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有关细胞体积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的物质运输速率也降低B. 可以用含酚酞的琼脂块遇氢氧化钠变红来模拟外界物质进入细胞的情况C. 细胞体积不能无限缩小,这与细胞内的各细胞器与蛋白质需要一定空间相关D. 细胞之所以不能无限增大,还与细胞的核质比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表示
2、物质转运的速率;用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的体积的比例表示物质转运的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详解】A、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的物质转运效率减少,而物质的运输速率是不变的,A错误;B、该实验中可用含酚酞的琼脂块表示细胞的大小,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体积模拟物质进入细胞的情况,B正确;C、细胞内的各细胞器的协调性以及酶催化反应需要一定空间的条件决定了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也不能无限缩小,C正确;D、细胞的核质比也决定了细胞不能无限增大,D正确。故选A。2
3、. 将边长分别为1cm 、2cm 、3cm 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 01%NaOH 的溶液中,10 分钟后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 a、b、c。下列对 a、b、c 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b=cB. abcC. abbc,B正确。故选:B。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压片有利于使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 先用低倍镜找到长方形的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 高倍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 若观察时间足够长,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点断
4、裂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压片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A正确;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先用低倍镜找到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D、由于在解离步骤细胞已死亡,所以不可能看到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点断裂的过程,D错误。故选A。4. 下列关于观察细
5、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D. 用洋葱根尖制成的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详解】A、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有细胞进行减
6、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正确;B、由于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雄蕊观察减数分裂更好,B正确;C、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D、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故选D。5. 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 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 有丝分裂
7、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单体形成,核DNA分子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前期: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纺锤体形成,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末期: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子细胞核,细胞一分为二。【详解】A、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在末期消失,因此有丝
8、分裂的全过程不一定都能看到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所以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所以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并不是始终保持一致,D错误。故选C。6. 科学家用含 15N 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横轴表示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93386h
9、为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B. 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C. 染色体的复制可能发生于 2193h 之间D. 0213h 中可能同时发生 DNA 数及染色体数的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02h、第19.3h第21.3h、第38.6h第40.6h都表示分裂期;第2h19.3h、第21.3h第38.6h都表示分裂间期。其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由图可知,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可表示为2-21
10、.3、21.3-40.6,A错误;B、蚕豆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C、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即第2h19.3h、第21.3h第38.6h,C正确;D、染色体数量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NA数量加倍发生在间期,两者不会同时发生,D错误。故选C。7.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B. 若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XXY 的后代C. 若某分裂后期的动物细胞内含有 10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D. 若某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含有两条Y 染色体,则
11、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
12、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A正确;B、在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
13、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B。8. 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过程均会发生核内 DNA 数目的加倍B.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过程随着着丝粒断裂,均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增倍C.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过程均存在细胞质分裂,核 DNA 数减半D. 若该动物受精卵中有 12 对同源染色体,则其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形成 12 个四分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化过程。该图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
14、;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表示染色体解螺旋变化染色质,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间期过程细胞核中均存在DNA的加倍,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过程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末期过程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C正确;D、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不形成四分体,D错误。故选D。9. 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图所示,则该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及DNA分子数分别是( )A. 3,3,6
15、B. 3,6,6C. 3,6,12D. 6,6,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由于图示动物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体数及DNA分子数依次是3、6、12,故选C。10.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B. 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C. b1和b
16、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结果有差异D. 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abcd分别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据此答题。【详解】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A正确;B、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都是减数分裂,但是结果有差异,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子,而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C正确;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D正确。故选B。11. 一个基
17、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相同,但 DNA 数不同C. 若此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为 AXB:aXB:AY:aY1:1:1:1,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D. 若此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为 AXB:aY1:1,则说明它进行了正常的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
18、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XBXB,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但M后期的DNA数是M后期的一半,B正确;C、一个精原细
19、胞减数分裂应该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D、正常情况下,这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XB:aY=1:1或aXB:AY=1:1,D正确。故选C。12. 已知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XY 型,下列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 XY 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两条 X 染色体B. 男性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四条性染色体C.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两条X 染色体D. 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出现 XY 的联会与交
20、叉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详解】A、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多只能含有两条 X 染色体,A正确;B、男性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四条性染色体,B正确;C、在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出现两条 X 染色体,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包括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X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故该时期会出现 X和Y染色体的联会与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C。13.
