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13KB ,
资源ID:2907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07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1、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0小题 75分)1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

2、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

3、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已成为独立的

4、商业都会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 B C D7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取予以时”的做法A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C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8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9井田制下,村社

5、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10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11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

6、9所示。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12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13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

7、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14 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这表明A社会结构变动 B商人地位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 D近代工业发展15随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周围农业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大都市中成为产业工人或劳工,促使了这些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工人阶级。这一现象A催生

8、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 B加速了近代中国城市化步伐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推动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动16 1873年的轮船招商局局规规定:由诸商董中推举一位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总局须将各董信息“开单转详大宪(李鸿章)存查”,更换商总或商董时均须“察请大宪”。这一规定A体现了官督商办的特点 B阻碍了民用企业的发展C解决了军事企业的困难 D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强大17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

9、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18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19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是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俄国20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A民

10、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C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21 1949年,四川边远县份多已拒用金圆券,而由各商家自制票证。还有已废弃的法币,写上数目,加上号章,当作现钞,流通使用,也有以物易物的。材料说明A外来资本冲击了金融秩序 B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C四川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 D金融措施引发了市场混乱22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

11、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23右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24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12、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25 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26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

13、营自主权逐渐扩大27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28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2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30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3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

15、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A深圳发展经验 B北海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 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32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33 1985年, 国务院发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C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D透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34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从而出现了一个历史假设问题:假设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A历史的假设结论没有历史意义B历史的客观效果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史料实证D历史的发展进程超出了当事人的主观估计

17、35在菲律宾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这样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给麦哲伦,背面写给杀死麦哲伦的当地英雄拉普拉普。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这说明A观念冲突,可以弥合B历史是非,清晰可辨C人物评价,看其主流D角度不同,结论迥异36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

18、“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这说明A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B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C后期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前期更高D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37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38 1415世纪,意大利的画家们受到王公和富商的委托,描绘时人注目的丝袍、瓷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异域动物

19、等,这些绘画被呈现于皇宫住所及各商业场所。这反映出当时A意大利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场所B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C商业革命引起欧洲社会风尚变化D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39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海上马车夫的雄风C拿破仑陛下的荣光D日不落帝国的辽阔40据史料记载,欧洲人抵达美洲大陆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大约1亿左右。但面对欧洲人的枪炮和旧大陆的天花、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美洲印第安人毫无抵抗力。到19世纪,美洲印第

20、安人仅存300多万。材料说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A造成亚、非、拉美各文明的相续毁灭B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产交流和交换C使传染病流行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D是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41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曾说:“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英国历史发展的下列认识,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利益B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率先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D建立广大海外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42 17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每年给查理二世10500英镑。正因为这样,查理二世登基次年(1662年),便扩大

21、了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增加东印度公司可运往国外的黄金数量额,准予该公司在印度组建军队、修筑堡垒。不久,查理二世又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造币厂的权利。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B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C国家力量推动早期殖民扩张D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43 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4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

22、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45 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46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

23、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A B C D47纽约科尼岛的旅游业崛起于1890年,发展到1915年,一位游客这样写道:“对占据游客大多数的工人阶级来说,这里是一个神奇刺激、远离尘世的地方。”工人游客成为主体的原因是A生产率提高工人相对闲暇B关税保护促进了经济繁荣C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上升D彻底实现了社会平等公正48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

24、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49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 B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C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50在新政的第二阶段(1933-1935年),罗斯福政府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证人民群众能够自食其力,国得以安定富

25、强,颁布了多部具有“产业促进法”性质的法规,以期在保障工农业生产优先发展之上,带动经济从整体上获得发展。罗斯福政府此举A旨在调节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B意图振兴美国的实体经济C解决了生产与销售间不平衡的问题 D弱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非选择题(51题15分,52题10分)5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品流通空前繁荣,市场范围已突破区城性限制,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商人的活动已走向集团化,形成众多商帮,其经营活动具有全国性和专业化特点。白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明清社会在许多领域出现了变

26、革性因素。从政治上来看,为防范经济因素对社会的分化,以至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从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丘泼所提出在经济活动方面“听民自为”,在国家政策上倡导“保富”以及开放对外贸易等经济思想,更是商品经济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禁锢,自由发展的要求。摘编自林文勋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材料二 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故事梗概: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曾造挫折,眼看就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后来朋友到海外经商时顺便邀请他同往,开船前他

