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84KB ,
资源ID:2907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07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二质量调研试题语文2020. 01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

2、乐。梁建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诗人之韵,是诗人个人的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修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他们认为,诗人对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清人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中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

3、神韵。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体现。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更丰富。在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的。宋代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明人胡应麟把“筋骨”、“肌肉”和“神韵”作为作品的三大要素,“筋骨”相当于作品的立意,“肌肉”相当于语言的运用,“神韵”则是精神气质。在他们看来,诗歌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

4、话语蕴涵,这是诗歌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宋人范温那里,韵也同样是作为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而存在的。他认为韵与一些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相区别,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美,如巧丽、雄伟、奇、巧、典、富、深、稳、清、古之类,而是对各种具体美的总的要求,是各种美达到最高峰的产物。如果没有韵,那么空有美的形式的作品是不会令人信服的;如果作品不能在韵上胜出,那么它的美也就随之失去。对于接受美学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它产生以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读者,因而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是由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跟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等分不开的。而

5、如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韵又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姚鼐在与王铁夫书中说王铁夫的诗“咀诵之余,别有余韵”,其实就是说诗歌中的话语含蕴在经过了他的咀诵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感受,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到的诗歌魅力。“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它指向文学生产的整个过程,关乎作家、作品和读者,含义丰富多彩而具有广阔内涵。在多元化的当代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眼光,赋予古老的“韵”新的时代精神,从中寻找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的美学体系,将会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 (摘编自文艺报徐峙“韵”的三种形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建文帝在艺术上敏锐的嗅觉让他发现了“韵”与诗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B. 诗歌美学中的“韵”有三种形态,包括诗人之韵、诗歌之韵和读者之韵,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C. “诗歌之韵”有内外之分,外在之韵表现为一种音乐形式,内在之韵表现为一种审美特质,这些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因素。D. “读者之韵”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既与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有关,也与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分不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依据文章第二段所引袁枚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缺乏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很难写出艺术性很高、

7、富有神韵的作品。B. 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李膺与胡应麟的观点,证明了欲使作品摆脱庸俗、粗鄙的格调,须在作品的内涵、意蕴上下功夫,而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C. 第五段,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读者之韵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是读者的一种审美感受。D. 文章论证上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接着分析“韵”的三种形态,最后总结并提出希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非常重视音乐修养,因为这种修养可以让诗人形成独特的气质面貌,同时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B.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

8、;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依据原文,说的应是读者之韵。C. 李膺、胡应麟和范温对“韵”都有各自的解读,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们都认为“韵是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D. 作者认为,“韵”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当代的学人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韵”新的时代精神。【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强加因果,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

9、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原文表述为“诗歌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 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所以选项的表述“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过于绝对。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说的应是读者之韵”错误,评论的是“诗歌之韵”。故选B。【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

10、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11、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材料二: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固废是运走了,

12、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2017年7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构成了极大的震慑。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而以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买单治理。而现在,这些情况都大有改观。(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人民网)材料

13、三: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2016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

14、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贏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

15、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2018年6月26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些年来,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B. 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C. 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124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

16、对促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D. 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B. 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企业欠下的环境债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变。C. 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

17、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D. 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不合理的治理方式。6.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C 6. 材料二以瑞力杰公司为反面材料,侧重从法律方面介绍了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中民事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大有改观。材料三以美舍河、东西湖为例,侧重从正面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案例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

18、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B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分析不正确,材料一中提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并不是“居于主导地位”。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无中生有,且“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不

19、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也不符合客观现实。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材料二重点分析了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被法院判决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的案例,指出运用法律手段,使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埋单治理等情况都大有改观。材料三先分析了美舍河和污染及治理情况,“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

20、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然后分析了东西湖的污染及治理情况,是从正面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绩。【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1、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画 家马晓红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的县城。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

22、,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画的内容很是奇怪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

23、马龙,人来人往。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老人家,你画的是”看眼前的

24、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你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他不置可否,开始收画架。“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老人停了手,看着我。“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

25、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还在不断扩张。”“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远去了。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东西吧。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选自玉融文学2019)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6、 )A. 作者记忆中的小城而今俨然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今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不已。B. 本文以“我”为线索,塑造了投身于家乡城市化建设中的南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我”由衷的赞美之情。C. “是该觉醒了”中的“觉醒”是说我们既要城市化,也要给青山绿水田园乡村留出空间,不能盲目发展。D. 本文在描写画家作画时,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把画家刻画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8.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南山先生的人物形象。9. 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答案】7. B 8. 出色的画家。南山先生是一个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个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深深的社