21、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 TtRr 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已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 处于AF 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 FI 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 FG 段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由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 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 TR 和 trD. AF 段所对应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FG 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
22、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详解】A、处于FG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H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FG段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产生的子细胞是TR和tr或Tr和tR,C错误;D、AF段所对应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FG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D错误。故选B。14. 已知图 1 是某雄性动物(XY 型)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图 2 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
23、变化(甲曲线)和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 1 可知,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动物可以产生 8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 形成图 2 中 EF 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了分裂C.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 BD 段D. 图 1 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2:图2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图中AC段表示分裂
24、间期,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一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生物的基因组成为AaBbXeY,因为A和b、a和B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不能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错误;B、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减半,B正确;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对应图2的BD段,C正确;D、图一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5、,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D正确。故选A。15. 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雄牛,用 3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a 和B,观察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一定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C.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D. 只有大约一半精细胞中有 2 种颜色 2 个荧光点【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
26、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如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由于DNA复制,所以会看到3种
27、颜色8个荧光点,A错误;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B错误;C、由于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C正确;D、减数分裂后精细胞中核DNA分子减半,则所有精细胞中都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C。16.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是已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B. 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特定培养基中分裂形成细胞团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A【解
28、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详解】A、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是已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A正确;B、种子是器官,其繁殖后代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C、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特定培养基中分裂形成细胞团,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
29、有全能性,C错误;D、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A。17. 脊椎动物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胞嘧啶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指导对应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已知胰岛B 细胞可以合成胰岛素,则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肝细胞和胰岛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甲基化状态B. 肝细胞和胰岛B 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C. 肝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D. 胰岛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
30、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均存在呼吸酶,表明呼吸酶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A错误;B、肝细胞中胰岛素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处于非甲基化状态,B错误;C、肝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处于非甲基化状态,而胰岛素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C错误;D、胰岛B细胞的呼吸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D正确。故选D。18. 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31、)A. 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 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C.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B错误;C、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
32、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正确;D、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19.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 BAX 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 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都需要消耗 ATPB. 编码BAX 蛋白和ABCG2 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C.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完全相同D.
33、用 ABCG2 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详解】A、肿瘤干细胞的增殖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分化过程发生转录和翻译,也是耗能的过程,两过程都需要消耗ATP,A正确;B、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
34、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D、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20. TGF1Smads 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1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
35、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 若细胞内TGF1 受体蛋白不合成,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是;在适宜条件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详解】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A正确;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
36、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D错误。故选D。21. 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人工杂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性花植物杂交时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 单性花植物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
37、袋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 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实验过程中所有交配都进行了人工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两性花植物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A错误;B、单性花植物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B错误;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C正确;D、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实验过程中先杂交后自交,其中只有杂交需要人工操作,自交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D错误。故选C。22. 玉米子粒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非
38、甜对甜为显性。下列对玉米不同处理方式及结果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授粉,甜玉米植株上可能出现非甜玉米种子B. 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授粉,非甜玉米植株上不可能出现甜玉米种子C. 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子代均是非甜玉米D. 无论什么处理方式,甜玉米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甜玉米【答案】A【解析】【分析】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非甜对甜为显性,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答题。【详解】A、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受粉,甜玉米植株可以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而出现非甜玉米种子,A正确;
39、B、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受粉,如果非甜玉米是杂合体,则非甜玉米植株上可能出现甜玉米种子,B错误;C、非甜玉米与甜玉米人工杂交,如果非甜玉米是纯合体,则子代都是非甜玉米;如果非甜玉米是杂合体,则后代有甜玉米和非甜玉米,C错误;D、甜玉米是隐性性状,甜玉米的亲本不一定是甜玉米,可以都是杂合的非甜玉米,D错误。故选A。23. 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 AA 的人都患病,基因型为Aa 的人有 2/3 会患病,基因型为 aa 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纯合患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所有家族成员均无该病患者, 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A. 1/8B. 1/21C.
