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21.50KB ,
资源ID:29099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09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训练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训练 .doc

1、(时间:4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四川宜宾高三诊断性考试)梁启超曾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在此,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是()A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始B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对决C洋务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 D中国人民群体意识形成的开始解析:选D。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对决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结束,材料并未涉及该信息,故C项错误;据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可说明中国人民在甲午中日战争

2、战败后,开始觉醒,形成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群体意识,故D项正确。2(2014梅州高三质检)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ABC D解析:选C。该题是组合型题目,注意使用排除法,一战爆发于1914年,与题干“19011911年间”不符合,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选择C项符合题意

3、。3(2014深圳高三调研)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解析:选D。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国家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

4、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都与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无关,没有体现出“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故A、B、C项错误。4(2014山东枣庄高三调研)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题目所刊载的期数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排外平议第68期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年到18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光绪皇帝亲政,与材料“非皇上复政”不符,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口号是“扶清灭洋”,

5、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符合题干材料时间和关键词意思,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不存在“排外平议”一说,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5(2014梅州五华县质检)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C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题干强调的是“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

6、误;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故D项错误。6(2014福州高三质检)商会是近代出现的商人群体。据统计,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1915年更激增到1 262个。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鼓励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C民族工商业发展D欧洲列强放松侵略解析:选C。政府政策的鼓励、列强放松侵略是推动商会激增的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A、D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推动商会激增的思想因素,民族工商业发展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根本因素,故B项错误,C项正确。7(2014湖南衡阳高三联考)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

7、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 824 000270 7171920年1 759500 620 000557 622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资经济的入侵C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解析:选D。材料的数据体现了从19131920年华资企业数量、资本和工人人数的增长情况,华资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应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抵制外资经济入侵都是直接影响,故A、B项错误;只是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工业化仍然非常缓慢,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工人阶级登上历

8、史政治舞台,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最终取得胜利,因而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故D项正确。8(2014清远高三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解析:选B。关键信息:“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从时间上来看,A、B、C、D项都符合;从社会转型的

9、特征来看,洋务运动对应的是经济起步,戊戌变法对应的是政体变革,而马列主义的传入对应的是思想解放,故A、C、D项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并不具有社会转型的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9.(2014湛江调研)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解析:选A。从材料“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可见康有为的“改易服饰”是为变法新政服务的,选择A项。“改易服饰”是要服饰西化,跟上世界的潮流,这

10、不能增强民族自我意识,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无关系,D项只是表现而非目的。10(2014梅州高三质检)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解析:选D。该题是逆向思维型题目,注意题干中“原因不包括”,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

11、行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念转变的关系密切,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2014江苏盐城三模)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解析:选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间是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剪发不算革命”“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说明剪发与

12、革命联系在一起,故B项正确;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在这之后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民权革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12(2014清远高三调研)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解析:选D。孙中山考察欧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五权宪法,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待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故D项正确,C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洪仁玕的资政新

13、篇是近代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厌恶”,故A项错误;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故B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4佛山二模)“文明”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文明”也指“文治教化”。“文明”一词其核心内涵都在于“文”,以“文”为体,以“明”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那么,“文明”之意义何在?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19世纪中叶

14、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材料二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手舞足蹈,忘其所以狂喜,曰文明,其在是矣。摘自论文明第一要素及中国不能文明之原因材料三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之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入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不特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即各地土番亦当丕变(大变)。其不变者,即澌灭(消

15、亡)以至于尽。1897年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材料四有一出话剧(文明人第一幕公演于1914年11月),其主角贾人俊在国外游学数年在他看来,“外国都是些文明先进国凡事都有要从学习文明国入手,哪怕只学得一点皮毛,横竖比咱们的骨格还强得多”贾氏的妻子聪娘说:“中国不及外国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学一个文明的形式就可以了结的。” 罗检秋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 “文明”的认知与思辨(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文明观”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4分)(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近代部分国人眼中“文明”的表现。(6分)(3)材料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6分)(4)对