27、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充满乡愁的游子。南山先生以前是一位游子,他为了回报家乡,为家乡亲自设计发展蓝图,可是又丢掉了心中的故乡,发人深省。不断自我反思的学者。小说结尾南山先生说“是该觉醒了”,表明他在不断地深思总结,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与乡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笃爱妻子的丈夫。在画作中,南山先生把故去多年的妻子画得美丽动人,表明他对妻子的爱是真挚而浓烈的。 9. 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结尾的“老画家”与标题“画家”照应,也与前文先生作画照应。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最后明南山先生“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就是一位立体式的人物。深化作品主题。作品体现了“乡愁与发展、理想与现

28、实、成功与失落”等诸多矛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启发读者思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小说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歌颂南山先生对家乡建设的贡献,而是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城市建设与留住乡愁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

29、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人物的身份“出色的画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不断自我反思的学者”、“笃爱妻子的丈夫”等方面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

30、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南山先生是一个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南山先生这个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

31、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可见南山先生以前是一位游子,他为了回报家乡,为家乡亲自设计发展蓝图,可是又丢掉了心中的故乡。小说结尾南山先生说“是该觉醒了”,表明他在不断地深思总结,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与乡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9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小说采用的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尾方式,启发读者思考。该题的答题

32、角度: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设置,艺术手法,作者情感、结构等角度分点回答。这一结尾极为典型,照应文本标题,同时与前文先生作画的这一内容进行具体的呼应。小说通过这一结尾展现出南山先生的立体式的人物特点,南山先生具有情怀,通过这样的一个结尾,呈现出南山先生独特的人格气质,展现出其出众的生活风貌,及其形象而鲜明的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的核心内涵。小说作品集体展现出的是社会中的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落乡愁与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这一具体的结尾极其形象而鲜明地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表达,使得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33、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3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

35、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

36、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B.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C.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

37、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D.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B. 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C. 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D. 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

38、,诸侯祭祀用少牢。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B. 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C. 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D. 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

39、贵。【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2)他性格谦顺和气,喜欢与人交往,对待宾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略微有些敬媚权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原文是“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句中“贾混”是镇军的名字,下文中的“混”是其省称,“混混”必须断开,据此可先排除A、C两项。

40、另外,“攸不视”独立成句,不可与下文“曰”字连成一句,故可排除C、D两项。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41、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曲解文意。“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错。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救济饥民。为此邓攸遭到弹劾。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有:比舍,是邻居;重,看重;因,于是;称,称赞,推荐。善,喜

42、欢;无,无论,不分;一,一样,一视同仁;颇,略微。【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邓庄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著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起初,他祖父邓殷

43、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

44、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

45、不叹息敬服邓攸。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著名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

46、,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常征君杜甫儿扶犹杖策,卧病秋强。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故人忧见及,

47、此别泪相望。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注】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养病。征君:古代未曾做官的人。见及:前来问候。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极言自己病体之弱,“儿扶”还须“策杖”;下句极写卧病时间之长,超过“一秋”。B. 颔联叙写自己由于久病无力,近来很少梳洗白发;身体消瘦,寒衣穿在身上也显得又宽又长。C. 颈联点题:故人担忧“我”的病情,特来问候;临别之际,彼此伤心,相对泪下,黯然神伤。D. 此诗前几句自叙病态,凄恻动人;后几句送别常征君,情深意挚。全诗层次分明,章法谨严。15.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

48、4. B 15. (1)意为分别之后,两人各自追逐浮萍,四处漂泊辗转,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2)诗人以浮萍为喻,表达了对自己和常征君漂泊不定境遇的同病相怜,以及对别后能经常收到常征君音信的期盼。【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

49、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由于久病无力,近期很少梳洗白发”不正确。“白发少新洗”意为发白且越来越少,极言衰病之甚。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这两句诗的内容,然后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分别之后,两人各自追逐浮萍,四处漂泊辗转,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这两句诗中的“逐萍”意为追逐浮萍,以浮萍为喻,写出了作者和朋友就像那