40、 1/3D. 1/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而她的母亲是AA的纯合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所以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基因型都为aa,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详解】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所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丈夫的基因型为aa。则这对新婚夫妇的子女基因型为Aa、aa,其中Aa的概率是1/2 ,由于Aa的人有2/3 患病,所以这对夫妇的子女中,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2 2/3 =1/3 ,故选C。24. 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
41、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A. 3:1B. 5:1C. 5:3D. 1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显性,所以可设宽叶的基因型为AA和Aa,窄叶的基因型为aa。【详解】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窄叶植株(aa)与宽叶植株(A_)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说明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2:1
42、因此,将亲本宽叶植株自交,F1中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31/4=1/12,则宽叶植株宽的概率为1-1/12=11/12,因此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11:1故选D。【点睛】关键:根据亲代植物群体杂交结果为5:1,说明亲代宽叶群体中产生的a配子为1/6,A配子占5/6,结合宽叶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AA和Aa),进而推出亲代宽叶中AA:Aa=2:1。25. 现有一个由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的动物种群。已知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间通过随机交配进行繁殖,而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该种群繁殖一代,若子一代中AAAaaa961,则亲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可能为()A. 414B.
43、432C. 423D. 551【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亲本按基因分离定律产生配子,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代,因此可以根据子代基因型比例推理亲代基因型的数量关系。考查了理解和推理能力。【详解】根据随机交配子代AA:Aa:aa=9:6:1可以推理亲本AA、Aa产生的配子比例:A:a=(926):(612)=3:1,所以亲本AA:Aa=1:1,但亲本中aa的数量无法计算,所以可能是5:5:1。故选D。【点睛】当亲本随机交配时,可以应用基因(配子)频率进行计算;亲本的aa不繁殖,因此无法得知其数量;1:1与5:5相当。26. 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
44、假设是(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答案】B【解析】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且
45、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B正确、C错误;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是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27. 下列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 AaBb 的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能自由组合D. XHY 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46、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适用范围: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详解】A、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B、如果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常
47、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定能够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D、XHY只包含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该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只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28. 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MN 血型和Rh 血型是其中的两种,具体基因型与血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血型系统MN 血型Rh 血型血型M 型N 型MN 型Rh 阳性Rh 阴性基因型LMLMLNLNLMLNRR 或Rrrr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 MN 型-Rh 阳性,且已生出 1 个血型为 MN 型-Rh 阴性的儿子,则再生 1 个血型为 M
48、N 型-Rh 阳性儿子的概率是( )A. 1/8B. 1/16C. 3/8D. 3/16【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详解】由题意知,控制血型的两种类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丈夫和妻子的血型都是MN,基因型都是MN,后代产生MN血型孩子的比例是1/2,这对夫妻都是Rh阳性,但是生了一个Rh阴性的儿子,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Rr、R
49、r,再生一个Rh阳性孩子的概率是R_=3/4,因此再生一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MNR 儿子的概率=1/23/41/2=3/16,D正确。故选D。29. 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 让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4D. 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花纹蛇基因型为B T ,黑蛇基因型为B tt,橘
50、红蛇基因型为bbT ,白蛇的基因型为bbtt,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和bbTT,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正确;C、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F1花纹蛇BbTt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21/4=1/8 ,C错误;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正确。故选C。30.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 、a和B 、b两对基因控制(A 、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也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
51、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B.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C.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占1/4D.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答案】C【解析】已知基因A 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或1个,所以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项正确;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肤色最深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B项正确;由于A和B及a和b均为同等程度控制皮肤深浅的基因,因此,AaBb与
52、AaBB结婚后代子女中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21/21/4、1/41/2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1/83/8,C项错误;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21/21/4、1/41/2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1/83/8,D项正确。31.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 对灰鼠基因 a 为显性,短尾基因 B 对长尾基因 b 为显性。且基因A 或 b 在纯合时会导致胚胎致死,已知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
53、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子代中性状分离比和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 2:1 19B. 3:1 34C. 1:1:1:1 14D. 全为黄色短尾鼠 8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识记。熟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F2中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AaBb交配,后代中AABB、AABb、AAbb、Aabb、aabb致死,只有AaBB、AaBb、aaBB、aaBb存活,表现为黄色短尾和灰色短尾,性状分离比为(2+4)(1+2)=21,其种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A正确,BCD错误。故
