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32KB ,
资源ID:28979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97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高考17道题仿真训练 训练23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高考17道题仿真训练 训练23 WORD版含答案.doc

1、训练23高考17道题仿真训练(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天子之位是高高在上的,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项错误;分封制虽然与血缘关系有关,但材料突出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D项错误。25.东汉初年,诸将上书愿击匈奴。刘秀回答“北狄尚强”,“

2、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由此推论刘秀当时重在()A.修复民族关系,以和代战B.吸取前朝教训,防止权臣当道C.远交近攻、整顿北境边防D.削弱地方兵权,遏制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信息“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从中可以看出刘秀吸取前朝教训,防止权臣专政,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26.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唐代()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

3、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答案C解析从墓志的文字来看,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如“宣慈惠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佛教思想,故B、D项错误。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27.有宋人感叹:唐代书法“虽非知名之人,亦往往有可观”,而本朝“非性好之者不习,故工者益少”。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宋代()A.“重文轻武”,出现“文官政治”B.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理在气先”C.大量书院的兴起,普及了教育D.科举取消“明书科”,采取“誊录”制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影响文化发展,宋代取消“明书科”,故宋代书法“工者益少”,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4、,故排除。28.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的是清代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下降,并不是耕地面积总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这种状况会导致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此时传统农耕方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D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29.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十字军谁能说

5、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答案B解析1862年英国人的报纸,代表当时英国与清政府勾结,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立场。材料未提及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太平军“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未肯定太平军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故C项错误;材料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但不是否定其反帝爱国的一

6、面,故D项错误。30.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是“1920年”,故排除A项。此时新文化运动已开展,文学革命取得重大成果,故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31.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

7、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意味着()A.中共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中共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出现失误C.中共对其基本政策进行初步调整D.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1931年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由原来的“反蒋”转变为“反蒋抗日”,反映其政策随着国内矛盾的变化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此时,中共还未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32.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

8、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B.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D.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全国人民收入的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经济发展,生产力得到大力提升,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全国人民收入的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仅仅是工业化建设成就,故D项错误。33.在一名共和国的罗马公民看来: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

9、;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由此可见()A.罗马人的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B.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C.文艺复兴精神影响罗马的政治思想D.崇尚成功与天才是罗马公民的特点答案B解析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精神产生于公元14到17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表明罗马公民的特点是将个人行为和国家利益相结合,故D项错误。34.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雇员有权组成集体与雇主进行谈判。这一规定的

10、目的是()A.促进工业生产发展B.调整劳资关系C.赢得广大选民支持D.扩大政府权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雇员有权组成集体与雇主进行谈判”得出缓和劳资关系,故B项正确。35.20世纪末期的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的加剧B.政治多极化的加强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D.新自由主义的崛起答案A解析材料所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末期,对象是美国的大公司,根据这一信息可知20世纪末是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税收的减少说明这些大公司将一些生产和销售转移至世界各地,利用当地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降低成本,同时积极发展海外市场,故A

11、项正确。二、非选择题(41题25分,42题12分,45题15分,46题15分,47题15分)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六世纪后期,伴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解剖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说概中阐述说,造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的目的。如人身各部分皆成长,独耳骨则否,是因为“生人从幼至老,惟学是务,恒若闻见不广,故以听闻为基,以至无穷无尽”。上主造人,赋予灵魂与身体,亦同时赋予人一个目标:“天主生人,付之灵性聪明,以格物穷理”。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论是人体,或治疗病的草木,都只是符号,象征着人

12、与天主的关系,引领着人迈向信仰之途。据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整理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3、出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12分)(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传播方式上有何不同?简要评价晚清“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13分)答案(1)特点:传教是传播主题;医学与教义结合;扩大天主教在华影响是主要目的;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话语(或理学话语)传播。原因:西方天主教会面临危机;西方医学仍处于教会控制下;理学为官方哲学,借助理学话语有利于避免中西文化冲突。(2)传播方式:国内知识阶层为传播主体;以书刊、广告、教材等作为传播媒介;以近代西方先进的生物学、医学知识为内容;将卫生知识与民族意识结合;以促进民族发展与文明进步为目的。评价:(积极)“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

