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始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兴盛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A. 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B.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D. “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2、料中在强调董仲舒的“新儒学”是由多种思想糅合而成,并不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结合所学,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2.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 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 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 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D. 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
3、代儒家思想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反映的本质是”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不难知道,只有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表述所体现的才是题干的本质。B项表述本身错误,不能够说“等同”;CD两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均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特征与运用3.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A. 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4、B. 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C. 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D. 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经过反思后”“最好论点”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的认为理性才是道德领域中真理的最后裁决,故C项正确。A项所述与智者学派观点一致,与苏格拉底无关,排除。材料强调苏格拉底的认为理性才是道德领域中真理的最后裁决,而不是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强调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故排除。4.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
5、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学者塑造愚昧反动的老贵族形象,旨在嘲讽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封建旧势力,反映出新旧势力的尖锐对立,D项正确。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A。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排除B。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排除C。5.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
6、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A.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B.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科技都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形成的,是道法自然的一种体现,故B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历代气象变化的规律,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古代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排除D。6.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
7、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A. 重人伦,轻自然B. 注重探索事物本质规律C. 重科学,重实验D. 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答案】D【解析】【详解】“重人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中国古代科学重视实用性,忽视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排除B;C是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排除;“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故选D。7.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 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C. 改
8、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牛顿的力学体系的建立为瓦特改良蒸汽机“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促成工业革命的大门被打开,说明科技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牛顿不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科技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ABC三个选项错误。8.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
9、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A. 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B. 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C.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 诞生的偶然与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普朗克的量子论是在经过多年研究没有成功的情况下被迫做出量子假设而诞生的,这说明量子论的诞生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D项符合题意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量子论与前人理论的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量子论的社会反响和影响,排除BC。9.海国图志记述“亚墨利加(即南、北美洲)一土,孤
10、悬于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据此可知A. 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宣告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C. 对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提出质疑D. 对美洲历史的认识了解尚存缺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海国图志和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故排除A项;宣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的是鸦片战争的战败,故排除B项;海国图志主要是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并没有质疑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的内容,故排除C项。美洲是新航路开辟时期哥伦布发现的,不是英国人发现的,所以海国图志中对美洲历史的认识存在缺陷,故选D。10.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
11、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维新变法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救亡图存是主题,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名师点睛】本题考
12、查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属于备考重点。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1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以上材
13、料反映了A.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B. 中国共产党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C. 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D. 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失败是1927年,排除A;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建立,排除B;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依靠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这是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C正确;中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思想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排
14、除D。故答案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2)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标志;(3)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
15、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1957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12.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
16、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 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农业生产责任制C.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A;安徽、四川开始农业生产责任制是按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而进行,排除B;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排除C;1979年邓小平访美归国之后,我国设置了四个经济特区,说明邓小平的这些主张解放了思想,有利于特区的创办,故选D。1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总统约翰逊称“
17、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这说明A. 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B. 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 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D.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1966年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所以1964年,美法同盟关系并没有破裂,故排除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只能说明当时中国拥有了核技术,并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的整个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故可排除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再加上二战后欧洲的快速发展,法国开始
18、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64年冲突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这些都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故本题选D。14.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A. “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B. 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C. 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D. 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时期,文学艺术遭到严重破坏,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
19、编显然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中信息说法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A错误;B是改革开放之后;文革时期是八大样板戏,艺术形式单调,故C错误。15.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最有可能属于A. 山水画派B. 风俗画派C. 现代画派D. 印象画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联系所学可知,这属于印象派的特点,故此题应选D项;山水画派主要是对自然风
20、光的描写,A项不符合题意;风俗画派主要是描写社会生活和习俗的,B项不符合题意;现代画派主要是表现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6.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人说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其主要表现有()拜伦创作唐璜薄伽丘写出十日谈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曲康德提出“人非工具”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和康德均是德国人,贝多芬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康德提出了“人非工具”,故正确,D正确;拜伦是英国诗人,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均不符合,排除A、B、C。17.1917年有
