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6 ,大小:1.42MB ,
资源ID:29060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06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31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纲要求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标提示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考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人伦童心说真心君主专制君臣平等工商皆本众治经世致用循天下之公自然史观贤君明主制度批判 巧学妙用1.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2.图示解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3.易错易误黄宗羲等人的民本思想不等同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

2、想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其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4.图说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共同的思想特征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考法1理解李贽的反传统思想【考题1】 (2017河北石家庄调研)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

3、逆精神答案B 解答本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提炼题干的主旨:强调人的正常私欲;其二,解读信息:“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B项正确。 李贽的思想及评价(1)思想:挑战孔子和儒学的正统地位。批评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批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2)评价:李贽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有力的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考法2理解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考题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

4、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答案C 解答本题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二是理解信息的内涵材料反映了天子不能把自己的是非观强加于人,而要公示于学校,即天下为公的思想。三解读信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限制君权、天下为公的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故C符合题意。 黄

5、宗羲思想的进步性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在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社会现实反映。他鲜明的反封建专制思想、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产生了启蒙作用。考法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史料一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

6、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1.史料一中,顾炎武提倡为治学目的是什么?其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提示经世致用。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的先河。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提示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史料一中顾炎武强调治学的目的。信息“安望其致用哉”反映出顾炎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的学风;史料二中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的观点。信息“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反映出王夫之抨击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7、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说”“真心”的观点,令维护儒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考法4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史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

8、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为何没能像欧洲启蒙思想那样实现社会转型?提示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而法国启蒙思想

9、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本题是比较型的论述式题目,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从历史事件本身所处的时代入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基础等层面进行分析比较。如本题,中外思想的比较,则可从以上几个层面进行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客观原因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缺乏思想基础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

10、想主观原因自身缺陷明显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

11、错误。答案C2.(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材料中顾炎武强调教化百姓的关键在于“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即只有富足百姓,才可以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教化百姓,弘扬道德,故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培养人才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答案C3.(2014浙江文综,12)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

12、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朱熹李贽A. B.C. 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亚里士多德关于“放纵”的观点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朱熹关于人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批判理学,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符合题意。而苏格拉底主要思想主张是“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项。答案D4.(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13、)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析材料反映了宰相的作用是劝谏君主,使其不会肆无忌惮,体现了作者限制君权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作者加强而非削弱相权的要求,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相关系,希望恢复传统政治制度,而非实行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具体的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答案A5.(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由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宣扬早期民主,反对封

14、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故D项正确。A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项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只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否定孔子,C项中儒、佛、道三教合一发生于魏晋时期。答案D一、选择题1.(2016吉林五校联考)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

15、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安徽马鞍山模拟)“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C.“孔子为教

16、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解析龚自珍认为,儒家只是九家中的一家,并无特殊之处,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都有其符合真理的一面,不需要依附儒术,后代儒家的地位被愈抬愈高,儒者的脸皮也愈来愈厚。D项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与龚自珍的观点相似,故D项正确。A项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独尊地位,故A项错误;B项主张维护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C项主张维护孔子的权威,故C项错误。答案D3.(2017吉林长春调研)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

17、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私欲B.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C.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解析朱熹在材料中肯定人的正常需求,否定人的过分需求,李贽认为私欲是人之常情,故A项正确;李贽的思想是认可了朱熹的观点,故B项错误;本题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来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安徽宿州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

18、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B.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D.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解析根据材料“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作者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思想僵化,盲目随从,故A项正确;材料反对的是“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以水济水”,而非反对思想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学问之道”,而非批判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清朝选拔官吏时的一种科考方式,材料并未体现批判八股取士,故D项错误。答案A5.(2

19、017山东德州模拟)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解析材料思想出自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

20、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河南洛阳模拟)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段言论体现了()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解析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批判的儒学,材料中体现不出,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此所以为王政也”这就把人之有私看作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现象,显然是对“理学”思想的批判,故C项正确;经世致用的新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1、。答案C7.(2017四川绵阳调研)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解析材料涉及清朝皇帝的态度,而非学者,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故C项错误;据材料“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重视考据学向重视经世致用转变主要是因为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故D项正

22、确。答案D8.(2017四川资阳调研)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 “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解析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河南三市高三调

23、研)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解析王夫之提出“预定奕世之规”,已有“立宪”的意义,但并非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影响的结果,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出王夫之提出的“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王夫之“共治天下”理念,反映出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反思达到新高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制的严重削弱无关,故D项错误

24、。答案C10.(2017湖南永州调研)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解析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他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

25、错误。答案B11.(2016河南南阳模拟)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又说:“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其实质是()A.否定君权神授 B.主张废除君主专制C.主张人民主权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材料中唐甄主张天子“非神”“皆人”,批判了君主的神权色彩,故A项正确;唐甄不反对君主的存在,只是批判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唐甄属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思想家,没有涉及人民主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6湖北黄石调研)“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26、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解析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这一变化并进而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之鼓吹,产生了“工商皆本”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

