布局上可称为_,除千烟洲外,其他地区可否建立同类模式?_。可 以借鉴千烟洲经验的原则是_。(答案:(1)用材林 经济林 人工草地或果园 鱼塘 高产农田 (2)主体地位 生产粮食作物 坡前平坦地、地壤肥沃、灌溉条件好 塘中养鱼、虾,塘面养鸭等水产 (3)A.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a保持水土 n防洪灌溉,减少洪涝灾害 (4)立体农业 可以 因地制宜)潜能测试 24读“世界荒漠带分布图

17、”,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世界上的荒漠包括_和_两种类型。 (2) 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3) 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 (4) 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 _。 (5)图中D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Ks5u(答案:(1)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2)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水分 (3)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或来自大陆的信风控制,干旱少雨 (4)该地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故不会形成沙漠 (5)南北走向而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湿润气流,D地位于背风地带,干旱少雨,故形成了沙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