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866.50KB ,
资源ID:28976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97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优化方案】精品练:化学人教版选修6第1单元课题一知能优化训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优化方案】精品练:化学人教版选修6第1单元课题一知能优化训练.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1年郑州一中高二检测)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解析:选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近年来理论推导和大型计算机的仿真计算也已经成为了研究化学的新的手段,正如题中信息所说,这两位科学家使理论和实验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这说明化学实验已经不再是研究化学的唯一手段。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

2、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就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在实验中不慎将手划破,应立即用浓的FeCl3溶液止血C如果苯酚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D配制硫酸溶液,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解析:选D。配制溶液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而应在烧杯中。方法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D反应物的浓度解析:选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

3、剂等是外因。4(2011年广州高二检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操作或标签正确的是()解析:选C。本题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其中掌握一些药品的安全标识是新高考的考试要求。5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

4、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有关。解析: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答案: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O2C6H12O6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A二氧化硫的含量 B蛋白质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 D三聚氰胺的含量解

5、析:选A。食品安全检测指标往往是蛋白质含量的多少、防腐剂(亚硝酸盐)等添加剂含量是否超标,是否有为增加蛋白质含量而添加的三聚氰胺等危害性物质,而A项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气污染的检测指标。2(2011年太原高二测试)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进行SO2的性质探究实验时,多余的SO2应排到实验室外C为防止药品污染,实验结束后,用剩的白磷可溶解于CS2后倒入垃圾箱D做完金属钠的有关实验后,剩余的钠直接仍掉即可解析:选A。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入大气中,B错;溶解在CS2中的白磷会随着CS2的挥发而自燃,使垃圾箱

6、中发生火灾,C错;剩余的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错。3在实验室不宜长期保存,必须现用现配的是()溴水银氨溶液石灰水氯水硫化氢水溶液NaOH溶液FeSO4溶液FeCl3溶液 CuSO4溶液醋酸A BC D解析:选C。有些试剂长期保存会因分解或转化成其他物质而变质,甚至出现不良后果。如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硫化氢水溶液、FeSO4溶液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氯水见光或受热易分解;银氨溶液易转化成易爆的雷酸银而不能长期存放。4(2011年北大附中高二测试)演示铁在纯氧中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铁丝利用率B提高反应温度C增大反应的接触面D使瓶底氧气充分利用解

7、析:选C。做铁在纯氧中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5已知,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2HCl=2NaClSSO2H2O下列溶液混合后,最早出现浑浊的可能是()Na2S2O3溶液HCl溶液温度/体积/ mL浓度/ molL1体积/ mL浓度/ molL1A100.0550.110B100.05100.0510C200.1100.0520D200.150.120解析:选D。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速率的快慢,跟溶液的体积没有关系。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出现浑浊所需时间越短。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微热可以促使亚甲

8、基蓝变为亚甲基白B微热可以促使亚甲基白变为亚甲基蓝C碱性条件下,亚甲基蓝易变为亚甲基白D酸性条件下,亚甲基蓝易变为亚甲基白解析:选D。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B都正确。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的相互转化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较易进行,D错误。7(2011年大庆一中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碱性条件下都不能稳定存在B亚甲基蓝变为亚甲基白后,通常不能再复原为亚甲基蓝C亚甲基白变为亚甲基蓝后,通常不能再复原为亚甲基白D亚甲基白不稳定,能缓慢释放出氧气解析:选D。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的相互转化就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A项不正确;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的相互转化可以连续多次进行,B、C两项错

9、误。8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双选)() 解析:选BD。装置A是一个密闭的体系,气体难以通入;装置C虽然用了倒置的漏斗,但漏斗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正确的方法是漏斗口刚好与液面接触);装置B和D中,球形部分均可容纳大量液体,可以避免液体进入反应容器,从而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振荡试管中的液体时,应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B在做乙烯的制备实验时要加少量的碎瓷片,以防止溶液暴沸C因苯酚具有弱酸性,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D中学阶段在使用试剂时,应先用蒸馏水湿润,然