27、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

28、有何不同?(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逐层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与其作用等角度分析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可通过对二者思想内涵的对比中归纳得出;第二小问,应从它们各自的社会影响中分析得出。第(3)问,首先应明白设问的含义,即李贽的思想不能广泛传播,其次再分析原因,即结合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阐述。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

29、步。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14.(2016晋冀豫三省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其所以

30、致此之原因有四: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敌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清代学术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解析本题属于提取观点并进行论证试题,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提取观

31、点,说明可以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说明可以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情绪的角度阐述答案。答案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观点: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说明: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判,强调学以致用。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观点: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明: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高考探究课(十二) 时空观念构建

32、热考视角探究视角1历史趋势“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学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形成、战国时期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立、宋明儒学(理学)成熟与转型、明清儒学焕发新生机等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大一统”阶段,宋明时期儒学思想逐渐呈现世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冲击了儒学思想,但儒学地位并未动摇,仍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治思想。【考题1】 (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

33、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唐朝时期“三教并行”,材料显示唐朝三个阶段道教和佛教都因为最高统治者的好恶发生地位的升降,从而体现儒学政治地位的相对稳定,故C项正确。A项中“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错误;唐武宗大规模“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答案C视角2主干知识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治国主张,如儒家推崇礼治、德政,强调道德感化,重视民本思想;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道家主张顺其自然,重视民本的和谐思想;墨家主张“

34、兼爱”“非攻”的和谐思想等。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考题2】 (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儒学者,以称颂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之完美,批评现实政治来劝喻君主能接纳儒家学派的仁政、民本、教化的思想主张,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来统治人民,达到稳固统治之目的,这本质说明儒学者没有看到时代的变迁,一味追求实现自己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董仲舒的汉代

35、儒学、宋明理学都是被统治者采纳,故A项错误;B、D两项是对题干片面的错误的阐释,排除。答案C视角3责任意识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的。宋明理学的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加强主观意志,讲求自我约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具有积极影响。【考题3】 (2014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

36、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使学术下移,故A项符合题意。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故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教育关联也不大。故答案为A项。答案A视角4继承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理”与“心”的激辩,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37、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考题4】 (2013课标全国,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凸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为“孔孟之道”,故C项符合题

38、意。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谓变化的因素,B项错误;陆王心学不占正统地位,影响没有程朱理学广泛,D项错误。答案C视角5民本意识为百姓求太平的德治思想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的民本思想,其后的思想家们在孔子民本思想基础上继承并不断的发扬光大。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考题5】 (2015山东文综,1

39、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意思是:人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要求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墨家的兼爱尚贤和道家的道法自然,A、D项错误;主权在民是近代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答案C视角6发散思维在高考命题中的应用【理论阐释】1.概念阐释: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4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状。2.培养能力:通过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3.命题方式:多以原始材料、图表、图片等的比较为载体,考查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方法点拨】1.解答思路:(1)确定题目考查的角度。(2)根据设问确定解题的方法。(3)多方面联系历史知识。2.发散思维命题的方法或原则:(1)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2)运用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3)注意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考题6】 (2016海南单科,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

41、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象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 押题视角预测押题1老话题、新关注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战国时期的“士”十分风光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争霸需要“士”出谋划策B.“士”被纳入贵族政治之中C.诸侯国都重视发展

42、军事力量D.尊重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风尚解析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分封制崩溃,诸侯争斗激烈,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开始活跃,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或追求精神自由,导致战国时期国君纷纷养“士”,出现“士”十分风光的局面,故选A。西周分封制下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局面,“士”已经属于贵族行列,排除B项;C、D两项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押题2隐含社会热点教育创新探究2.观察下图,可以看出孔子与墨子二位私人讲学()A.教学方式不同 B.教学内容不同C.教学目的不同 D.教学效果不同解析观察两幅图片,迁移所学知识,从“孔子杏

43、坛讲学图”可知孔子注重课堂教学,从“墨子田间讲学图”可知墨子注重实践,注重深入下层群众,这说明二者教学方式是不同的,故选A。从图中无法判断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效果的差异,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押题3历史主流意识法治与德治统一3.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A.司法审判依据从重神权到重法治B.君主专制下法律极其苛刻C.司法审判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D.成文法法律体系比较完备解析据材料可知汉代司法审判引入儒家经典蕴含的道德原则,即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44、故选C。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押题4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4.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C.始终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从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再到宋明理学家都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押题5史学方法纵横对比看明清儒学5.苏渊雷指出:归

45、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文中的“纵”主要是指()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B.儒学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D.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解析据题干可知,从纵的方面看,明清儒学抨击宋明理学的虚伪,但又继承先秦以来儒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故选D。明清儒学只是批判理学的空谈,但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排除A项;明清时期虽然儒学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但是并没有彻底抛弃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只是受

46、到冲击,排除B、C两项。答案D 经典史料选读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解读】材料叙述了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

47、容。作者认为,孔子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政治上,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瓦解;文化上,原始巫史文化崩溃。孔子儒学的主要内容是仁、礼、实用、中庸。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法家思想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如前所述,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因为要由政府来保护和支持一家官方教义,这正是法家的一个原则。【解读】