50、浮萍一样四处漂泊,达了对自己和常征君漂泊不定境遇的同病相怜。“细作行”意为“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表达了别后希望能经常收到常征君音信的期盼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点睛】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

51、敲响警钟的句子:_,_。(3)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女娲炼石补天处 (6). 石破天惊逗秋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摧眉折腰、事、鉴、炼石补天、石破天惊、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翻拍经典,成为当下

52、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 ,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 遭遇口碑危机。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 ;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

53、发现 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1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B. 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C. 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D. 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B.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C.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D.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19. 下

54、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B.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C.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D.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答案】17. C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

55、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凸显:清晰地显露,强调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突显:突出地显露,强调的是原先看不到的事物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和“问题”搭配,选用“凸显”。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或者: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表示等同关系;或许。从“泯然众人”到“口碑危机”构成递进关系,故用“甚至”。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结合“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分析,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的质量不高,选用“粗制滥造”。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修饰“素材”,选用“源源不断”。

56、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表意错误,关联词使用不当,“翻拍本身的问题”“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之间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B项,结构混乱,“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表意错误, “翻拍本身问题”“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之间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

57、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才能发现的素材”分析,考虑与后文句式整齐,排除A项、B项。考虑与“发现素材”“创作作品”相照应,应该是先“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然后“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排除C项。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_。二维码提供

58、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是,很多二维码链接是木马链接,只要扫了,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_。【答案】 (1). (1)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2). (2)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3). (3)切莫轻易(胡乱)去扫【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根据“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

59、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语境,可知扫码有风险,前面阐述了方便,所以应填“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第处,根据“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和“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语境,可知应填“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第处,“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这是告诫我们“切莫轻易(胡乱)去扫”。【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

60、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21.将下面一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于当地时间4月6日凌晨成功完成第50次下潜,并将在本航次科考任务结束后正式进行技术升级。 由科技部支持、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研制的“潜龙二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具备在深海进行热液异常探测、高精度微地形地貌探测、高精度

61、近底磁力探测和海底照相等功能。 “经过50次下潜,潜龙二号的运行状态越来越稳定。”“潜龙二号”装备负责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徐春晖说,“潜龙二号”目前处于升级方案详细设计阶段,在本航次任务结束后将正式进行技术升级。【答案】“潜龙二号”完成50次下潜迎来技术升级新阶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结合内容“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

62、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分析,提炼主语为“潜龙二号”;“于当地时间4月6日凌晨成功完成第50次下潜”,完成50次下潜;“并将在本航次科考任务结束后正式进行技术升级”,迎来技术升级。综合一句话为:“潜龙二号”完成50次下潜迎来技术升级新阶段。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班主任双手捧着一把戒尺,缓缓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自觉向这把戒尺行拱手礼,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鞠躬行礼。这是四川某小学“戒尺进入课堂”活动的场景。 2018年3月,该小学率先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36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刻有弟子规内

63、容的标准戒尺。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戒尺该不该进课堂?中国教育报微信就此发起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近8000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4%支持戒尺进课堂,41%的网友认为应该增加教师的惩戒权,以便“给老师充分的权力管教学生”。53%的网友支持对教师惩戒权加以规范,把惩戒范围标准量化,让老师更敢管。当然,还有5%的网友对“戒尺进课堂”持质疑态度,认为动用戒尺是对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纠偏,但“如果惩戒流于形式,结果可能是兴一时败一时”。针对我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出现的“戒尺走进课堂”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64、,不得抄袭。【答案】犯错应该惩戒,惩戒应该适度近来青岛市政府出台了,青岛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当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而我认为中小学生犯错应该惩戒,惩戒应该适度。的确,中小学生犯错应该受到惩罚,因为一个学生的犯错,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在晚自习上到处走动,而没有受到惩罚,那么在这个班级里可能会有其他同学模仿他的行为,因为学生犯错时,没有及时惩戒,便会纵容不良的风气,在班级里盛行。古人有一句谚语,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纪律是必要的,但维护学校纪律,使其不受破坏,更加必要而惩罚,破坏校

