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浙江绍兴测试)“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人口1 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回答12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A包括晋、秦、鄂三省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位于中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2该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环境优美能源原料丰富内河航运发达亚欧大陆桥经过ABC D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区域位置,结合省级行政区及黄河流域的划分,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晋、秦、豫三省,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因此选择B项。第2题,该地区发展炼
2、铝工业的优势结合图示图例,能源资源丰富,陇海线经过其南部,黄河受水量的限制,航运不发达,重工业生产,环境问题较突出,因此C项正确。答案:1.B2.C(2014北京东城区示范校高三综合练习)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下图为20072010年中国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图表。据此回答34题。3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主要集中在()A水电与核电 B火电与水电C水电与其他 D火电与核电4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7年至2010年()A中国核电所占比重持续上升B中国火电所占比重下降了3.3个百分点C中国水电所占比重上升了3.4个百分点D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解析:第3题,结合题干清洁能源的概
3、念,2010年我国清洁能源中水电和核电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本题选择A项。第4题,根据图示各能源的比重,计算得出B项正确。答案:3.A4.B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5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6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7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核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A BC D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
4、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6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第7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答案:5.A6.C7.A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89题。8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9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
5、列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将资源开采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整个成熟期资源开采量保持不变;而衰退期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资源总开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9题,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方面应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另一方面必须发展科技,建设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停止开采资源明显不合理。答案:8.C9.D(2014浙江六校联考)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
6、成1011题。10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C原料 D交通11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第11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答案:10.C11.B二、综合题(共56分)1
7、2(28分)(2013郑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黄河金三角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四个市,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量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材料2:豫晋陕黄河金三角位置示意图。(1)分析该区域优先承接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2)简述该区域建设坑口电站的意义。(8分)(3)指出该区域存在的最严重的一种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该环境问题提出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1)从图中可获取
8、位置、资源、交通、能源等信息。(2)从经济方面分析。(3)图示区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以开矿为主,因此应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和及时复垦。答案:(1)地处中西部结合带,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有陇海线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能,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附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铝土等有色金属。(2)为该区域发展工业提供充足的廉价电力,减轻煤炭交通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水土流失。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植被,有计划的存放表土,采矿后及时恢复地表植被(或做好复垦工作)。13(28分)(2014牡丹江市联考)“攀西六盘水”(攀枝
9、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是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材料2: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业统计表产业2011年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钢铁产业456.3223.1化工产业72.5841.7能源产业236.7632.5钒钛产业66.5446.7工业969.3334.0(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_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煤炭和_。(6分)(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
10、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_、_。(6分)(3)目前,攀枝花工业中的主导产业是_产业;钒钛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_。(6分)(4)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可知,资源富集区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该地区的优势能源是水能和煤炭。第(2)题,该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开发矿产资源破坏地表植被和表土,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第(3)题,从材料2表中数据可知,钢铁产业的产值最大;钒钛产业发展速
11、度快,是由于该地区的钒钛资源丰富。第(4)题,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可从科技创新、扩大规模、完善交通、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分析。答案:(1)三水能(2)滑坡或泥石流水土流失(3)钢铁原料(4)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高考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短缺,需求量
12、大A BC D解析:选A。酒泉位于甘肃西北部地区,地处干旱地区,荒漠面积大,农业生产规模小,未利用土地多,为风电基地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为风电站建设提供了风力基础;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小。下图是2013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23题。2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3制约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水电所占比
13、重小,所以不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水电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也比较小;由于原煤、原油所占比重较大,使用这些能源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所以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也不利于降低酸雨的危害。第3题,读图可知,在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省的天然气比重最大,可以判断为四川省;该省水能资源丰富,但其水能主要分布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地形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答案:2.C3.D(2014南宁一模)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45题。4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煤炭运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A BC D5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A加快能源结构和
14、产业结构调整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第5题,在一定时期内,东北地区煤炭能源需求还要持续增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开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答案:4.B5.A采空塌陷是指由于地下挖掘形成空间,造成上部岩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失稳而引起的地面塌陷现象。我国目前因采空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600亿元。山西是我
15、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采空塌陷灾害也最为严重。读煤层采空区塌陷垂直“三带”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矿区最容易发生塌陷的是()A露天矿区B埋藏较浅的矿区C埋藏较深的矿区D人口较集中的矿区7山西省采空塌陷严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煤炭产量大,矿区覆盖范围广B地震频繁,岩层稳定性差C预防监测措施不到位D人口稠密,耕地比重大解析:第6题,埋藏较浅的矿区最容易塌陷。第7题,山西人口比较稀疏,耕地比重较小。答案:6.B7.D(2014大同联考)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
16、其社会经济效益表规在()A实现了煤炭零外运B提高煤炭产量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9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解析:第8题,该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减少了煤炭外运,减轻了交通压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不会是煤炭零外运。第9题,该产业结构实现了废弃物的部分回收,仍有废弃物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热及二氧化碳排出,加剧了气候变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答案:8.D9.C(2014江苏泰州模拟)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
17、业链模式图”,完成1011题。10产业链模式图中的分别为()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B供气、液化气站C供水、农田灌溉D钢材、轧钢厂11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B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C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解析:从产业链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以煤炭和农业秸秆为燃料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可以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厂的原料。答案:10.A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0分)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_线(限填右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
18、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解析:据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干线是大同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整治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新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答案: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13(3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下表为部分资源型城市三种产业GDP构成情况比较表。城市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
19、)第三产业比重(%)淄博7.462.430.2淮南7.162.330.6大庆1.688.010.4鸡西7.950.241.9平顶山2.768.029.3鹤岗11.354.234.5白银5.676.018.4金昌7.078.015.0材料2: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从1949年到2008年山西共生产煤炭105.24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山西煤炭工业无论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还是为兴晋富民、支持山西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1)分析表中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并阐述原因。(12分)(2)简述山西省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2分)(3)简述资源型城
20、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2分)解析:(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三产业比重过小,因而产业结构不合理。(2)煤炭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引发地面塌陷;污染水源与大气。应注意植树造林,做好开采区的回填与复垦工作,加强煤炭储存与运输的管理以减少污染。(3)资源型城市要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要加大技术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答案:(1)不合理。资源型城市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2)问题:地面塌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等。措施:利用矿渣或表土回填采空区;植树造林,做好复垦工作;加强煤炭的储存、运输、使用的管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3)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