21、一则启事说:“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争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A. 俄国发生大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B. 奥地利政局改变,号召人民抵抗德国C. 英国决心参战,开始与德、奥等国作战D. 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指的是向德国宣战,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为了退出一战,与德国签订了和约,故排除A;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对德宣战的信息,未涉及政局改变,故B错误;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就参战了,故“决心参战”的表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美国在1917年4月宣布参战,并且材料
22、描述的信息是美国在招募人民参军入伍的信息,与史实相符,故选D。18.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
23、。所以本题选B。C、D项是日本方面为了掩盖参战意图的说法,所以排除。A项只是对表象的描述,没有看到历史事件的实质。【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9.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主要是因为A.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利益B. 日本对美国的军事进攻威胁到美国的安全C. 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对美国十分不利D. 日本成为美国称霸世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答案】A【解析】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利益,故选A。日本对美国的军事进攻没有直接威胁到美国
24、的安全,排除B。当时经过长期战争的消耗,日本的经济实力无法对美国构成挑战,排除CD。20.苏德战争开始之初,苏联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士兵伤亡惨重,国土大片丧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德军实力强大并准备充分苏联最高领导层错误估计了战争爆发的时间战争爆发后苏军的作战态度消极苏军的防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进行了英勇的作战,顽强地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因此,的叙述不正确,排除ABC。符合所学,故选D。21.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它们”
25、指的是A. 美国和苏联B. 德国和日本C. 法国和中国D. 英国和德国【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中期”“ 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可知,这是指的是美国和苏联,故A项正确;德国和日本、法国和中国、英国和德国均不符合“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故BCD错误。22.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A. 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 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 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 形成了
26、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反映了“冷战对抗”思维,这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正确;乔治凯南的主张并不能标志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战争手段,故B错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故D错误。故选C。23.美国在二战后对越南地区进行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意图是A. 抢占越南的石油资源B. 为了控制印度洋地区C. 建立对中苏的包围圈D. 稳定资本主义大后方【答案】C【解析】二战后美国致力于控制越南,再加上台湾、朝鲜和日本,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大
27、的包围圈,既可以封锁中国,又可以防止苏联势力在远东的扩张。故选C。24.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主要表现在()A. 团结起来继续以武力对抗以色列B. 联合向联合国发出援助申请C. 联合巴解游击队共同斗争D. 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D正确;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有埃及和叙利亚直接与以色列开战,排除A;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并未向联合国发出援助申请,B排除;C无法体现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排除。25.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
28、杂志的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去反对制造某些特殊的武器,是无济于事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我们必须下决心抵制一切违反这个目标的活动。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A. 原子弹对人类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B. 爱因斯坦为了和平参与原子弹研制C. 高度赞扬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D. 和平意识比反对武器更重要的理念【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爱国斯坦言论,可知爱因斯坦所指的武器是二战后期原子弹的发明,A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没有
29、涉及爱因斯坦研制原子弹时是出于消除战争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中爱因斯坦引用甘地的言论意在强调和平意识的重要性,非赞扬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C项错误;由材料“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可以得出其强调的是和平意识的重要性,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5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
30、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
31、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借用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推动;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新发展: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蓝图。【解析】【详解】(1)特点:从材料“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可知持续时间长;从材料“它只限于
32、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可知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从材料“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借用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2)原因:从材料“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可得出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推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经济,科学等方面对启蒙的影响。即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相对于文艺复兴方面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蓝图。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
33、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卞孝萱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张海鹏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
34、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观点: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书是伪造的,导致
35、君主专制。目的: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3)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3点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第一小问,”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
36、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书是伪造的,导致君主专制.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3)根据材料信息“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可以知道,陈独秀以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为着眼点批判儒家思想;其背景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分析。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孙文学说第八
37、章“有志竟成”材料二: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
38、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材料四: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39、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答案】(1)原因: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举措: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2)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3)相同:发展生产。不同:允许一部分
40、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4)策略: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5)认识:关注民生(或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防止两极分化(或缩小贫富差距);发展生产。【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欧洲贫富差距较大,因此需要社会革命。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举措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举措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及新三民主义中的“耕者有其田”。(2)主张:根据材料“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可得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根据材料“工人的劳动
41、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可得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材料“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得,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3)相同: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改善民生的主张方面都着眼于发展生产。不同:根据材料“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4)策略:根据材料“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可知,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根据材料“什么
42、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可知,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5)认识:根据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主张可知,三人思想中都关注民生(或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毛泽东关于工人福利工资以及邓小平官员两极分化的思想可知,都意在防止两极分化;根据三者的出发点可知,都主张发展生产。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材料
43、二: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保持均势。”请回答:(1)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劳合乔治的说法是否影响到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说明理由。(2)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什么政策?【答案】(1)观点一: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为防止德国出现类似于俄国革命的状况,没有满足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要求,德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观点二:没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在会议上制定了对德国极为苛刻的和约,为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滋生埋下了隐患。(2)“势力均衡”政策【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可知,劳合乔治担心苏俄影响下,德国走向社会主义。对于这一观点,首先明确立场,即认为有影响或者没有影响。对于前者,侧重通过巴黎和会最终没有满足法国肢解德国的要求说明。对于后者,侧重从巴黎和会上制定了对德国极为苛刻的和约,为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滋生埋下了隐患说明。(2)政策: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和材料二“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保持均势”可知,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政策是“势力均衡”政策。