65、规校纪者是维护学校纪律的必要手段,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现实中的社会生活就是如此惨残酷,而惩罚可以让在学校的学生更早的认识到这一点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新加坡一个以严刑酷法出名的国家,在新加坡,在公共场所抽烟的话,要被惩罚高额的罚金随地涂鸦会被罚鞭刑,严厉的刑罚和高额的罚金。促使了城市的干净整洁和全世界最低的犯罪率,但与之俱来的是百姓们心中深刻的愤怒和对政府的种种不满。所以惩罚也应适度。过重惩罚,让孩子们容易出血叛逆反抗的心理,这就违背了惩罚犯错者以维护学校纪律的初衷。过重的惩罚,可能促使孩子们更加叛逆,更频繁的破坏学校纪律。同时过重的惩罚易使学生们产生畏惧老师畏惧学校的心理。这是

66、学校教育的一大盲点。学校应培养学生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的思想。而不是使学生纯粹的害怕老师害怕学校,这样只会使同学们对上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加不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惩罚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使老师成为学生的敌人。人生路上既有鲜花美景,也有荆棘险滩。美好与不幸总是并存,快乐与痛苦总是共生。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能是野蛮生长的野花,而应是一朵善良,独立,坚强,有原则的向阳之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是现实性很强的材料,考生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戒尺进课堂”,然后根据材料分析戒尺进课堂的目的:让戒尺

67、进入课堂,通过发挥戒尺的惩戒作用和威慑作用,帮助学生纠正或改正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引领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阳光做人、健康成长,正是学校顶着压力开展这项活动的本意和初衷。对于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戒尺进入课堂”这件事,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表示赞同,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很有个性,又调皮捣蛋,让戒尺进入课堂,对于维持课堂纪律,尤其是对那些遵守纪律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有人表示担心,戒尺进课堂最难拿捏的是尺度,什么时候使用戒尺?惩戒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实,大家的担心各有角度,目标也都是为了教学好、为了学生好。有关教师的惩戒权,也是近几年老师们关心的事儿,甚至是老师们

68、的头疼事。为什么头疼呢?“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一方面怕管严了,让孩子们不耐烦,还可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工作上的麻烦;另一方面,如果放之不管,感觉自己对不起自己的职业。”有老师这样说道。本题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参考立意:从赞同戒尺进课堂的角度:惩戒是最良好的教育、传统的惩戒教育让孩子身上有责任。从反对的角度进行立意: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在繁重学习压力的挤压下,有的孩子呈现出了心理脆弱、情绪焦躁等不良现象。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还怎么敢再进行惩戒,应该以更人性化的心灵关怀进行对孩子教育。从辩证的角度立意:“惩戒不等于体罚。体罚指向人,惩戒指向人所犯的

69、事。惩戒的目的不在惩,而在于戒”。全国知名语文教师王开东认为,惩戒只能谨慎而为,不能过多使用。惩戒本质上治标不治本,但却是特殊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有效手段。可用素材:如今的孩子过于娇惯。他们一出生就成为全家人的焦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七大叔八大姨都争着想把自己的爱灌输在自己宝贝的身上。久而久之,孩子被宠得无法无天,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眼中没有一点规矩。而到了学校这个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场所,这些孩子难免会有不遵守规定的行为。在这时候,如果不对其进行一些惩戒,只怕以后会更加猖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经常四处碰壁。被人嫌弃,遭人拒

70、绝。这是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错误想法与做法,却不自知。如果在中小学时期,老师就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纠正,进行惩戒,那么,他们就会及早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在踏入社会时少碰壁,少翻跟头。“不打不成器”“小树不修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古训都强调了惩戒的育人作用。后来,独生子女大多成了家中的 “小皇帝”“小公主”,谁还能批评和惩戒?而且,一旦孩子被惩罚出了什么问题,后悔药也没处买。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惩戒教育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惩戒教育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惩戒在修正孩子错误行为方面的作用,认为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该是互相

71、补充的。人们之所以不赞成惩戒教育,是因为一个误区,即把惩戒等同于体罚。而实际上,科学的惩戒教育几乎与体罚无关,它需要讲究技巧。例如,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说服教育相结合;要以爱心善意作为惩罚的出发点;要掌握惩戒的时机、心理、方式、数频、强度、步骤等。美国加州某中学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该校规定,凡是没有正当理由的迟到或早退扣3分,无故缺课扣5分当违规分值达到5分,就要在周五晚上到指定教室自修。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犯错应该惩戒,惩戒应该适度”这一中心论点从“犯错应该惩戒”“新加坡的做法”“惩罚也应适度”等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