54、选A。32. 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和灰身(a)两种,翅形有长翅(B)和残翅(b)两种。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1 相互交配,已知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F2中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5:3:3: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 F2黄身长翅果蝇中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占 3/5D. 基因型为AaBb 的雄果蝇的测交后代有 3 种表现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由于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共有12种组合,12=34,说明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是4种,能受精的精子的类型
55、是3种,所以判断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则子二代A_B_:A_bb:aaB_:aabb=9:3:3:1,A_B_是9份,实际上是5份,其他没有变化,又知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说明没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没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所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B错误;C、F2黄身长翅果蝇(A_B_)的基因型有1/5AABb、1/5AaBB、3/5AaBb,即双杂合子AaBb的比例为3/5
56、,C正确;D、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为Ab、aB、ab,其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因此后代中有3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B。33.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可以含有很多基因,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
57、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正确;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错误;一条染色体上可以含有很多基因,但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错误。综上错误。故选D。34.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
58、正确的是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 生殖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解析】【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C.生殖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Y染色体,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性染色体的相关知识。35. 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可以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可以确
59、定 1 号个体携带致病基因C. 可以确定致病基因在Y 染色体上D. 若 5 号个体携带致病基因,则 4 号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为 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3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致病基因来自1号;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2号,所以可以确定1号个体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C、由于3号是男性
60、患者而2号、4号正常,所以可以确定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C错误;D、若5号个体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仍可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B。36. 某枯叶蝶种群只存在 ZBZb、ZbW 两种基因型,且雌雄比例为 1:1。B 决定长触角性状,b 决定短触角性状,假设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的死亡率,该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长触角雌性果蝇占( )A. 1/3B. 1/6C. 2/9D. 4/9【答案】D【解析】【分析】随机交配,即自由交配,计算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以将种群作为繁殖的单位,计算出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法计算后代的基因型
61、及比例。【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果蝇种群只存在ZBZb、ZbW两种基因型,且雌雄比例为1:1,所以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W和Zb,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ZB和Zb由于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率,所以雄配子中,含ZB的配子占2/3 ,含Zb的配子占1/3 ;雌配子中,含Zb的配子占1/3 ,含W的配子占2/3 ,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表现为显性的雄性果蝇(ZBW)占2/3 2/3=4/9 ,D正确,故选D。37. 人们在果蝇中发现有飞行肌退化的现象,这种果蝇即使有正常的翅也无法飞行,已有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增加下列哪种检验方法和结果,可以确定飞行肌退化为 X 染色体上的显
62、性基因所控制。( )A. 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为 11B. 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的分离比为 31C. 用子代雄性个体与亲代雌性交配,后代雌雄均表现为飞行肌退化D. 用子代雌性个体与亲代雄性交配,后代雄性分离比为 11【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用假设法,用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带入求解即可。根据图示杂交结果可以看出,飞行肌正常的为隐性,因此子代中飞行肌退化的雌性个体必为杂合子。【详解】A、如果飞行肌退化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用A和a这对基因表示,则子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Y,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XAY,分
63、离比为1:1,若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子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均是Aa,则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是3:1,因此可确定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A正确;B、如果飞行肌退化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用A和a这对基因表示,则子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Y,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即后代全为飞行肌退化,B错误;C、子代雄性个体为XAY,亲代雌性基因型为XAXA,它们交配,后代雌雄全为飞行肌退化,若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子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亲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雌雄均是飞行肌退化,不能确定,C错误;D、子代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
64、为XAXa,亲代雄性基因型为XaY,它们交配,后代雄性基因型为XaY、XAY,分离比为1:1,若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子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亲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也是1:1,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A。38.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受等位基因 A、a 控制,红眼与白眼受等位基因 B、b 控制。现有两只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白眼雄果蝇=6:3:3:2:1:1。(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则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亲本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65、AaXBYB. 若要验证某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让其与黑身白眼雄果蝇交配C. 子代黑身红眼中纯合子占 2/3,子代灰身红眼中纯合子占 2/9D. 若该亲本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交配,则雌雄子代中均有 4 种表现型【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后代复杂的表现型比例简单化,即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的比例及与性别的关系,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在什么染色体上,进而判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再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相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