48、材料分析了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内在关系。西汉时期董仲舒所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集权却是法家的主张,因而形成了“外儒内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法家的一个胜利。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论理学“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

49、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解读】作者论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作者认为:(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谈李贽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

50、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解读】这段材料描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李贽思想的评价。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这是因为明清之际,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专题提升练(十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考试)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

51、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和而不同”是指包容别人不同,达到和睦相处,与材料思想相同,故A项正确。答案A2.(2016陕西宝鸡高三质检)“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

52、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解析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善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正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3.(2016江苏南京市调研测试)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解析“日出而

53、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契合材料“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庄子道家哲学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四川达州二诊)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解析材料“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不等于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游说谋官是主要的做官途径,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孙武主张军事手段谋国,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统治者需要,后者切合统治者争霸

54、的内在需求,故B项正确;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片面理解材料,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需要的是能够对国家增强实力的学说,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道德理论,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四川绵阳二诊)“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解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

55、”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 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2017广东湛江模拟)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选派董仲舒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并非独重法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

56、矛盾,故B项错误;“重用张汤,治理长安”,长安并非封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见儒法并施,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江西宜春模拟)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并不为许多统治者所接受,也不能反应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

57、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朱熹的“格物致知”,讲求的是探究“理”的方法,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8.(2017甘肃武威模拟)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 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 D.天人感应的学说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家思想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尚

58、贤的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9.(2016湖南怀化模拟)法国学者皮埃尔拉斯洛在盐:生命的食粮一书中说到,“盐税相当于王权”。有中国学者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盐税相当于王权,而且食盐本身就是王权的体现,王权的象征。食盐真正开始体现王权的时候正是古代中国()A.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解析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实行全国性的食盐专营政策,食盐真正开始体现王权,这一时期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

59、符,排除;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实行全国性的食盐专营政策,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食盐专营政策进一步强化,不是最早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陕西宝鸡模拟)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B.程朱理学的盛行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D.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解析题目中比较了唐代和宋代妇女的不同,显示了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但这并不是

6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故A项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题目中是说思想方面的变化,不是说政治制度方面君主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不分男女,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7湖南十三校模拟)“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 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根据题目,朱熹的“天

61、理”和“公”在社会道德的反应是“三纲五常”,其中对于官员来说,结合题目应当严格遵守“君为臣纲”,“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法论,强调的实践,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并未涉及权贵,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6湖南长沙模拟)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解析宋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学,依据材料“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

62、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可知遵守儒学的同时也强调利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体现无为的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强君权的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A13.(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五经时代到四书时代的转变完成应该是在宋明理学时期,尤其是在程朱理学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是在春秋

63、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吸收糅合诸子学说是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而四书到五经是儒学内部发展的过程,故B项错误;科举制度开始创立是在隋唐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兴起,尤其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完成标志着四书时代的开始,故D项正确。答案D14.(2016江西赣州高三联考)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根据题干中“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

64、“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排除。答案B15.(2017四川德阳二诊)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这体现了他()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解析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致良知的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论语,因而其引用这句话不能说明其目的是灌输心学理论,故C项错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65、体现出了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16.(2017广东广州模拟)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出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错误;李贽并未反对孔子的思想而是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故B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是非标准不因孔子而定,其

66、不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故C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于心,李贽强调的是是非标准不因孔子而定,两者都有对当时正统思想的一种反思,存在一种共性,故D项正确。答案D17.(2017黑龙江大庆模拟)“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A.宣扬男女平等 B.批判愚昧和迷信C.挑战封建礼教 D.反对封建专制解析根据题意,李贽批判的是深处封建礼教束缚的小人物因遵循僵化的礼教而错失良缘,题目中并未提到男女平等,故A项错误;“小人”“小耻”“大计”可以看出题目批判的礼教,并非迷信,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李贽只是反对封建礼

67、教,反对以孔子的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未提出和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的高度,故D项错误。答案C18.(2017江西九江模拟)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

68、圣”是李贽言论,故A项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言论,故B项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观点,故C项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19.(2016湖北襄阳高三调研)“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

69、取代君主专制制度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解析“新民本”思想是一种以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观念,但其本质是儒家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维护君主制度,故B项正确。答案B20.(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心学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70、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佛道思想的影响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0分,共计40分)21.(2017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71、 周易大传 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

72、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5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3分)解析第(1)问,材料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这是哪个时代的精神所在,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

73、载物的宽容精神。第(2)问,材料中朱熹强调“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由此可知二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3)问,根据材料“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

74、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可知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联系所学,我们一直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答案(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

75、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22.(2017山东嘉祥一中竞赛)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失。” 黄宗羲“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

76、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顾炎武“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王夫子(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9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7分)答案(1)内涵:“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在社会上表现出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77、,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辩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2)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帝权;提倡经世致用;坚持唯物论;认识:黄宗羲的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形成务实的学风;王夫子的主张有利于冲破理学唯心主义的牢笼。23.(2017山东济南模拟)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阅读下表中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78、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孔夫子不做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10分)答案示例

79、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