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质量调研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A. 位于小行星带中B
2、. 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C. 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 与木星、金星相邻2. 为推测火星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火星( )A. 体积适中B. 质量适中C. 有液态水D. 温度适宜【答案】1. B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球处于火星与金星之间,并没有位于小行星带中;地球绕日公转,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是行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地球与火星、金星相邻,并不与木星相邻,据此分析本题选B。【2题详解】水是生命之源。推测火星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火星上可能有液态水。体积适中 、质量适中影响引力进而影响到吸附外围的大气的能力,温度适宜与火星与太
3、阳的距离有关,且体积、质量、天体距离这些都是固有的或外在的因素,这些都不是推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最关键的证据。据此分析本题选C。【点睛】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条件主要有: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液态水。安全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行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2017年9月6日20时02分,太阳爆发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耀斑,下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太阳黑子与耀斑分别出现在A. 层和层B. 层和层C. 层和层D. 层和层4. 此次
4、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 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B. 影响有线电通讯C. 中国出现极光现象D. 发生“磁暴”现象【答案】3. A 4.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3题详解】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光球层和色球层,A正确。【4题详解】耀斑爆发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发生“磁暴”现象,D正确;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地震、水旱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非绝对相关,A错;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短波通讯,B错;极光一般发生的高纬度地区,中国的最北端纬度约为53N左右,不会发生极光,C错,故选D。图中屋顶的
5、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 生物的出现B. 水体的运动C. 风的形成D. 火山的喷发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5. D 6. B【解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6、,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据此分析本题选择D。【6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所以B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A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短缺,D错误,综合分析本题选择B。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彩虹
7、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恐龙生活在( )A. 元古宙B. 古生代C. 新生代D. 中生代8. 下列关于恐龙时代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裸子植物繁盛B. 陆地面积扩大,形成了联合古陆C. 蕨类植物繁盛D. 气候寒冷,海平面下降9. 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 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B 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C. 脊椎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爬行动物D. 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答案】7. D 8. A 9. B【解析】【分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材
8、料中的侏罗纪也属于中生代),D正确,ABC错,故选D。【8题详解】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A正确;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在侏罗纪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B错;蕨类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C错;在侏罗纪时期,海平面开始上升,D错。故选A。【9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自地球形成至今,生物演化的顺序为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总结如下:10. 下列关于各时期出现的主要化石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前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B. 新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的恐龙化石C. 笔石、三叶虫
9、、鹦鹉螺等化石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层中D. 中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鱼类化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三叶虫生于寒武纪,至奥陶纪最盛,消亡于二叠纪末期的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所以前寒武纪不可能出现大量的三叶虫化石,A错;恐龙盛行于中生代,消亡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大灭绝事件,B错;笔石、鹦鹉螺均属于海洋动物,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化石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层中,C正确;鱼类在泥盆纪(属于古生代)最为繁盛,并不会在中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鱼类化石,D错。故选C。【点睛】读下图“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上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 )
10、A. B. C. D. 12.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横波可以通过地核C.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D.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岩石圈为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对应序号为,为地壳,为地幔,为软流层以及以下的地幔部分,故该题选C。【12题详解】岩石圈为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在固、液、气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横波只能穿过地壳和地幔,故B错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故C错误
11、;软流层由塑形物质组成,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D正确,所以该题选D。13. 忻州市某市民小李拍摄的日落时的树影在东南方向(见图),则该日最接近A. 3月20日B. 6月1日C. 9月23日D. 10月1日【答案】B【解析】【详解】日落时树影在东南方向,则太阳在西北方位,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月20日接近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稍偏南方位,日落于西稍偏南方位,A不对。6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落于西北方位,B对。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日落于正西方位,C不对。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落于西南方位。故答案选B。【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日
12、出于正东方位,日落于正西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出于东北方位,日落于西北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于东南方位,日落于西南方位。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 B. C. D. 15.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 )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16. 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早春时节霜冻的出现与图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 )A. B. C. D. 【答案】14. B 15. D 16. C【解析】【14题详解】图中为太阳辐射;为地幔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主
13、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大气多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表示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早春时节出现霜冻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地面温度急剧下降,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故选C。【点睛】霜是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凝华而成,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凝华现象的发生。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
14、向为A. 或B. 或C. 或D. 或18.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A. 或B. 或C. 或D. 或【答案】17. A 18. C【解析】【17题详解】由于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和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的共同作用,风向和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结合题干信息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判断出近地面的风向应是,高空的风向应是,故A正确。【18题详解】结合上题的分析,若在高空,且PM大于PN,空气由M流向N,北半球向右偏转成和等压线平行,选,南半球向左偏转成和等压线平
15、行,选,故C正确。“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图中甲为海岛地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D.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20. 图乙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 处B. 处C. 处D. 处21. 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A. 16时至次日8时B. 8时至16时C. 18时至次日6时D. 6时至18时【答案】19. C
16、20. D 21.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游。【19题详解】同一垂直面上越靠近地面气温发挥高、气压越高,C正确。【20题详解】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处气温高于、处,水平方向上处流向处,处气压较低,气温最高,D正确。21题详解】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B正确。【点睛】本题以跳伞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