10、后再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看变化的结果,但是pH试纸除外,在使用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解析:选C。选项A是振荡试管的方法,正确;制备乙烯时加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选项C中,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用酒精洗涤,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对皮肤也有腐蚀作用;试纸在检测气体的性质时,应预先润湿,而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预先润湿。10.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解析:选D。D中上下移动时,两端液面始终平衡说明装置漏气。11向葡萄糖稀溶液中滴入几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现象是_;加入几毫升30%NaOH溶液,振荡,现象是_;加热所得溶液,现象是_;向上述溶液中用玻璃管吹气,现

11、象是_;静置,现象是_。解析:向葡萄糖稀溶液中滴入几滴0.1%亚甲基蓝溶液,溶液呈现蓝色亚甲基蓝溶液的颜色;即使振荡,溶液也不会变为无色,因为中、酸性条件下,亚甲基蓝跟葡萄糖不反应。加入NaOH溶液后,振荡,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生成亚甲基白,溶液先变无色然后又变蓝色。加热所得溶液,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部分逸出,葡萄糖又将亚甲基蓝还原,溶液再次呈现无色。向无色溶液中吹气,亚甲基白被氧气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变蓝色。静置,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部分缓慢逸出,葡萄糖又将甲基蓝还原,溶液再次呈现无色。答案:溶液呈现蓝色溶液先变无色然后变蓝色再次呈现无色溶液又变蓝色溶液再次呈现无色12“蓝瓶子”实验中的亚甲

12、基蓝溶液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试回答:(1)实验中振荡的周期与_等因素有关。(2)实验中需要记录的“量”主要是_,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将葡萄糖的碱性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亚甲基蓝指示剂(蓝色),塞上瓶塞,溶液呈蓝色;静置一段时间,由于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转化为还原型(亚甲基白),溶液褪色;振荡后,溶液上方的氧气进入溶液,亚甲基蓝又转化为氧化型,溶液又呈蓝色。在振荡与静置之间,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量发生变化,溶液的颜色也随之变化,直到溶液中的葡萄糖或瓶中的氧气被耗尽。答案:(1)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2)试剂的用量、溶液的温度及振荡周期(颜

13、色变化的时间)对照实验法(3)实验条件对化学反应会产生影响13(2011年天津一中高二检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_。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B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C用溴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气体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E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2)下列实验没有错误的是_。(3)下图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体积为_ 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

14、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m 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_(填字母标号)。解析:(1)滴定用的锥形瓶如果用所盛溶液润洗,会使瓶内溶质增多;乙烯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的颜色变化。(2)A中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B中大试管中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不是洗气装置,会造成NaOH溶液被气体排出。(3)图中装置A在读数时可估读到0.1 mL;根据mn可以知道仪器上所标的体积数值应从上向下依次增大,故所用仪器应为滴定管。答案:(1)AD(2)D(3)28.0C14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按图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

15、实验,观察B管中的现象。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请说明造成两种操作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2)上述装置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用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6、_。图中丙装置的作用是_。实验结束时,在装置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解析:当夹紧止水夹a使A试管进行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将FeSO4压入B管内,与适量的NaOH反应生成白色Fe(OH)2沉淀,但由于系统中含有空气,生成的Fe(OH)2很快被氧化为Fe(OH)3,出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当先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由于产生的H2将系统中的空气赶尽,使生成的Fe(OH)2不再被氧化。由于A管内H2SO4不过量,最后生成的溶质应为FeSO4,由信息知,FeSO4分解产物有SO3、SO2和Fe2O3。答案:(1)液面升高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产生的H2将系统内空气赶尽,避免了Fe(OH)2的氧化(2)SO3H2OBaCl2=BaSO42HCl2FeSO4Fe2O3SO3SO2吸收剩余的SO2气体导管内倒吸一段液柱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