27、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橘子准备在路上享用。没料到了海外“吉零国”,这一篓橘子竟卖出了一千多两银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捡到了一只大龟壳,到达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5万两银子买去,文若虚用赚来的钱在沿海地区购买田宅重置家业,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绝。(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新变化与影响(7分)。(2)结合明清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实际情况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8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

28、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1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l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

29、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莒南二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解析】占城稻具有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特点,占城稻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小麦推广到南方,有利于南方的麦稻轮作,也提升了土地利用率。A正确。曹魏时发明翻车,B不正确。宋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重心位于南方,南方经济发展优于其它地区,C不正确。占城稻北上,大、小麦南下,民众饮食结构会有所改变,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不会“根本改变”,D不正确。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

30、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无使用之痕迹”等信息可知,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B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31、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项错误。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32、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雇佣劳动的变化,且官营手工业的匠户与官府并非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5【答案】D【解析】据“放与农家预定值”、“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计工受值”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存在商业资本项工业资本转化的倾向,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6【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鹦鹉洲商业繁盛景象,根据“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街道里

33、巷)甚盛”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根据“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可知,当时南市的饮食服务设施较为完备,B正确;根据“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可以判断,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题干中“一日可尽”指的是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符合题意,ACD排除。7【答案】C【解析】关键词“取予以时”,即根据时令买入卖出,获取利润,客观上顺应了市场需求,是对市场交易的调节,C项正确;白圭的做法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政府,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以农为本的思想,B项错误;春秋时期就已经打破工商食官,排除D

34、。8【答案】D【解析】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曹操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均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使得北方社会相对安定,会吸引人口,而非导致人口南迁,C项错误。9【答案】D【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项错误; 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

35、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10【答案】D【解析】作为由明太祖朱元璋颁旨绘制,着重描绘并放大中国,将印度半岛等亚非其他地区缩小的地图,大明混如图体现了当时天朝上国的传统理念,这种旧观念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D项正确;大明混如图的绘制和理念,不是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的动力,A项错误;明初中外文化的交流并未被“阻断”,B项错误;大明混如图体现的是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不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C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对运

36、输业投资较多,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通过投资运输业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仅从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

37、对抗外商侵夺,这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正确;A与史实不符,外交中心与商战无关;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C项错误。13【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织”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9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

38、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已是浑然一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群体,这是社会结构变动的表现,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提高,B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近代工业的发展”,D错误。15【答案】B【解析】从材料“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得知,因为洋务企业的发展使部分城市的工

39、人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城市人口数量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故选B;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在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业中,A错误;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D项排除。1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总局须将各董信息开单转详大宪(李鸿章)存查,更换商总或商董时均须察请大宪”等信息可知,洋务派民用企业吸收部分私人资金,并允许商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实权仍掌握在清朝官僚手中,体现了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官督商办”特点,A项正确;洋务派民用企业吸收部分私人资金,并允许商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有利于民用企业的发展,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阻碍民用企业的信息

40、,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军事企业的困难主要是资金,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解决军事企业困难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特点,封建势力的强大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D项错误。17【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十分复杂,这种混乱的现象使得商品交易需要进行相互间的换算,不利于商品交易的进行,提高了各个领域交易的成本,故A项正确;应当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了经济发展困难,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国民经济结构主要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分布区域、产业部门(如轻重工业的比重),受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的刺激,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和通商口岸,造成地区分布不均

41、,一战期间,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大力发展,造成轻重比例失调等,因此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早已有之,故排除C。“阻断了”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40年代中后期,工厂难以维持生产,转而囤积居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政府大肆征敛,滥发纸币,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C正确;因战争破坏等因素,当时的商业经济不可能繁荣,排除A;当时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反映的是生产遭到破坏而非恢复,排除B;1940年代中后期不存在军阀混战局面,排除D。1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

42、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20【答案】A【解析】根据“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可知,烟草业广告体现在产品的包装上,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烟标,内容掌握消费者的关注焦点,是商家制作广告的前提,这就使得烟标与时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A