14、、种族意识,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卫生”作为衡量国家之间现代性差距的尺度,其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进程。“卫生”被商家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其流行对民族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消极)但晚清时期,卫生观念流行也存在被滥用、误用现象。如种族优劣论、商家过度宣传等,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解析(1)从传播方式(与传教相结合)、传播的目的(扩大天主教影响力)、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借助理学话语)等方面概括特点。原因要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状况等方面分析。(2)比较二者的不同要找到合适的比较点,例如可以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目的等方面进行比较。影响要全面地分析,既要注意积极影响(对民族

15、觉醒、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要注意消极影响(例如种族优劣论等)。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新形式,推动它产生、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也只能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从而推动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促成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更高级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12分)答案示例观点:垄断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一种新形式。解读:第

16、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使工厂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对生产规模、技术和资金配置的新要求。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合理解读,即得出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怎么来的等。4

17、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

18、币改革述论材料二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请回答:(1)根据

19、材料一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加以评价。(9分)答案(1)背景: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社会矛盾尖锐;外商的不法行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特点:铸币方式现代化(机器铸币);由地方自铸到中央统一铸币;伴随着文化和政治斗争;实行铸币立法;未真正实行。评价:被动改革,未能使中国摆脱困境;是中国金融近代化的起步。46.(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到1916年初,德国的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占领俄国大片土地,使战争物资供应得到改善。本国武器生产有所增加,步枪、飞机和弹药生

20、产增加50%,机枪、大炮的生产增加2.5倍。但总的形势对德国是不利的。协约国军队已有365个师,同盟国只有286个师,武器弹药明显落在协约国后面。在这种形势下,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汉提出突击西线凡尔登要塞。因为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2月21日,德第五集团军开始炮轰凡尔登,拉开凡尔登战役的序幕。2月28日出现第一次进攻高潮。德军占领了都蒙炮台,把法军切为数段。法国任命贝当元帅为凡尔登守军司令。他在几天内用汽车运来了19万军队和2.5万吨军火,同德军展开激战,终于保住凡尔登。3月6日,德军再次发动进攻,遇到法军的强烈

21、抵抗。到4月份双方军力已经相当,法国还占有了制空权。第三次进攻是6月7日开始的。这时俄军开始加里西亚战役,英法开始索姆河战役。7月11日,德军最后一次进攻停止。1112月份,法军反攻,收回德军占领的阵地,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正式结束。摘编自丁建弘主编德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取得凡尔登战役胜利的经验。(9分)答案(1)背景: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战争物资供应改善,但整体落后于协约国;为扭转西线战局,决定突击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凡尔登。(2)经验:军事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士兵的爱国

22、主义精神;协约国军队对德军的牵制。解析(1)根据材料“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战争物资供应得到改善但总的形势对德国是不利的”“在这种形势下,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汉提出突击西线凡尔登要塞”等内容可直接写出背景。(2)根据材料“贝当元帅为凡尔登守军司令。他在几天内用汽车运来了19万军队和2.5万吨军火”可得出正确的决策,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国高昂的士气,以及英国对德国的打击等。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1954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时,对涉及辛亥革命的部分作了修改,使之最终形成文字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

23、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但是当时的革命派是有缺点的。他们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可以依靠的人民大众的力量,因此他们不能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材料二1956年11月是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特意撰写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号召大家“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

24、。(6分)(2)材料二表明毛泽东对孙中山的看法有何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9分)答案(1)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革命派害怕发动群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变化:从强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失败到强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看待:应历史地看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将真实的孙中山与神圣化孙中山区别开,继承其爱国精神。解析(1)根据材料“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可以依靠的人民大众的力量,因此他们不能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可得出资产阶级的妥协,联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可得出其脱离群众,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结论。(2)第一小问变化,可根据材料二“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可以看出强调孙中山的丰功伟绩;第二问对待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态度,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其历史功绩,也要清楚其自身的局限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