17、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海水的密度 ( )A. 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B. 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C. 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D. 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23. 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 南极海域B. 红海C. 赤道海区D. 副热带海区【答案】22. C 23. C【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随着海水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所以为负相关;海水盐度增大,密度增大,成正相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3题详解】温度越高,
18、密度越小,盐度越低,密度越小。赤道海区水温高,其盐度小于副热带海区,所以密度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4. 下图是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三个观测站中( )A. 位于大西洋B. 的纬度位置最高C. 01km之间,的水温变化比大D. 1km以下的海域,水温变化都很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70W附近的海域不可能位于大西洋,结合图中水温分布可知,应位于太平洋,A错;表层水温最低,纬度位置最高,B错;01km之间,的水温变化比小,C错;读图可知,1km以下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都很小,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
19、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香山山麓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26.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环流D. 地形【答案】25. C 26. D【解析】【25题详解】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香山山麓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AB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
20、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山麓地带性植被与当地纬度的植被一致,了解这个基本规律是解题关键。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7. 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A.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28. 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
21、.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27. B 28. D【解析】【2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到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 故该题选B。【28题详解】由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距离太平洋距离逐渐增加,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温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大陆气候,故该题选D。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 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
22、的是(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 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30. 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 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 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 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答案】29. A 30. C【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植被特征差异及成因。【29题详解】读图,甲是大漠胡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对。乙是兴安林海,位于东北地区,不是高原,冻土广布,B错。丙是海南椰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没有黑土分布,C错。丁是黄山迎客松,是断块山,有奇松、
23、怪石等,D错。故选A。【30题详解】甲地气候干旱,林木根系发达,成因是该地气候干旱,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A错。乙地是针叶林,叶呈针状,夏季降水丰富,B错。丙地位于热带,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C对。丁地是亚热带气候,林木生长旺盛,夏季高温多雨,D错。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2)根据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3)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填字母)层,原因是_。(4)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原因是_(
24、5)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_(填字母)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答案】 (1). b (2). 地面(地面长波)辐射 (3). A (4). 该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5). 高空飞行 (6). 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能见度高,气流稳定,天气晴朗。 (7). )C (8). 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地表温度较为适宜,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排除a、c、d;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
25、高而升高,在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热层(中间层顶之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正确。(2)A层为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该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所以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对流层(即A层)。(4)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同时,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高空飞行。(5)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即图中C层
26、,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B层(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点睛】32.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的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地理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_(填左或右)
27、偏。(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_(4)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_,冰块表示_。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城市风,那么表示城市的是_。【答案】 (1). 热力环流 (2). 右 (3). 左 (4). (5). 陆地 (6). 海洋 (7). 电炉【解析】【分析】本题借助地理实验,考查热力环流,题目很基础,但综合性强,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详解】(1)根据材料可以分析该实验验证的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2)电炉加热导致附近温度升高,近地面气流上
28、升,形成低压。对应空中形成高压;冰块处气温低,近地面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对应上空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所以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3)电炉加热导致附近温度升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空中形成高压;冰块处气温低,近地面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对应上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气流近地面由冰块流向电炉位置,上部由电炉上空流向冰块上空,呈顺时针。(4)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温度低于同纬度陆地,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所以陆地对应电炉,海洋对应冰块;城市人口多,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高于郊区,城市对应电炉。3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
29、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是 。(2)写出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 ;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 (填序号)环节最密切。(4)由和组成的水循环叫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 循环。(5)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答案】(1)太阳辐射能(2)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3)(4)海上内循环、陆上内、海陆间(5)促进不同水体的更新;促进物质迁移;促进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塑造着地表形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
30、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图中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坏,其中属于水汽输送,属于地表径流,属于下渗。(3)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图中属于地表径流。(4)为海水蒸发,为降水,由和组成的水循环叫海上内循坏;塔里木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参与的水循环为陆上内循坏;陆地淡水的更新主要依赖于海陆间循坏。(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通过水循环,促进了不同水体的更新,促进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的迁移;在水循环运动的过程中,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塑造着地表形态,也改变了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点
31、睛】3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等盐度线乙的盐度值应为_;甲、乙、丙三条等值线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2)A、B两海区相比,_海区盐度较低,原因是_。(3)处等盐度线的分布特征为_,原因是_。(4)根据海水盐度特征,地沿岸地区可考虑发展_产业?【答案】 (1). 34 (2).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口附近淡水稀释,盐度值甲乙丙。 (3). A (4). A处受寒流影响,B处受暖流影响。 (5). 等盐度线向高纬突出 (6). 该处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的盐度增加,蒸发增强,盐度值高于同纬度的两侧 (7). 海水晒盐;海水养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海水的盐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等值线数值差为1,甲乙丙三条等值线位于亚马孙河的河口处,盐度由河口处向外海逐渐增大,即甲乙丙,进而也可判断乙的数值为34。(2)读图可知,A海区的盐度小于35,而B海区的盐度大于35,A海区的盐度较低。因为A海区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盐度降低;而流经B海区的赤道逆流为暖流,盐度升高。(3)读图可知,处等盐度线向高纬突出,盐度较高。因为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蒸发增强,使流经海区的盐度高于同纬度的两侧海区。(4)由上题可知,地沿岸地区海水盐度较高,可以发展海盐生产。【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