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用书P34)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篇的一开始,诗人便粗线条地勾画出一个急赴边塞的英雄形象。诗人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答:_解析:抓住诗歌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的动作分析。景物描写是侧面烘托,行为动作是直接勾画。答案: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些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诗的最后两联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2、思想情感?答:_解析:在诗歌的最后两联中含有典故,理解典故的含意是解答的关键。答案:诗的最后两联采用一问一答和两个典故,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上写玄宗偏听偏信,暗示了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独自闭门叹息,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诗中写“热海”之“热”
3、,很有层次,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具体写“热海”之“热”的。答:_解析:诗歌从“侧闻”写起,然后写“正见”,诗中多用景物描写烘托“热海”之“热”。答案:开头四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然后写传说中热海之奇,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接下去写亲眼所见之景。全诗写热海,由水中到地面再到空中,处处热气逼人,除了“侧闻”的“热海水如煮”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通过鸟、鱼、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这首诗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答:_解析: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想象、夸张是其主要特点。答案: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
4、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精彩形象。二、语言运用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例:春天的红焰,是桃花用双唇点燃的;春天的青丝,是柳枝用手指拢顺的;春天的绿裳,是芳草用身躯装点的。答:_解析:从所给的示例看,要采用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某一季节为描写对象,描写出该季节的特点。答案:(示例)夏夜的深邃,是明月用沉思渲染的;夏夜的静谧,是鸣蝉用歌唱烘托的;夏夜的斑斓,是星星用星光点缀的。用对偶句式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
5、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在大约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 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和缓速段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1.7公里每秒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球地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 平稳“站”上月面。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答: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对新闻材料的压缩要特别注意导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
6、往把事件的核心内容都呈现出来。注意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答案:(示例)“嫦娥”驾临广寒宫,“玉兔”终圆登月梦一、基础考查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yun塞垣潺湲恒河沙数Bchn 惆怅通畅为虎作伥Chn 烘干轰动哄堂大笑Dxun 旋转晕眩轩然大波解析:选C。A项,“恒”读“hn”;B项,“伥”读“chn”;D项,“眩”读“xun”,“轩”读“xun”。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愁胡虏翻翻:翻转B莫遣只轮归海窟 海窟:指当时沙漠中的敌营C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D长驱登塞垣 垣:城墙解析:选A。翻:反复,叛乱。下列对从军行(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
7、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写景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B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写景,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C“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作者借笛声表达征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D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废情绪。解析:选D。诗中没有表现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消极颓废情绪。下列对蓟中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一开始就抓住塞外特有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浩荡壮丽的画面。B诗中感情的主流是赞扬守边将士能征善战保国卫国的优秀品质。C诗人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策马”“长驱”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勾勒出一名沙场英雄的形象。D诗的情感韵味浑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8、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解析:选B。诗中感情的主流是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所用非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解析: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与下文“总是”一词结合起来,无论是旧声还是“新声”,都是“关山旧别情”,这样看并不矛盾。答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体现出听者沉重的离愁别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_解析:
9、前三句从表达方式上看是叙事,而这一句是写景。结合景与情的关系分析作用即可。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表达含蓄。(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雪”和“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抓住景物的特点和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即可。答案:高诗描写了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李诗描写了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备感环境的荒
10、凉、气氛的悲怆。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两首诗歌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高诗是通过听梅花落而含蓄表现的,而李诗是通过写月光表现的。答案:高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引发思乡之情;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三、语言表达根据下面漫画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洁。(不超过18个字)答:_ 解析:仔细分析画面内容的全部要素。重点分析“优质服务”的牌子与“等一下,我们正忙着呢”的矛盾性。可根据这方面对比的内容组织答案。答案:(示例
11、1)莫把奖励挂墙上,要将服务落行动 (示例2) “优质”不在口头,服务贵在行动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答:_答案:(示例1)走进考场,看着老师微笑的脸庞,我平定了紧张的心情;听着同学们相互鼓励的话语,我鼓足了勇气;想着父母的叮嘱和关爱,我坚定了成功的信念。我相信我一定能像雄鹰般展翅高飞。(示例2)走进考场,我的心像鸟儿在天空飞翔,像鱼儿在水里游荡,像花儿在春天绽放。有点儿兴奋,有点儿紧张,但更多的是奋力一搏的激情。四、名言默写11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缺部分。(1)_,黄昏独上海风秋。_,无那金闺万里愁。(2)_,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_。(3)蒸沙烁石然虏云 ,_。 (4)_,定远何须生入关。_,仍留一箭射天山。答案:(1)烽火城西百尺楼更吹羌笛关山月(2)策马自沙漠白日黄云昏(3)沸浪炎波煎汉月 (4)伏波惟愿裹尸还莫遣只轮归海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