43、正确;材料是香烟广告,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香烟广告,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排除CD。2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人们用各种形式抵制金圆券,这表明国民政府的金融措施引起了市场混乱,D项正确;引起当时金融乱象的是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而不是外来资本,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金融措施导致市场混乱,难以反映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B项错误;人们用抵制金圆券是经济行为,难以说明民主意识增强,C项错误。22【答案】B【解析】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即将取得全国胜利。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44、全国解放后需要直接面对如何接管城市,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等难题,材料中的方针政策有利于联合资产阶级的开明派,共同投入到战后城市的恢复发展轨道上来,故选B。从材料的时间来看,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鉴于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现状,党中央联合资产阶级的目的是便于接管城市后进行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方式确立起来,而材料中强调保留私人经济,排除C项;对新民主主义进行调整应当是在过渡时期,即通过改造的方式,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根

45、据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图中“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出了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故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农业发展,并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人物来看,其中还有中年,并不是只有青年,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材料中“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以及图片中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作,都是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故D正确;1953年已经开始一五计划,而不是国民经济恢复,排除A项;“全面提升”不符合史实,排除B

46、项;材料体现的是奋斗,而不是节约,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1965年至1975年中苏关系恶化,因此我国在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投资基建,而且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比例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该地区工业发展,改善我国工业布局,D正确;这一时期的三线建设受到国际形势影响,与经济发展规律无关,排除A;1965年至1975年我国已经是计划经济体制,三线建设是国家计划内容,并不是国家对经济管理的强化,而是计划经济的体现,排除B;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者关系,题干仅仅涉及的是基建投资,属于工业,因此不能证明三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排除C。26【答案】D【解析】1983年我国处于经济体

47、制改革的探索、实验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据此排除A。材料中只是讲到国营制药厂的做法给了安徽省提供了参考,这种模式在其他地区是否有效,不得而知,且“得到解决”说法夸张,排除B。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27【答案】A【解析】1983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项正确;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之后,

48、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误;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28【答案】C【解析】从小岗村的率先包干到户,到中央支持包干到户,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改革进程中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和探索,故C项正确;当时农村并不是发展多元经济所有制,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中国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随后又进行了十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78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

49、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故选择A项;对外开放在1978年开始,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1992年才明确提出,排除C项;城乡差别缩小是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表现,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党中央印发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

50、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31【答案】A【解析】我国在1979年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首批出口特区,对外开放,此后在1988年将海南作为经济特区,题干时间是1984年,因此邓小平肯定的特区经验是指深圳的发展经验,A正确;北海不是经济特区,排除B;海南1988年才成为经济特区,排除C;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是在1990年,排除D。32【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的我国对待外债问题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这一转折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不借外债到要借外

51、债,这也体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33【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降低关税税率,此举有利于进口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等,是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说明此次关税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故选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排除A;我国在50年代就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20世纪80年代世贸组织尚未出现,排除C。故选D。34【答案】D【解析】根据“假设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进程超出了哥伦布对地球距离的主观估计,故D项正确;“没有意义”表述

52、太绝对,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并没有强调历史假设的论证问题,排除C项。35【答案】D【解析】碑文正面肯定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反面肯定了菲律宾人反抗西班牙入侵的民族抗争精神,正反面碑文看待麦哲伦航行的角度不同,正面站在全球史观角度,反面站在反殖民角度,最终两者结论迥异,D正确;从新航路开辟过程来看,其本身含有殖民性质,因此两种观念并不冲突,排除A;题干并未强调是非,排除B;碑文正反面说明不存在主流,只有立场之分,排除C。36【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对价格革命发生原因的不同认识,不断有新的研究角度,体现了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现反映出史学研

53、究的与时俱进,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真像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并不强调研究者的素质问题,排除C项;“不可信”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3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和豆类等物种传到亚洲、欧洲等地,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饮食结构,故选C;玉米等是美洲,不是欧洲的,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工业化问题,B错误;材料体现物种传播给亚欧人饮食带来的变化,没有体现亚欧贸易问题,排除D。3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415世纪,地中海仍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故意大利的画家们有充足的关于东方的绘画资源,故选A项;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商业

54、革命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故与B项同理可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现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3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均为印度的管辖区,殖民政府在以上地区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说明此时印度已是殖民地,印度为英国殖民地,故D项正确;西班牙未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排除A项;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越来越失去了影响力,联省共和国执政威廉五世把所有荷兰在印度的殖民地放弃给英国,排除B项;18世纪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区域仅限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排除C项。故选D。4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欧洲人在抵达美洲后,面对着欧洲人的枪