16、于贾氏夫妇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结合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关史实为例作答)(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可知其出发点是推崇纲常伦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统治秩序。第二小问,要注意,伦理纲常都是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故其基础就是儒家思想。第(2)问由材料二“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可知西方生活方式的流行;由“汽车马车郁郁葱葱”可知,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由“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可知近代化工业的发展。第(3)问第一小问,由“民气大伸,遂尔勃兴”可知兴民权是世界发展趋势,由“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

17、可知中国必须兴民权才能自强。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信息,即“1897年”,这个时期洋务运动的弊端已经暴露,甲午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反思,而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第(4)问题干涉及了两种对待西方的态度。第一种几乎否定了中国自身的优秀,疯狂学习西方,认为哪怕只学一点点,也能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第二种,强调学习应该结合中国实际,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只学形式。很显然,第一种是片面的,但有合理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二种是正确的,资产阶级的很多探索,就是因为没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最终失败。 答案:(1)出发点:推崇纲常伦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统治秩序。思想基

18、础:儒家思想。(2)表现:西方生活方式的流行;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近代工业的发展。(3)思想观念:兴民权是世界发展趋势;中国必须兴民权才能自强。时代背景:洋务运动的弊端,促使维新派思考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4)看法:贾人俊的话过于片面。中国也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如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但也有其合理之处,如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都从学习西学入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贾氏妻子的观点正确。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必须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如近代中国推行宪政制度,最终未能真正完成政治民主化的任务。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大众报业

19、发展举例时间与地点报刊名称创办人情况备注19世纪4070年代的广州、上海等广州纪录报、万国公报、申报等西方传教士19世纪70年代后,中外文报刊共有170多种,占同时期报刊总数的95%。申报开辟了文学专刊1872年,汉口昭文新报艾小梅内容多为轶闻趣事18951897年,北京、上海等万国公报康有为不同于传教士创办之万国公报,后易名为中外纪闻时务报梁启超等同期,康有为创强学报游戏报等李白元等刊小说、戏曲、诗词、散文等19011903年,上海等警钟日报蔡元培等提倡“抵御外侮,恢复国权”中国白话报林白水刊有黄梨洲、说君祸等材料二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

20、,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虽然,以我国之言论机关,竟予外人(注:此处的“外人”指北洋政府)以扰乱治安之口实,而干涉,而取缔,而封禁,言论自由之特权,无端剥夺于外人之手,抑亦言论界之大污点也。大公报(1913年5月5日)材料三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这些进步团体和创办的这些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之 “五四时期北京的学生社团和刊物”(1)根据材

21、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舆论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时期新思想传播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这场“启蒙运动”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从创办人情况看,中国近代报刊业最初由外国人创办,而且占据优势;1872年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而且比重在不断增加,为了政治运动的需要,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将办报推向前进,形成了两次高潮。从报刊内容看,既有宣传救亡图存的政治内容,也有记载趣事、文学的通俗报刊。第(2)问第一小问从“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

22、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言论自由之特权,无端剥夺于外人之手”等信息可知,报刊针砭时弊,但遭到当局的压制;第二小问从外因看,新式教育推动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因看,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以报刊为载体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第(3)问第一小问参加者主要是青年学生,组织形式是组建进步团体,载体是创办新式刊物。第二小问从积极影响看,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大学中新思想的传播,局限性在于还未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1)发展历程: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

23、序幕;他们先后在中国创办了170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2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先河;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报形成高潮,著名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20世纪初,报刊业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报刊层出不穷;此外,记载趣事、文学的通俗报刊也有发展。(答对五点即可) (2)舆论环境:相当自由开放,可以发挥嘲讽时政功能;但仍受到当局的压制。原因: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办报办刊成为风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人民议政意识逐渐增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

24、阶级力量有所增强;新式学校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言论等自由,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3年3月,刺宋案发生,袁世凯加快独裁的道路。(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答题,分别回答“自由开放”和“受当局压制”的原因)(3)特点: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要力量,以社团为主要组织,以刊物为主要阵地。(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影响:推动新文化运动不断深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影响了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重构了大学的文化,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为精神根底。该时期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知识分子领域,没有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