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0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内环境稳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内环境的图解各种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的物质组成内环境注意的问题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识图(1)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1:(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2:2析图物质类别转移途径相关系统穿膜层数养料(如葡萄糖)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进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组织细

2、胞(1)7层废物(如尿素)组织细胞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肾小球细胞(2)7层O2肺泡肺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进出肺泡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11层;CO2运输主要不经红细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CO2与O2的转移途径相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3.内环境的注意问题(1)准确把握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内涵与外延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细胞外液相对于生物细胞的

3、生活环境,而内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2)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其他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3)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体;胞内酶:如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消化酶。(4)特殊细胞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

4、细胞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5)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红细胞不能。(6)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血浆pH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7)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呼吸;细胞内蛋白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三、典例精析: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

5、于丙液中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解析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细胞内液,T、B细胞为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液中答案C2.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胆汁唾液血浆淋巴原尿组织液细胞质基质核液ABCD解析对于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区别,应从其概念上进行理解,利用实例来加深记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领悟拓展: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化合物;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核液等。体液之间的含量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不是体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本题中,属于细胞外液,属于细胞内

6、液。 答案D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答案C 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属于血浆、淋巴、组织液的组成成分,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液与血浆不能等同,血液包括了血浆和血细胞,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2011江苏卷,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

7、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C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5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

8、排出了代谢废物答案A 解析观察题图,根据所学的知识: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病变,B正确。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6下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

9、体液_增多;HIV能特异性攻击_细胞。(2)如果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与之间的转换,则表示_,此时_(激素)分泌量会降低。(3)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_,共有_种。如果要观察核酸的分布,可以用_染色剂染色。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图中A、C、B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是A、C。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渗透压变小,导致组织液增多;H侵入人体后,特异性攻击T淋巴细胞,并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崩溃。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来调节血糖平衡。核酸(DNA和RN

10、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因此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核苷酸,共有8种,用甲基绿派洛宁(或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1)A和CC(或组织液)T淋巴(2)肝糖原胰岛素(3)核苷酸8甲基绿一吡罗红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具体内容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 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

11、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3)血浆pH调节的过程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三、典例精析:1(2011安徽理综,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

12、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引起内环境的渗透压上升而使内环境渗透压恢复正常;内环境中有许多由缓冲物质构成的缓冲体系,其主要的缓冲对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D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

13、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答案B 解析乳酸增多是无氧呼吸的结果,起缓冲作用的是NaHCO3不是Na2CO3;无氧呼吸进行的同时人体仍以有氧呼吸为主。 考点四、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pH稳定机制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内环境稳态实质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

14、量供应;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理化性质失调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等。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HPO等)有关。(2)材料、步骤、结论4.内环境稳态实质:(1)内环境稳态除神经、

15、体液和免疫调节外,还需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稳态指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绝对恒定。(3)糖尿病、水肿、尿毒症、小腿抽搐都是内环境失调造成的,而贫血不属于。(4)稳态遭破坏,一定会使代谢紊乱。三、典例精析:1(2012上海卷,25)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解析免疫分子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由图可知内环境稳态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寒冷时,骨骼肌的不自主战栗不

16、受大脑皮层控制。若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分泌量不仅受甲状腺激素调节,还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若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其实质是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故A正确、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B正确。3(2012江苏卷,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

17、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答案B 解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参与调解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稳态调节一般包括体温、水盐、血糖、酸碱度等方面的调节。A是受寒冷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是免疫调节,D是水盐平衡调节。只有B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4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填标号)。(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 _等。

18、(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答案(1)与、与(2)CO2、尿素 (3)(4)如下图所示 解析图中为细胞内液、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于组织细胞代谢,B端流出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CO2、尿素。

19、初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注意该概念图是根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来构建的。成熟红细胞将携带的氧气释放并扩散到其细胞外液即血浆中,血浆中的物质可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组织细胞又可直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注意实线箭头表示O2,虚线箭头表示CO2。考点四、组织水肿的原因探究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组织水肿的含义及其原因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

20、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4)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

21、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三、典例精析:1.(2011上海卷,8)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解析:对内环境及组成成分模糊不清,淋巴是由组织液透过淋巴管形成的,最后经过淋巴回流进入血浆,如果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则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滞留增加,出现下肢肿胀。 答案A 2 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

22、,是人体_ 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A_、B_、C_、D_。解析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发烧现象产生时,线粒体产生能量增加,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所需,同时使体温升高。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组织液,从而到达全身组织细胞。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线粒体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3)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