66、子代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都表现为灰身红眼,A正确;B、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验证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或黑身红眼雄果蝇交配,B错误;C、子代灰身(A_)红眼(XBXB、XBXb、XBY)中纯合子占1/3 2/3 =2/9 ,子代黑身(aa)红眼中纯合子占2/3 ,C正确;D、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黑身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后代雌雄子代中均有4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B。39. 研究表明果蝇的眼
67、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控制眼色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D. F2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有3种【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推知紫眼和红眼的遗传为伴性遗传,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有色眼:白色眼=3:1,该比例符合杂
68、合子自交的结果,因此可以确定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图形可知:白色果蝇基因型是aa_,红眼果蝇基因型是A_XbXb或A_XbY,紫眼果蝇基因型是A_XB_。用纯合红眼雌蝇(AAXbXb)与纯合白眼雄蝇(aaX_Y)交配,F1中雌蝇眼色表现为紫眼(A_XB_),说明亲本中纯合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故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雄蝇基因型为AaXbY。详解】A. 据分析可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 由分析可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 据分析可知,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
69、Xb,C正确;D. 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雄蝇基因型为AaXbY,则F2中白眼雄蝇aaX_Y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共2种,D错误。40. 已知肥胖症由 18 号染色体上的 R、r 基因和 2 号染色体上的 M、m 基因决定;R 基因存在时不能形成黑皮素 4 受体,m 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阿黑皮素原,机理如图 1 所示。图 2 是某家族系谱图,其中1是纯合子,2 的基因型为 mmRr,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治疗的严重肥胖个体的基因型是 mmrrB. 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 M 基因和 rr 基因型,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70、 若5 个体为纯合子,则4 与5 生出严重肥胖孩子的概率是 1/2D. 若5 个体为杂合子,则7 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1/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R、r基因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M、m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图可知,缺乏酶X的个体中,阿黑皮素原不能转化为促黑素细胞激素,只有能形成黑皮素4受体和阿黑皮素原的严重肥胖个体,因此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治疗的严重肥胖个体的基因型是mmrr,A正确;B、分析题干与图示可知,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M基因和rr基因,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这两种基因传递遵循的遗
71、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由图2系谱中-1是纯合体,-2的基因型为mmRr,可推断-4的基因型为MmRr,与正常纯合女性的基因型为MMrr(若II-5个体是纯合子)婚配,生出严重肥胖孩子(M_Rr)的概率是1/2 ,C正确;D、若II-5个体是杂合子,基因型为Mmrr,-4的基因型为MmRr,III-7个体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MMRr:MmRr:mmRr:mmrr=1:2:1:1,因此III-7个体为纯合子mmrr的概率是1/5 ,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41. 秋水仙素是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呈黄色针状结晶、味苦、有毒。其毒害作用之一是抑制纺锤体的
72、正常形成,阻碍染色体的移动,从而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某兴趣小组从一株秋水仙中提取得到秋水仙素晶体,并将其制备成溶液。为证明秋水仙素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该小组以洋葱根尖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洋葱生长的过程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部分子细胞会逐渐变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这个过程中细胞在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叫做细胞分化。(2)秋水仙素作用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后可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的_(填分裂期或分裂间 期),使细胞周期异常。(3)实验中需要在取材后将所取根尖制为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装片制作的流程分为_四步。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下若观察到细胞呈_(填细胞
73、特点),则证明视野中的细胞基本为分生区细胞。(4)本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及准备材料如下:材料:洋葱根尖若干、蒸馏水、秋水仙素溶液、解离液、碱性染色剂等取等量长度适宜的洋葱根尖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_,乙组加入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视野细胞总数的比值,若该数据结果为甲组大于乙组, 则证明秋水仙素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答案】 (1).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分裂期 (3).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 正方形、排列紧密 (5). 适量秋水仙素溶液 (6). 等量蒸馏水【解
74、析】【分析】1.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1)细胞分化过程中
75、使得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2)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形成,进而导致细胞停留在分裂期,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4)设计本实验的目的为证明秋水仙素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故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生区细胞,因变量为细胞有丝分裂是否被抑制(这里通过观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数来衡量),实验设计如下:分组编号,取等长度洋葱根尖分生区材料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给与不同的处理,甲组用适量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76、乙组加入等量蒸馏水;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观察,因为秋水仙素能使细胞分裂过程停留在后期,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组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大小来对实验结果做出判断,若该数据结果为甲组大于乙组,则证明秋水仙素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对照实验的设计,熟知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以及作用的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解答实验题目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2. 下图1为某雌性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表示染色体片段。图2表示该生物