55、炮和旧大陆的天花、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美洲印第安人毫无抵抗力,这致使美洲人口大量锐减,故D项符合题意;西方殖民扩张并没有完全摧毁亚、非、拉美文明,A项排除;B项不是材料讨论的主旨信息,排除;在西方殖民扩张之前,传染病已经是世界性问题,C项排除。故选D。41【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作为宗主国不仅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处于对殖民地的支配和改变地位,符合材料观点。D正确;航海条例的颁布只是为了保护英国自身利益,不涉及对外部的支配,A排除;权利法案只是确定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涉及对外部的支配,B排除;C强调的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涉及对外部的支配,排除。故

56、选D。4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英国国王授予东印度公司各项特权有助于东印度公司加快对外殖民扩张,体现国家力量影响早期殖民扩张,故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是材料的现象,并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无关,排除D项。故选C。4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可知这些公司大大促进了英国、荷兰和法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符合题意;17世纪时主要是以重商主义为主,还没有建立起自由贸易体制,排除B项;1

57、7世纪时世界市场刚开始出现雏形,经济全球化尚未出现,排除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项。故选A。44【答案】B【解析】 “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B;1848年欧洲革命,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19世纪六七十年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排除A。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16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

58、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D。4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46【答案】D【详解】市场准入是指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是通过国家立法来实现的,与铁路里程的增长无关,故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陆路经济交流,故正确;到1900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正确

59、;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正确,故选择D项。4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大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发展,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工人阶级,让他们有了休闲度假的理念、时间和物质基础,故选A;关税保护会阻碍经济的发展,B错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科技的运用给工人阶级带来了自由时间,休闲意识出现并发展,与人口上升无直接关系,排除C;D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4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

60、则是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A项正确;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二者都要遵守美国的宪法,排除C项;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D项。 4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可知学者意在说明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以保障对失业等问题的解决,故选D;根据材料“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可以说明政府有强大的物质保障,但是不符从“侧面反映”这一要求,A错误;材料

61、没有体现以工代赈的内容,B错误;材料内容反映学者需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是照搬苏联模式,并且照搬苏联模式与史实不符合,C错误。50【答案】B【解析】材料中“新政的第二阶段(1933-1935年)”“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障工农业生产优先发展”“颁布了多部具有“产业促进法性质的法规”说明这时期罗斯福政府将经济调控的重心放在了振兴民族实体经济,B正确;A、C不是材料主旨;材料“颁布了多部具有产业促进法性质的法规”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3分)51【答案】(1)新变化:统一市场逐渐形成;长途贩运的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金融货币体系地位凸显

62、;专业性工商业市镇崛起,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影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城乡分化明显;思想上出现经济自由和发展的要求。(2)示例一:情节:捡到一只大龟壳,被一位波斯商人用5万两白银买去。历史现象:明朝时期货币经济发达。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加之赋税制度的改革,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使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批白银流向欧洲,欧洲统治者为了追求享乐,通过阿拉伯商人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货币经济的盛行,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城镇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对抗着明朝的

63、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使中国缓慢地向近代社会迈进。总之,明朝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示例二: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历史现象: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导致商人经营环境严重恶化,遭到各种压制和盘剥,甚至会面临破产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该政策导致许多商人把赚来的钱用于购置土地,强化了小农经济,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总之,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合理与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

64、影响52【答案】(官方无标准答案)观点一 改革开放对国人择业观的影响阐述:表格中职业意向选择多样化,经商读书去乡镇企业工作等均有分布,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变单一公有制为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给经济带来了活力,因此才有了多种选择的机会;有32.5%的人选择经商也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经商创造了极佳的条件也使国人的择业观随之转变;有31.8%的人选择上大学,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便一直备受重视。综上,

65、改革开放,使国人拥有了更多样的择业机会,而经商读大学成为其中最受欢迎的选择。观点二 改革开放对国人传统观念形成冲击。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伟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使农民切实得到改革,提高了生产力。随之以增强企业活力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引入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农民的孩子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职业,使之前国人受小农经济影响的普遍保守观念受到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四大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率先发展起来,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外出务工成为常态,加之交通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远游”不再困难,因此,“父母在不远游”的固有观念发生改变,经济的繁荣也冲击了:吃大锅饭“、”命定论“等保守观念。总结: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小农时代的保守思想转变成了富于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精神,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