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0KB ,
资源ID:29019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01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课时规范练:模块三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课时规范练:模块三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

1、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临沂模拟)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解析: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全国人口的普查是在为各个地区的人大代表数目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刘少奇在中

2、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建立我们国家的法制。”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A民主法制建设尚不健全B违法犯罪的现象在增多C经济建设任务提前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解析:因为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尚不健全,所以在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才提出了要建立系统的法律体制,故A项正确。答案:A3(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B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C后两次调整

3、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D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公有化的程度提高,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也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湛江调研)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价值43亿美元。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解析:根据材料“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可

4、知,出现这种现象有原因是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抵制文革出现的错误,故C项正确。答案:C5(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解析:材料描述了通过宪法与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

5、此()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南京摸底)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解析:香港问题是主权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是中英两国政

6、府之间的双边会谈,中国政府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005年12月24日,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领导人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九二会谈”使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通

7、邮、通商、通航的实现解析: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与材料中“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9(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1988年1月抵达北京,此现象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7淄博高三摸底)

8、20世纪60年代末,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美国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上述现象导致()A国际局势趋于紧张B美苏激烈争夺亚洲C国际格局重大变化 D中美关系逐步改善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不难得出,中美关系在逐渐改善,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怀化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A“求同存异”的方针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解析:题干中提到“

9、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后来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故C项正确。答案:C12(2017佛山模拟)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的看法。为了适应新的世界形势,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关于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B美国国内的各种危机在逐渐加深C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解析: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后,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引发国内人民的反战运动,为缓解统治危机改变政策,缓和与中国的

10、关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国内出现强烈的人民反战运动,各种危机不断加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的国际作用日益增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

11、”,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中国历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

12、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材料三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

13、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

14、3分)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和平友好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分析概括相同点;抓住“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和“平等互惠”分析比较不同点;抓住两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概括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对中国和对世界的角度分析。第(3)问,对当前中国外交的认识,可从当前中国对外政策、外交方式、外交的目的、外交的国际责任感等多方面论述。答案:(1)同: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邻邦;以政治目的为主;反对霸权。(四点即可)(3分)异:明朝时倡导“王道”(居高临下,以德服

15、人),怀柔远人,厚往薄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倡导平等、互惠互利。(3分)原因: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传统的朝贡体制、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消除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恐惧。(6分)(2)相通: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4分)意义: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各国在

16、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6分)(3)认识: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3分)14(2017平顶山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

17、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

18、趋势。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12分)解析:材料中分别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情况,所以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然后根据所定的题目(趋势),找到相关的原因及史实整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示例二: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4分)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8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