77、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甲处于_中期,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_对,姐妹染色单体_条。(2)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细胞甲的名称为_,细胞 甲处于图 2 中的_段。(3)细胞乙出现片段的原因是_ 。(答出具体时期和原因)【答案】 (1). 减数第二次分裂 (2). 0 (3). 8 (4). 极体(第一极体) (5). BC (6).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析】【分析】分析图1:细胞甲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78、期。细胞乙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分析图2: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2)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从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可判断,若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细胞甲的名称为第一极体,细胞甲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处于图2中的BC段。(3)根据图中染色体结构的颜色判断,细胞
79、乙出现片段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又互换。【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43. 紫花地丁是一种雌雄同花的植物,其花色由两对基因(A、a 和B、b)控制。A 基因控制花青素合成,当花被细胞中无花青素时花瓣为白色;B 基因使花青素褪色,B 基因纯合时,花瓣为白色;B 基因杂合时花瓣显淡紫色;无 B 基因时显深紫色。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深紫色花植株
80、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花植株,该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2)请利用淡紫色植株(可以选用任意基因型的淡紫色植株)设计实验,探究 A、a 和 B、b 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步骤:让_(请指出亲本基因型及交配方式),观察并统计子代花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花色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则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花色为_,则 A、a 和B、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在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花色为_,则 A、a 和 B、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在一条染色体上。(3)若实验证明 A、a 和B、
81、b 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F1 中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合子占_。【答案】 (1). AABB 或 aaBB (2). 让基因型为AaBb 的淡紫色植株自交 (3). 淡紫色白色11 (4).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5). 5 (6). 3/7【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干信息可知,A_bb为深紫色,A_Bb为淡紫色,A_BB、aa_为白色。
82、【详解】(1)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基因型是AAbb,两种植株杂交,子一代全是淡紫色(A_Bb),因此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2)如果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观察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AaAaA_:aa=3:1、BbBbBB:Bb:bb=1:2:1,自交后代深紫色A_bb=3/41/43/16,淡紫色A_Bb=3/41/23/8 ,白色的比例是1-3/16-3/8=7/16,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如果A、a和B、b基因
83、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aabb为白色,AaBb为淡紫色,淡紫色:白色=1:1;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分别表现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F1中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3A_BB、3aaB_、1aabb
84、,共有5种基因型,纯合体是AABB、aaBB、aabb,占3/7。【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推测亲本基因型,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判断基因的位置,并预期结果、获取结论。44.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模式生物,由于其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等特点,果蝇已成为现代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下列图 1 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 2 为X、Y 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已知果蝇号染色体上的裂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且裂翅基因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
85、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将多只裂翅 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具体平衡方案如下:已知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且黏胶眼基因纯合致死。现有裂翅正常眼 正常翅正常眼 正常翅黏胶眼 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填序号) 交配,从 F1 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在 F2 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 100%。(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这对性状由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86、现有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的纯合雌雄果蝇若干只,某研究团队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基因位于上图 2 中 1 区段还是 2 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其预期结果。杂交方案:让_杂交,观察子代雄性果蝇腿部有无斑纹。 预期结果:若_,则这对基因位于 1 区段;若_,则这对基因位于 2 区段。【答案】 (1). 3/4(或 75%) (2). 降低 (3). (4). 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 (5). 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6). 子代 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解析】【分析】果蝇的X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区域是X、Y同源区段,2区域是X非同源区段,3区域是Y染色体非同
87、源区段。【详解】(1)一对裂翅果蝇(Dd)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有1/4DD致死,因此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dd)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3/4;将多只裂翅(Dd)和正常翅(dd)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由于DD致死,导致子代D的基因频率下降,因此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裂翅正常眼(Ddgg),正常翅黏胶眼(ddGg),正常翅正常眼(dd gg)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交配,即DdggddGg,子代为DdGg、Ddgg、d
88、dGg、ddgg,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DdGg)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为DDgg(致死)、DdGg、ddGG(致死),其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100%。(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是H、h,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即为XhXhXHYH,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即为XhXhXHY,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与变异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